專利名稱: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適合應用在行星齒輪中,特別適合應用在搭栽于汽車的自動 變速器以及混合動力驅動裝置中所使用的行星齒輪中,具體地說涉及一 種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在混合動力驅動裝置中的驅動用電機輸出路徑上夾設的變速 裝置的行星齒輪機構中,已知有在行星齒輪的行星輪架上設置有儲存罐的潤滑裝置(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4 - 66898號公報,圖7 )。上述的儲存罐被設置成向行星輪架側方突出,且內徑方向呈開放 狀,從旋轉軸的油孔出來的潤滑油通過隨著該旋轉軸的旋轉而產(chǎn)生的離 心力,并借助推力軸承而飛散,利用向軸向突出且內徑側呈開放的儲存 罐,來接收該飛散了的潤滑油,并將用該儲存罐接收到的潤滑油引導向 小齒輪軸的油孔,而對支承小齒輪的軸承進行潤滑。上述潤滑裝置,由于用儲存罐來接收因旋轉軸的旋轉而飛散了的潤 滑油,所以潤滑油的供給效率不足,特別是在借助于夾持齒圏支承凸緣 的推力軸承來飛散潤滑油時,潤滑油的飛散方向偏離于儲存罐方向的比 率較高,故無法向小齒輪軸供給充足的潤滑油。另外,當將本潤滑裝置 應用在混合動力驅動裝置中的驅動用電機的變速裝置中時,混合動力驅 動裝置,由于是利用電動油泵而產(chǎn)生油壓,因此潤滑油的供給量也不充 足,在此種狀態(tài)下,用上述供給效率較低的儲存罐供給潤滑油,這就容 易成為對小齒輪軸潤滑不佳的原因。另外,上述潤滑裝置,由于向行星輪架的側方突出規(guī)定量而配置儲 存罐,所以在軸向上需要空間,因此就成為了對行星齒輪的小型化、進 而對使用了它的變速裝置、混合動力驅動裝置的緊湊化,特別是對軸向 上的緊湊化造成妨礙的原因。發(fā)明內容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構成為將來自旋轉軸的潤滑油
沒有遺漏地引導向小齒輪軸,來解決上述課題的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本發(fā)明的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1),具備行星齒輪(6),其具有行 星輪架(CR)和太陽齒輪(S2),而該行星輪架(CR)包括對小齒輪(P1、 P2、 P3)進行自由旋轉的支承的小齒輪軸(37、 39)以及支承這些多個小 齒輪軸的側板(35、 36);以及旋轉軸(h、 12),其被配置在該行星齒輪 的中心部,該裝置(l)將從上述旋轉軸(h、 65a)供給來的潤滑油向上 述小齒輪軸(37、 39)的支承上述小齒輪的部位(41、 42)引導,該裝置 (1)中,支承上述小齒輪軸(37、 39)的一方的側板(36),在其內周面上具有 環(huán)狀槽(51),而且具有從該環(huán)狀槽的底部(e)與上述小齒輪軸(37、 39) 的油孔(46、 49)連通的在徑向上延伸的連通孔(52);在與上述一方的 側板(36 ) —體的凸緣(l2b )、和上述太陽齒輪(S2 )之間夾設有推力 軸承(45);該推力軸承(45)在上述太陽齒輪側具備具有在徑向上 延伸的隆起部(53b)的座閨(53);來自上述旋轉軸(L、 65a)的潤 滑油經(jīng)過上述座圏的隆起部(53b)與上述凸緣(l2b)之間而被引導到 上述環(huán)狀槽(53)中,進而通過上述連通孔(52)而被引導到小齒輪軸 (37、 39)的油孔(41、 49)中。