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水上救援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次拋投救生圈掛載及無人機。
背景技術:
水上救援由于存在復雜性、多變性、突發(fā)性和時效性,救援活動都非常緊急迫切,但由于救援力量往往無法及時了解情況并快速趕到現(xiàn)場,因此從空中觀察和干預救援是目前最快、最便捷的手段。隨著傳統(tǒng)手段局限性日益凸顯,現(xiàn)有技術中已出現(xiàn)了具備救生圈拋投功能的無人機.
目前市面上的無人機拋投救生圈掛載有很多缺點,其中共有最為突出的是產(chǎn)品體積大,不便于收納和運輸;其次是只能搭載單個救生圈,就算能掛載2到3個救生圈,但是不能按落水人員的位置分布實現(xiàn)單獨精準投遞;再有就是掛載所使用的動力源多為三個以上舵機,耗電量大、同步率不穩(wěn)定,影響無人機的續(xù)航時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分次拋投救生圈掛載及無人機,該分次拋投救生圈掛載將救生圈堆疊放置,以減小掛載的體積,且能分次拋投救生圈,拋投完畢后可折疊收納,方便攜帶和運輸保存。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分次拋投救生圈掛載,包括:連接架、安裝在連接架上的支撐架、套在支撐架上的救生圈組,救生圈組由至少兩個堆疊放置的救生圈構成,支撐架由多個環(huán)繞連接架的中心呈圓周均勻排列的支撐桿組件構成。
連接架的底部設有安裝座,安裝座上安裝有舵機,舵機的輸出齒輪上同軸安裝有一繞線輪,安裝座的底面安裝有高清攝像頭。
支撐桿組件包括:豎桿、連接在豎桿頂端與連接架之間的主斜桿、鉸接在豎桿內的二層支撐腳、鉸接在豎桿底端的底層支撐腳、鉸接連接在二層支撐腳底部及底層支撐腳頂部的聯(lián)動桿、安裝在豎桿中部的旋轉固定座、連接在旋轉固定座和安裝座之間的連接橫桿、穿過連接橫桿連接在二層支撐腳頂端和繞線輪之間的拉繩、拉動二層支撐腳復位的拉力彈簧,底層支撐腳的底端設有向外折彎的支撐部,拉力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旋轉固定座上、另一端連接在聯(lián)動桿與底層支撐腳之間的鉸接轉軸上。
舵機帶動繞線輪轉動纏繞拉繩,拉繩將二層支撐腳的頂端向內拉動時,二層支撐腳的底端向外轉動托住救生圈組的倒數(shù)第二層救生圈,底層支撐腳的底端向內轉動釋放救生圈組的倒數(shù)第一層救生圈。
優(yōu)選的,支撐桿組件還包括一救生圈壓桿組件,救生圈壓桿組件:通過螺桿軸安裝在主斜桿上的壓桿轉軸座、通過轉軸鉸接在壓桿轉軸座上的壓桿、套在轉軸上的扭簧,救生圈組位于底層支撐腳和壓桿之間,扭簧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壓桿和壓桿轉軸座上,壓桿抬起時扭簧扭曲變形。主斜桿的外端設有開口朝上的安裝腔,壓桿轉軸座可轉動設于安裝腔內,螺桿軸從安裝腔底部豎直伸入壓桿轉軸座內。壓桿抬起豎直后,扭簧的回復力是向救生圈壓下,將整個救生圈壓桿組件在水平面內旋轉180°,此時扭簧的回復力是向主斜桿壓下,松開壓桿后在扭簧的作用下,壓桿向主斜桿靠攏,將救生圈套在支撐架上,然后將整個救生圈壓桿組件再旋轉180°放手,壓桿在扭簧的作用下壓住救生圈。
優(yōu)選的,主斜桿的一端鉸接在連接架上、另一端鉸接在豎桿的頂端,連接橫桿的兩端分別鉸接在旋轉固定座和安裝座上。主斜桿的底端設有向下伸出的折彎部,豎桿的頂端鉸接在折彎部內,且豎桿的頂端內側設有向上伸出的下鎖定座,折彎部內設有上鎖定座,下鎖定座內設有一鎖緊螺栓。折彎部與豎桿位于同一直線時,鎖緊螺栓穿過下鎖定座和上鎖定座進行鎖定。
優(yōu)選的,繞線輪安裝在安裝座內,安裝座的側面設有用于拉繩穿過的缺口,繞線輪的旋轉軸與連接架的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上。
