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特別是涉及塔式結構的風扇。
背景技術:
塔扇因其外形似塔狀而得名。現(xiàn)有技術塔扇多數(shù)呈縱向柱狀,內(nèi)部大多采用貫流式風機組件,即風葉為圓柱形貫流風輪,該風輪軸向尺寸大于直徑,出風口為細長形狀,縱向安裝在機殼內(nèi)。這種風扇結構的優(yōu)點是外觀時尚,縱向出風口長,再配合搖頭機構可實現(xiàn)一定角度的送風,而且噪音也比普通風扇低很多。但是現(xiàn)有技術塔扇的缺點是,由于出風口呈細長狀,在某一時刻或者擺頭機構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其所吹出的風的送風角度很小,給人直觀感受到的是一股細小的風掃過,多人使用時體驗不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避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出一種出風口角度可調(diào)的塔扇,通過轉動組件控制調(diào)節(jié)多個風道組件的出風角度,使得塔扇沿風輪軸向實現(xiàn)多個方向同時送風。
本實用新型解決所述技術問題可以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設計、制造一種出風角度可調(diào)的塔扇,包括設置有出風口和進風口的殼體,安裝在殼體內(nèi)的風輪驅動電機,以及被風輪驅動電機驅動的柱狀風輪。尤其是,所述塔扇還包括至少兩風道組件,以及轉動組件。所述風道組件包括風道支架,以及安裝在風道支架內(nèi)的至少一風通道。所述風道支架安裝在殼體內(nèi),使風通道圍繞著風輪設置。被驅動旋轉的風輪所形成的流動空氣流由進風口進入風道組件的風通道,風通道的結構使空氣流風壓增大后排出,經(jīng)過風通道增壓的空氣流從出風口吹出。所述風道組件同軸地嵌套在一起,任意兩相鄰的風道組件可轉動地嵌套。位于最上方的風道組件和位于最下方的風道組件中至少有一組可轉動地安裝在殼體內(nèi)。至少一風道組件安裝所述轉動組件,借助轉動組件驅使風道組件相對相鄰的風道組件轉動,從而能夠調(diào)整各風道組件以各自的出風角度出風。
為實現(xiàn)風道組件間可轉動地嵌套,所述風道支架包括頂板,底板,以及其兩端連接頂板和底板的連接板。所述頂板的頂面設置與風道組件同軸的環(huán)柱狀頂部環(huán)立壁;所述底板的底面設置與風道組件同軸的環(huán)柱狀底部環(huán)立壁。頂部環(huán)立壁的外徑與底部環(huán)立壁的內(nèi)徑相同。在兩相鄰的風道組件中,位于下方的風道組件的頂部環(huán)立壁插套入位于上方的風道組件的底部環(huán)立壁內(nèi),使該兩相鄰的風道組件可轉動的嵌套。
為實現(xiàn)風道組件與殼體可轉動連接,所述殼體內(nèi)設置頂部滑動凹槽和/或底部滑動凹槽。所述頂部滑動凹槽呈環(huán)柱狀,適配風道組件的頂部環(huán)立壁;借助插入頂部滑動凹槽的頂部環(huán)立壁,位于最上方的風道組件可轉動地安裝在殼體內(nèi)。所述底部滑動凹槽呈環(huán)柱狀,適配風道組件的底部環(huán)立壁;借助插入底部滑動凹槽的底部環(huán)立壁,位于最下方的風道組件可轉動地安裝在殼體內(nèi)。
具體地,所述塔扇還包括設置在殼體底部的電機支架,設置在殼體頂部的風輪軸承支架,以及安裝在風輪軸承支架上的風輪軸承。所述風輪驅動電機安裝在電機支架上,風輪一端固定連接風輪驅動電機的轉矩輸出軸上,該風輪的另一端借助風輪軸承可轉動的連接在風輪軸承支架上。所述頂部滑動凹槽設置在風輪軸承支架上。
作為轉動組件的第一實現(xiàn)方案,所述轉動組件包括從動齒輪,與該從動齒輪嚙合的驅動齒輪,以及同軸連接該驅動齒輪的扁圓柱面狀旋鈕。所述殼體上設置有為轉動組件配置的旋鈕通孔。所述從動齒輪與風道組件同軸地連接在風道支架的頂板和底板中的任一個上;所述旋鈕的柱面外壁從旋鈕通孔伸出殼體外。通過旋轉旋鈕,驅動齒輪驅動從動齒輪旋轉,從而使安裝有從動齒輪的風道組件轉動以調(diào)整該風道組件的出風角。
作為轉動組件的第二實現(xiàn)方案,所述轉動組件包括從動齒輪,與該從動齒輪嚙合的驅動齒輪,以及其轉矩輸出軸連接該驅動齒輪的風道驅動電機。所述從動齒輪與風道組件同軸地連接在風道支架的頂板和底板中的任一個上。通過控制風道驅動電機啟動和停機,驅動齒輪驅動從動齒輪旋轉,從而使安裝有從動齒輪的風道組件轉動以調(diào)整該風道組件的出風角。
