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夾緊設備,其在壓力流體的供應下被驅動,用于夾持在自動裝配線等上的工件。
背景技術:
目前為止,例如,在用于汽車的自動裝配線中,曾執(zhí)行下述裝配工藝,其中在以重合的方式定位預成型的本體板并且本體板被焊接到一起的情況下,由夾緊設備實現夾緊。
在這種夾緊設備中,例如,如美國專利USNo4,905,973公開的,配備有本體、驅動單元和夾緊臂,驅動單元包括連接至本體的缸,夾緊臂相對于本體向外部突出。此外,在空氣供應至缸時移動驅動單元的活塞,活塞桿與活塞一同被移動,從而連接至由多個臂組成的連桿機構的夾緊臂被旋轉預定角度。因此,工件等能夠被夾緊臂夾緊。
技術實現要素:
對于上述夾緊設備,例如,會發(fā)生來自驅動單元的輸出由于各種原因被停止并且工件在由夾緊臂夾緊的狀態(tài)下被鎖定的情形。因此,雖然在夾緊狀態(tài)下,工件不能被移除,在某些場合,可能會需要通過釋放工件的夾緊狀態(tài)以移除工件。
此外,例如,在需要夾緊不同形狀的工件的情形中,需要準備具有不同長度的夾緊臂的多個不同的夾緊設備,導致設備成本升高。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夾緊設備,即使在不能從驅動單元獲取輸出的情形中,該夾緊設備能夠容易地釋放工件的夾緊狀態(tài),同時能夠使得各種形狀的工件適當地處理并且夾緊。
一種夾緊設備,其用于通過夾緊臂的旋轉而夾緊工件,該夾緊設備包括:
本體;
驅動單元,驅動單元包括活塞,該活塞在壓力流體的供應下沿著軸線方向移位;
驅動力傳輸機構,該驅動力傳輸機構布置在本體的內部并且包括接頭,驅動單元連接至該接頭,驅動力傳輸機構將驅動單元沿著軸線方向的線性位移轉換為旋轉位移,并且將驅動單元的驅動力傳輸至夾緊臂;
支撐體,該支撐體相對于本體可拆卸地布置,工件被夾持在夾緊臂和支撐體之間;和
夾緊釋放機構,該夾緊釋放機構被構造成釋放在工件被夾持時通過夾緊臂的夾緊狀態(tài)。
夾緊臂包括一對臂構件和連接體,一對臂構件相對于本體被可旋轉地支撐,連接體連接臂構件的端部分,連接體相對于臂構件可拆卸地布置。
根據本發(fā)明,在被構造成隨著夾緊臂的旋轉夾持工件的夾緊設備中,設置驅動力傳輸機構,該驅動力傳輸機構將本體的內部的驅動單元的驅動力傳輸至夾緊臂,并且支撐體可拆卸地布置在本體上,用于將工件夾持在夾緊臂和支撐體之間。此外,通過夾緊釋放機構,工件被夾緊時的工件的夾緊狀態(tài)能夠被釋放。
由此,通過相對于本體可拆卸地設置支撐體,并且進一步相對于夾緊臂可拆卸地設置連接體,支撐體和連接體能夠適當地被更換以匹配工件的尺寸或者形狀。因此,利用單個夾緊設備,各種尺寸的工件能夠被適當地處理和夾緊。因此,與對應于不同的工件分別準備不同的夾緊設備的情形相比較,能夠抑制設備投資。
此外,在本體中,在通過夾緊臂的工件的夾緊狀態(tài)下,即使由于某些原因來自驅動單元的驅動力被停止,通過未圖示的操作者操作夾緊釋放機構,該夾緊狀態(tài)能夠被手動地強制釋放。因此,工件的夾緊狀態(tài)能夠被釋放,并且工件能夠被移除。
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點和優(yōu)勢通過以下描述連同附圖將變得更加明顯,其中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通過說明性的實例來展示。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夾緊設備的外部立體圖;
圖2是圖示了圖1中的夾緊設備的夾緊狀態(tài)的總體截面視圖;
圖3是圖1的夾緊設備的局部分解立體圖;
圖4A是圖示了圖2的夾緊設備中的夾緊釋放機構附近的放大截面視圖;
圖4B是圖示了圖4A的夾緊釋放機構被操作并且夾緊狀態(tài)被釋放的情形的放大截面視圖;
