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化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含4(3H)-喹唑啉酮的戊二烯酮肟醚類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及其在抗植物病毒方面的應(yīng)用。
背景技術(shù):
每年,農(nóng)作物因感染植物病毒而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高達6000億美元,因此,有效控制和治療植物病毒病對整個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眾多的植物病毒中,煙草花葉病具有發(fā)病率高和防治困難的特點,被列為最具破壞性的植物病毒之一。然而,迄今為止所有已商品化的植物抗病毒劑在500μg/mL濃度下對植物病毒的治療活性僅僅為30~50%,其抑制結(jié)果顯然不盡人意。因此,如何開發(fā)出新型、高效和對環(huán)境友好的植物抗病毒劑依舊是擺在藥物創(chuàng)制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挑戰(zhàn)。
天然產(chǎn)物及其仿生農(nóng)藥具有對環(huán)境友好,作用位點獨特和高選擇性的特點,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姜黃素,作為一種來源于姜黃中的多酚類化合物,被廣泛用作香料、食品防腐劑、味精以及染料。1,4-戊二烯酮類化合物,作為一種重要的姜黃素衍生物,因其具有諸如殺蟲、抑菌、抗植物病毒、抗癌、消炎和抗氧化等較為廣譜的生物活性,已逐漸成為藥劑創(chuàng)制領(lǐng)域的熱點之一。特別是,近年來的相關(guān)報道表明1,4-戊二烯-3-酮類化合物擁有極其良好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因此,以此類化合物為先導,對其結(jié)構(gòu)進行改造,極有可能獲得具有優(yōu)良抗植物病毒活性的有機活性分子。
2011年仇秋娟等(仇秋娟,薛偉,盧平,王貞超,魏學.含肟酯類姜黃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J].合成化學,2011,19(1):36-40.)采用生物活性因子拼接法將肟酯結(jié)構(gòu)引入到單羰基姜黃素衍生物1,5-取代苯基-1,4-戊二烯-3-酮的骨架中,合成了一系列不對稱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類酯姜黃素衍生物,并對其進行了抗黃瓜花葉病毒的活性測試。測試結(jié)果表明:在500μg/mL的藥劑濃度時,所合成的目標化合物對黃瓜花葉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均低于其對照藥劑寧南霉素。
2013年Luo等(Luo,H.;Liu,J.;Jin,L.;Hu,D.;Chen,Z.;Yang,S.;Wu,J.;Song,B.Synthesis and antiviral bioactivity of novel(1E,4E)-1-aryl-5-(2-(quinazolin-4-yloxy)phenyl)-1,4-pentadien-3-one derivatives[J]. Eur.J.Med.Chem.,2013,63:662-669.)將喹唑啉結(jié)構(gòu)引入到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的骨架中,合成了一系列(1E,4E)-1-芳基-5-(2-(4-氧代喹唑啉)苯基)-1,4-戊二烯-3-酮類化合物,并對其進行了抗煙草花葉病毒和抗黃瓜花葉病毒的活性測試。測試結(jié)果表明:該系列化合物對煙草花葉病毒具有顯著地保護作用,其中有部分化合物在保護作用方面對煙草花葉病毒的EC50值優(yōu)于其對照藥劑寧南霉素。
2014年Ma等(Ma,J.;Li,P.;Li,X.;Shi,Q.;Wan,Z.;Hu,D.;Jin,L.;Song,B.Synthesis and Antiviral Bioactivity of Novel3-((2-((1E,4E)-3-oxo-5-arylpenta-1,4-dien-1-yl)phenoxy)methyl)-4(3H)-quinazolinone Derivatives[J].J.Agric.Food Chem.,2014,62,8928-8934.)將4(3H)-喹唑啉酮結(jié)構(gòu)引入到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的骨架中,合成了一系列含喹唑啉酮的戊二烯酮類化合物,并對其進行了抗TMV的活性測試。測試結(jié)果表明:在藥劑濃度為500μg/mL時,大部分所合成的化合物對TMV均有一定的活體抑制和治愈作用。其中有部分化合物在活體治療方面的效果極好,其抑制率優(yōu)于其對照藥劑寧南霉素。
2015年Chen等(Chen,M.;Hu,D.;Li,X.;Yang,S.;Zhang,W.;Li,P.;Song,B.Antiviral activity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s study of novel glucopyranoside derivatives[J].Bioorg.Med.Chem.Lett.,2015,25:3840-3844.)為了創(chuàng)制新型高效和低毒的抗植物病毒劑,以姜黃素為先導,采用活性基團拼接原理,將天然活性成分吡喃糖苷引入戊二烯酮結(jié)構(gòu)中,合成了一系列含吡喃糖苷的戊二烯酮類化合物,并采用半葉枯斑法,以病毒唑為對照藥劑,測試了目標化合物的抗TMV的鈍化活性。測試結(jié)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對TMV均有一定的鈍化活性,其中有部分化合物的鈍化效果較好,其EC50值均優(yōu)于其對照藥劑病毒唑。初步的機理研究表明:此類化合物主要通過與TMV外殼蛋白自主性結(jié)合而使其鈍化失活。
2015年Han等(Han,Y.;Ding,Y.;Xie,D.;Hu,D.;Li,P.;Li,X.;Xue,W.;Jin,L.;Song,B.Design,synthesis and antiviral activity of novel rutin derivatives containing 1,4-pentadien-3-one moiety[J].Eur.J.Med.Chem.,2015,92:732-737.)將魁蒿中分離得到的蘆丁引入到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的骨架中,合成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1,4-戊二烯-3-酮結(jié)構(gòu)的新型蘆丁類化合物,并對其進行了抗TMV和抗CMV的活性測試。測試結(jié)果表明:在藥劑濃度為500μg/mL時,大部分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TMV和抗CMV的活性。其中有部分化合物的抗CMV的治療活性最好,其EC50值優(yōu)于其對照藥劑寧南霉素。