作為轉動組件的第三實現(xiàn)方案,所述轉動組件包括撥動桿。所述殼體上設置有為轉動組件配置的、撥動桿能夠在其中位移的撥桿通孔。所述撥動桿連接在風道支架的頂板和底板中的任一個上,并且撥動桿的一端從撥桿通孔內(nèi)伸出殼體外。通過操作撥動桿,使安裝有轉動組件的風道組件轉動以調(diào)整該風道組件的出風角。
作為轉動組件的第四實現(xiàn)方案,所述轉動組件包括轉動凸臺和撥轉旋鈕。所述轉動凸臺連接在風道支架的頂板和底板中的任一個上,該轉動凸臺設置有其軸線平行于風道組件軸線的定位凹穴。所述撥轉旋鈕呈扁柱狀,該撥轉旋鈕設置有其軸線平行于風道組件軸線的撥桿。所述撥轉旋鈕安裝在殼體內(nèi),至少使撥轉旋鈕的柱面露出殼體外,并且該撥轉旋鈕的撥桿插入轉動凸臺的定位凹穴內(nèi),使撥轉旋鈕可轉動的連接轉動凸臺。通過旋轉撥轉旋鈕的柱面,借助插入定位凹穴內(nèi)的撥桿,驅使安裝有轉動凸臺的風道組件轉動以調(diào)整該風道組件的出風角。
作為轉動組件的第五實現(xiàn)方案,所述轉動組件包括撥轉桿、連桿、曲柄和撥轉驅動電機。所述撥轉桿連接在風道支架的頂板和底板中的任一個上,所述連桿一端轉動連接撥轉桿,另一端轉動連接曲柄的一端,該曲柄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撥轉驅動電機的轉矩輸出軸。通過控制撥轉驅動電機啟動和停機,驅動撥轉桿,從而使安裝有撥轉桿的風道組件轉動以調(diào)整該風道組件的出風角。
具體而言,所述塔扇還包括設置在殼體底部的電機支架,設置在殼體頂部的風輪軸承支架,安裝在風輪軸承支架上的風輪軸承,設置在電機支架底部的擺轉組件,以及底座。所述風輪驅動電機安裝在電機支架上,風輪一端固定連接風輪驅動電機的轉矩輸出軸上,該風輪的另一端借助風輪軸承可轉動的連接在風輪軸承支架上。所述殼體包括設置有出風口的前殼,以及設置有進風口的后殼;所述前殼和后殼封裝所述風輪軸承支架、風輪軸承、風輪、風輪驅動電機、電機支架和擺轉組件;并且擺轉組件從殼體底部伸出殼體而連接底座。
同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出風角度可調(diào)的塔扇”的技術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利用風道組件對出風角度的導向作用,通過轉動組件調(diào)節(jié)多個風道組件,使風道組件分別以各自的導向方向送風,實現(xiàn)多角度送風,擴大送風范圍。當多人共用一臺塔扇時,通過調(diào)節(jié)風道組件的出風角度,能夠同時為多人送風,相當于將多臺塔扇組合在一起使用,節(jié)約資源和能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出風角度可調(diào)的塔扇”第一實施例的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2是所述第一實施例的分解狀態(tài)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3是所述第一實施例的縱截面正投影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B指示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圖3所示C指示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是圖2所示A指示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轉動組件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9是所述第三實施例的分解狀態(tài)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10是圖8所示D指示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1是圖9所示E指示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13是所述第四實施例的分解狀態(tài)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轉動組件和風道組件軸測投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出風角度可調(diào)的塔扇,如圖1至圖3、圖8、圖9、圖12和圖13所示,包括設置有出風口411和進風口421的殼體4,安裝在殼體4內(nèi)的風輪驅動電機32,以及被風輪驅動電機32驅動的柱狀風輪31。