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車輪導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車輪導流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文明的發(fā)展以及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工作環(huán)境 條件的都市化,人們的出行越來越依賴汽車,汽車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I钪衅毡榍抑匾慕煌üぞ?。為了降低汽車行駛的空氣阻力,降低油耗;現(xiàn)有的汽車在對其外形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對空氣的有效導流。這樣設計可以有一定的降低風阻的作用,但效果十分有限。由于汽車在高速行駛過程中,流經(jīng)汽車車身側面的氣流易進入車輪罩內(nèi);一方面增大了整車風阻;另一方面在高速行駛下,車身側面的高速氣流進入車輪罩形成側風會影響駕駛操作穩(wěn)定性。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汽車車輪導流裝置,所述汽車車輪導流裝置能有效減小車輛的風阻系數(shù),還能有效降低油耗。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其包括一能移動的設于車輪外側的導流罩體、一滑動機構、及一與所述滑動機構相電連接的控制機構,所述滑動機構設于所述車體側圍上且與所述導流罩體相聯(lián)接。本實用新型通過設有導流罩體、與導流罩體相聯(lián)接的滑動機構及與滑動機構相電連接的控制機構;在汽車高速行駛過程中,所述滑動機構在控制機構的控制下帶動導流罩體向下移動罩設于車輪的外側。汽車行駛過程中車身側面產(chǎn)生的氣流由于導流罩體的阻擋而不會進入車輪罩中,從而不會對輪腔產(chǎn)生作用力,可有效減小車輛的風阻系數(shù);進而能保障駕駛操作的穩(wěn)定性及降低油耗。而在汽車低速行駛時,側面氣流對整車風阻及形成的側風影響較小時,所述滑動機構在控制機構的控制下帶動導流罩體向上移動縮回至車體側圍內(nèi)側。在上述的汽車車輪導流裝置中,所述滑動機構包括一設于車體側圍內(nèi)側的滑軌、及一能滑動的設于所述滑軌上且與導流罩體相連接的滑動件。所述導流罩體在滑動件的帶動下能滑動的設于所述滑軌上、以設于車輪外側或車體側圍內(nèi)側。在上述的汽車車輪導流裝置中,所述滑動機構還包括兩分別將滑軌的兩端固設于車體側圍上的固定件。在實際應用時,所述滑軌也可通過其它的方式固設于所述車體側圍的內(nèi)側。在上述的汽車車輪導流裝置中,所述控制機構包括一升降控制器、一升降開關及一控制單元;所述升降控制器及升降開關分別與所述控制單元相電性連接。使用者在需將導流罩體回縮或展開時,只需按下升降開關;所述升降開關即發(fā)送信息至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則發(fā)送控制信息至升降控制器以控制滑動件滑動。在上述的汽車車輪導流裝置中,所述升降開關設于儀表盤上。在實際應用時,所述升降開關也可設于其它方便使用者控制的地方。在上述的汽車車輪導流裝置中,所述導流罩體的頂端呈弧狀,所述導流罩體頂端邊緣與車輪罩的底端邊緣相抵接。如此設置是為了更好的避免側面風流進入車輪罩內(nèi)。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汽車車輪導流裝置通過設有導流罩體、與導流罩體相聯(lián)接的滑動機構及與滑動機構相電連接的控制機構;在汽車高速行駛時,導流罩體能罩設于車輪的外側;從而可阻止車身側面氣流進入車輪罩內(nèi),有效減小車輛的風阻系數(shù)的同時,還能保障駕駛操作的穩(wěn)定性及降低油耗。
圖I是本實用新型汽車車輪導流裝置與車體側圍內(nèi)飾相結合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的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在應用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圖中,10、導流罩體;21、滑軌;22、滑動件;23、固定件;31、升降控制器;40、車輪;50、車輪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包括一能移動的設于車輪40外側的導流罩體10、一設于所述車體側圍(圖中未示)上且與所述導流罩體10相聯(lián)接的滑動機構、及一與所述滑動機構相電連接的控制機構(圖中未示)。所述滑動機構在控制機構的控制下能帶動導流罩體10設于車輪40外側或車體側圍內(nèi)側。請參閱圖I及圖2,所述導流罩體10的頂端呈弧狀。所述導流罩體10頂端邊緣與車輪罩50的底端邊緣相抵接。如此設置是為了更好的避免側面風流進入車輪罩50內(nèi)。在實際應用時,所述導流罩體10的形狀可根據(jù)翼子板或車體側圍形狀的改變而改變,以保證所述導流罩體10在移動的過程中不與其它的零件發(fā)生干涉;而導流罩體10的大小則可根據(jù)實車的形狀來制作。