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汽車部件表面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脫漆的汽車輪轂的表面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輪轂是汽車重要部件之一,汽車輪轂的涂裝性能關系到汽車輪轂使用壽命的長度,人們不僅需要對涂料性能進行不斷研究與提高,同時也要對輪轂表面進行處理,使得其與涂料結合更加牢固,但是現有方法對輪轂表面處理,得到的性能并不能滿足現有輪轂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防脫漆的汽車輪轂的表面處理方法。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防脫漆的汽車輪轂的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需要處理的輪轂放入溫度為40-44℃的處理劑中浸泡15-18min,然后取出,采用90℃水清洗一遍,在120℃下烘干;
所述處理劑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戊二酸二甲酯3-5、氯化銨2-4、丙三醇6-8、氟鋯酸鉀1-3、聚二甲基硅氧烷3-6、甘醇酸1-3、六偏磷酸鈉2-5、水122-128;
(2)將脫氫乙酸鈉與D-異抗壞血酸鈉、去離子水均勻混合后,配制成涂刷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涂刷5-8min,然后將對輪轂采用超聲波處理30s,然后再將涂刷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采用超聲波對輪轂進行處理25s;
(3)將輪轂加熱至150℃,保溫10min,然后冷卻至40℃,將質量濃度為0.012%的透明質酸溶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然后放入場強為420kv/m的電暈場中處理15min,然后取出,即可進行涂刷油漆。
進一步的,所述處理劑的制備方法為:將各原料按各重量份均勻混合到一起,然后以320r/min轉速攪拌28min后,加熱至40℃,保溫18min,再冷卻至32℃,以300r/min轉速攪拌35min,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
進一步的,所述脫氫乙酸鈉與D-異抗壞血酸鈉、去離子水按0.5:0.8:25質量比例均勻混合配制成涂刷液。
進一步的,超聲波功率為460W。
進一步的,所述電暈場內溫度為55℃。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本發(fā)明處理方法通過配制處理劑來對輪轂進行處理,能夠有效的對輪轂表面進行脫脂處理,效果顯著,對固化油脂的脫脂率達到99%以上,同時還能夠改善輪轂表面微觀結構性能,能夠提高輪轂表面性能,處理工藝簡單,通過配制的涂刷液對輪轂表面進行涂刷處理,協(xié)同配合超聲波的處理,能夠進一步的鞏固脫脂效果,增強輪轂表面光澤度和活性,通過采用透明質酸溶液對輪轂表面進行涂刷處理,然后協(xié)同配合電暈場的處理,能夠增加輪轂表面微觀粗糙度,提高輪轂表面活性,使得輪轂表面能與涂料之間形成很強的化學鍵,從而極大的增強涂層與輪轂表面的結合力,涂刷油漆后,能夠極大的防止脫漆現象的出現,提高了涂裝效果,經過本發(fā)明處理的輪轂涂刷相同的油漆相較于未經過處理的輪轂涂刷相同的油漆的壽命提高了2-3倍。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防脫漆的汽車輪轂的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需要處理的輪轂放入溫度為40℃的處理劑中浸泡15min,然后取出,采用90℃水清洗一遍,在120℃下烘干;
所述處理劑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戊二酸二甲酯3、氯化銨2、丙三醇6、氟鋯酸鉀1、聚二甲基硅氧烷3、甘醇酸1、六偏磷酸鈉2、水122;
(2)將脫氫乙酸鈉與D-異抗壞血酸鈉、去離子水均勻混合后,配制成涂刷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涂刷5min,然后將對輪轂采用超聲波處理30s,然后再將涂刷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采用超聲波對輪轂進行處理25s;
(3)將輪轂加熱至150℃,保溫10min,然后冷卻至40℃,將質量濃度為0.012%的透明質酸溶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然后放入場強為420kv/m的電暈場中處理15min,然后取出,即可進行涂刷油漆。
所述處理劑的制備方法為:將各原料按各重量份均勻混合到一起,然后以320r/min轉速攪拌28min后,加熱至40℃,保溫18min,再冷卻至32℃,以300r/min轉速攪拌35min,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