圖5是圖示了圖2的夾緊設備的非夾緊狀態(tài)的總體截面視圖;
圖6是根據變型例的夾緊設備的外部立體圖,其中具有基本上平坦端部的第一和第二調整銷被安裝在該夾緊設備中作為附件;
圖7A是圖示了根據變型例的夾緊釋放機構附近的放大截面視圖;
圖7B是圖示了圖7A的夾緊釋放機構被操作并且夾緊狀態(tài)被釋放的情形的放大截面視圖;
圖8A是圖示了根據變型例的夾緊釋放機構附近的外部立體圖;
圖8B是圖示了包括圖8A的夾緊釋放機構的夾緊設備的平面圖;
圖9是具有新設置的不同的夾緊臂和支撐體的夾緊設備的局部分解立體圖;
圖10是圖示了圖9的夾緊設備在裝配情形下的外部立體圖;并且
圖11是夾緊設備的外部立體圖,該夾緊設備采用具有扁平形狀的活塞的驅動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夾緊設備10包括:中空的本體12;驅動單元14,驅動單元14設置在本體12的一端;夾緊臂16,夾緊臂16相對于本體12可旋轉地布置;和驅動力傳輸機構18,驅動力傳輸機構18將沿著驅動單元14的軸線方向(箭頭A和B的方向)的驅動力傳輸至夾緊臂16。
本體12形成為例如具有細長矩形橫截面,本體12的一端開口,驅動單元14被連接至本體12從而封閉該開口。與支撐體20連接的接合孔22在側表面上打開,該側表面垂直于上述開口。另外,殼體腔室24形成在本體12的內部,后文描述的驅動力傳輸機構18被容納在其中。一對螺栓孔26形成在本體12中,在其基本上垂直于接合孔22打開方向的側表面。
此外,在本體12的另一側表面上,如圖2、4A和4B所示,設置有夾緊釋放機構28,用于強制地釋放通過夾緊臂16的夾緊狀態(tài)。如圖4A和4B所示,夾緊釋放機構28例如由釋放螺釘(釋放構件)30組成,釋放螺釘30相對于本體12的另一側表面螺合。釋放螺釘30沿著垂直于本體12的縱向方向的箭頭C的方向水平布置,并且其遠端插入本體12的內部。
另外,通過夾持并且旋轉設置在本體12的外部的操作構件32,使釋放螺釘30沿著軸線方向(箭頭C的方向)前進和后退,并且其遠端與后文描述的驅動力傳輸機構18的接頭80接觸,從而朝向驅動單元14側(在箭頭A的方向上)按壓接頭80。
此外,在本體12的側表面上,可拆卸地布置具有基本上T形橫截面的支撐體20。支撐體20布置成相對于本體12的一側表面橫向地突出并且包括支撐構件34和附接構件36,支撐構件34相對于本體12水平地(在箭頭C的方向上)突出,附接構件36基本上相對于支撐構件34垂直地向下延伸(在箭頭A的方向上)。
支撐構件34形成為具有預定長度的直線形狀,例如,第一調整銷(夾持件)40經由形成在支撐構件34的一端的第一調整銷螺紋孔38被螺合(參見圖2)。第一調整銷40布置在第一調整銷螺紋孔38中從而能夠在垂直于支撐構件34的縱向方向的方向上前進和后退。此外,第一調整銷40的基本上半球形形狀的頭部42在向上方向(箭頭B的方向)上突出。此外,通過旋轉第一調整銷40,第一調整銷40的頭部42能夠豎直地(在箭頭A和B的方向上)移動。
另一方面,在支撐構件34的另一端,一對第一固定螺栓孔44分別在其中在橫向方向上打開(參見圖3)。更具體地,第一固定螺栓孔44形成為基本上垂直于第一調整銷螺紋孔38。
此外,在支撐構件34另一端已經插入本體12中橫向地打開的接合孔22后,固定螺栓46經由本體12的螺栓孔26被插入并螺合在第一固定螺栓孔44中,從而相對于本體12固定該支撐體20。
附接構件36例如基本上形成在支撐構件34的縱向方向(箭頭C的方向)上的中心并且形成為相對于支撐構件34向下(在箭頭A的方向上)突出預定長度。在附接構件36的一端,形成有附接螺栓孔48,其在基本上平行于支撐構件34的方向上穿透附接構件36的一端。附接螺栓孔48設置成使得當夾緊設備10在裝配線等上使用時該夾緊設備能夠被固定在另一構件上。
