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橋墩防撞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斜面橋墩防撞裝置,所述的防撞裝置包括防撞體和支撐柱;所述的防撞體包圍在橋墩外部,且防撞體由上至下距橋墩越遠,所述的支撐柱設置在橋墩與防撞體之間,且支撐柱傾斜設置,其上部與防撞體連接。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將防撞體設計為斜面結構(防撞體直徑上小下大),并同時設置支撐柱結構,可以船舶垂直于橋墩的沖擊力分散為沿防撞體斜面方向和沿支撐柱的兩個力,有效的分散了船舶的沖擊力,保證了橋墩的安全。
【專利說明】斜面橋墩防撞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防撞橋墩領域,尤其是一種斜面橋墩防撞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交通運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我國近期修建的跨越通航江河、港區(qū)和海峽的大型橋梁數(shù)量逐步增多,而航道上的船舶數(shù)量也不斷增加且船型趨于于大型化,使得橋梁和通行船舶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因此船舶撞擊橋墩的事故亦不斷增加。船舶對橋梁的撞擊所造成的結構損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橋梁在設計壽命內的承載能力和耐久性,甚至會導致整個結構的倒塌。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橋墩的防撞結構通常采用增強復合材料夾層結構來達到緩沖吸能的作用,撞擊力快速降低直至消失,從而保護橋墩乃至橋梁。這種增強復合材料夾層結構一般都設置在橋墩外圍,且由于船舶撞擊力均與橋墩體垂直,這種設置在橋墩外圍的增強復合材料夾層結構只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不能對船舶的沖擊力進行有效分散,在船舶愈來愈大型化的今天,采用傳統(tǒng)防撞結構很難保證橋墩的安全性。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傳統(tǒng)防撞結構不能有效對船舶沖擊力進行有效分散的不足,提供一種斜面橋墩防撞裝置。
[0005]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斜面橋墩防撞裝置,所述的防撞裝置包括防撞體和支撐柱;所述的防撞體包圍在橋墩外部,且防撞體由上至下距橋墩越遠,所述的支撐柱設置在橋墩與防撞體之間,且支撐柱傾斜設置,支撐柱上部與防撞體連接,支撐柱下部安裝在河床內。
[0006]進一步地,所述的防撞體為層狀結構,包括外圈、內圈和填充在外圈和內圈之間的填充材料層。
[0007]作為優(yōu)選,為使防撞體能夠具有較高的強度,所述的外圈為玻璃鋼筒體,內圈為;所述的內圈為金屬筒體或鋼筋混凝土筒體。
[0008]作為優(yōu)選,為進一步提高防撞體的緩沖吸能作用,所述的內充材料層包括緩沖吸能材料和支撐在內圈和外圈之間的緩沖板。
[0009]進一步地,為使支撐柱能夠達到更好的分散沖擊力的作用,所述的支撐柱為鋼筋混凝土柱體或金屬柱或為鋼筋混凝土包裹金屬柱結構。
[001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將防撞體設計為斜面結構(防撞體直徑上小下大),并同時設置支撐柱結構,可以船舶垂直于橋墩的沖擊力分散為沿防撞體斜面方向和沿支撐柱的兩個力,有效的分散了船舶的沖擊力,保證了橋墩的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0012]圖1為本發(fā)明俯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剖視圖;
圖中1.橋墩,2.防撞體,21.外圈,22.內圈,23.緩沖吸能材料,24.緩沖板,3.支撐柱,31.鋼筋混凝土層,32.金屬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現(xiàn)在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構成。
[0014]實施例1
如圖1和2所示,一種斜面橋墩I防撞裝置,所述的防撞裝置包括防撞體2和支撐柱3 ;所述的防撞體2包圍在橋墩I外部,且防撞體2為錐形結構,由上至下距橋墩I越來越遠,所述的支撐柱3設置在橋墩I與防撞體2之間,且支撐柱3傾斜設置,且支撐柱3傾斜設置,支撐柱3上部與防撞體2連接,支撐柱3下部安裝在河床內。
[0015]所述的防撞體2為層狀結構,包括外圈21、內圈22和填充在外圈21和內圈22之間的填充材料層。所述的外圈21為玻璃鋼筒體,所述的內圈22為金屬筒體。為使防撞體2緩沖吸能作用進一步提高,所述的內充材料層包括緩沖吸能材料23和支撐在內圈22和外圈21之間的緩沖板24。
[0016]為提高,支撐柱3的支撐能力,所述的支撐柱3為鋼筋混凝土層31包裹金屬柱32結構。
[0017]本發(fā)明將防撞體2設計為斜面結構(防撞體2直徑上小下大),并同時設置支撐柱3結構,可以船舶垂直于橋墩I的沖擊力分散為沿防撞體2斜面方向和沿支撐柱3的兩個力,有效的分散了船舶的沖擊力,保證了橋墩I的安全。
【權利要求】
1.一種斜面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裝置包括防撞體(2)和支撐柱(3);所述的防撞體(2)包圍在橋墩(I)外部,且防撞體(2)為錐形結構,由上至下距橋墩(I)越來越遠,所述的支撐柱(3)設置在橋墩(I)與防撞體(2)之間,且支撐柱(3)傾斜設置,支撐柱(3 )上部與防撞體(2 )連接,支撐柱(3 )下部安裝在河床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體(2)為層狀結構,包括外圈(21)、內圈(22 )和填充在外圈(21)和內圈(22 )之間的填充材料層。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斜面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21)為玻璃鋼筒體,所述的內圈(22)為金屬筒體或鋼筋混凝土筒體。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斜面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充材料層包括緩沖吸能材料(23 )和支撐在內圈(22 )和外圈(21)之間的緩沖板(24 )。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柱(3)為鋼筋混凝土柱體或金屬柱(32)或為鋼筋混凝土層(31)包裹金屬柱(32)結構。
【文檔編號】E02B3/26GK104018466SQ201410236791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30日
【發(fā)明者】陳偉, 馬偉剛, 黃寶寶, 張鈞, 楊杰, 方海 申請人:江蘇博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