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
背景技術:
摩托車由于較汽車體積小較不占空間,且機動性強方便臨時停車,故摩托車族的人口及摩托車數(shù)量每年皆大幅提升。但這卻也衍生出許多公共停車的問題,如摩托車停車位不足、摩托車亂停......等現(xiàn)象(更甚者如最近的蘆洲大火事件,因摩托車亂停造成不易逃生情形),于是政府開始注重到摩托車停車的問題,且預備實施摩托車停車收費的政策。因此專屬于摩托車的完善停車設備極待廠商去積極開發(fā),再者摩托車停放在停車設備(或者是一般搬運摩托車的貨車)后,由于車臺會作移動,故使摩托車固定且不晃動、不傾倒極為重要。
一般摩托車停車設備的架體上皆設置有停車臺,停車臺上供停放摩托車,該摩托車的固定方式,并無自動定位的功能,而且必須將摩托車支架撐起來才能固定,如臺灣專利公報公告第477312號“倉儲式機車停車設備(追加一)”即是利用軟性皮帶迫緊摩托車椅墊達到固定摩托車的效果;又如臺灣專利公報公告第439719號“倉儲式機車停車設備”、臺灣專利公報公告第291799號“機車停車設備的單臂壓著裝置”皆是利用壓桿壓緊摩托車椅墊達到固定的效果。再者,一般搬運摩托車的貨車亦是利用壓桿壓制摩托車椅墊以達到固定摩托車的功用。
然而,上述夾持摩托車的方式,并無定位且需將摩托車支撐住才能固定,其非常占據(jù)空間,而且固定方式較麻煩也不實用,并非理想的產(chǎn)品,誠有待改進。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需將摩托車支架撐起來即能輕易自動定位夾持摩托車的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包含一車臺,設有一組卡孔及固定桿;兩夾臂,成相對應狀設于車臺上,其一端具有活動支點與車臺相連接,內(nèi)部設置夾持、釋放機構;可固定兩夾臂、并其能形成相對應向內(nèi)夾持狀及向外移動狀的夾持、釋放機構,其設于兩夾臂中。
該車臺上設有用來導引摩托車順暢進入車臺中的導坡板。
該車臺上設有車輪定位結構,該車輪定位結構包含一導溝及一可容置車輪的定位槽。
該車臺上一側設有兩固定桿,兩固定桿在車臺一側上下對應設置,兩夾臂樞接于該固定桿上,而兩夾臂的臂體在相對應的內(nèi)側面設有軟性護套。
該夾持、釋放機構在兩夾臂的垂直立臂中設置一鋼縈,鋼索一端繞設一滾輪后與一可向上擺動的握桿連接,而握桿一端樞接在一固定狀的握把上;鋼索另一端延伸至夾臂垂直立臂的底部處連接一卡栓,該卡栓穿設夾臂中所設的隔板,卡栓外套設一彈性件,且在彈性作用下卡掣于車臺上的其中一個卡孔中;卡栓卡掣端還具有一利于從一卡孔橫移至另一卡孔中的斜面。
該兩夾臂臂體一端利用活動樞軸樞接在車臺的固定桿上,在活動樞軸上設有一可使兩夾臂同步運動的同步機構,該同步機構在兩活動樞軸上設有相對應的兩滾輪,一撓性件以交叉狀繞設在兩滾輪上。
該夾持、釋放機構在兩夾臂的垂直立臂中設置一鋼索,鋼索穿設在一固定狀的管體中,鋼索一端與一可向上擺動的握桿連接,而握桿一端樞接在一固定狀的握把上;鋼索另一端延伸至夾臂垂直立臂的底部處連接一卡栓,該卡栓穿設夾臂中所設的隔板,卡栓外套設一彈性件,且在彈性作用下卡掣于車臺上的其中一個卡孔中。
該車臺下方設置同步機構,即在車臺下方設有兩相對應狀的滾輪,兩撓性件繞設在兩滾輪上,而兩夾臂下方設有一組穿于車臺下方的突柱,突柱與兩撓性件連接。而該滾輪及兩撓性件可以鏈輪及鏈條取代。
該卡栓上設有導引槽,在隔板上設一固定狀固持件,該固持件設有一穿設于卡栓導引槽中的橫桿。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在車臺上設置了兩夾臂,及使兩夾臂能形成相對應向內(nèi)夾持狀及向外移動狀的夾持、釋放機構,因此當使用時,將摩托車置入車臺,旋轉摩托車龍頭后,再施力以使兩夾臂向內(nèi)擺動而夾住車體,夾持、釋放機構再于夾臂夾持固定車體后而將其固定,從而自動固定摩托車;另外,再利用夾持、釋放機構,使夾臂快速輕易地脫離卡掣夾持固定狀態(tài),以方便使用者快速取車。
另外,本實用新型在車臺上設置了車輪定位結構,該定位結構在旋轉摩托車龍頭后可將車輪限制固定,從而避免滑動。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車臺與夾臂部分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夾臂內(nèi)部的夾持、釋放機構的示意圖;圖3A是圖3中相應部分的剖視圖;圖3B是圖3中另一相應部分的剖視圖;圖4A是摩托車進入車臺中,夾臂未夾持車體的示意圖;圖4B是摩托車進入車臺中,夾臂夾持車體的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定位夾持摩托車后的立體示意圖;圖6A是本實用新型夾持、釋放機構的動作示意圖一;圖6B是圖6A相應部分另一側的剖視圖;圖6C是本實用新型夾持、釋放機構的動作示意圖二;圖6D是圖6C相應部分另一側的剖視圖;圖7A是夾臂外擺,使摩托車退出車臺的動作示意圖一;圖7B是夾臂外擺,使摩托車退出車臺的動作示意圖二;圖8是本實用新型夾持、釋放機構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1A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摩托車進入車臺中,夾臂未夾持車體的示意圖;圖11B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摩托車進入車臺中,夾臂夾持車體的示意圖;圖12是圖10同步機構的撓性件、滾輪可為鏈條、鏈輪式的構造示意圖。