另一方面,在本體12垂直于一側表面和另一側表面的兩側表面上,形成有凹陷部分50,在其中分別容納夾緊臂16的臂構件100a、100b。凹陷部分50相對于本體12的相對側表面向內地凹陷與每一個臂構件100a、100b的厚度對應的深度。因此,夾緊臂16的臂構件100a、100b被容納而不從本體12的相對側表面向外突出。
如圖2所示,例如,驅動單元14包括:圓筒形的缸筒52;活塞54,活塞54可移位地布置在缸筒52的內部;活塞桿56,活塞桿56連接至活塞54;和桿套58,桿套58可移位地支撐活塞桿56。
缸筒52包括在軸線方向(箭頭A和B的方向)上的中心穿透的缸室60,并且缸筒52的一端布置為抵接本體12的端表面。此外,插入通過一對在缸筒52的軸線方向(箭頭A和B方向)上貫穿的貫穿孔(未圖示)的緊固螺栓62相對于本體12被螺合,從而驅動單元14連接至本體12。
此外,缸筒52的另一端通過在缸室60的內部安裝蓋64而封閉。
另一方面,第一端口66和第二端口68形成在缸筒52的側表面中,第一端口66設置在一端側(在箭頭B的方向上),第二端口68設置在另一端側(在箭頭A的方向上)并且相對于第一端口66分隔預定距離。缸室60經由第一端口66和第二端口68與外部連通。第一端口66和第二端口68經由未圖示的管道連接至壓力流體供應源。壓力流體從未圖示壓力流體供應源選擇性地被供應至第一端口66或者第二端口68,并且被導入缸室60。
活塞54形成為例如盤形形狀,并且活塞密封圈70經由環(huán)形槽被安裝在活塞54的外圓周表面上。另外,通過活塞密封圈70抵接缸室60的內壁表面,活塞54和缸室60之間的壓力流體的泄漏被阻止。
活塞桿56的一端在被插入通過活塞孔的狀態(tài)下通過嵌塞至該活塞孔而被整體地連接,該活塞孔形成在活塞54的中心。此外,活塞桿56的另一端形成有連接部76,連接部76具有環(huán)形凹陷的頸部72和擴大直徑部74,擴大直徑部74在相對于頸部72的遠端在直徑上擴大。頸部72和擴大直徑部74經由與后文描述的驅動力傳輸機構的接頭80接合而被整體地連接。此外,頸部72和擴大直徑部74形成為分別具有不同直徑的圓形橫截面。
桿套58設置在缸室60的面向本體12的開口內,從而封閉該開口,并且插入通過桿套58的中心的活塞桿56被沿著軸線方向(箭頭A和B的方向)可移位地支撐。桿密封圈78經過環(huán)形槽被安裝在桿套58的內圓周表面上。桿密封圈78與活塞桿56的外圓周表面滑動接觸,從而阻止壓力流體從缸室46泄漏至外部。
如圖2和圖5所示,驅動力傳輸機構18包括:接頭80,其布置在本體12的殼體腔室24中并且被連接至活塞桿56的另一端;一對滾動體82,其可旋轉地設置在接頭80的上部;連接臂84,其與滾動體82一起樞轉地支撐在接頭80上;和連桿臂86,其連接至連接臂84和夾緊臂16。
接頭80形成為具有基本上矩形形狀的橫截面,連接至活塞桿56的連接部76的連接凹部88形成在接頭80的下端。連接凹部88包括小直徑部和大直徑部,小直徑部和大直徑部形成在接頭80的端表面?zhèn)?,從而在接頭80的端表面(在箭頭A的方向上)和一側表面上打開。
此外,當活塞桿56的另一端連接在接頭80的連接凹部88中時,活塞桿56的頸部72與小直徑部接合,而活塞桿56的擴大直徑部74與大直徑部接合。
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朝向上端錐形漸變的傾斜表面90形成在接頭80的上部分,在面對夾緊臂16的側表面上。當夾緊臂16從非夾緊狀態(tài)(參見圖5)旋轉進入夾緊狀態(tài)(參見圖2)時,樞轉地支撐在連桿臂86上的副滾動體92抵接傾斜表面90。
此外,如圖2和圖4A、4B所示,在接頭80的上側,形成倒角部分94,倒角部分94在傾斜表面90的相對側相對于側表面的角度傾斜預定角度。在夾緊臂16在接頭80被升高至最高位置的情況下進行夾緊時,倒角部分94布置在面向夾緊釋放機構28的釋放螺釘30的位置。類似于傾斜表面90,倒角部分94在向上方向上錐形漸變。
此外,如圖4B所示,通過朝向接頭80側移動釋放螺釘30,其遠端接觸倒角部分94,并且接頭80被向下(在箭頭A的方向上)按壓。