由此,利用離心力而從旋轉軸向推力軸承供給的潤滑油,被引導到 推力軸承的座圏以及與行星輪架一體的凸緣中,而且其幾乎全部的量都 被供給到成為油滯留部的環(huán)狀槽中,進而該油滯留部的潤滑油因隨著行 星輪架旋轉的離心力的作用而通過連通孔及小齒輪軸的油孑L,被引導向 小齒輪支承部,利用充足的潤滑油量來潤滑小齒輪,并可以長期地維持 其嚙合性能。優(yōu)選地,上述推力軸承(45)和上述一方的行星輪架側板(36)的 環(huán)狀槽(51)及連通孔(52),在軸向上重疊地被配置。這樣,由于推力軸承和在行星輪架的一方側板形成的環(huán)狀槽以及連 通孔在軸向上重疊地被配置,所以可以將小齒輪用的潤滑裝置在軸向上 緊湊地構成,并將行星齒輪緊湊化、特別是在軸向上緊湊地構成。另外,上述凸緣(l2b)及上述旋轉軸(12)與輸出軸(1J成一體。這樣,由于凸緣以及旋轉軸與輸出軸成一體,并與行星輪架一起旋 轉,所以在輸出軸的旋轉中,凸緣以及行星輪架也旋轉,對潤滑油施以 離心力,可根據(jù)需要對小齒輪供給潤滑油時適當?shù)毓┙o潤滑油。
此外,上述推力軸承(45)的座圏(53)由截面Z形狀構成,其具 有上述隆起部(53b)、從該隆起部的內徑側端向左右一方延伸的內徑 部(53a)、以及從上述隆起部的外徑側端向左右另一方延伸的外徑部 (53c),而且,上述內徑部(53a)與上述太陽齒輪(S2 )嵌合,并在 上述外徑部(53c)的前端與上述凸緣(l2b)之間存在規(guī)定間隙(g)。這樣,推力軸承的座圏由截面Z形狀構成,例如通過使座圏的內徑 部與成為行星齒輪的輸入部的太陽齒輪嚙合,而在行星齒輪的動作時, 座團及凸緣兩者發(fā)生旋轉并利用離心力,可以可靠地將推力軸承內的潤 滑油供給到成為油滯留部的環(huán)狀槽中,進而該潤滑油經(jīng)過座圏的外徑部 與凸緣之間的間隙,而不會向外部泄漏地可以將其全部的量幾乎均等量 地供給到環(huán)狀槽的整周。另外,在上述座圏(53)的外徑部(53c),以規(guī)定間隔形成有切口 部(53d)。這樣,由于在座圏的外徑部形成有切口部,所以可以利用該切口部 向成為油滯留部的環(huán)狀槽供給需要量的潤滑油。而且,上述環(huán)狀槽(51),具有從上述凸緣(l2b)側朝向上述底部 (e)傾斜的傾斜面(c),且在上述小齒輪側具有向內徑方向垂下的凸 緣部(d )。由此,由于環(huán)狀槽在凸緣側具有傾斜面,所以可以將經(jīng)過座團外徑 部與凸緣之間的間隙的潤滑油可靠且順暢地引導到環(huán)狀槽底部,直到連 通孔中。另外,上述環(huán)狀槽(51)的構成上述小齒輪側的壁面的凸緣部(d) 的前端,被配置成接近于上述座團(53)的外徑側端。這樣,由于環(huán)狀槽的小齒輪側形成有延伸至與座圏外徑側端接近的 位置的凸緣部,所以對環(huán)狀槽可以確保作為油滯留部的充足的容量,并 減少潤滑油從環(huán)狀槽中溢漏,而且對在圓周方向上配置多個的各連通 孔,可以引導供給充足的潤滑油,不會出現(xiàn)過于不足。此外,上述行星齒輪(6)具有齒團(R),且支承該齒圏的支承板 (22)在其內周側具有支承用的在軸向上延伸的輪轂部(22a)。這樣,基于將潤滑裝置在軸向上緊湊地構成,而產(chǎn)生軸向上的富余 的空間,利用該富余的空間,可以在齒圏支承板上形成支承用輪轂部,
由此穩(wěn)定了齒圏的支承,提高了齒圍的嚙合精度,并減少齒輪噪音,而 且再加上上述的小齒輪的潤滑性的提高,可以長期地維持行星齒輪的較 高嚙合精度。
上述行星齒輪(6)適合用于對混合動力驅動裝置中的驅動用電機 的輸出旋轉進行變速的變速裝置(5)中,且向上述旋轉軸供給的潤滑 油,是利用基于電動油泵的油壓來進行供給的。這樣,通過將行星齒輪應用在混合動力驅動裝置中的驅動用電機的 變速裝置中,混合動力驅動裝置,特別是在其電機驅動模式下,形成安 靜的運行環(huán)境,變速裝置也會進行配合該安靜環(huán)境的、噪音較小的安靜 運行,而且,還能以較高效率且不會浪費地使用由電機引起的絕對容量 變少的潤滑油。
