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氯尼達明的結晶形式、其制備方法和含有所述結晶形式的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形態(tài)I、II和III的氯尼達明晶體、它們的制備方法,和含有所述晶體的組合物。
背景技術:
:氯尼達明化學名為1-(2,4-二氯苯甲基)-1H-吲唑-3-羧酸,最先由德國Angelopharm開發(fā),1986年在意大利上市,1990年葡萄牙上市,美國、加拿大等處于III期臨床,法國、日本等處于II期臨床,澳大利亞等幾個國家處于注冊前。這是屬于吲唑環(huán)類取代衍生物,最早發(fā)現(xiàn)其有殺精作用。在進一步的藥理研究及作用機理的探索中發(fā)現(xiàn)其抗腫瘤活性,通過體內(nèi)、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它是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抗腫瘤藥的腫瘤熱敏藥。它不影響細胞的增生,主要作用于細胞的能量代謝。通過改變腫瘤細胞的線粒體超微結構,抑制惡變細胞的氧耗,達到抑殺腫瘤細胞的目的。臨床研究表明它可作用于各種屬性的瘤形成,特別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腦癌,可與放療和其他治療手段一起聯(lián)合使用。德國專利2310031(1972年)和美國專利3.895.026(1975年)都揭示了合成氯尼達明的方法由3-羧酸-吲唑與2,4-二氯氯芐在堿性條件下脫HCl縮合成產(chǎn)品氯尼達明。合成實驗發(fā)現(xiàn),氯尼達明有無定形和晶型的形態(tài),晶型氯尼達明的溶解度明顯好于無定形,所以,所屬
技術領域:
很需要穩(wěn)定性好、易于制造和配制的氯尼達明新晶體。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易于制造和配制、對光、濕、熱穩(wěn)定性良好、適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和貯存的新的氯尼達明晶體。本發(fā)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含有所述晶體的組合物。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所述晶體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的這些目的是通過下列構思達到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形態(tài)I的氯尼達明晶體,在使用35kv,30mA的Cu-kα輻射源照射下,有下述以2θ角度和晶面間距d值表示的X射線粉末衍射光譜2θd值11.77.512.77.014.56.115.05.917.75.017.94.924.13.725.23.525.63.526.43.427.13.328.33.228.93.129.43.030.03.031.92.8。該晶體的DSC吸熱轉變在211.0℃。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制備形態(tài)I的氯尼達明晶體的方法,包括A)將由10-45%無定形氯尼達明和55-90%的稀堿水溶液組成的混合物,控制pH8-10,加熱到80℃以上直至回流,溶解后慢慢降低溫度到80℃-50℃,向溶液中滴加無機酸至pH3-5,冷卻到室溫,析出所需的形態(tài)I的氯尼達明晶體;或者B)將無定形氯尼達明溶于結晶溶劑,加熱到回流,溶解,然后快速冷卻,結晶,得到所需的形態(tài)I的氯尼達明晶體;其中所述的結晶溶劑選自(1)8-15倍(w/v)的乙醇,(2)6-12倍(w/v)的冰醋酸,(3)6-12倍(w/v)的冰醋酸加1%-30%(v/v)的甲醇或乙醇的混合液,(4)8-15倍(w/v)的乙醇加1%-30%丙酮(v/v)的混合液,(5)8-15倍(w/v)的乙醇加1%-30%(v/v)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所述的無機酸優(yōu)選地選自鹽酸、硝酸、硫酸或磷酸;所述的稀堿水溶液優(yōu)選地選自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形態(tài)II的氯尼達明晶體,在使用35kv,30mA的Cu-kα輻射源照射下,有下述以2θ角度和晶面間距d值表示的X射線粉末衍射光譜2θd值11.37.811.77.615.35.820.14.422.93.926.03.427.13.332.22.8。