滾動體82被插入沿著本體12的軸線方向形成的滾動體凹槽95內,從而隨著在其移動,接頭80在豎直方向(箭頭A和B方向)上被引導并且接頭80的旋轉位移被限制。
此外,滾動體82能夠經由連桿凹槽96在垂直于接頭80的軸線方向的方向(箭頭C的方向)上移動經過預定距離,該連桿凹槽96形成在接頭80的上部。與滾動體82一起被樞轉地支撐在接頭80上的連接臂84的一端也能夠在垂直于接頭80的軸線方向的方向(箭頭C的方向)上移動。
連接臂84連接在連桿臂86和接頭80的上部之間。連接臂84與滾動體82一起相對于接頭80被樞轉地支撐,并且連接臂84經由連接銷相對于連桿臂86被相互可旋轉地支撐。此外,連接臂84經由接頭80將活塞桿56的直線運動轉換為夾緊臂16的旋轉運動。
連桿臂86被連接至連接臂84和夾緊臂16的端部,并且副滾動體92被可旋轉地且軸向地支撐在連桿臂86的中間。另外,夾緊臂16經由支撐銷98(參見圖1)被連接至連桿臂86,支撐銷98的橫截面是矩形的并且形成在與夾緊臂16的連接區(qū)域處,從而隨著連桿臂86的旋轉,副滾動體92旋轉抵接接頭80的傾斜表面90。
如圖1至圖3所示,例如,夾緊臂16形成基本上U形橫截面并且布置在本體12的外部,具有一對臂構件100a、100b和連接體102,一對臂構件100a、100b連接至從本體12的兩側表面突出的支撐銷98,連接體102連接至臂構件100a、100b的另一端。
支撐孔104形成在臂構件100a、100b的一端,插入孔106形成在臂構件100a、100b的另一端,其中矩形橫截面的支撐銷98被插入支撐孔104,插入孔106在厚度方向上貫穿。與之同時,階梯部108形成在臂構件100a、100b上,其相對于插入孔106分隔預定距離。階梯部108沿著臂構件100a、100b延伸的方向形成,在夾緊臂16夾緊時形成在支撐體20側(在箭頭A的方向上),并且從臂構件100a、100b的端部在其寬度方向上切開的橫截面為矩形形狀。
此外,一個臂構件100a和另一個臂構件100b分隔預定距離并且將本體12夾在兩者之間,并且通過連接體102互相連接,從而形成U形截面。
連接體102例如由具有矩形形狀截面的塊狀體制成,布置在一個臂構件100a和另一個臂構件100b之間。連接體102包括主體部分110和凸緣112,凸緣112分別相對于主體部分110在橫向方向上向外突出。另外,第二調整銷螺紋孔114在垂直于主體部分110上的寬度方向的方向上形成在主體部分110上,第二固定螺栓孔116分別形成在面向臂構件100a、100b的相對側表面。
主體部分110設置在一個臂構件100a和另一個臂構件100b之間,從而主體部分110的兩側表面被置于分別與臂構件100a、100b抵接,并且凸緣112分別插入階梯部108。在這種狀態(tài)下,插入通過臂構件100a、100b的插入孔106的固定螺栓118分別與第二固定螺栓孔116螺合。因此,連接體102被整體地連接在一對臂構件100a、100b之間。
換言之,通過松開并且旋開固定螺栓118,連接體102能夠從臂構件100a、100b自由地拆卸。
此外,第二調整銷(夾持件)120被螺合在主體部分110的第二調整銷螺紋孔114中。第二調整銷120具有大致半球形形狀的頭部122并且相對于臂構件100a、100b的另一端突出,并且第二調整銷120被螺合在其中從而其相對于另一端的突出高度能夠通過第二調整銷120的旋轉被改變。此外,如圖2所示,當工件W被夾緊時,第二調整銷120布置成面對支撐體20上的第一調整銷40。因此,在夾緊臂16被旋轉預定角度的夾緊狀態(tài)下,工件W被夾持并且夾緊在第一調整銷40和第二調整銷120之間。
根據上述描述,第一調整銷40和第二調整銷120的頭部42、122具有大致半球形形狀。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這個方面。例如,在如圖6所示的夾緊設備130中,第一調整銷132和第二調整銷134的頭部136a、136b能夠形成為具有垂直于其軸線的平坦形狀,從而當工件W被夾緊在第一調整銷132和第二調整銷134之間時,第一調整銷132和第二調整銷134能夠夾緊工件同時與工件W表面接觸。