優(yōu)選的,連接架的頂面設有環(huán)繞其中心均勻排布的卡扣,卡扣的頂部設有向外伸出的扣舌,至少有一個卡扣上設有螺孔。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分次拋投救生圈掛載的無人機,包括:機身,機身底部固定有安裝架,安裝架的底部設有空腔,該空腔的側面均勻設有卡槽,卡槽的數(shù)量與卡扣相同,卡槽的一端為可容納扣舌插入的敞口,至少有一個卡槽上設有穿透安裝座側壁的固定孔,扣舌可分別旋轉插入對應的卡槽中,螺孔可旋轉至與固定孔對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將救生圈由上至下堆疊放置,通過環(huán)繞安裝在連接架上的支撐桿組件支撐定位在連接架的下方,救生圈的投放動作由一個舵機控制,舵機正向旋轉時帶動拉繩收緊,倒數(shù)第一層救生圈被釋放,舵機反向旋轉時拉繩放松,拉力彈簧帶動底層支撐腳及二層支撐腳復位,倒數(shù)第二層救生圈下落至倒數(shù)第一層救生圈的位置,等待下一次投放,本發(fā)明可將救生圈分次投放,且能通過高清攝像頭拍攝圖像并傳送至地面站的顯示屏上顯示,以觀察環(huán)境狀況,實現(xiàn)單次精準投遞。同時,本發(fā)明采用一個舵機,耗電量小。更優(yōu)異的是,本發(fā)明的支撐桿組件采用折疊式結構,需要支撐救生圈進行拋投工作時,支撐桿組件可展開固定,不需要進行拋投工作時,支撐桿組件可向中心折疊收攏,減小掛載的體積,便于收納和運輸。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中整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中支撐桿組件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支撐桿組件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中整機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中連接架頂部快拆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出的分次拋投救生圈掛載,包括:連接架1、安裝在連接架1上的支撐架2、套在支撐架2上的救生圈組,救生圈組由至少兩個堆疊放置的救生圈構成,支撐架2由多個環(huán)繞連接架1的中心呈圓周排列的支撐桿組件21構成。連接架1的底部設有安裝座3,安裝座3上安裝有一個舵機4,舵機4的輸出軸傳動連接有一繞線輪5,圖1示出的繞線輪5、高清攝像頭6處于拆分狀態(tài)。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架2由三個支撐桿組件21構成,以最少的支撐桿組件21達到最穩(wěn)定的支撐效果。如圖2至圖4所示,支撐桿組件21包括:豎桿210、主斜桿211、二層支撐腳212、底層支撐腳213、聯(lián)動桿214、旋轉固定座215、連接橫桿216、拉繩217及拉力彈簧218,主斜桿211的一端安裝在連接架1上、另一端連接在豎桿210的頂端上,豎桿210的中部內還設有貫通其內外兩側的空腔,該空腔內設有豎直放置的二層支撐腳212,豎桿210的底端鉸接有底層支撐腳213,底層支撐腳213的底端設有向外折彎的支撐部,通過支撐部托起救生圈組,底層支撐腳213的頂端通過鉸接轉軸與聯(lián)動桿214底端連接,聯(lián)動桿214的頂端與二層支撐腳212的底部鉸接。旋轉固定座215固定安裝在豎桿210的中部內側,連接橫桿216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旋轉固定座215和安裝座3上,拉繩217穿過連接橫桿216連接在二層支撐腳212頂端和繞線輪5之間,繞線輪5安裝在安裝座3內,安裝座3的側面設有用于拉繩217穿過的缺口,繞線輪5的旋轉軸與連接架1的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上。拉力彈簧218的一端固定在旋轉固定座215上、另一端連接在聯(lián)動桿214與底層支撐腳213之間的鉸接轉軸上。