所述脫氫乙酸鈉與D-異抗壞血酸鈉、去離子水按0.5:0.8:25質量比例均勻混合配制成涂刷液。
超聲波功率為460W。
所述電暈場內溫度為55℃。
實施例2
一種防脫漆的汽車輪轂的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需要處理的輪轂放入溫度為44℃的處理劑中浸泡18min,然后取出,采用90℃水清洗一遍,在120℃下烘干;
所述處理劑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戊二酸二甲酯5、氯化銨4、丙三醇8、氟鋯酸鉀1-3、聚二甲基硅氧烷6、甘醇酸3、六偏磷酸鈉5、水128;
(2)將脫氫乙酸鈉與D-異抗壞血酸鈉、去離子水均勻混合后,配制成涂刷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涂刷8min,然后將對輪轂采用超聲波處理30s,然后再將涂刷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采用超聲波對輪轂進行處理25s;
(3)將輪轂加熱至150℃,保溫10min,然后冷卻至40℃,將質量濃度為0.012%的透明質酸溶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然后放入場強為420kv/m的電暈場中處理15min,然后取出,即可進行涂刷油漆。
所述處理劑的制備方法為:將各原料按各重量份均勻混合到一起,然后以320r/min轉速攪拌28min后,加熱至40℃,保溫18min,再冷卻至32℃,以300r/min轉速攪拌35min,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
所述脫氫乙酸鈉與D-異抗壞血酸鈉、去離子水按0.5:0.8:25質量比例均勻混合配制成涂刷液。
超聲波功率為460W。
所述電暈場內溫度為55℃。
實施例3
一種防脫漆的汽車輪轂的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需要處理的輪轂放入溫度為42℃的處理劑中浸泡17min,然后取出,采用90℃水清洗一遍,在120℃下烘干;
所述處理劑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戊二酸二甲酯4、氯化銨3、丙三醇7、氟鋯酸鉀2、聚二甲基硅氧烷5、甘醇酸2、六偏磷酸鈉3、水125;
(2)將脫氫乙酸鈉與D-異抗壞血酸鈉、去離子水均勻混合后,配制成涂刷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涂刷6min,然后將對輪轂采用超聲波處理30s,然后再將涂刷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采用超聲波對輪轂進行處理25s;
(3)將輪轂加熱至150℃,保溫10min,然后冷卻至40℃,將質量濃度為0.012%的透明質酸溶液均勻涂刷到輪轂表面,然后放入場強為420kv/m的電暈場中處理15min,然后取出,即可進行涂刷油漆。
進一步的,所述處理劑的制備方法為:將各原料按各重量份均勻混合到一起,然后以320r/min轉速攪拌28min后,加熱至40℃,保溫18min,再冷卻至32℃,以300r/min轉速攪拌35min,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
所述脫氫乙酸鈉與D-異抗壞血酸鈉、去離子水按0.5:0.8:25質量比例均勻混合配制成涂刷液。
超聲波功率為460W。
所述電暈場內溫度為55℃。
對比例1:與實施例1區(qū)別僅為步驟(1)中采用普通清洗劑處理。
對比例2:與實施例1區(qū)別僅為不經過步驟(2)處理。
對比例3:與實施例1區(qū)別僅為不采用透明質酸溶液對輪轂涂刷處理,只進行電暈處理。
對比例4:與實施例1區(qū)別僅為只采用透明質酸溶液對輪轂涂刷處理,不進行電暈處理。
輪轂表面油漆附著力測試,先用鋒利刀片(刀鋒角度為15°~30°)在輪轂表面油漆表面劃10×10個1mm×1mm小網格,每一條劃線應深及油漆的底層;用毛刷將測試區(qū)域的碎片刷干凈;用粘附力580g/cm2的膠帶牢牢粘住被測試小網格,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膠帶,以加大膠帶與被測區(qū)域的接觸面積及力度;用手抓住膠帶一端,在垂直方向(90°)迅速扯下膠紙,同一位置進行2次相同試驗;(結果判定: 5B-劃線邊緣光滑,在劃線的邊緣及交叉點處均無油漆脫落;4B-在劃線的交叉點處有小片的油漆脫落,且脫落總面積小于5%;3B-在劃線的邊緣及交叉點處有小片的油漆脫落,且脫落總面積在5%~10%之間;2B-在劃線的邊緣及交叉點處有成片的油漆脫落,且脫落總面積在10%~30%之間;1B-在劃線的邊緣及交叉點處有成片的油漆脫落,且脫落總面積在30%~60%之間;0B-在劃線的邊緣及交叉點處有成片的油漆脫落,且脫落總面積大于60%;)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發(fā)明方法處理后的輪轂油漆粘附性能得到極大的提高,防脫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