因此,能夠以更好的精確性和穩(wěn)定性夾緊工件W。此外,對應于工件W,頭部136a、136b的遠端能夠使用V形橫截面凹陷的附件。
更具體地,不需要夾緊臂16每次響應于工件W的形狀而改變,而是通過響應于工件的形狀更換第一調整銷132和第二調整銷134,能夠不考慮工件W的形狀容易地執(zhí)行夾緊。
此外,對于上述夾緊釋放機構28,將描述釋放螺釘30能夠通過其螺合動作沿著軸向方向前進和后退的情形。然而,如圖7A中所示的夾緊釋放機構150,可以設置由釋放銷(釋放構件)152和彈簧154組成的結構,其中釋放銷152相對于本體12在水平方向(箭頭C的方向)上可移位地布置,彈簧154在水平方向上偏壓釋放銷152。
類似于釋放螺釘30,組成該夾緊釋放機構150的釋放銷152相對于本體12的另一側表面可移位地布置,并且按壓接頭80的倒角部分94的按壓構件156形成在其遠端并且被插入本體12的內部。按壓構件156的遠端例如形成為基本上半球形形狀。
另一方面,在直徑上徑向向外擴大的凸緣158形成在該釋放銷152的另一端上。凸緣158位于本體12的外部,并且上述彈簧154布置在凸緣158和本體12之間。彈簧154例如為螺旋形狀的螺旋彈簧,彈簧154在遠離本體12的方向上偏壓凸緣158。
此外,如圖7B所示,通過未圖示的操作者抵抗彈簧154的彈性力朝向本體12側按壓釋放銷152的另一端,釋放銷152的按壓構件156朝向接頭80側移動,并且通過接觸并按壓接頭80的倒角部分94,接頭80被朝向驅動單元14側(在箭頭A的方向上)按壓。
此外,當對釋放銷152的按壓動作被釋放時,通過彈簧154的彈性力,釋放銷152再次在遠離接頭80的方向上移動并且恢復至圖7A所示的狀態(tài)。
用這樣的方式,對于圖7A和7B所示的夾緊釋放機構150,由于通過釋放對釋放銷152的按壓力,釋放銷152容易地恢復至初始位置,在工件W的夾緊情形被釋放之后,操作者不需要將釋放銷152恢復至其初始位置,并且能夠避免錯誤地維持夾緊釋放狀態(tài)。
此外,夾緊釋放機構28、150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布置在本體12的另一側表面的情形??商鎿Q地,例如,在如圖8A和8B所示的夾緊設備160中,可以設置夾緊釋放機構166,該夾緊釋放機構166包括在本體12的上部貫穿至內部的孔162和能夠封閉孔162的開/閉蓋164。
對于該夾緊釋放機構166,孔162形成為在面對接頭80的上表面的關系下貫穿本體12。通過未圖示的操作者經由孔162使用諸如夾具等工具,接頭80能夠被向下(在箭頭A的方向上)按壓。
此外,開/閉蓋164形成有基本上矩形形狀,其一個角通過蓋固定螺栓168相對于本體12的上表面被支撐,從而開/閉蓋164能夠圍繞蓋固定螺栓168旋轉。此外,在不使用夾緊釋放機構166的情形中,通過利用開/閉蓋164封閉孔162,能夠阻止粉塵或飛濺物等經由孔162進入并進入本體12的內部,而通過移動開/閉蓋164以露出孔162(如圖8B中雙點畫線所示),能夠經由孔162執(zhí)行夾緊狀態(tài)的釋放。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夾緊設備10基本上如上所述構造。接下來,將描述夾緊設備10的操作和優(yōu)勢。在下文的描述中,圖5所示的非夾緊狀態(tài)將被視為初始位置。
在初始情況下,壓力流體被供應至第一端口66,并且通過經由驅動力傳輸機構18降低活塞54,夾緊臂16被置于相對于支撐體20基本上垂直分隔的狀態(tài)。此外,薄板形狀的工件W被事先相對于本體12的支撐體20安裝。