本實用新型第一至第五實施例,所述塔扇還包括至少兩風道組件2,以及轉動組件。所述風道組件2包括風道支架,以及安裝在風道支架內(nèi)的至少一風通道。所述風道支架安裝在殼體4內(nèi),使風通道圍繞著風輪31設置。被驅動旋轉的風輪31所形成的流動空氣流由進風口421進入風道組件2的風通道,風通道的結構使空氣流風壓增大后排出,經(jīng)過風通道增壓的空氣流從出風口411吹出。所述風道組件2的作用就是增大風輪31周圍的風壓,使空氣流能夠從風道組件2的出風一側高速流出。由此可知風道組件2除了能夠增加風壓,還對經(jīng)由風道組件2的空氣流的出風角度起到導向作用。本實用新型利用風道組件2對出風角度的導向作用,設置兩個以上的風道組件2,通過轉動組件調(diào)節(jié)各風道組件2的出風角度,使得塔扇能夠同時具有多個出風角度,增加送風范圍。所述風道組件2同軸地嵌套在一起,任意兩相鄰的風道組件2可轉動地嵌套。位于最上方的風道組件2和位于最下方的風道組件2中至少有一組可轉動地安裝在殼體內(nèi)。至少一風道組件2安裝所述轉動組件,借助轉動組件驅使風道組件2相對相鄰的風道組件2轉動,從而能夠調(diào)整各風道組件2以各自的出風角度出風。如圖1至圖3、圖8、圖9、圖12和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都設置兩個風道組件2,即位于最上方的風道組件2和位于最下方的風道組件2。顯然,設置更多的風道組件2將會獲得更多的出風角度。由于兩風道組件2的結構簡單,其中一個風道組件2可以固定設置,而給另一個風道組件2配置轉動組件以實現(xiàn)兩風道組件2相對轉動而調(diào)節(jié)出兩個不同的出風角度。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都將位于最下方的風道組件2固定連接在殼體4內(nèi),將位于最上方的風道組件2固定連接在殼體4內(nèi),或者兩風道組件2都不固定連接殼體4都是可選的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方案。對于兩個風道組件2的結構,只需在其中一個風道組件2上設置轉動組件就能夠實現(xiàn)兩風道組件以不同的出風角度出風。而對于N個風道組件2,N是大于2的自然數(shù),就需要設置更多的轉動組件以調(diào)整各風道組件的出風角度,通常應當設置N-1個轉動組件。轉動組件多種多樣,本實用新型用五個實施例說明轉動組件的具體結構實現(xiàn)方案,在同一塔扇內(nèi)可以僅使用其中一種轉動組件,也可以同時使用其中的任意幾種轉動組件。
本實用新型利用風道組件2對出風角度的導向作用,通過轉動組件調(diào)節(jié)多個風道組件2,使風道組件2分別以各自的導向方向送風,實現(xiàn)多角度送風,擴大送風范圍。當多人共用一臺塔扇時,通過調(diào)節(jié)風道組件2的出風角度,能夠同時為多人送風,相當于將多臺塔扇組合在一起使用,節(jié)約資源和能源。
為實現(xiàn)風道組件2間可轉動地嵌套,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如圖2、圖3、圖5、圖9和圖13所示,所述風道組件2的風道支架包括頂板21,底板22,以及其兩端連接頂板21和底板22的連接板。所述頂板21的頂面設置與風道組件2同軸的環(huán)柱狀頂部環(huán)立壁211。所述底板22的底面設置與風道組件2同軸的環(huán)柱狀底部環(huán)立壁221。如圖5所示,頂部環(huán)立壁211的外徑與底部環(huán)立壁221的內(nèi)徑相同。如圖2、圖3、圖5、圖9和圖13所示,在兩相鄰的風道組件2中,位于下方的風道組件2的頂部環(huán)立壁211插套入位于上方的風道組件2的底部環(huán)立壁221內(nèi),使該兩相鄰的風道組件2可轉動的嵌套。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由于只有兩風道組件2,且位于下方的風道組件2固定連接在殼體4內(nèi)。位于下方的風道組件2的底板22上可以不設置底部環(huán)立壁221。對于需要可轉動嵌套的風道組件2,設置頂部環(huán)立壁211和底部環(huán)立壁221是必要的,而對于不需要可轉動嵌套的風道組件2,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除去頂部環(huán)立壁211或者底部環(huán)立壁221的結構。
