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印刷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印刷機上的涂油循環(huán)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凸版或柔版印刷機械,其輪轉機水性光油的涂布印刷,普遍采用陶瓷涂布網紋輥將水性光油傳遞給印版的方式,使印版接觸印刷材料進行印刷。
工作時,將水性光油裝入油盤內,橡膠輥浸入油盤油面,橡膠輥旋轉時將附帶的水性光油傳遞給陶瓷涂布網紋輥,同時利用普通刮刀或腔式刮刀直接上油,陶瓷涂布網紋輥再將水性光油傳遞給印版。印刷機械的供油方式有手工加入或油泵泵入油盤兩種,手工加入時油面掌控不夠穩(wěn)定,油量太多則溢出,油量太少則無法涂布;油泵泵入時飛油或漏油現象嚴重,導致環(huán)境污染和油墨浪費,容易損壞機械和印刷材料而影響印刷質量,還要花大量時間清潔機臺,影響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印刷機上的涂油循環(huán)系統,具有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油墨浪費,提高印刷質量和工作效率的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印刷機上的涂油循環(huán)系統,包括工作臺和設于工作臺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轉動連接有涂刷輥和若干個移油輥,移油輥與涂刷輥相抵觸,所述支架的頂端設有用于向移油輥表面涂油的油盤,所述移油輥的下方設有用于接收移油輥上的油滴落下來的底盤,所述支架上設有將底盤內的油輸送到油盤內的輸送機構,所述底盤的出油處設有過濾網。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油盤和移油輥相接觸時油盤中的油會被均勻地涂覆在移油輥上,移油輥和涂刷輥相接觸時移油輥上的油將會被均勻地擠壓在涂刷輥上,進而會在涂刷輥的表面積累厚度適中的油層,便于對待印刷品進行涂油;同時,油從移油輥擠壓到涂刷輥上時,移油輥上多余的油將向下滴落,底盤可承接滴落下來的油液,減少油液滴落造成待印刷品臟污的情況,將底盤中承接的油液經過過濾后重新輸送到油盤中,可減少資源浪費的情況。
優(yōu)選的,所述過濾網為圓筒狀,且朝向底盤內部凸出。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過濾網為圓筒狀,能夠加大油液的過濾面積,進而加快過濾效率,同時粘附在過濾網上的濾渣將被流動的油液沖刷下來,沉積在底盤的盤底。
優(yōu)選的,所述底盤的盤底設有用于沉積濾渣的沉降筒,所述沉降筒的筒口位于過濾網的下方。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濾渣被擋在過濾網處,濾渣將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積在沉降筒內。
優(yōu)選的,所述沉降筒的上部為倒錐臺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沉降筒的上部為倒錐臺狀,便于過多的濾渣沉積在沉降筒內,且沉降筒筒壁上的濾渣更加容易滑落。
優(yōu)選的,所述沉降筒內包括彼此上下固定的隔板和底板,濾渣于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于底板,所述沉降筒的下部設置有排渣口,所述沉降筒的排渣口處鉸接有封蓋排渣口的封門,當底板受重力下移時,底板驅動隔板抵觸于沉降筒上部的內側壁實現隔板與底板之間形成密封腔,且底板位于封門處。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重力的作用下,濾渣將從隔板與沉降筒的筒壁之間的間隙落在底板上,底板內沉積有濾渣以及油液,當需要清理濾渣時,操作人員施力將隔板下移,使隔板抵觸于沉降筒上部的內側壁,使得隔板、底板以及兩者之間沉降筒筒壁形成一個堆積濾渣的密封腔,打開封門,就能夠將密封腔內的濾渣清理出來。
優(yōu)選的,所述隔板朝向筒口的一面為圓錐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圓錐狀難以積塵濾渣,濾渣易沿著錐面滑落到底板上,便于雜質的集中清理。
優(yōu)選的,所述隔板的邊沿套設有密封條。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隔板抵觸于沉降筒上部的內側壁時,密封條能夠增加密封腔的密封性,使得底盤中的油液難以泄露到底板上。
優(yōu)選的,所述沉降筒的側壁設有用于驅動底板沿上下方向往復運動的升降組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清理完底板上的濾渣后,能夠通過升降組件使底板向上移動,帶動隔板跟著一起向上移動,便于底盤內的濾渣沉積到沉降筒內。
優(yōu)選的,所述升降組件包括設于底板下方且與底板下表面相抵的凸輪、驅動凸輪轉動以推動底板向上滑動的驅動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驅動件驅動凸輪轉動,進而使底板向上移動,非常方便簡單。