此外,上述括號中的符號,是與附圖進行對照用的,不會因此對權 利要求書的記栽范圍帶來任何影響。
圖l是表示可應用本發(fā)明的變速裝置的圖,(a)是為示意圖,(b) 為動作表,(c)為速度線圖。
圖2是表示上述變速裝置的剖視圖。
圖3是將表示本發(fā)明涉及的潤滑裝置的上述剖視圖的主要部位進行 放大了的圖。
圖4是表示推力軸承的座團的其它實施方式的圖,(a)、 (b)表示 不同的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按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l是表示可應用 本潤滑裝置的行星齒輪的圖,該行星齒輪是與混合動力驅動裝置的驅動 電機輸出用變速裝置相關聯(lián)的裝置。該混合動力驅動裝置具有動力分配 用行星齒輪(未圖示),內燃發(fā)動機的輸出傳遞到該行星齒輪的第一元 件(例如行星輪架)上,在第二元件(例如太陽齒輪)上連結有控制用 電機,在笫三元件(例如齒圏)上連結有輸出軸,通過控制控制用電機, 來將內燃發(fā)動機的輸出進行無級變速并輸送到輸出軸l上。另外,在該 輸出軸1上,借助變速裝置5連結有驅動用電機2的轉子3 (具體參照
日本專利特開2004 - 66898號公報)。變速裝置5具備所謂的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6,該行星齒輪機構6 是由一個雙行星齒輪、和具有與行星齒輪共通的長小齒輪的行星齒輪構 成的,而且上述長小齒輪由齒數(shù)不同的兩個小齒輪P1、 P2構成。即, 共通的行星輪架CR支承著上述長小齒輪以及短小齒輪P3,長小齒輪 的大徑齒輪P1與第一太陽齒輪S1嚙合,短小齒輪P3與上述長小齒輪 的小徑齒輪P2、第二太陽齒輪S2以及齒團R嚙合。而且,第二太陽齒 輪S2與上述驅動用電機2的轉子3連結,行星輪架CR與輸出軸1連 結,且第一太陽齒輪S1與第一制動器B-1連結,齒圏R與第二制動 器B-2連結。上述變動裝置5如圖1 (b)的動作表以及圖1 (c)的速度線圖所 示地進行動作。即,在釋放笫一制動器B-1而且同時接合第二制動器 B - 2的低模式下,傳遞驅動用電機2的旋轉的第二太陽齒輪S2的旋轉 是基于齒圏R停止的情況,使第一太陽齒輪S1向反轉方向空轉,同時 使行星輪架CR大幅減速地旋轉,該行星輪架的旋轉被輸出到輸出軸1。 在接合第一制動器B-1而且同時釋放第二制動器B-2的高模式下, 基于第一太陽齒輪S1停止的情況,來自驅動用電機2的第二太陽齒輪 S2的旋轉,使齒圏R空轉,同時使行星輪架CR小幅減速,該行星輪 架的旋轉被輸出到輸出軸l。圖2是上述變速裝置5的剖視圖,圖3是表示潤滑裝置的其主要部 位的放大剖視圖。在混合動力驅動裝置的箱體10內,鄰接地容納有驅 動用電機2和變速裝置5。驅動用電機2的轉子軸3a借助軸承11被自 由旋轉地支承在該箱體10的隔壁10a上,套軸12通過花鍵一體地連結 于該轉子軸3a。在由中空軸構成的上述轉子軸3a以及套軸12的中空部 中,貫通有來自動力分配用行星齒輪的前部輸出軸h,輸出軸12通過 花鍵一體地連結于該前部輸出軸h的后部,這些輸出軸h、 12構成配 置于行星齒輪的中心的旋轉軸。該輸出軸12借助軸承15、 16被自由旋 轉地支承在箱體10的后壁10b的輪轂部10c上,另外,在前部輸出軸 h與套軸12之間還夾"^殳有多個襯套17、 17。在輸出軸12中的與前部輸出軸L的嵌合部分l2a的外周面上,并在 與上述軸承15之間,花鍵嵌合有輸出轉速檢測用的駐車齒輪19,而且 上述輸出軸嵌合部分12的前端部分成為凸緣l2b。在該凸緣l2b與上述 駐車齒輪19之間,分別在左右借助推力軸承20、 21來配置有齒圏支承