如圖1、4所示,分次拋投的過程是通過控制舵機4正向旋轉,帶動固定在舵機4上的繞線輪5旋轉,從而使固定在繞線輪5上的拉繩217纏繞到繞線輪5上,通過拉繩217的收縮拉動二層支撐腳212頂端向內擺動,因二層支撐腳212中部過鉸接軸固定在豎桿210上,則二層支撐腳212下端繞鉸接軸旋轉向外伸出,托住倒數(shù)第二層救生圈;在二層支撐腳212向外伸出的同時,聯(lián)動桿214會拉動底層支撐腳213的頂端向外側擺動,而底層支撐腳213的底端會繞鉸接軸向內擺動,從而投放倒數(shù)第一層救生圈。然后控制舵機4反向旋轉,在復位拉力彈簧218的作用下,拉動底層支撐腳213頂端向內擺動,底層支撐腳213底端向外擺動,同時聯(lián)動桿214帶動二層支撐腳212的底端向內擺動,二層救生圈失去支撐,掉落到底層支撐腳213上完成一個救生圈的拋投,第二個救生圈以此類推,從而達到按照溺水人員的具體位置,分次拋投救生圈。本發(fā)明僅使用一個舵機作為動力源,不但減輕了整體產(chǎn)品的重量,減小了耗電量,從而延長了無人機的續(xù)航時間。
較優(yōu)的,如圖4所示,支撐桿組件21還包括一救生圈壓桿組件,救生圈壓桿組件:通過螺桿軸221安裝在主斜桿211上的壓桿轉軸座222、通過轉軸鉸接在壓桿轉軸座222上的壓桿219、套在轉軸上的扭簧223,救生圈組位于底層支撐腳213和壓桿219之間,扭簧223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壓桿219和壓桿轉軸座222上,壓桿219抬起時扭簧223扭曲變形。主斜桿211的外端設有開口朝上的安裝腔,壓桿轉軸座222活動放置在安裝腔內,螺桿軸221從安裝腔底部豎直伸入壓桿轉軸座222內,壓桿轉軸座222能夠以螺桿軸221為轉軸在水平面內轉動。
壓桿219的具體使用過程如下,壓桿219抬起豎直后,扭簧的回復力是向救生圈壓下,將整個救生圈壓桿組件在水平面內旋轉180°,此時扭簧的回復力是向主斜桿211壓下,松開壓桿219后在扭簧的作用下,壓桿219向主斜桿211靠攏,為了便于收納壓桿219,主斜桿211的頂面設置有容納槽。當所有救生圈組件的壓桿219都抬起靠攏在各自對應的主斜桿211上,將救生圈從支撐架2頂部向下依次套入,最后將整個救生圈壓桿組件再旋轉180°放手,壓桿219在扭簧的作用下壓住救生圈組。
進一步的,如圖1、2、4所示,主斜桿211的一端鉸接在連接架1上、另一端鉸接在豎桿210的頂端,連接橫桿216兩端分別鉸接在旋轉固定座215和安裝座3上。主斜桿211的底端設有向下伸出的折彎部,豎桿210的頂端鉸接在折彎部內,且豎桿210的頂端內側設有向上伸出的下鎖定座,折彎部內設有上鎖定座,下鎖定座內設有一鎖緊螺栓220。支撐桿組件21展開正常工作時,將主斜桿211和豎桿210向外拉開至折彎部與豎桿210位于同一直線,鎖緊螺栓220穿過下鎖定座和上鎖定座進行鎖定,完成三顆鎖緊螺栓220固定后,整個支撐架2牢固可靠。支撐桿組件21不需要使用時,松開三顆鎖緊螺栓220,將主斜桿211和豎桿210向內轉動收攏,三個支撐桿組件21呈傘狀向內收縮,既能既能節(jié)約2/3存放空間,方便攜帶和運輸保存,同時由于收攏后產(chǎn)品更小,能有效的保護產(chǎn)品不被劃傷損壞。
如圖1、4所示,安裝座3的底面還固定有高清攝像頭6,能通過無人機飛控和圖傳系統(tǒng),在地面站的顯示屏上形成實時影像,搜尋溺水人員位置,通過顯示屏十字星對溺水人員進形定位,從而精準的將救生圈實時地投放到溺水人員身上,達到一人一圈,提高救援效率。
再進一步的,如圖5所示,連接架1上設有快拆結構,連接架1的頂面設有環(huán)繞其中心均勻排布的卡扣11,卡扣11的頂部設有向外伸出的扣舌,至少有一個卡扣上設有螺孔12。連接架1內設有安裝腔,該安裝腔內可安裝電池、電路板等元件,連接架1的外側設有數(shù)據(jù)連接接口等。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分次拋投救生圈掛載的無人機,包括:機身和主板,主板與舵機4和高清攝像頭6連接,主板上設有與地面站進行數(shù)據(jù)交互的無線收發(fā)模塊,高清攝像頭6拍攝到的影像通過主板發(fā)送至地面站,地面站向主板發(fā)出飛行指令及拋投指令,主板接收拋投指令后控制舵機4的旋轉拋投。
機身底部固定有安裝架,安裝架的底部設有空腔,該空腔的側面均勻設有卡槽,卡槽的數(shù)量與卡扣11相同,卡槽的一端為可容納扣舌插入的敞口,至少有一個卡槽上設有穿透安裝架側壁的固定孔,當卡扣11旋轉插入卡槽中時,螺孔12與固定孔對齊,再采用螺釘鎖入固定孔和螺孔12,即將連接架1和安裝架穩(wěn)定的固定在一起,這種結構使得連接架與安裝架的拆裝更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