圖中10 車臺 11車輪定位結構111導溝 112 定位槽12 導坡板13卡孔14、15 固定桿20夾臂21 樞軸 22護套23 隔板 24固持件241橫桿 25突柱30 夾持、釋放機構31 鋼索 32滾輪33 握桿 34握把35 卡栓 351 斜面352導引槽36彈性件
37管體 40同步機構41滾輪 42撓性件50同步機構 51滾輪52撓性件53鏈輪54鏈條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含可供摩托車停放的車臺10、用來定位夾持摩托車的兩夾臂20、使兩夾臂20可作夾持及釋放動作的夾持、釋放機構30及一可使兩夾臂20同步相對擺動位移的同步機構40;其中一車臺10,其上設有符合摩托車輪胎外徑工學且成適當凹陷的車輪定位結構11,該車輪定位結構11包含一導溝111及一可容置車輪的定位槽112,以便能導引車輪并使其定位;車臺10上另設有用來導引摩托車順暢進入車臺10中的導坡板12以及數(shù)個卡孔13;車臺10上一側設有兩固定桿14、15,兩固定桿14、15可在車臺10一側上下對應設置,以樞接設置兩夾臂20;兩夾臂20,成相對應狀設于車臺10上,其兩臂體一端利用樞軸21樞接在車臺10的固定桿14、15上,以構成活動式樞接支點,兩臂體在相對應的內(nèi)側面設有軟性護套22,以避免夾傷摩托車的車身;夾持、釋放機構30設于兩夾臂20中,在兩夾臂20的垂直立臂中設置一鋼索31,該鋼索31的一端繞設一滾輪32后與一可向上擺動的握桿33連接,而握桿33一端樞接在一固定狀的握把34上,以利用握桿33的上壓而拉動鋼索31;鋼索31的另一端延伸至近夾臂20垂直立臂的底部并連接一卡栓35,該卡栓35穿設夾臂20中所設的隔板23,且卡栓35在套設一彈性件36后形成彈性狀(如圖3A所示),并以彈性卡掣于車臺10上的數(shù)個卡孔13中,而形成兩夾臂20的卡掣定位,該卡栓35的卡掣端具有一斜面351(如圖3B),以利于該卡栓35從一卡孔13橫移至另一卡孔13中;為避免卡栓35的不當轉動,卡栓35上設有導引槽352;另外在隔板23上設一固定狀固持件24,該固持件24設有一穿設于卡栓35導引槽352中的橫桿241,如此使卡栓35受到限制而不能轉動,僅能作上下的移動;一同步機構40,設于兩夾臂20的活動樞軸21上,在兩活動樞軸21上設有相對應的兩滾輪41,一撓性件42以交叉狀繞設在兩滾輪41上,如此一來,其中一滾輪41轉動也可帶動另一滾輪41轉動。
請參閱圖4A所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先將摩托車前方車輪借由導溝111的引導而置入于車輪定位結構11的定位槽112中,此時由于夾持、釋放機構30未動作,故兩夾臂20也未動作,而成八字形外張的狀態(tài)。
請參閱圖4B所示,當旋轉摩托車龍頭后,車輪即能受到車輪定位結構11的限制固定。后利用手部施力,使兩夾臂20以樞軸21端為支點相對向內(nèi)壓,由于兩夾臂20一端的樞軸21上設有同步機構40,故能形成同步且向內(nèi)壓狀,且兩夾臂20中的卡栓35因為彈性伸縮,故能脫離原來所卡掣的卡孔13位置而朝另一卡孔13移動,當兩夾臂20緊密觸貼車體而成相平等對應狀時,卡栓35即能再卡入另一卡孔13中,以自動定位夾持摩托車(請同時參閱圖5所示)。
請參閱圖6A及圖6B所示,當使用者要取車時,只要輕輕將握桿33向上壓,使握桿33拉動鋼索31,鋼索31一端再拉動卡栓35的尾部往上移動,該卡栓35即能輕易退出卡掣卡孔13的狀態(tài)(請參閱圖6C及圖6D所示),此時兩夾臂20固定狀態(tài)受到釋放,使用者再對兩夾臂20施以向外張的推力(請參閱圖7A所示),加以兩夾臂20與同步機構40相連接,使兩夾臂20能同時相對向外移動回復至成八字形外張的原狀(請參閱圖7B所示),以解除夾持摩托車的狀態(tài),之后使用者將摩托車龍頭轉至與車體成一直線的原狀,即能將摩托車退出車臺10外。當握桿33向上的壓力消失時,鋼索31的拉動力也消失,再利用彈性件36的彈力作用使卡栓35再次卡掣于卡孔13中。
請參閱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鋼索31也可穿設在一固定狀的管體37中,而其僅一端透出與卡栓35連接,如此管體37可以取代原來的滾輪32。