2015年Long等(Long,C.;Li,P.;Chen,M.;Dong,L.;Hu,D.;Song,B.Synthesis,anti-tobacco mosaic virus and curcumber mosaic virus activity,and3D-QSAR study of novel 1,4-pentadien-3-one derivatives containing4-thioquinazoline moiety[J].Eur.J.Med.Chem.,2015,102:639-647.)將硫代喹唑啉引入到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的骨架中,合成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喹唑啉硫醚取代的戊二烯酮類化合物,并對其進行了抗TMV和抗CMV的活性測試。測試結(jié)果表明:在藥劑濃度為500μg/mL時,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TMV和抗CMV的活性。其中部分化合物對TMV和CMV在治療和保護作用方面具有優(yōu)良的抑制活性,其EC50值優(yōu)于對照藥劑寧南霉素。
2016年Gan等(Gan,X.;Hu,D.;Li,P.;Wu,J.;Chen,X.;Xue,W.;Song,B.Design,synthesis,antiviral activity and three-dimentional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of novel 1,4-pentadien-3-one derivatives containing 1,3,4-oxadiazole moiety[J].Pest Manag.Sci.,2016,72:534-543.)將1,3,4-噁二唑結(jié)構(gòu)引入到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的骨架中,合成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1,3,4-噁二唑硫代乙氧基的戊二烯酮類化合物,并對其進行了抗TMV活性測試。測試結(jié)果表明:在藥劑濃度為500μg/mL時,合成的化合物均有較好的抗TMV的活性。其中部分化合物在抗TMV保護活性方面具有優(yōu)良活性,其EC50值遠優(yōu)于其對照藥劑病毒唑。
喹唑啉酮類化合物,作為一類重要的雜環(huán)類化合物,因其在結(jié)構(gòu)在多變性和具有較為廣譜高效的生物活性而成為藥劑創(chuàng)制領(lǐng)域中的熱點。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此類化合物在抗植物病毒方面具有較為廣泛的前景。
2007年Gao等(Gao,X.;Cai,X.;Yan,K.;Song,B.;Gao,L.;Chen,Z.Synthesis and antiviral bioactivities of2-phenyl-3-(substituted-benzalamino)-4(3H)-quinazolinone derivatives[J].Molecules,2007,12:2621-2642.)設(shè)計合成了一系列含4(3H)-喹唑啉酮結(jié)構(gòu)的Schiff堿類化合物,并對其進行了抗TMV的活性測試。測試結(jié)果表明:在藥劑濃度為500μg/mL時,大部分所合成的化合物對TMV均有一定的活體抑制作用。
2014年Ma等(Ma,J.;Li,P.;Li,X.;Shi,Q.;Wan,Z.;Hu,D.;Jin,L.;Song,B.Synthesis and Antiviral Bioactivity of Novel3-((2-((1E,4E)-3-oxo-5-arylpenta-1,4-dien-1-yl)phenoxy)methyl)-4(3H)-quinazolinone Derivatives[J].J.Agric.Food Chem.,2014,62,8928-8934.)將4(3H)-喹唑啉酮結(jié)構(gòu)引入到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的骨架中,合成了一系列含喹唑啉酮的戊二烯酮類化合物,并對其進行了抗TMV的活性測試。測試結(jié)果表明:在藥劑濃度為500μg/mL時,大部分所合成的化合物對TMV均有一定的活體抑制和治愈作用。其中部分化合物在活體治療方面的效果極好,其抑制率優(yōu)于其對照藥劑寧南霉素。
2016年Chen等(Chen,M.;Li,P.;Hu,D.;Zeng,S.;Li,T.;Jin,L.;Xue,W.;Song,B.Synthesis,antiviral activity,3D-QSAR,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s study of novel malonate derivatives containing quinazolin-4(3H)-4-one moitey[J].Bioorg.Med.Chem.Lett.,2016,26:168-173.)將4(3H)-喹唑啉酮結(jié)構(gòu)與丙二酸酯有效結(jié)合,設(shè)計合成了一系列分子中含丙二酸酯的喹唑啉酮類化合物,并對其進行了抗CMV的活性測試。測試結(jié)果表明:在藥劑濃度為500μg/mL時,大部分所合成的化合物對CMV均有一定的活體抑制作用。其中部分化合物在活體治療方面的效果極好,其抑制率優(yōu)于其對照藥劑寧南霉素。
綜上所述,1,4-戊二烯-3-酮類化合物與4(3H)-喹唑啉酮類化合物在抗植物病毒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但當前所創(chuàng)制出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還沒有在保護和治療活性兩個方面同時超過寧南霉素的,同時也未見有關(guān)于含4(3H)-喹唑啉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類化合物合成及抗植物病毒活性方面的報道。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中含4(3H)-喹唑啉酮的戊二烯酮肟醚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抗病毒活性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病毒方面防治效果不佳的技術(shù)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含4(3H)-喹唑啉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類衍生物,其通式如下所示:
其中,R1為苯基、取代苯基或取代芳雜環(huán)基;R2為苯基、取代苯基或取代芳
雜環(huán)基;R3為在4(3H)-喹唑啉酮的5、6、7或8位上含有的一個以上的氫原