板22。齒圏R花鍵嵌合在該支承板22的外周,并防止脫落地被其支承, 該支承板的內周呈輪轂形狀,并通過該輪轂部22a被自由旋轉地支承在 上述輸出軸12上。由此,齒圏R的支承呈穩(wěn)定,通過以高精度來支承 齒團R,減少了由行星齒輪機構6的齒輪嚙合所引起的噪音。在該齒圏R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外花鍵、與箱體IO的內周面上所 形成的內花鍵之間,夾設有分別與各花鍵接合并由多個圓盤及板片(摩 擦板以及外摩擦板)構成的第二制動器B-2,該第二制動器B-2與齒 團R被配置為在軸向上重疊。在上述箱體后壁10b的內側,裝配有由雙 活塞23構成的油壓傳動裝置25;該傳動裝置的推壓部26,在箱體10 中不會旋轉地被引導,并在軸向上延伸,并與上述第二制動器B-2的 一側面相對,而且在該推壓部26,形成有轉速檢測用傳感器27用的多 個孔26a。在上述箱體10的隔壁10a與后壁10b之間配置有本變速裝置5,變 速裝置如上所述具備拉威挪式行星齒輪機構6和第一及第二制動器B-1、 B-2。行星齒輪機構6的第一太陽齒輪S1借助襯套29、 29被自由 旋轉地嵌合于上述套軸12的外周,該太陽齒輪Sl的前端側成為凸緣 31。在該凸緣30上,通過焊接, 一體地固定有第一制動器B-1用的鼓 形物31的凸緣部。在該鼓形物31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外花鍵、與箱體 10的內周面上所形成的內花鍵之間,夾設有分別與各花鍵接合并由多個 圓盤及板片(內摩擦板以及外摩擦板)構成的第一制動器B-l。在箱 體的隔壁10a的一側面上裝配有由一個活塞32構成的油壓傳動裝置33, 且該活塞的推壓部與上述第一制動器Bl的一側面相對。另外,在上述 套軸12的前端部分外周上形成有第二太陽齒輪S2。在上述太陽齒輪S1的凸緣30與齒團支承板22之間的部分,配置 有上述行星齒輪機構6的行星輪架CR。行星輪架CR是由結合成一體 的行星輪架本體35與行星輪架護軍36構成,橫跨于該本體及護軍之間, 交替地支承有長小齒輪用軸37與短小齒輪用軸39。這些各軸37、 39 在圓周方向上分別配置有三個,共計六個,且各軸分別通過銷40而在 行星輪架中無法轉動。 一體地形成有齒數(shù)不同的兩個小齒輪P1、 P2的 長小齒輪,借助滾針軸承41、 41被自由旋轉地支承在軸37上,各一個 短小齒輪P3借助滾針軸承42被自由旋轉地支承在軸39上。在上述太陽齒輪凸緣30的左右兩側面與箱體隔壁10a的側面以及 行星輪架本體35的側面之間,分別夾"i殳有推力軸承42、 43,通過這些
軸承42、 43以及上述推力軸承20、 21,行星輪架CR、第一太陽齒輪 Sl及齒圏R相對于箱體IO在軸向上被定位并被穩(wěn)定地支承。另外,在 套軸12的后端面與輸出軸12的前端面之間還夾設有推力軸承45,形成 有第二太陽齒輪S2的套軸12在軸向上被定位。通過這些推力軸承,行 星齒輪機構6整體相對于箱體10在軸向上被穩(wěn)定地支承,并保持各齒 輪的較高的嚙合精度。接著,在上述各小齒輪軸37、 39中,從其前端側到中心部形成有 油孔46、 46,而且各油孔的前端部由塞子47、 47所封堵,并且各油孔 46的前端部與徑向的油孔49、 49相連通,而且在各油孔上形成有適當 的半徑方向的油孔50…。另一方面,上述行星輪架護軍36利用其內周 部分并通過焊接,與上述輸出軸12的凸緣121)—體地結合。在上述行星輪架護軍36的與上述凸緣l2b鄰接的內周面上形成有環(huán) 狀槽51,該環(huán)狀槽由朝向遠離該凸緣l2b的方向并向外徑方向傾斜的傾 斜面c構成,且該行星輪架護罩36的內周面軸向前端側形成有向內徑 方向突出的凸緣部d。即,環(huán)狀槽51從凸緣l2b沿傾斜面c在外徑方向 上逐漸變深,而且從其底部e沿凸緣部d幾乎呈直角地隆起。