該形態(tài)II氯尼達明晶體屬三斜晶系,P-1空間群,晶胞參數(shù)為a=7.7117b=8.1384c=11.987α=106.17°β=93.05°γ=96.96°R值為0.0450。所述的形態(tài)II的氯尼達明晶體的CSC吸熱轉變在211.2℃。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制備形態(tài)II的氯尼達明晶體的方法,將無定形氯尼達明溶于結晶溶劑,加熱溶清,然后靜置,緩緩降至15-25℃靜止結晶,過濾得所需的氯尼達明形態(tài)II,其中所述的結晶溶劑選自(1)15.5-25倍(w/v)冰醋酸,(2)15.5-25倍(w/v)冰醋酸加1%-80%(v/v)的甲醇或乙醇的混合液。本發(fā)明進一步提供了形態(tài)III的氯尼達明晶體,在使用40kv,300mA的Cu-kα輻射源照射下,有下述以2θ角度和晶面間距d值表示的X射線粉末衍射光譜2θd值5.316.611.17.911.57.713.26.714.06.2816.85.321.54.122.24.022.53.923.23.827.53.2。該形態(tài)III的氯尼達明晶體屬三斜晶系,P-1空間群,晶胞參數(shù)為a=5.2879b=8.1754c=16.768α=80.09°β=89.89°γ=80.65°R值為0.0477。所述的形態(tài)III的氯尼達明晶的DSC吸熱轉變在211.3℃。所述的DSC數(shù)據(jù)在DSCQ100V7.3Build249儀器上測得。本發(fā)明還涉及制備形態(tài)III的氯尼達明晶體的方法,包括將無定形氯尼達明溶于15.5-18倍(w/v)的溶劑中,加熱至回流,溶清,然后靜置,緩緩降溫至35-45℃,靜止結晶得所需的晶狀氯尼達明形態(tài)III,其中所述溶劑為冰醋酸。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藥物組合物,它包含上述的形態(tài)I、II或III的氯尼達明晶體中的一種或多種,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圖1形態(tài)I的X-粉末衍射圖;圖2形態(tài)I的DSC差熱掃描圖;圖3形態(tài)I的紅外光譜(IR);圖4形態(tài)II的X-粉末衍射圖;圖5形態(tài)II的分子的空間立體結構;圖6a形態(tài)II在A方向的晶胞堆積圖;圖6b形態(tài)II的晶胞堆積圖中一堆的展開圖;圖7形態(tài)II的分子間形成氫鍵的情況;圖8形態(tài)II的差熱掃描圖;圖9形態(tài)II的紅外圖譜;圖10形態(tài)III的X-粉末衍射圖;圖11形態(tài)III的分子的空間立體結構;圖12a形態(tài)III在A方向的晶胞堆積圖;圖12b形態(tài)III在B方向的晶胞堆積圖;圖13形態(tài)III的晶胞堆積圖中一堆的展開圖;圖14形態(tài)III的分子間形成氫鍵的情況;圖15形態(tài)III的差熱掃描圖;圖16形態(tài)III的紅外圖譜;圖17形態(tài)III的差熱失重掃描圖;圖18氯尼達明晶體形態(tài)I片的溶出曲線;圖19含氯尼達明晶體形態(tài)II片的溶出曲線;圖20含氯尼達明晶體形態(tài)I和無定形氯尼達明混合物的片劑的溶出曲線;具體實施方式參考Ger.23100311972年,US.3.895.026.1975年這兩篇專利的實施例。即由3-羧酸-吲唑與2,4-二氯氯芐在堿性條件下脫HCl縮合,精制成產(chǎn)品氯尼達明。而3-羧酸-吲唑則由吲哚醌開環(huán),重氮化,還原,閉環(huán)而成。除非另有說明,在本文中,溫度是指攝氏溫度(℃),室溫是指15-25℃。業(yè)已用選自X-射線粉末衍射,X-射線單晶衍射,DSC差示熱分析圖,紅外光譜圖等分析手段對本發(fā)明的氯尼達明晶體的特征進行表征。一般用XRD來標征晶體的組成或對其進行鑒定,由結晶化合物得到的衍射圖對于一給定的結晶形態(tài)往往是特征性的,雖然弱的或很弱的衍射峰在由連續(xù)批號的結晶得到的同樣的衍射圖中可能并不總是出現(xiàn),尤其是在試樣中有顯著量的其它結晶形態(tài)時。