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因機件溫度升高而使得流通于其中的潤滑油變得異常高溫,進而造成油膜容易破裂、潤滑油消耗快、潤滑條件劣化等問題。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包括:曲軸箱、汽缸、汽缸頭、冷卻座、潤滑油通道、以及冷卻蓋。汽缸與曲軸箱相連接;汽缸頭固設于汽缸上;冷卻座設置于汽缸上,且具有至少一冷卻油道;潤滑油通道設置于汽缸上,包括有與冷卻座相通的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冷卻蓋蓋設于冷卻座上,并具有復數(shù)鰭片用以導引冷卻空氣。當潤滑油流至冷卻座的至少一冷卻油道時,因冷卻座設置于汽缸外部,較不會受到汽缸內(nèi)部高溫影響,使得通過冷卻油道的潤滑油可以降溫。
【專利說明】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尤指一種適用于機車汽缸的潤滑油冷卻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傳統(tǒng)機車的引擎設計中,為了在引擎高速運轉(zhuǎn)中、尚能順利潤滑引擎各部位、并降低溫度,故需以機油泵汲取機油再經(jīng)由特殊規(guī)劃的油道,將機油輸送至引擎各部位進行充分潤滑及冷卻之用。其中,自機油泵開始,一直到汽缸上方凸輪的現(xiàn)有機油油道,更可分為裸露于引擎汽缸外部的外接式油路、以及透過鎖合汽缸體、與汽缸頭的汽缸螺栓,其螺栓孔所形成的內(nèi)藏式油路。
[0003]然而,為對應引擎油耗問題,現(xiàn)常有以改變空燃比的方式使引擎處于稀薄燃燒狀態(tài),進而產(chǎn)生引擎溫度遽增的問題,且衍生機件因高溫而容易變形、剛性降低、耐久性變差等問題。此狀況亦反應于引擎潤滑油的油溫上面,因潤滑油道皆開設于引擎的曲軸箱體、汽缸體、汽缸頭等機件中,機件溫度升高亦使得流通于其中的潤滑油變得異常高溫,進而造成油膜容易破裂、潤滑油消耗快、潤滑條件劣化等問題,而使?jié)櫥袄鋮s效果下降,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潤滑油溫度是非常重要的。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因機件溫度升高而使得流通于其中的潤滑油變得異常高溫,進而造成油膜容易破裂、潤滑油消耗快、潤滑條件劣化等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包括有:一曲軸箱、一汽缸、一汽缸頭、一冷卻座、一潤滑油通道、以及一冷卻蓋。汽缸與曲軸箱相連接;汽缸頭固設于汽缸上,包括有一油道;冷卻座設置于汽缸上,且具有至少一冷卻油道;潤滑油通道設置于汽缸上,包括有與冷卻座相通的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冷卻蓋蓋設于冷卻座上,并具有復數(shù)鰭片用以導引冷卻空氣。
[0006]上述潤滑油通道的該第一通道是穿設汽缸底面并與曲軸箱相通,而第二通道是穿設汽缸頂面并與汽缸頭的油道相通。冷卻用的潤滑油由曲軸箱輸送至汽缸中潤滑油通道的第一通道后,會流向與潤滑油通道的第一通道相連接的冷卻座,并布滿冷卻座的至少一冷卻油道,隨后再流向潤滑油通道的第二通道,進入與潤滑油通道的第二通道相連通的汽缸頭的油道中。當潤滑油流至冷卻座的至少一冷卻油道時,因冷卻座設置于汽缸外部,較不會受到汽缸內(nèi)部高溫影響,使得通過冷卻油道的潤滑油可以降溫。
[0007]另外,汽缸的一側(cè)可固設有一冷卻風扇,冷卻座可設置于鄰近冷卻風扇處,且冷卻座上蓋有具復數(shù)鰭片的冷卻蓋,冷卻蓋的復數(shù)鰭片可導引由冷卻風扇吹來的冷卻空氣,對冷卻座進行降溫,確保冷卻座的冷卻效果。
[0008]上述復數(shù)鰭片可為直線形、折線形、圓弧形等,較佳為彎曲形狀,以將冷卻風扇吹來的冷卻空氣導向冷卻蓋上,而復數(shù)鰭片的排列方式亦可為平行排列、交錯排列等,較佳可以放射狀方式排列,使冷卻空氣可布滿冷卻蓋,提升冷卻座的冷卻效果。
[0009]上述冷卻座與冷卻蓋間可通過復數(shù)鎖固件鎖固,或是利用黏著劑進行黏著固合,而汽缸與冷卻座則可為一體成型的結構,即利用一體成型方式制成,以減少制作組裝工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引擎外觀立體圖。
[0011]圖2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汽缸與汽缸頭分解圖。
[0012]圖3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無冷卻蓋的汽缸側(cè)視圖。
[0013]圖4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蓋有冷卻蓋的汽缸側(cè)視圖。
[0014]【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15]I 曲軸箱2 汽缸
[0016]21 第一通道22 第二通道
[0017]3 汽缸頭31 油道
[0018]4 冷卻座41 冷卻油道
[0019]42 鎖固孔43· 油道入口
[0020]44 油道出口5 冷卻蓋
[0021]51 鰭片52 通孔