所述導流罩體10的內(nèi)側表面與車輪40相互間隔。設置導流罩體10與車輪40相互間隔是為了避免車輪40與導流罩體10發(fā)生摩擦;且當車輪40為轉向輪時,設置車輪40與導流罩體10之間有足夠的空間、以防止車輪40與導流罩體10發(fā)生干涉而影響車輪40的轉向。請繼續(xù)參閱圖I及圖2,所述滑動機構包括一設于車體側圍內(nèi)側且垂直延伸的滑軌21、一能滑動的設于所述滑軌21上且與導流罩體10相連接的滑動件22、及兩分別將滑軌21的兩端固設于車體側圍上的固定件23。在實際應用時,所述滑軌21也可通過其它的方式固設于所述車體側圍的內(nèi)側。所述導流罩體10在滑動件22的帶動下能滑動的設于所述滑軌21上,進而設于車輪40外側或車體側圍內(nèi)側。所述控制機構包括一升降控制器31、一升降開關(圖中未示)及一控制單元(圖中未示)。所述升降控制器31及升降開關分別與所述控制單元相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升降開關設于儀表盤上。在實際應用時,所述升降開關也可設于其它方便使用者控制的地方。所述滑軌21、滑動件22、固定件23及升降控制器31均設于翼子板或車體側圍的內(nèi)側、且位于所述車輪罩50的上方。請繼續(xù)參閱圖I及圖2,在汽車高速行駛過程中,使用者只需按下升降開關,所述、升降開關即發(fā)送信息至控制單元;然后所述控制單元則發(fā)送控制信息至升降控制器31、以控制所述滑動件22帶動導流罩體10沿著滑軌21向下移動,使得所述導流罩體10罩設于車輪40的外側。所述導流罩體10遮擋車輪40的面積可通過控制升降開關來調(diào)節(jié),以達到最佳的效果。汽車行駛過程中車身側面產(chǎn)生的氣流由于導流罩體10的阻擋不會進入車輪罩50中,從而不會對輪腔產(chǎn)生作用力,不僅能有效減小車輛的風阻系數(shù),安全性能更高,還能保障駕駛操作的穩(wěn)定性及降低油耗。而在汽車低速行駛時,由于側面氣流對整車風阻及形成的側風影響較?。皇褂谜咭部砂聪律甸_關,所述升降開關即發(fā)送信息至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則發(fā)送控制信息至升降控制器31、以控制所述滑動件22帶動導流罩體10沿著滑軌21向上移動,使得所述導流罩體10縮回至車體側圍內(nèi)側。[002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汽車車輪導流裝置通過設有導流罩體10、與導流罩體10相聯(lián)接的滑動機構及與滑動機構相電連接的控制機構;在汽車高速行駛時,導流罩體10能罩設于車輪40的外側;從而可阻止車身側面氣流進入車輪罩50內(nèi),有效減小車輛的風阻系數(shù)的同時,還能保障駕駛操作的穩(wěn)定性及降低油耗。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包括一能移動的設于車輪(40)外側的導流罩體(10)、一滑動機構、及一與所述滑動機構相電連接的控制機構,所述滑動機構設于所述車體側圍內(nèi)側且與所述導流罩體(10)相聯(lián)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機構包括一設于車體側圍內(nèi)側且垂直延伸的滑軌(21)、及一能滑動的設于所述滑軌(21)上且與導流罩體(10)相連接的滑動件(22)。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機構還包括兩分別將滑軌(21)的兩端固設于車體側圍上的固定件(23)。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機構包括一升降控制器(31)、一升降開關及一控制單元;所述升降控制器(31)及升降開關分別與所述控制單元相電性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開關設于儀表盤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罩體(10)的頂端呈弧狀,所述導流罩體(10)頂端邊緣與車輪罩(50)的底端邊緣相抵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xiàn)有汽車在高速行駛時,車身側面氣流進入輪罩內(nèi),造成車體輪腔風阻系數(shù)增大且影響駕駛操穩(wěn)性的問題。本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其包括一能移動的設于車輪外側的導流罩體、一滑動機構、及一與所述滑動機構相電連接的控制機構,所述滑動機構設于所述車體側圍上且與所述導流罩體相聯(lián)接。本實用新型汽車車輪導流裝置在汽車高速行駛時,導流罩體能罩設于車輪的外側;從而可阻止車身側面氣流進入車輪罩內(nèi),有效減小車輛的風阻系數(shù)的同時,還能降低油耗及保障駕駛操作的穩(wěn)定性。
文檔編號B62D25/16GK202389481SQ20112054028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1日
發(fā)明者朱貞英, 梁長裘, 趙福全, 門永新 申請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