子、甲氧基、硝基、甲基、三氟甲基或鹵原子。
所述的取代苯基為苯環(huán)上鄰、間、對或前述兩位上含有一個以上甲氧基、硝基、甲基、三氟甲基或鹵原子;所述的取代芳雜環(huán)基為呋喃基、吡啶基、噻吩基、吡咯基、噻唑基、2-氯吡啶基或2-氯噻唑基。
一種含4(3H)-喹唑啉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類衍生物的制備方法,以含取代基的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和1-(4-(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或1-(2-(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制備含4(3H)-喹唑啉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類衍生物:
所述的1-(4-(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或1-(2-(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制備方法為:(1)以丙酮、水楊醛或4-羥基苯甲醛為原料,在堿性條件下制備2-(羥基苯基)-3-丁烯-2-酮或4-(羥基苯基)-3-丁烯-2-酮:
(2)以取代芳香醛、2-(羥基苯基)-3-丁烯-2-酮或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為原料,在堿性條件下制備1-取代芳基-5-(4-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或1-取代芳基-5-(2-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
(3)以取代芐氯、1-取代芳基-5-(4-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或1-取代芳基-5-(2-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制備1-(4-(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或1-(2-(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
(4)以鹽酸羥胺、1-(4-(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或1-(2-(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制備1-(4-(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或1-(2-(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
所述的含取代基的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制備方法為:(1)以含取代基的喹唑啉-4(3H)酮和甲醛為原料制備含取代基的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
(2)以含取代基的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和二氯亞砜為原料制備含取代基的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將具有優(yōu)良活性的4(3H)-喹唑啉酮結(jié)構(gòu)引入戊二烯酮肟醚的結(jié)構(gòu)中,設(shè)計合成了一系列結(jié)構(gòu)中含有4(3H)-喹唑啉酮的戊二烯酮肟醚類化合物,并將所合成的含4(3H)-喹唑啉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類化合物應(yīng)用于抗植物病毒方面的研究,發(fā)現(xiàn)此類化合物比當前已有化合物在抗植物病毒方面(黃瓜花葉病毒和煙草花葉病毒)擁有較為突出的活性,其中部分化合物在治療和保護活性方面對煙草花葉病毒的抑制活性均超過其對照藥劑寧南霉素,具有一定的應(yīng)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總實施例:
(1)以丙酮、水楊醛或4-羥基苯甲醛為原料,在堿性條件下制備2-(羥基苯基)-3-丁烯-2-酮或4-(羥基苯基)-3-丁烯-2-酮:
(2)以取代芳香醛、2-(羥基苯基)-3-丁烯-2-酮或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為原料,在堿性條件下制備1-取代芳基-5-(4-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或1-取代芳基-5-(2-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
(3)以取代芐氯、1-取代芳基-5-(4-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或1-取代芳基-5-(2-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制備1-(4-(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或1-(2-(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
(4)以鹽酸羥胺、1-(4-(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或1-(2-(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制備1-(4-(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或1-(2-(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
(5)以含取代基的喹唑啉-4(3H)酮和甲醛為原料制備含取代基的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
(6)以含取代基的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和二氯亞砜為原料制備含取代基的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
(7)以含取代基的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和1-(4-(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或1-(2-(取代芐氧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制備含4(3H)-喹唑啉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類衍生物:
以下以列表的方式列出具體實施例,見下表:
實施例1
(3-(4(3H)-喹唑啉酮))甲基-1-(4-(3-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1),包括以下步驟:
(1)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將4-羥基苯甲醛(6.1g,50mmol)加入到60mL的丙酮中,攪拌約15min后,冰浴該反應(yīng)體系約30min后,向體系中加入約100mL的5%的NaOH溶液,待滴加完畢后,撤去冰浴室,常溫攪拌約24h。待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將體系轉(zhuǎn)移至500mL的燒杯中并加入適量冰水,而后用5%的稀鹽酸溶液調(diào)節(jié)體系pH約為5~6后,有大量黃色固體析出,將固體抽出,最后用乙醇/水體系重結(jié)晶,即得5.30g黃色固體(理論質(zhì)量8.10g),產(chǎn)率65%。
(2)1-(2-吡啶基)-5-(4-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將4-(羥基苯基)-3-丁烯-2-酮(4.0g,24.7mmol)、吡啶-2-甲醛(2.86mL,29.6mmol)和50mL乙醇加入到250mL的三口燒瓶中,攪拌約30min后,向體系中60mL的5%的NaOH溶液,待滴加完畢后,撤去冰浴室,常溫攪拌約24h。待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將體系轉(zhuǎn)移至500mL的燒杯中并加入適量冰水,而后用5%的稀鹽酸溶液調(diào)節(jié)體系pH約為5~6后,有大量黃色固體析出,將固體抽出,即得4.96g黃色固體(理論產(chǎn)率6.20g),產(chǎn)率80%。
(3)1-(4-(3-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于100mL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入1-(2-吡啶基)-5-(4-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2.50g,9.95mmol)、間甲基氯芐(1.71g,11.94mmol)、碳酸鉀(2.06g,14.92mmol)、碘化鉀(0.83g,4.97mmol)和丙酮(60mL),待攪拌均勻后加熱回流,約3~4h后反應(yīng)結(jié)束,去溶,柱層析,得到1.25g黃色固體(理論產(chǎn)率3.21g),產(chǎn)率39%。
(4)1-(4-(3-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于10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1-(4-(3-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3.00g,8.44mmol)、鹽酸羥胺(1.76g,25.32mmol)、吡啶(25mL)和乙醇(50mL),常溫攪拌約24h后,體系中有白色固體析出,將此固體抽出,乙醇淋洗,即得白色固體1.87g(理論產(chǎn)率3.12g),產(chǎn)率60%。
(5)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于10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喹唑啉-4(3H)酮(3.00g,20.53mmol)、甲醛溶液(30mL)和1,4-二氧六環(huán)(40mL),待攪拌均勻后,加熱回流3~4h后反應(yīng)結(jié)束。而后迅速將體系轉(zhuǎn)移至500mL的燒杯中,加入適量水分散后產(chǎn)生大量白色固體,抽濾,得白色固體2.94g(理論產(chǎn)率3.63g),產(chǎn)率81%。
(6)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于10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3.00g,17.03mmol)、二氯亞砜(30mL)和1,4-二氧六環(huán)(40mL),待攪拌均勻后,加熱回流3~4h后反應(yīng)結(jié)束。而后迅速將體系轉(zhuǎn)移至500mL的燒杯中并用濃氫氧化鈉調(diào)節(jié)體系至強堿性后,再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機相,去溶,即得白色固體2.00g(理論產(chǎn)率3.33g),產(chǎn)率60%。
(7)(3-(4(3H)-喹唑啉酮))甲基-1-(4-(3-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于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1-(4-(3-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0.50g,1.28mmol)、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0.30g,1.54mmol)、碳酸鉀(0.35g,2.56mmol)和乙腈(35mL),待攪拌均勻后,加熱回流3~4h后反應(yīng)結(jié)束。體系趁熱過濾,濾液去溶,而后用乙腈(35mL×3)重結(jié)晶,即得白色針狀晶體0.25g(理論產(chǎn)率0.69g),產(chǎn)率36%。
實施例2
(3-(4(3H)-喹唑啉酮))甲基-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2),包括以下步驟:
(1)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
(2)1-(3-吡啶基)-5-(4-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區(qū)別在于以吡啶-3-甲醛為原料。
(3)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1-(3-吡啶基)-5-(4-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和鄰氯芐氯為原料。
(4)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
(6)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
(7)(3-(4(3H)-喹唑啉酮))甲基-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實施例3
(3-(4(3H)-喹唑啉酮))甲基-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3),包括以下步驟:
(1)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
(2)1-(2-吡啶基)-5-(4-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
(3)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間甲基芐氯為原料。
(4)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
(6)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
(7)(3-(4(3H)-喹唑啉酮))甲基-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實施例4
(3-(4(3H)-喹唑啉酮))甲基-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4),包括以下步驟:
(1)2-(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區(qū)別在于以水楊醛為原料。
(2)1-(2-吡啶基)-5-(2-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區(qū)別在于以2-(羥基苯基)-3-丁烯-2-酮為原料。
(3)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鄰氯芐氯和1-(2-吡啶基)-5-(2-羥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4)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
(6)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
(7)(3-(4(3H)-喹唑啉酮))甲基-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實施例5
(3-(4(3H)-喹唑啉酮))甲基-1-(4-(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5),包括以下步驟:
(1)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
(2)1-(4-羥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
(3)1-(4-(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鄰氯芐氯為原料。
(4)1-(4-(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4-(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
(6)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
(7)(3-(4(3H)-喹唑啉酮))甲基-1-(4-(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1-(4-(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實施例6
(3-(4(3H)-喹唑啉酮))甲基-1-(2-(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6),包括以下步驟:
(1)2-(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區(qū)別在于以水楊醛為原料。
(2)1-(2-羥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區(qū)別在于以2-(羥基苯基)-3-丁烯-2-酮為原料。
(3)1-(2-(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1-(2-羥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和2,4-二氯芐氯為原料。
(4)1-(2-(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2-(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
(6)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
(7)(3-(4(3H)-喹唑啉酮))甲基-1-(2-(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1-(2-(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實施例7
(3-(4(3H)-喹唑啉酮))甲基-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7),包括以下步驟:
(1)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
(2)1-(4-羥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
(3)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對氯芐氯為原料。
(4)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
(6)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
(7)(3-(4(3H)-喹唑啉酮))甲基-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實施例8
(3-(4(3H)-喹唑啉酮))甲基-1-(4-(4-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8),包括以下步驟:
(1)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
(2)1-(4-羥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區(qū)別在于以2-噻吩甲醛為原料。
(3)1-(4-(4-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對氯芐氯和1-(4-羥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4)1-(4-(4-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4-(4-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
(6)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