該凸緣部 d高于上述傾斜面c起始的部分,即向內徑方向突出,以在該凸緣部d 以及上述凸緣l2b之間形成油滯留部。此外在上述行星輪架護罩36中, 形成有在徑向上延伸的連通孔52,從而將環(huán)狀槽51的底部e與上述小 齒輪軸37、 39的徑向油孔49連通。位于上述環(huán)狀槽51的內徑側的上述推力軸承45,由剖視圖呈Z形 狀的座團53與多個滾子55構成,其中座圏的內徑部53a與套軸12的 前端內周面嵌合,而且,滾子55,與上述座圏的隆起部53b接觸,并 借助擋板56與凸緣l2b接觸,而且其外徑端部由座圏的外徑部53c所 保持。上述座圏的隆起部53b的外徑端與上述行星輪架護罩36的凸緣 部d的內徑端接近,該軸承45被配置成與構成上述油滯留部的環(huán)狀槽 51在軸向上重疊。另外,在座圏53的外徑部53b上,以規(guī)定間隔形成 有切口部53d。另一方面,在箱體的后壁10b上形成有潤滑油路56,潤滑油通過由 電動油泵所產(chǎn)生的潤滑油壓被供給到該油路中。另外,在輸出軸12的中 心部以及前部輸出軸h的中心部形成有油孔57、 59,在輸出軸12上形 成有與上述油孔57連通的徑向油孔60。在該油孔60所開口的輸出軸 1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通過密封環(huán)61、 61將軸向兩端部進行密封的環(huán)
狀槽62,該環(huán)狀62與上述潤滑油路56相連通。另外,上述兩中心油孔 57、 59彼此相對地開口,并通過嵌合部的密封環(huán)63連通。而且,各中 心油孔57、 59形成有適當?shù)陌霃娇?5、 65…,以對各需要潤滑的部分 供給潤滑油,其中的一個半徑孔65a在上述推力軸承45部分呈開口 。通過這些油路、推力軸承45及構成油滯留部的環(huán)狀槽51等,來構 成本發(fā)明涉及的潤滑裝置U。下面,對上述的潤滑裝置U的作用進行說明。通過電動泵,將潤滑 油借助潤滑油路56、環(huán)狀槽62、油孔60、 65、 59以及半徑孔65a而向 推力軸承45供給。在車輛行駛時,輸出軸h、 12旋轉,另外在變速裝 置5的動作狀態(tài)下的驅動用電機2的輸出中,不管是低模式或高模式, 與電機軸3a—體的套軸12旋轉。由此,推力軸承45的座圏53與該套 軸12 —起旋轉。因此,對于從上述半徑孔65a流出的潤滑油,作用有由輸出軸h 以及推力軸承45的旋轉而產(chǎn)生的離心力,受離心力的作用,上述潤滑 油的幾乎全部被引導向推力軸承45的座圏53與輸出軸凸緣hb之間。 該潤滑油經(jīng)過座圏53與凸緣l2b之間,并對滾子55進行潤滑的同時, 通過旋轉的推力軸承45以及輸出軸凸緣l2b所產(chǎn)生的離心力,將幾乎 全部的量向外徑方向供給排送。并且,上述潤滑油,受上述離心力的作用,從座圏53的外徑部53c 與凸緣l2b之間的間隙g,經(jīng)過以規(guī)定間隔設置的切口部53d,而被引 導向構成油滯留部的環(huán)狀槽51中。此外,由于該環(huán)狀槽51形成在與輸 出軸12—體地旋轉的行星輪架護罩36上,離心力作用給被引導到上述 環(huán)狀槽51中的潤滑油,受該離心力的作用,潤滑油則從環(huán)狀槽51的底 部被引導向油孔52中,接著通過各小齒輪軸37、 39的徑向油孔49以 及中心油孔46和各半徑油孔50而被供給到各滾針軸承41、 42。此時,由于在圓周方向上以規(guī)定間隔配置有多個(例如八個)小齒 輪軸37、 39,因此與該軸的油孔49相連通的行星輪架護罩36的連通孔 52也以規(guī)定間隔,皮配置有多個,滯留在油滯留部也即環(huán)狀槽51中的潤 滑油,則從上述規(guī)定間隔的連通孔52中被吸入。