在以上風道組件2可轉動嵌套基礎上,為實現(xiàn)風道組件2與殼體4可轉動連接,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如圖2、圖3、圖4、圖9和圖13所示,所述殼體4內(nèi)設置頂部滑動凹槽44和/或底部滑動凹槽。所述頂部滑動凹槽44呈環(huán)柱狀,適配風道組件2的頂部環(huán)立壁211。借助插入頂部滑動凹槽44的頂部環(huán)立壁211,位于最上方的風道組件2可轉動地安裝在殼體4內(nèi)。所述底部滑動凹槽呈環(huán)柱狀,適配風道組件2的底部環(huán)立壁221。借助插入底部滑動凹槽的底部環(huán)立壁221,位于最下方的風道組件2可轉動地安裝在殼體4內(nèi)。所述頂部滑動凹槽和底部滑動凹槽需要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使用,當位于最上方的風道組件2需要與殼體4可轉動連接時,所述殼體4設置頂部滑動凹槽;當位于最下方的風道組件2需要與殼體4可轉動連接時,所述殼體4設置底部滑動凹槽。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由于位于最下方的風道組件2固定連接在殼體4內(nèi),而沒有轉動連接殼體4,位于最上方的風道組件2可轉動地連接殼體4,因此各實施例中沒有設置底部滑動凹槽,而僅設置了頂部滑動凹槽44。所述殼體4內(nèi)能夠設置頂部滑道凹槽和底部滑動凹槽,也能夠只設置頂部滑動凹槽和底部滑動凹槽中的一個,因此,所述殼體4內(nèi)設置頂部滑動凹槽和/或底部滑動凹槽。所述頂部滑動凹槽和底部滑動凹槽都是既可以是單獨的結構部件,也可以是設置在殼體4內(nèi)的部件上的一個結構部件。
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采用的頂部滑動凹槽44的設置方案是,如圖2、圖3、圖4、圖9和圖13所示,所述塔扇還包括設置在殼體4底部的電機支架33,設置在殼體頂部的風輪軸承支架35,以及安裝在風輪軸承支架35上的風輪軸承34。所述風輪驅動電機32安裝在電機支架33上,風輪31一端固定連接風輪驅動電機32的轉矩輸出軸上,該風輪31的另一端借助風輪軸承34可轉動的連接在風輪軸承支架35上。如圖4所示,所述頂部滑動凹槽44設置在風輪軸承支架35上。
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共同具備的結構還有,如圖1至圖3、圖8、圖9、圖12和圖13所示,所述塔扇還包括設置在殼體4底部的電機支架33,設置在殼體4頂部的風輪軸承支架35,安裝在風輪軸承支架35上的風輪軸承34,設置在電機支架33底部的擺轉組件6,以及底座5。所述風輪驅動電機32安裝在電機支架33上,風輪31一端固定連接風輪驅動電機32的轉矩輸出軸上,該風輪31的另一端借助風輪軸承34可轉動的連接在風輪軸承支架35上。所述殼體4包括設置有出風口411的前殼41,以及設置有進風口421的后殼42。所述前殼41和后殼42封裝所述風輪軸承支架35、風輪軸承34、風輪31、風輪驅動電機32、電機支架33和擺轉組件6。并且擺轉組件6從殼體4底部伸出殼體4而連接底座5。所述擺轉組件6用于使風輪31整體擺轉,以獲取更大的送風范圍。
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分別以不同的具體結構實現(xiàn)轉動組件方案。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如圖1、圖2和圖6所示,所述轉動組件包括從動齒輪111,與該從動齒輪111嚙合的驅動齒輪112,以及同軸連接該驅動齒輪112的扁圓柱面狀旋鈕113。所述殼體4上設置有為轉動組件配置的旋鈕通孔431。所述從動齒輪111與風道組件2同軸地連接在風道支架的頂板21和底板22中的任一個上。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從動齒輪111設置在風道組件2的頂板21上,顯然從動齒輪111還可以設置在風道組件2的底板22上。所述旋鈕113的柱面外壁從旋鈕通孔431伸出殼體4外。通過旋轉旋鈕113,驅動齒輪112驅動從動齒輪111旋轉,從而使安裝有從動齒輪111的風道組件2轉動以調(diào)整該風道組件2的出風角。