首先,在圖5所示的夾緊設備10的初始位置,在未圖示的轉換裝置的轉換操作下,從壓力流體供應源被供應至第一端口66的壓力流體轉而被供應至第二端口68,同時第一端口66被置于與大氣連通的狀態(tài)。因此,通過從第二端口68被導入缸室60的壓力流體的作用,活塞54被向上朝向本體12側(在箭頭B的方向上)按壓,并且活塞桿56與活塞54整體地移位。
此外,伴隨活塞桿56的移位并且在滾動體82相對于滾動體凹槽95的引導動作下,接頭80在向上方向上(在箭頭B的方向上)移動,于是連接臂84開始圍繞連接臂84被樞轉地支撐在接頭80上的位置順時針方向旋轉。隨著連接臂84的旋轉,連桿臂86旋轉,并且通過連桿臂86的旋轉,夾緊臂16圍繞支撐銷98順時針方向旋轉預定角度。
因此,如圖2所示,夾緊臂16的第二調整銷120抵接工件W,并且進入工件W被夾緊在第二調整銷120和設置在本體12上的第一調整銷40之間的夾緊狀態(tài)。
此時,伴隨夾緊臂16的旋轉,滾動體28經由連接臂84沿著滾動體凹槽95在接近夾緊臂16的方向上移動,與之同時,副滾動體92抵接接頭80的傾斜表面90,從而夾緊臂16被按壓,并且進入夾緊臂16的進一步旋轉被鎖定的鎖定狀態(tài)。因此,工件W的夾緊狀態(tài)通過夾緊臂16被維持。
另一方面,在圖2所示的工件W的夾緊狀態(tài)被釋放的情況中,在未圖示的轉換裝置的轉換操作下,被供應至第二端口68的壓力流體轉而被供應至第一端口66,同時第二端口68被置于與大氣連通的狀態(tài)。通過被供應至第一端口66并且被導入缸室60的壓力流體的作用,活塞32在與本體12分離的方向(箭頭A的方向)上被向下按壓,并且活塞桿56與活塞54整體地降低。
此外,伴隨活塞桿56的移位,接頭80在滾動體82相對于滾動體凹槽95的引導動作下在向下方向上移動,并且隨之,連接臂84圍繞連接臂84被樞轉地支撐在接頭80上的位置逆時針方向旋轉。隨著連接臂84的旋轉,連桿臂86旋轉,并且通過連桿臂86的旋轉,夾緊臂16圍繞支撐銷98逆時針方向旋轉預定角度。因此,夾緊臂16與支撐體20分離,并且工件W的夾緊狀態(tài)被釋放。
接下來,在工件W的夾緊狀態(tài)下,將描述停止將壓力流體供應至驅動單元14并且工件W保持在夾緊狀態(tài)下的情形,如圖2所示。在這種情況下,未圖示的操作者握住圖4A中所示的夾緊釋放機構28上的釋放螺釘30的操作構件32,并且在預定方向上旋轉釋放螺釘30。因此,如圖4B所示,釋放螺釘30的遠端朝向接頭80側移動,并且其遠端與接頭80的倒角部分94接觸,從而接頭80朝向驅動單元14側被向下(在箭頭A的方向上)按壓。
更具體地,在夾緊釋放機構28中,由于與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的倒角部分94接觸,釋放螺釘30水平指向的運動力變?yōu)樨Q直向下指向的按壓力,從而向下按壓接頭80。
因此,伴隨接頭80的降低,連接臂84圍繞連接臂84被樞轉地支撐在接頭80上的位置逆時針方向旋轉,并且經由連桿臂86,夾緊臂16圍繞支撐銷98逆時針方向旋轉預定角度。因此,夾緊臂16在遠離支撐體20的方向上打開,并且工件W的夾緊狀態(tài)被釋放。
因此,從接頭80的傾斜表面90至副滾動體92的按壓力被放松,并且進入通過未圖示的操作者能夠手動地旋轉夾緊臂16的狀態(tài),從而允許工件W被移除。
更具體地,即使驅動單元14的驅動力被停止并且工件W的夾緊狀態(tài)變?yōu)殒i定,通過操作夾緊釋放機構28,由于接頭80能夠被向下按壓以釋放施加于副滾動體92的按壓力,能夠可靠地并且容易地釋放經由副滾動體92的夾緊臂16的旋轉鎖定狀態(tài)。
接下來,將描述對應于要被夾緊的工件W的形狀,夾緊設備10中的支撐體20和夾緊臂16被更換的情形。在這方面,將描述比通過上述夾緊設備10夾緊的工件W更大的另一工件被夾緊的情形。
首先,如圖3所示,固定螺栓118的接合被旋開并且相對于夾緊臂16的另一端取出,并且已經從其連接狀態(tài)釋放的連接體102被從臂構件100a、100b上移除。