另一方面,沿著上述 凸緣l2b并通過上述間隙g而被引導的潤滑油,雖然在上述環(huán)狀槽51 的整周上幾乎普遍均等地、且沿傾斜面c而被引導向環(huán)狀槽的底部e, 但是通過切口部53d被引導的潤滑油,則將較大量地集中被供給到環(huán)狀 槽51中。與輸出軸12—體的行星輪架CR的旋轉、和與具有第二太陽 齒輪S2的套軸12嵌合的推力軸承45的旋轉,在轉速上存在差異,基 于該轉速差,從上述切口部53d被集中供給的潤滑油,在環(huán)狀槽51的 整周幾乎均等地分布。接著,被幾乎均等地供給到上述環(huán)狀槽51中的潤滑油,因離心力 而附著到環(huán)狀槽51中,形成油滯留,但是該油滯留部,通過前端(內 徑端)延伸至與座圏53的外徑接近位置的比較高的凸緣部d,而具有 較大的容量,即使存在有通過以規(guī)定間隔配置的連通孔52吸入而引起 的流出位置的集中(分布不均)的情況,也會因從間隙g流出的潤滑油 沿上述傾斜面c的順暢的供給、以及從基于相對旋轉的切口部53d流出 的潤滑油的分布的相互作用,而幾乎不會發(fā)生潤滑油越過凸緣部d而溢 出的情況,且通過座圏53與凸緣l2b之間被供給的潤滑油的幾乎全部 的量,又經(jīng)過環(huán)狀槽51以及連通孔52被供給到小齒輪軸37、 39的油 孔46中,這樣能夠長期地維持各小齒輪Pl、 P2、 P3依據(jù)充足的潤滑 油而進行順暢的旋轉,以及各小齒輪的順暢的嚙合。另外,在驅動用電機2停止,而僅靠內燃發(fā)動機來驅動輸出軸12 的發(fā)動機行駛模式下,變速裝置5不發(fā)揮功能,雖然不需要太多的潤滑 油,但與輸出軸l2—體的行星輪架CR卻在空轉。即使在此種狀態(tài)下, 利用由輸出軸h、 12的旋轉產(chǎn)生的離心力,來自油孔65a的潤滑油則經(jīng) 過軸承45的座圏53以及凸緣hb之間,而被引導向正在旋轉的行星輪 架的環(huán)狀槽51,從而被供給到小齒輪軸的油孔46中。另外,由推力軸承45以及環(huán)狀槽51等構成的潤滑裝置U,在軸向 上重疊地構成,而且構成在行星輪架護軍36的寬度內的軸向上較狹小 的空間內。由此,與需要設置向軸向突出的儲存罐的以往構造相比,可 以實現(xiàn)軸向的縮短化。而且,利用由此產(chǎn)生的軸向空間,可以在齒圏支 承板22上形成輪轂部22a,提高齒圏R的支承精度,并減少齒輪噪音 的產(chǎn)生。此外,推力軸承45的座圏53,并不局限于如圖3所示的隆起部53b 呈直角的構造,也可以是隆起部531h如圖4(a)所示向滾子方向呈凸 狀的凸斜面型,或是隆起部531)2如圖4 (b)所示呈凹狀的凹斜面型, 此外,也可以是外徑部53中沒有去除滾子支承部的構造等其它形狀。 另外,本潤滑裝置,如上所述,并不局限于混合動力驅動裝置的驅動用 電機的輸出轉速變速用變速裝置,當然也可以應用在其它變速裝置,甚 至是變速裝置以外的行星齒輪中同樣也可以應用。 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本發(fā)明涉及的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可以使用在搭栽于轎車、卡車、 公共汽車、農(nóng)用機械等的自動變速器、混合動力驅動裝置等中,特別適 合使用在油泵所提供的潤滑油的供給量不足,而要求確保對小齒輪充足 