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如圖7所示,所述轉動組件包括從動齒輪121,與該從動齒輪121嚙合的驅動齒輪122,以及其轉矩輸出軸連接該驅動齒輪122的風道驅動電機123。所述從動齒輪121與風道組件2同軸地連接在風道支架的頂板21和底板22中的任一個上。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從動齒輪121設置在風道組件2的頂板21上,顯然從動齒輪121還可以設置在風道組件2的底板22上。通過控制風道驅動電機123啟動和停機,驅動齒輪122驅動從動齒輪121旋轉,從而使安裝有從動齒輪121的風道組件2轉動以調(diào)整該風道組件2的出風角。實質(zhì)上,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是在第一實施例基礎上用驅動電機123替換了旋鈕113。
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如圖8至圖11所示,所述轉動組件包括撥動桿131。所述殼體4上設置有為轉動組件配置的、撥動桿能夠在其中位移的撥桿通孔433。所述撥動桿131連接在風道支架的頂板21和底板22中的任一個上,并且撥動桿131的一端從撥桿通孔433內(nèi)伸出殼體4外。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所述撥動桿131設置在風道組件2的底板22上,顯然撥動桿131還可以設置在風道組件2的頂板21上。通過操作撥動桿131,使安裝有轉動組件的風道組件2轉動以調(diào)整該風道組件2的出風角。
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如圖12和圖13所示,所述轉動組件包括轉動凸臺141和撥轉旋鈕143。所述轉動凸臺141連接在風道支架的頂板21和底板22中的任一個上,該轉動凸臺141設置有其軸線平行于風道組件軸線的定位凹穴142。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所述轉動凸臺141設置在風道組件2的頂板21上,顯然轉動凸臺141還可以設置在風道組件2的底板22上。所述撥轉旋鈕143呈扁柱狀,該撥轉旋鈕143設置有其軸線平行于風道組件2軸線的撥桿144。所述撥轉旋鈕143安裝在殼體4內(nèi),至少使撥轉旋鈕143的柱面露出殼體4外,并且該撥轉旋鈕143的撥桿144插入轉動凸臺141的定位凹穴142內(nèi),使撥轉旋鈕143可轉動的連接轉動凸臺141。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所述撥轉旋鈕143的柱面完全設置在殼體4之外,以便于操作。通過旋轉撥轉旋鈕143的柱面,借助插入定位凹穴142內(nèi)的撥桿144,驅使安裝有轉動凸臺141的風道組件2轉動以調(diào)整該風道組件2的出風角。
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如圖14所示,所述轉動組件包括撥轉桿151、連桿152、曲柄153和撥轉驅動電機154。所述撥轉桿151連接在風道支架的頂板21和底板22中的任一個上,所述連桿152一端轉動連接撥轉桿151,另一端轉動連接曲柄153的一端,該曲柄15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撥轉驅動電機154的轉矩輸出軸。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所述撥轉桿151設置在風道組件2的底板22上,顯然撥轉桿151還可以設置在風道組件2的頂板21上。通過控制撥轉驅動電機154啟動和停機,驅動撥轉桿151,從而使安裝有撥轉桿151的風道組件2轉動以調(diào)整該風道組件2的出風角。所述連桿152、曲柄153和撥轉驅動電機154的結構能夠實現(xiàn)對撥轉桿151推轉,以控制電機方式調(diào)節(jié)風道組件2的出風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