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輔助工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動力轉向管用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動力轉向管是基礎汽車零配件。由于動力轉向管需要采用多次換工裝的方式進行組裝作業(yè),因此,制造動力轉向管工序對于人員的熟練度要求較高,現(xiàn)有市場上無對應的設備可直接購入使用。
通常,動力轉向管的制造工序中需要進行四次鉚合。在此過程中,由于產(chǎn)品與設備的干涉性,第二次鉚合時,需要反復鉚合兩次:首先是先鉚合金具一端,再切換模具鉚合金具的另一端。這樣不僅工作效率底下,而且增加員工的勞動強度,產(chǎn)品堆積。
隨著訂單量的加大以及客戶對產(chǎn)品質量要求的提高,如何在減輕員工作業(yè)負荷的同時提升鉚合崗位穩(wěn)定性及整體工作效率事關重要。
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機械化設備,以期改進傳統(tǒng)的作業(yè)方式,提高設備的整體作業(yè)效率,及提高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力轉向管用定位裝置,通過合理的機械設計,以簡單的結構即可完成利用四個方向移動,兼容二次鉚合。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力轉向管用定位裝置,具有一底座。所述定位裝置包括一上板,所述上板設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其中,所述底座上設置至少兩根平行的下導軌,在靠近所述下導軌的一端處設置限位柱;在所述上板面對所述底座的表面上固定設置至少兩個滑塊,所述滑塊與所述下導軌相配合,使所述上板與所述底座通過所述下導軌而相對移動;在所述上板設置所述滑塊表面的相對另一表面上,固定設置一第一定位模塊、一第二定位模塊、一第三定位模塊、一第四定位模塊、一上導軌和一定位夾具;所述上導軌的設置方向與所述下導軌的設置方向相垂直;并且,在所述上導軌上設置一滑板,所述第一定位模塊固定設置于所述滑板上,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模塊可以沿著所述上導軌移動;所述第二定位模塊、第三定位模塊和第四定位模塊設置于所述上導軌的同一側,所述定位夾具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模塊設置,并使所述第二定位模塊位于所述上導軌與所述定位夾具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在所述底座上設置兩根相互平行的下導軌。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模塊、第三定位模塊和第四定位模塊按順序排列在所述上導軌的同一側。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模塊上設置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定位模塊上設置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定位模塊上設置一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定位模塊上設置一第四凹槽,用于對應卡合待鉚合工件。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一外置的控制器和一驅動裝置,與所述上導軌及下導軌導電連接,用于控制所述滑板及所述滑塊的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根據(jù)產(chǎn)品特性的基礎上,根據(jù)產(chǎn)品兩個鉚合位置的特殊關系,將所述定位裝置設計成上下滑道式。這樣,在鉚合完金具一端時,只需要根據(jù)產(chǎn)品的鉚合位置,通過操作所述定位裝置即可移動到所述產(chǎn)品并可以鉚合金具另一端,不需要再次切換模具,實現(xiàn)了二次鉚合使用一套鉚合模具,達到了目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中軸熔接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
10—定位裝置、20—底座、30—上板、21—下導軌、23—限位柱、31—第一定位模塊、32—第二定位模塊、33—第三定位模塊33、34—第四定位模塊、35—上導軌、36—定位夾具、311—第一凹槽、321—第二凹槽、331—第三凹槽、341—第四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進行詳細描述。應當知道的是,以下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幫助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施例所述動力轉向管用定位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的,所述動力轉向管用定位裝置10具有一底座20和一上板30。
如圖所示的,所述底座20上設置兩根平行的下導軌21,在靠近所述下導軌21的一端處設置限位柱23。
所述上板30設置于所述底座20的上方,并通過在圖中所示底部上固定設置數(shù)個與所述下導軌21相配合的滑塊,使所述上板30與所述底座20之間可以相互移動。
請繼續(xù)參見圖1,在圖中所示的所述上板30的上表面上固定設置一第一定位模塊31、一第二定位模塊32、一第三定位模塊33、一第四定位模塊34、一上導軌35和一定位夾具36。所述上導軌35的設置方向與所述下導軌21的設置方向相垂直。所述上導軌35上設置一滑板351,所述第一定位模塊31固定設置于所述滑板351上,這樣所述第一定位模塊31可以沿著所述上導軌35移動。
如圖所示的,所述第二定位模塊32、第三定位模塊33和第四定位模塊34按順序設置于所述上導軌35的同一側,所述定位夾具36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模塊32設置,并使所述第二定位模塊32位于所述上導軌35與所述定位夾具36之間。
所述第一定位模塊31上設置一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二定位模塊32上設置一第二凹槽321,所述第三定位模塊33上設置一第三凹槽331,所述第四定位模塊34上設置一第四凹槽341,用于對應卡合待鉚合工件。
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實本用新型所述的定位裝置10還包括一外置的控制器和一驅動裝置,與所述上導軌及下導軌導電連接,用于控制所述滑板及所述滑塊的移動。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驅動裝置可以是本領域內(nèi)任何已知的控制器和驅動裝置。
使用時,人工把第一段產(chǎn)品卡入所述第二定位模塊32的第二凹槽321、第三定位木塊33的第三凹槽331和第四定位模塊34的第四凹槽341內(nèi),然后,人工固定所述定位夾具36進行固定。隨后對所述第一段產(chǎn)品進行第一次鉚合。鉚合好使所述上軌道35后退,將鉚合好的第二段產(chǎn)品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模塊31的所述第一凹槽311內(nèi),使所述下導軌21移動到所述限位柱23處,然后進行二次鉚合。作業(yè)完成,松開所述定位夾具36后取出鉚合后的產(chǎn)品即可。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根據(jù)產(chǎn)品特性的基礎上,根據(jù)產(chǎn)品兩個鉚合位置的特殊關系,將所述定位裝置設計成上下滑道式。這樣,在鉚合完金具一端時,只需要根據(jù)產(chǎn)品的鉚合位置,通過操作所述定位裝置即可移動到所述產(chǎn)品并可以鉚合金具另一端,不需要再次切換模具,實現(xiàn)了二次鉚合使用一套鉚合模具,達到了目標。
本實用新型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實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開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相反地,包含于權利要求書的精神及范圍的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