請參閱圖9、圖10、圖11A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同步機構50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在車臺10下方設有兩相對應狀的滾輪51,兩撓性件52(本實施例以鋼索為例)繞設在兩滾輪51上,而兩夾臂20下方設有數(shù)個能穿設車臺10的突柱25,突柱25則與兩撓性件52連接。如此當兩夾臂20向內(nèi)移動夾持車體時(請參閱圖11B所示),可以利用突柱25、撓性件52的連動關系,使兩夾臂20構成同步動作。
請參閱圖12所示,圖10所述實施例中同步機構50的滾輪51、兩撓性件52也可以鏈輪53及鏈條54來取代,以使兩夾臂20的同步位移更加精確。
綜合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借車輪定位結構、兩夾臂及夾持、釋放機構,令使用者不須利用摩托車支架將摩托車撐起來就能輕易夾持固定摩托車,且使摩托車的取車相當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含一車臺,設有一組卡孔及固定桿;兩夾臂,成相對應狀設于車臺上,其一端具有活動支點與車臺相連接,內(nèi)部設置夾持、釋放機構;一可固定兩夾臂、并其能形成相對應向內(nèi)夾持狀及向外移動狀的夾持、釋放機構,其設于兩夾臂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車臺上設有用來導引摩托車順暢進入車臺中的導坡板。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車臺上設有車輪定位結構,該車輪定位結構包含一導溝及一可容置車輪的定位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車臺上一側設有兩固定桿,兩固定桿在車臺一側上下對應設置,兩夾臂樞接于該固定桿上,而兩夾臂的臂體在相對應的內(nèi)側面設有軟性護套。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夾持、釋放機構在兩夾臂的垂直立臂中設置一鋼索,鋼索一端繞設一滾輪后與一可向上擺動的握桿連接,而握桿一端樞接在一固定狀的握把上;鋼索另一端延伸至夾臂垂直立臂的底部處連接一卡栓,該卡栓穿設夾臂中所設的隔板,卡栓外套設一彈性件,且在彈性作用下卡掣于車臺上的其中一個卡孔中;卡栓卡掣端還具有一利于從一卡孔橫移至另一卡孔中的斜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兩夾臂臂體一端利用活動樞軸樞接在車臺的固定桿上,在活動樞軸上設有一可使兩夾臂同步運動的同步機構,該同步機構在兩活動樞軸上設有相對應的兩滾輪,一撓性件以交叉狀繞設在兩滾輪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夾持、釋放機構在兩夾臂的垂直立臂中設置一鋼索,鋼索穿設在一固定狀的管體中,鋼索一端與一可向上擺動的握桿連接,而握桿一端樞接在一固定狀的握把上;鋼索另一端延伸至夾臂垂直立臂的底部處連接一卡栓,該卡栓穿設夾臂中所設的隔板,卡栓外套設一彈性件,且在彈性作用下卡掣于車臺上的其中一個卡孔中。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車臺下方設置同步機構,即在車臺下方設有兩相對應狀的滾輪,兩撓性件繞設在兩滾輪上,而兩夾臂下方設有一組穿于車臺下方的突柱,突柱與兩撓性件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滾輪為鏈輪,而兩撓性件為鏈條。
10.如權利要求5或7所述的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卡栓上設有導引槽,在隔板上設一固定狀固持件,該固持件設有一穿設于卡栓導引槽中的橫桿。
專利摘要一種擺動式摩托車自動定位夾持裝置,包含一車臺,其設有一組卡孔;兩夾臂,成相對應狀設于車臺上,其一端具有活動支點與車臺相連接,內(nèi)部設置夾持、釋放機構;一夾持、釋放機構,可固定兩夾臂、并其能形成相對應向內(nèi)夾持狀及向外移動狀。當使用時,將摩托車車輪置入車臺中,旋轉摩托車龍頭后,再施力以使夾臂向內(nèi)擺動而夾住車體,夾持、釋放機構再于夾臂夾持固定車體后使其固定,從而可自動固定摩托車,再利用夾持、釋放機構,使夾臂快速輕易地脫離卡掣夾持固定狀態(tài),以方便使用者快速取車。
文檔編號B62H3/02GK2658021SQ200320104510
公開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0月30日
發(fā)明者廖金德 申請人:保立新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