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用車后懸架。
背景技術:
:
目前市場上非公路礦用自卸車后懸架繼續(xù)延續(xù)公路自卸車后懸架結構形式,即上下推力桿直推布置,中后橋左右限位依靠龍門架和側限位實現(xiàn),隨著礦用自卸車載重量增加、礦區(qū)路況更加復雜,暴露出側限位快速磨損,后板簧因承受側向力導致后板簧斷裂、維護平衡軸因側向力導致漏油、U型螺栓斷裂故障頻發(fā),使行車安全存在隱患,需要頻繁的更換后板簧、維護平衡軸和U型螺栓,一方面給用戶帶來了麻煩,另一方面也給用戶增加了經濟支出,提高了使用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礦用車后懸架,它結構設計合理,將后懸架的側向力由推力桿承擔,避免了后板簧側向力集中情況的發(fā)生;另外,減小了后板簧與車架本體之間的沖擊,有效降低了后板簧應力集中造成的斷裂風險,省去了頻繁更換后板簧3的麻煩,給用戶減少了經濟支出,降低了使用成本,增加了車輛的出勤率,給用戶帶來了經濟效益,有效的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礦用車后懸架,包括車架本體以及分別安裝在車架本體上的龍門架、后板簧和中后橋,在中橋和后橋上分別通過螺栓與一車橋端推力桿支座相連,在與兩車橋端推力桿支座相對的車架本體上分別設有一車架端推力桿支座,在位置相對的兩車架端推力桿支座和車橋端推力桿支座上分別通過螺栓與一兩端安裝有軸的推力桿相連,所述兩后板簧的兩端分別安裝在車架本體上,在兩后板簧的中部分別通過一橡膠軸承平衡軸安裝在車架本體上。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它結構設計合理,通過在后懸架上增加推力桿,將后懸架的側向力由推力桿承擔,避免了后板簧側向力集中情況的發(fā)生;另外,通過在后板簧和車架本體1之間設置橡膠軸承平衡軸,減小了后板簧與車架本體之間的沖擊,有效降低了后板簧應力集中造成的斷裂風險,省去了頻繁更換后板簧的麻煩,給用戶減少了經濟支出,降低了使用成本,增加了車輛的出勤率,給用戶帶來了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車架本體,2、龍門架,3、后板簧,4、中后橋,5、螺栓,6、車橋端推力桿支座,7、車架端推力桿支座,8、軸,9、推力桿,10、橡膠軸承平衡軸。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所示,一種礦用車后懸架,包括車架本體1以及分別安裝在車架本體1上的龍門架2、后板簧3和中后橋4,在中橋和后橋上分別通過螺栓5與一車橋端推力桿支座6相連,在與兩車橋端推力桿支座6相對的車架本體1上分別設有一車架端推力桿支座7,在位置相對的兩車架端推力桿支座7和車橋端推力桿支座6上分別通過螺栓5與一兩端安裝有軸8的推力桿9相連,所述兩后板簧3的兩端分別安裝在車架本體1上,在兩后板簧3的中部分別通過一橡膠軸承平衡軸10安裝在車架本體1上。
使用時,將兩軸8分別安裝在推力桿9的兩端,再將推力桿9的兩端分別安裝在兩位置相對的車架端推力桿支座7和車橋端推力桿支座6上,再把車架端推力桿支座7和車橋端推力桿支座6分別通過螺栓5安裝在車架本體1和車橋上,兩橡膠軸承平衡軸10分別通過螺栓5安裝在車架本體1的兩側上;當整機轉向、通過坑洼路面時,中后橋4側滑,通過設置在后懸架上兩推力桿9,將后懸架的側向力由推力桿9承擔,避免了后板簧3側向力集中情況的發(fā)生;通過在后板簧3和車架本體1之間設置橡膠軸承平衡軸10,兩后板簧3和兩龍門架2存在相對滑動時,橡膠軸承平衡軸10通過自身變形承受因后板簧3和龍門架2產生的摩擦力,減小了后板簧3與車架本體1之間的沖擊,有效降低了后板簧3應力集中造成的斷裂風險,省去了頻繁更換后板簧3的麻煩,給用戶減少了經濟支出,降低了使用成本,增加了車輛的出勤率,給用戶帶來了經濟效益。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不能作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進或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