優(yōu)選的,所述凸輪的表面設置有若干個球狀的凹槽,所述凹槽內滾動設有與底板下表面相抵的滾珠。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凸輪在推動底板進行上下移動時,凸輪的表面通過滾珠與底板下表面相抵,將凸輪與底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轉換成滾動摩擦力,進而大大減少凸輪與底板之間的摩擦力,減小驅動件對凸輪的驅動力,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油盤和移油輥相接觸時油盤中的油會被均勻地涂覆在移油輥上,移油輥和涂刷輥相接觸時移油輥上的油將會被均勻地擠壓在涂刷輥上,進而會在涂刷輥的表面積累厚度適中的油層,便于對待印刷品進行涂油;同時,油從移油輥擠壓到涂刷輥上時,移油輥上多余的油將向下滴落,底盤可承接滴落下來的油液,減少油液滴落造成待印刷品臟污的情況,將底盤中承接的油液經過過濾后重新輸送到油盤中,可減少資源浪費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3是圖2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中:1、工作臺;2、支架;3、涂刷輥;4、移油輥;5、油盤;6、底盤;7、輸送機構;8、過濾網;9、沉降筒;10、隔板、11、底板;12、排渣口;13、封門;14、密封條;15、升降組件;151、凸輪;152、驅動件;16、凹槽;17、滾珠。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一種印刷機上的涂油循環(huán)系統,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工作臺1,工作臺1的兩側通過螺釘固定有兩個相對應的支架2,兩個支架2之間通過轉動連接有涂刷輥3和四個移油輥4,四個移油輥4與涂刷輥3依次相互抵觸,且涂刷輥3位于最下方,支架2的頂端通過螺釘固定有油盤5,油盤5靠近移油輥4的一側開有出油口,能夠將油盤5內的油液涂覆在移油輥4上,其中,移油輥4和涂刷輥3均由電機驅動其轉動,且相鄰的移油輥4或涂刷輥3沿相反的方向旋轉。
兩個支架2之間通過螺釘固定有底盤6,底盤6位于最上方兩個移油輥4的正下方,底盤6可承接移油輥4上在擠壓的情況下向下滴落的油液,減少油液滴落造成待印刷品臟污的情況;底盤6的一側與油盤5之間連接有油管,而油管上安裝有循環(huán)泵,該循環(huán)泵可以為水泵,循環(huán)泵將底盤6內的油液回抽到油盤5中,實現油液的循環(huán)使用;底盤6與油管的連接處通過螺釘固定有過濾網8,過濾網8為圓筒狀,且朝向底盤6內部凸出,油液穿過過濾網8能夠實現對油液進行去除雜質。
在底盤6的盤底開設有通孔,通孔位于過濾網8的正下方,底盤6的下表面位于通孔處焊接有沉降筒9,沉降筒9的筒口與通孔連通,當油墨通過濾板時,被隔擋的雜質在重力的作用下將沉到沉降筒9內;沉降筒9的上部為倒錐臺狀,便于更多的濾渣沉積在沉降筒9內,且位于沉降筒9筒壁上的雜質更加容易滑落;沉降筒9的下部為圓筒狀,沉降筒9的底部滑移連接有圓形的底板11,底板11的上方垂直固定有圓柱狀支撐柱,支撐柱的上端垂直固定有圓形的隔板10,隔板10與底板11平行布置,且隔板10位于沉降筒9的上部,其中,隔板10的直徑大于沉降筒9的下部的直徑且小于沉降筒9的筒口的直徑,隔板10的下邊沿套設有圓環(huán)形的密封條14,而隔板10與沉降筒9的上部之間具有供雜質滑落的空隙,其中,隔板10的上表面為圓錐面,且圓錐面的頂點朝上,由于隔板10的上表面為光順且為圓弧面,雜質在該圓弧面上難以沉積,雜質將大量的落在底板11上。
沉降筒9的下部開有排渣口12,沉降筒9的排渣口12處鉸接有封蓋排渣口12的封門13,當底板11受重力下移時,底板11驅動隔板10抵觸于沉降筒9上部的內側壁實現隔板10、底板11以及沉降筒9的筒壁之間形成密封腔,這時底板11的上表面與封門13的下表面持平;旋開封門13,雜質會隨著油墨一同流出,還有少量的雜質,可人工通過毛刷清理;雜質沉積在沉降筒9內,減少了過濾網8上雜質的堵塞,并通過封門13排除雜質的方式,使得整個排雜質過程油液仍然處于流動狀態(tài),而且排雜質過程中隔板10仍然在通過隔板10進行雜質的沉積。
底板11的下方連接有用于驅動底板11沿上下方向往復運動的升降組件15,升降組件15包括轉動連接于沉降筒9內側壁的凸輪151以及驅動凸輪151轉動的驅動件152,其中,凸輪151為盤形結構,驅動件152為旋轉盤,旋轉盤安裝沉降筒9的外側壁,操作人員通過擰轉旋轉盤驅動凸輪151的轉動能夠帶動底盤6上下滑動。
凸輪151的表面開有若干個球狀凹槽16,球狀凹槽16呈均勻的分布在凸輪151的側面,球狀凹槽16內滾動連接有滾珠17,凸輪151在推動底板11進行上下移動時,凸輪151的表面通過滾珠17與底板11下表面相抵,將凸輪151與底板11之間的滑動摩擦力轉換成滾動摩擦力,進而大大減少凸輪151與底板11之間的摩擦力,減小驅動件152對凸輪151的驅動力,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