此外,在被緊固在本體12中的固定螺栓46的接合被旋開并且從螺栓孔26取出之后,支撐體20被向外拉動并且從接合孔22移除。因此,進入支撐體20和連接體102都從夾緊設備10移除的狀態(tài)。應當注意,在上述說明中,雖然描述了支撐體20在連接體102移除之后被移除的情形,但是并不局限于這樣的移除次序,而可以首先移除支撐體20。
接下來,參考圖9和圖10簡短地描述關于新附接在上述夾緊設備10上的支撐體170和夾緊臂172。支撐體170包括支撐構件174,支撐構件174比上述支撐體20的尺寸更長,并且支撐構件174的一端側(在箭頭C1的方向上)形成為比附接構件36更長。支撐體170另一端側和附接構件36形成為基本上與上述支撐體20相同的形狀。此外,在支撐構件174一端,第一調整銷40經由第一調整銷螺紋孔被螺合在其中。
連接體176的主體部分110和凸緣112形成為形成為基本上與連接體102相同的形狀,并且連接體176進一步包括相對于主體部分110突出預定長度的突出部分178。突出部分178相對于主體部分110直線延伸,并且第二調整銷(未圖示)經由第二調整銷螺紋孔被螺合在該突出部分178的遠端。
接下來,在新的支撐體170和新的連接體176要被裝配在夾緊設備10上的情形中,如圖9所示,連接體176的主體部分110被插入在臂構件100a、100b之間,并且其凸緣112被置于與階梯部108接合。此外,在這種情況下,在一對螺栓插入通過臂構件100a、100b的插入孔106之后,上述螺栓分別與主體部分110的第二固定螺栓孔116螺合。因此,新的連接體176的主體部分110被連接在臂構件100a、100b之間。
接下來,支撐體170的另一端被插入本體12的接合孔22,并且通過固定螺栓46插入通過螺栓孔26并且將固定螺栓46螺合并緊固在第一固定螺栓孔44中,支撐體170的一端側被固定從而在本體12的外側突出(參見圖10)。
因此,如圖10所示,在夾緊設備10中,水平地伸長的支撐體170和連接體176被更換,并且通過旋轉夾緊臂172,大尺寸的工件能夠通過布置在與本體12分離的位置的第一調整銷40和第二調整銷120被夾持。
用這樣的方式,使用單個夾緊設備10,由于通過簡單地更換支撐體20和連接體102,不同形狀的工件W能夠容易地被夾緊,因此與對應于工件W分別準備不同的夾緊設備的情形比較,能夠抑制設備投資并且能夠降低設備成本。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在夾緊設備10中,支撐體20相對于本體12可拆卸地布置,并且與此同時,夾緊臂16也相對于連接體102可拆卸地布置。由此,支撐體20和連接體102能夠適當地被更換以匹配工件W的尺寸或者形狀。因此,利用單個夾緊設備10,能夠適當地處理并夾緊各種尺寸的工件W。因此,與對應于工件分別準備不同的夾緊設備的情形比較,能夠抑制設備投資。
此外,在本體12中,在通過夾緊臂16的工件W的夾緊狀態(tài)下,即使由于某些原因來自驅動單元14的驅動力被停止,通過未圖示的操作者操作夾緊釋放機構28,能夠手動地強制釋放夾緊狀態(tài),因此,工件W的夾緊狀態(tài)能夠被釋放以允許工件W被移除。
此外,通過采用具有橢圓形橫截面的活塞182的驅動單元184,如圖11中所示的夾緊設備180,能夠增加活塞182的壓力接收面積(活塞面積),此外,這樣并不增加夾緊設備180的在豎直方向(箭頭A和B的方向)上的縱向尺寸。因此,不用增大夾緊設備180的縱向尺寸,能夠獲得來自驅動單元184更高的輸出。
根據本發(fā)明的夾緊設備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超出本發(fā)明的隨附權利要求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實施例做出各種變化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