(7)(3-(4(3H)-喹唑啉酮))甲基-1-(4-(4-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1-(4-(4-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實施例9
(3-(4(3H)-喹唑啉酮))甲基-1-(4-(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9),包括以下步驟:
(1)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
(2)1-(4-羥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區(qū)別在于以2-噻吩甲醛為原料。
(3)1-(4-(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對2,4-二氯芐氯和1-(4-羥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4)1-(4-(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4-(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
(6)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
(7)(3-(4(3H)-喹唑啉酮))甲基-1-(4-(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1-(4-(2,4-二氯芐氧基)苯基)-5-(2-噻吩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實施例10
(3-(6-氯-4(3H)-喹唑啉酮))甲基-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10),包括以下步驟:
(1)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
(2)1-(4-羥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
(3)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間甲基芐氯為原料。
(4)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區(qū)別在于以6-氯喹唑啉-4(3H)酮為原料。
(6)3-(氯甲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區(qū)別在于以3-(羥基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為原料。
(7)(3-(6-氯-4(3H)-喹唑啉酮))甲基-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1-(4-(3-甲基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實施例11
(3-(6-氯-4(3H)-喹唑啉酮))甲基-1-(4-(3-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11),包括以下步驟:
(1)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
(2)1-(4-羥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
(3)1-(4-(3-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
(4)1-(4-(3-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
(5)3-(羥基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區(qū)別在于以6-氯喹唑啉-4(3H)酮為原料。
(6)3-(氯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區(qū)別在于以3-(羥基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為原料。
(7)(3-(6-氯-4(3H)-喹唑啉酮))甲基-1-(4-(3-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3-(氯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為原料。
實施例12
(3-(6-氯-4(3H)-喹唑啉酮))甲基-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12),包括以下步驟:
(1)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
(2)1-(4-羥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
(3)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對氯芐氯為原料。
(4)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區(qū)別在于以6-氯喹唑啉-4(3H)酮為原料。
(6)3-(氯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區(qū)別在于以3-(羥基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為原料。
(7)(3-(6-氯-4(3H)-喹唑啉酮))甲基-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3-(氯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和1-(4-(4-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實施例13
(3-(6-氯-4(3H)-喹唑啉酮))甲基-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13),包括以下步驟:
(1)2-(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區(qū)別在于以水楊醛為原料。
(2)1-(2-羥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區(qū)別在于以2-(羥基苯基)-3-丁烯-2-酮為原料。
(3)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鄰氯芐氯和1-(2-羥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4)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區(qū)別在于以6-氯喹唑啉-4(3H)酮為原料。