的潤滑油量的裝置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具備行星齒輪,其具有行星輪架和太陽齒輪,而該行星輪架包括對小齒輪進行自由旋轉的支承的小齒輪軸以及支承這些多個小齒輪軸的側板;以及旋轉軸,其被配置在該行星齒輪的中心部,將從上述旋轉軸供給來的潤滑油向上述小齒輪軸的支承上述小齒輪的部位引導,該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的特征在于,支承上述小齒輪軸的一方的側板,在其內周面上具有環(huán)狀槽,而且具有從該環(huán)狀槽的底部與上述小齒輪軸的油孔連通的在徑向上延伸的連通孔,在與上述一方的側板一體的凸緣、和上述太陽齒輪之間夾設有推力軸承,該推力軸承在上述太陽齒輪側具備具有在徑向上延伸的隆起部的座圈,來自上述旋轉軸的潤滑油經(jīng)過上述座圈的隆起部與上述凸緣之間而被引導到上述環(huán)狀槽中,進而通過上述連通孔而被引導到小齒輪軸的油孔中。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推力軸承和上述一方的行星輪架側板的環(huán)狀槽以及連通孔,在軸向上重疊地被配置。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緣及上述旋轉軸與輸出軸成一體。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力軸承的座團由截面Z形狀構成,其具有上述隆起部、從 該隆起部的內徑側端向左右 一 方延伸的內徑部、以及從上述隆起部的外 徑側端向左右另一方延伸的外徑部,上述內徑部與上述太陽齒輪嵌合,而且在上述外徑部的前端與上述 凸緣之間存在規(guī)定間隙。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在 上述座團的外徑部,以規(guī)定間隔形成有切口部。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環(huán)狀槽具有從上述凸緣側朝向上述底部傾斜的傾斜 面,且在上述小齒輪側具有向內徑方向垂下的凸緣部。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環(huán)狀槽的構成上述小齒輪側的壁面的凸緣部的前端, 被配置成接近于上述座團的外徑側端。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行星齒輪具有齒圍,且支承該齒團的支承板在其內周 側具有支承用的在軸向上延伸的輪轂部。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8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行星齒輪的潤滑裝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行星齒輪用于對混合動力驅動裝置中的驅動用電機的輸出旋 轉進行變速的變速裝置中,向上述旋轉軸供給的潤滑油,是利用基于電動油泵的油壓來進行供 給的。
全文摘要
利用輸出軸(1<sub>2</sub>)以及推力軸承(45)的旋轉,對從油孔(65a)流出的潤滑油作用離心力,該潤滑油被引導向座圈(53)以及輸出軸凸緣(1<sub>2</sub>b),并一邊對推力軸承(45)進行潤滑,一邊經(jīng)過座圈外徑部(53c)的前端間隙(g)以及切口部(53d),而幾乎全部地被引導到環(huán)狀槽(51)中。進而,經(jīng)過連通孔(52)、油孔(49、46、50)而供給到小齒輪支承部(41)。
文檔編號F16H57/04GK101128688SQ20068000577
公開日2008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3月22日
發(fā)明者加納成吾, 吉井欣也, 和久田聰, 尾崎和久, 松下淳二, 足立昌俊, 金藤厳士 申請人:愛信艾達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