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工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半球形錫陽極的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在電子元器件、銅絲、線路板等電鍍錫工藝中,通常采用純錫或錫鉛合金制造成半球狀或圓球狀的陽極球,將其吊掛在電解槽中,經(jīng)過電流作用,使需要鍍上錫金屬的載體達到表面鍍錫層的效果,但是現(xiàn)有的錫陽極球的生產(chǎn)工藝都是通過手工澆鑄的方式將錫水注入至模具內,這極大的降低了錫陽極球的生產(chǎn)效率,并且手工澆鑄的方式,對注入模具內錫水的量控制不夠穩(wěn)定,影響了錫陽極球的加工質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所提及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生產(chǎn)效率高的半球形錫陽極的加工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半球形錫陽極的加工裝置,包括機座,所述機座上設置有模具和向模具中注入錫水的翻斗,所述翻斗的上方設置有向翻斗中補充錫水的保溫箱,所述模具包括呈柱狀設置并與機座轉動連接的本體,所述本體的周向上均布設置有至少兩個錫陽極成型單元,所述錫陽極成型單元包括若干沿本體軸向均布設置的半球狀的第一凹槽,所述翻斗上設置有用于與機座轉動連接的轉軸以及用于盛裝錫水并引導錫水注入第一凹槽的空腔,所述空腔包括容置錫水的第二凹槽、與第一凹槽一一對應的若干出水口以及連通第二凹槽與出水口的第一出水通道。
優(yōu)選地,所述保溫箱連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兩端分別為用于與保溫箱連通的進料端和懸置于第二凹槽正上方的出料端。
優(yōu)選地,所述機座上設置有驅動本體轉動的第一油缸和驅動翻斗翻轉的第二油缸。
優(yōu)選地,所述機座上設置有控制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工作的控制單元。
優(yōu)選地,所述翻斗上設置有連接柱,所述連接柱一端與本體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油缸鉸接。
優(yōu)選地,所述翻斗上以轉軸的軸線為對稱軸對稱設置有兩個空腔,所述空腔的出水口朝向的一側分別對應設置有模具。
優(yōu)選地,所述本體的軸線與轉軸的軸線相平行。
優(yōu)選地,所述機座上固定設置有兩塊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設置有與轉軸配合的第二通孔。
有益效果是: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一種半球形錫陽極的加工裝置通過在機座上可轉動的設置有模具和翻斗,因此在澆鑄過程中,可以翻轉翻斗,使盛裝在第二凹槽內的錫水經(jīng)過第一出水通道,從出水口注入至第一凹槽中,錫水在第一凹槽中冷卻成型形成半圓球狀的錫陽極后,使本體轉動一定角度,從而使錫陽極從第一凹槽內脫落,并使另一錫陽極成型單元的第一凹槽朝向出水口,在錫水冷卻過程中,保溫箱可以向翻斗中補充錫水,從而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加工裝置連續(xù)不斷的加工,提高了錫陽極的生產(chǎn)效率,并且翻斗在向第一凹槽內注入錫水時,可以通過控制翻斗的翻轉角度,控制注入第一凹槽中錫水的量,從而提高了錫陽極的加工質量,并且節(jié)約了生產(chǎn)成本。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
圖1 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半球形錫陽極的加工裝置的主視圖;
圖2 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半球形錫陽極的加工裝置的拆解示意圖;
圖3 為圖2中的模具與翻斗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4 為圖2中的模具與翻斗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一種半球形錫陽極的加工裝置,包括機座1,機座1上設置有模具2和向模具2中注入錫水的翻斗3,翻斗3的上方設置有向翻斗3中補充錫水的保溫箱4,模具2包括呈柱狀設置并與機座1轉動連接的本體5,本體5的周向上均布設置有至少兩個錫陽極成型單元6,錫陽極成型單元6包括若干沿本體5軸向均布設置的半球狀的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的大小與錫陽極的大小相同,本體5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凸柱25,機座1上設置有與凸柱25配合的第一通孔22,通過凸柱25與第一通孔22的配合,實現(xiàn)本體5與機座1的轉動連接,為了使本體5轉動更加平穩(wěn),可以在第一通孔22上設置有第一軸承23,本體5的翻斗3上設置有用于與機座1轉動連接的轉軸8以及用于盛裝錫水并引導錫水注入第一凹槽7的空腔9,空腔9包括容置錫水的第二凹槽10、與第一凹槽7一一對應的若干出水口11以及連通第二凹槽10與出水口11的第一出水通道12,在加工裝置不工作時,翻斗3保持水平狀態(tài),即第一出水通道12傾斜向上設置,確保在水平狀態(tài)時,盛裝在第二凹槽10中的錫水不會從出水口11流出。