(6)3-(氯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區(qū)別在于以3-(羥基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為原料。
(7)(3-(6-氯-4(3H)-喹唑啉酮))甲基-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3-(氯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和1-(2-(2-氯芐氧基)苯基)-5-(2-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實施例14
(3-(6-氯-4(3H)-喹唑啉酮))甲基-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化合物編號為I14),包括以下步驟:
(1)4-(羥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1)步。
(2)1-(4-羥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2)步,區(qū)別在于以3-吡啶甲醛為原料。
(3)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3)步,區(qū)別在于以鄰氯芐氯和1-(4-羥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4)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4)步,區(qū)別在于以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為原料。
(5)3-(羥基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5)步,區(qū)別在于以6-氯喹唑啉-4(3H)酮為原料。
(6)3-(氯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6)步,區(qū)別在于以3-(羥基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為原料。
(7)(3-(6-氯-4(3H)-喹唑啉酮))甲基-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如實施例1第(7)步,區(qū)別在于以3-(氯甲基)-6-氯喹唑啉-4(3H)酮和1-(4-(2-氯芐氧基)苯基)-5-(3-吡啶基)-1,4-戊二烯-3-酮肟為原料。
合成的含4(3H)-喹唑啉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類衍生物的理化性質(zhì)和質(zhì)譜數(shù)據(jù)見表1,核磁共振氫譜(1H NMR)和碳譜(13C NMR)數(shù)據(jù)見表2和表3。
表1目標化合物理化性質(zhì)及其質(zhì)譜分析數(shù)據(jù)
表2目標化合物核磁共振氫譜數(shù)據(jù)
表3目標化合物核磁共振碳譜數(shù)據(jù)
上述目標化合物的抗煙草花葉病毒活性:
(1)測試方法
A.病毒提純
采用周雪平方法(Zhou,X.P.;Xu,Z.X.;Xu,J.;Li,D.B.J.South Chin.Agric.Univ.1995,16,74-79.),選取接種3周以上,TMV系統(tǒng)侵染寄主Nicotiana tabacum.L植株上部葉片,在磷酸緩沖液中勻漿,雙層紗布過濾,8000g離心,經(jīng)2次聚乙二醇處理,再離心,沉淀用磷酸緩沖液懸浮,即得到TMV的精提液體。整個實驗在4℃下進行。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260nm波長的吸光度值,根據(jù)公式計算病毒濃度。
病毒濃度(mg/mL)=(A260×稀釋倍數(shù))/E0.1%1cm260nm
其中E表示消光系數(shù),即波長260nm時,濃度為0.1%(1mg/mL)的懸浮液,在光程為1cm時的光吸收值。TMV的E0.1%1cm260nm是5.0。
B.藥劑對TMV侵染的活體治療作用
藥劑對侵染的活體治療作用:選長勢一致的5-6葉期的心葉煙打頂,向全葉撒勻金剛砂,用排筆蘸取病毒汁液(6×10-3mg/mL)全葉接種病毒,自然晾干后用清水沖洗。待葉片干后,用毛筆在左半葉輕輕涂施藥劑,右半葉涂施對應(yīng)溶劑的濃度的溶劑作對照,6-7d后記錄枯斑數(shù),按下列公式計算抑制率。
C.藥劑對TMV侵染的活體保護作用
藥劑對TMV侵染的活體保護作用:選長勢一致的5-6葉期的心葉煙打頂,用毛筆在左半葉輕輕涂施藥劑,右半葉涂施對應(yīng)溶劑的濃度的溶劑作對照。24h后,向全葉撒勻金剛砂,用排筆蘸取病毒汁液(6×10-3mg/mL)全葉接種病毒,用清水沖洗,6-7d后記錄枯斑數(shù),按下列公式計算抑制率。
其中,未涂施藥劑半葉的平均枯斑數(shù)和涂施藥劑的半葉枯斑數(shù)都采用各組三次重復的平均數(shù)。
(2)生物活性測試結(jié)果
表4目標化合物對煙草花葉病毒的保護和治療活性
采用半葉枯斑法,以商品藥劑寧南霉素為對照,在測試濃度為500μg/mL時,測試了目標化合物I1~I14對煙草花葉病毒(TMV)的治療和保護活性(見表4)。該測試結(jié)果表明:大部分目標化合物對TMV均有較好的治療和保護活性。其中,目標化合物I2、I4、I5、I6和I7對TMV擁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其抑制率分別為53.5%、55.4%、55.9%、59.1%和53.4%,略優(yōu)于寧南霉素(51.8%)。目標化合物I4、I5和I6對TMV擁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其抑制率分別為67.7%、69.8%和72.0%,略優(yōu)于寧南霉素(65.7%)。
為進一步了解含4(3H)-喹唑啉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類衍生物的抗TMV活性,我們測定了在治療活性方面具有良好活性的化合物I4和I6的EC50值,測定結(jié)果見表5。
表5化合物I4、I6和寧南霉素對TMV治療活性的EC50值
表5的結(jié)果顯示化合物I4和I6對TMV的治療作用的EC50值分別是132.9μg/mL和125μg/mL,均優(yōu)于其對照藥劑寧南霉素207.3μg/mL。這也表明該類化合物對TMV擁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部分含4(3H)-喹唑啉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類衍生物對植物病毒表現(xiàn)有優(yōu)良抑制活性,可作為潛在的抗植物病毒藥物,具有較好應(yīng)用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