[0022]6 冷卻風扇7 鎖固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便于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理解和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現(xiàn)結合附圖描繪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0024]請參閱圖1與圖2,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引擎外觀立體圖及汽缸與汽缸頭分解圖。本實施例的引擎汽缸潤滑油冷卻結構包括:一曲軸箱1、一汽缸2、一汽缸頭3、一冷卻座4、一潤滑油通道、一冷卻蓋5、以及一冷卻風扇6。由圖1可見,曲軸箱1、汽缸2與汽缸頭3依序相連接,汽缸2的一側(cè)固設有一冷卻風扇6并與曲軸箱I相連接,冷卻座4設置于汽缸2上鄰近冷卻風扇6處,且于冷卻座4上蓋設有冷卻蓋5。
[0025]接著如圖2所示,汽缸頭3中包括有一油道31 ;冷卻座4與汽缸2為一體成型的結構,且具有二冷卻油道41、一油道入口 43、一油道出口 44、及三鎖固孔42 ;潤滑油通道亦設置于汽缸2上,包括一第一通道21及一第二通道22,第一通道21穿設汽缸2底面,并連通曲軸箱I及冷卻座4的油道入口 43,第二通道22穿設汽缸2頂面并連通汽缸頭3的油道31及冷卻座4的油道出口 44 ;冷卻蓋5具有三鰭片51用以導引冷卻空氣,且于對應冷卻座4的三鎖固孔42處穿設有三通孔52,冷卻蓋5蓋設至冷卻座4上后,再通過三鎖固件7將冷卻蓋5鎖固至冷卻座4上。
[0026]而由圖1、2可知,潤滑油會由曲軸箱I流至汽缸2上潤滑油通道的第一通道21,接著由與潤滑油通道的第一通道21相連通的冷卻座4的油道入口 43進入冷卻座4,并布滿冷卻座4中的二冷卻油道41后,再流向冷卻座4的油道出口 44通往與冷卻座4的油道出口44相連通的第二通道22,進入汽缸頭3的油道31中。
[0027]當潤滑油流至冷卻座4的二冷卻油道41時,因冷卻座4設置于汽缸2外部,不會受到汽缸2內(nèi)部高溫影響,使得通過二冷卻油道41的潤滑油可以降溫,另外,由于冷卻座4是設置于汽缸2上鄰近冷卻風扇6處,且蓋于冷卻座4上的冷卻蓋5上具有三鰭片51,因此,可導引由冷卻風扇6吹來的冷卻空氣,對冷卻座4進行降溫,確保冷卻座4的冷卻效果,有效對潤滑油進行降溫,避免流通至后續(xù)各機件中的潤滑油變得異常高溫,進而造成油膜容易破裂、潤滑油消耗快、潤滑條件劣化等問題,而使后續(xù)潤滑及冷卻效果下降。
[0028]接著請參閱圖3及圖4,圖3為本實施例無冷卻蓋的汽缸側(cè)視圖,圖4則是蓋有冷卻蓋的汽缸側(cè)視圖。圖3中將冷卻蓋5拿掉可清楚看到冷卻座4的二冷卻油道41,在本實施例中二冷卻油道41是沿著冷卻座4最靠近外圍處,以彎曲形狀設置于冷卻座4中,主要是為使冷卻油道41能有最長路徑,使通過冷卻油道41的潤滑油能有效降溫。
[0029]而圖4中將冷卻蓋5利用三鎖固件7鎖固至冷卻座4上,且可見三鰭片51為彎曲形狀,且由底部向上呈放射狀排列,主要是為了使如圖1中的冷卻風扇6吹上來的冷卻空氣,能沿著三鰭片51導向冷卻座4,以確保冷卻座4的冷卻效果。
[0030]雖然通過實施例描繪了本實用新型,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知道,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實質(zhì)的情況下,就可使本實用新型有許多變形和變化,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引擎汽缸潤滑油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曲軸箱; 一汽缸,與該曲軸箱相連接; 一汽缸頭,固設于該汽缸上,包括有一油道; 一冷卻座,設置于該汽缸上,且具有至少一冷卻油道; 一潤滑油通道,設置于該汽缸上,包括有與該冷卻座相通的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以及 一冷卻蓋,蓋設于該冷卻座上,并具有復數(shù)鰭片,用以導引冷卻空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潤滑油通道的該第一通道穿設該汽缸底面并與該曲軸箱相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潤滑油通道的該第二通道穿設該汽缸頂面并與該汽缸頭的該油道相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復數(shù)鰭片為彎曲形狀。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汽缸的一側(cè)給還固設有一冷卻風扇,該冷卻座設置于鄰近該冷卻風扇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冷卻座與該冷卻蓋通過復數(shù)鎖固件鎖固。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汽缸與該冷卻座系一體成型的結構。
【文檔編號】F01M5/00GK203430595SQ201320355622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6月20日
【發(fā)明者】周柏宇, 鄭憲隆, 周裕捷 申請人:三陽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