本實用新型中的翻斗3與模具2有兩種實施方式:
翻斗3與模具2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翻斗3為柱狀,兩端面為直角梯形,且兩端面與翻斗3的軸線垂直,直角梯形兩條平行邊中較長的邊朝上為頂邊,較短的邊朝下為底邊,翻斗3上設置有一個空腔9,出水口11設置在頂邊與側邊所構造成的銳角處,端面分別垂直設置有轉軸8,機座1上固定設置有兩第一支承板20,第一支承板20上設置有與轉軸8配合的第二通孔21,轉軸8與第二通孔21配合,實現(xiàn)翻斗3與機座1的轉動連接,為了使轉軸8轉動更加平穩(wěn),在第二通孔21處還可以設置有第二軸承24,在錫陽極的澆鑄成型過程中,可以翻轉翻斗3,使第一出水通道12傾斜向下朝向第一凹槽7,從而使盛裝在第二凹槽10內的錫水經(jīng)過第一出水通道12,從出水口11注入至第一凹槽7中,注入完成后,翻斗3翻轉至水平狀態(tài),錫水在第一凹槽7中冷卻成型形成半圓球狀的錫陽極后,使本體5轉動一定角度,從而使錫陽極從第一凹槽7內脫落,并使另一錫陽極成型單元6的第一凹槽7朝向豎直方向,在錫水冷卻過程中,保溫箱4可以向翻斗3中補充定量的錫水,使第二凹槽10中錫水的量補充至未進行澆鑄時的量,從而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加工裝置連續(xù)不斷的加工,提高了錫陽極的生產(chǎn)效率,保溫箱4的底部設置有一根出水管13,出水管13的兩端分別為用于與保溫箱4連通的進料端14和懸置于第二凹槽10正上方的出料端15,即在翻斗3處于水平狀態(tài)時,出料端15流出的錫水可以精準的注入第二凹槽10中,并且翻斗3在向第一凹槽7內注入錫水時,可以通過控制翻斗3的翻轉角度,控制注入第一凹槽7中錫水的量,從而提高了錫陽極的加工質量,并且節(jié)約了生產(chǎn)成本。
翻斗3與模具2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如圖4所示,翻斗3為柱狀,兩端面為等腰梯形,且兩端面與翻斗3的軸線垂直,兩梯形兩條平行邊中較長的邊朝上為頂邊,較短的邊朝下為底邊,翻斗3上關于端面的中心線分別對稱設置有一個空腔9,空腔9的出水口11分別設置在頂邊與側邊構成的銳角處,兩出水口11朝向的一側分別設置有模具2,端面的中心線上分別垂直設置有轉軸8,機座1上固定設置有兩第一支承板20,第一支承板20上設置有與轉軸8配合的第二通孔21,轉軸8與第二通孔21配合,實現(xiàn)翻斗3與機座1的轉動連接,為了使轉軸8轉動更加平穩(wěn),在第二通孔21處還可以設置有第二軸承24,在錫陽極的澆鑄成型過程中,可以翻轉翻斗3,使其中一空腔9中的第一出水通道12傾斜向下朝向與其一側的模具2的第一凹槽7,從而使盛裝在第二凹槽10內的錫水經(jīng)過第一出水通道12,從出水口11注入至第一凹槽7中,注入完成后,翻斗3翻轉,使翻斗3的上另一空腔9中的第一出水通道12傾斜向下朝向與其一側的另一模具2的第一凹槽7,從而使盛裝在第二凹槽10內的錫水經(jīng)過第一出水通道12,從出水口11注入至第一凹槽7中,將兩側的模具2均注入錫水后,翻轉翻斗3,使翻斗3翻轉至水平狀態(tài),錫水在第一凹槽7中冷卻成型形成半圓球狀的錫陽極后,使本體5轉動一定角度,從而使錫陽極從第一凹槽7內脫落,并使另一錫陽極成型單元6的第一凹槽7朝向豎直方向,保溫箱4的底部設置有兩根出水管13,出水管13的兩端分別為用于與保溫箱4連通的進料端14和懸置于第二凹槽10正上方的出料端15,出料端15分別設置于第二凹槽10的正上方,因此在錫水冷卻過程中,保溫箱4中的錫水可以分別通過兩根出水管13精準的向翻斗3中補充定量的錫水,使第二凹槽10中錫水的量補充至未進行澆鑄時的量,從而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加工裝置連續(xù)不斷的加工,在翻斗3的第二種實施方式中,翻斗3可以分別對兩側的模具2進行澆鑄,這使錫陽極的生產(chǎn)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并且翻斗3在向第一凹槽7內注入錫水時,可以通過控制翻斗3的翻轉角度,控制注入第一凹槽7中錫水的量,從而提高了錫陽極的加工質量,并且節(jié)約了生產(chǎn)成本。
機座1上可以設置有驅動本體5轉動的第一油缸16和驅動翻斗3翻轉的第二油缸17,并且第一油缸16和第二油缸17均與機座1上的控制單元18連接,在澆鑄過程中,可以通過控制控制單元18,控制第一油缸16和第二油缸17的工作,從而實現(xiàn)對本體5轉動角度的控制和對翻斗3翻轉角度的控制,這樣的控制方式更加精準、簡單,并且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翻斗3上可以設置有連接柱19,連接柱19設置在翻斗3的側部的中間位置,并且連接柱19與翻斗3的軸線垂直,連接柱19一端與本體5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油缸16鉸接,在翻斗3進行翻轉時,可以驅動第二氣缸推動連接柱19,從而使翻斗3繞轉軸8的軸線轉動。
本體5的軸線可以與轉軸8的軸線相平行,這樣可以使得翻斗3在對模具2注入錫水時,翻斗3上的出水口11與本體5上的第二凹槽10之間的距離均相等,使得第二凹槽10中注入錫水的速度和注入量均相同,從而使得生產(chǎn)的錫陽極大小更加均勻。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并非對其進行限制,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