譜帶的相對強度可能會因為由例如結晶習性、粒徑和其它條件的差異而產(chǎn)生的優(yōu)勢取向效果而變化。因此,衍射峰的相對強度并非最后對所針對的結晶形態(tài)是特征性的,相反,更應注意峰的相對位置而不是它們的幅度,以決定是否氯尼達明結晶是本文中所述的一種。三種晶狀氯尼達明形態(tài)的差熱掃描(DSC)吸熱轉變峰和吸熱開始溫度值接近,由連續(xù)批號的同樣的結晶得到的差熱掃描圖(DSC)也有約0.5-0.7的差異,可能與結晶度,不同次取樣,實驗誤差等因素有關,同時也說明在相同的結晶過程中也可以同時析出,它們的相對的熱穩(wěn)定性較難區(qū)別,所以DSC可作為參考。合成的結晶現(xiàn)象也正相符。三種晶狀氯尼達明形態(tài)的紅外圖譜在它們的指紋區(qū)也可看到彼此的不同。晶狀氯尼達明形態(tài)I圖1顯示了該形態(tài)在使用Cu-kα輻射源,35kv,30mA,(DMAX-IIID)下測得到的X射線粉末衍射光譜數(shù)據(jù)如下晶狀氯尼達明形態(tài)I的差熱掃描圖(DSC)在約211.0℃有吸熱轉變,吸熱開始溫度在約210.1℃(參見圖2),并具有基本上如圖3所示的紅外光譜。氯尼達明形態(tài)II第二種氯尼達明新晶態(tài)——晶狀氯尼達明形態(tài)II,其特征在于,其使用Cu-kα輻射源,35kv,30mA,(DMAX-IIID)測得的以2θ角度和晶面間距(d值)表示的X射線粉末衍射光譜數(shù)據(jù)如下<tablesid="table5"num="005"><tablewidth="760">363756.06059.14029251.63911.560955</table></tables>以Mo-kα輻射源,(理學RAXS-IV型),形態(tài)II的單晶X-射線衍射數(shù)據(jù)如下該晶體的分子式為C15H10Cl2N2O,分子量為321.15,該晶體屬三斜晶系,P-1空間群,晶胞參數(shù)為a=7.7117α=106.17°β=93.05°γ=96.96°,R值為0.0450圖5、圖6和圖7分別顯示了該分子的空間立體結構、其晶胞堆積圖中展開圖和分子間形成氫鍵的情況。圖6b中,分子間通過氫鍵和π-π作用力結合,平面C1iC2iC3iC4iC5iC6i與C1fC2fC3fC4fC5fC6f的距離為平面C1iC2iC3iC4iC5iC6i與C1dC2dC3dC4dC5dC6d的距離為表1p-1的原子坐標(×104)和當量各向同性替代參數(shù)(equivalentisotropicdisplacementparameters)(2×103)U(eq)被定義為正交的Uij張量的蹤跡的1/3表2p-1的鍵長度[A]和角度〔度〕用來產(chǎn)生等同原子的對稱轉換表3對于p-1的各向同性替代參數(shù)(2×103)。各向同性替代因子指數(shù)有這樣的形式-2pi2[h2a*2U11+…+2hka*b*U12]表4p-1的氫坐標(hydrogencoordinates)(×104)和各向同性替代參數(shù)(A2×103)表6p-1的扭轉角(度)用來產(chǎn)生等同原子的對稱轉換表6p-1的氫鍵(A和度)用來產(chǎn)生等同原子的對稱轉換#1-x+2,-y+1,-z+2mplnc1ic2ic3ic4ic5ic6ic1fc2fc3fc4fc5fc6f3.4638c1ic2ic3ic4ic5ic6ic1dc2dc3dc4dc5dc6d3.8582如圖8所示,晶狀氯尼達明形態(tài)II在約211.2℃有吸熱轉變,吸熱開始溫度在約208.8℃;圖9顯示了該晶體的的紅外光譜。結晶氯尼達明形態(tài)III第三種氯尼達明新晶態(tài)——晶狀氯尼達明形態(tài)III,其特征在于,其使用Cu-kα輻射源,40kv,300mA測得的以2θ角度和晶面間距(d值)表示的X射線粉末衍射光譜數(shù)據(jù)如下單晶結構解析——形態(tài)III1.該晶體的分子式為C15H10Cl2N2O2,分子量為321.15;2.該晶體屬三斜晶系,P-1空間群,晶胞參數(shù)為a=5.2879α=80.09°β=89.89°γ=80.65°,R值為0.0477圖11顯示了形態(tài)III的分子的空間立體結構;圖12a和圖12b分別顯示了形態(tài)III在A、B方向的晶胞堆積圖;圖13為圖12a中一堆的的展開圖,分子間通過氫鍵和π-π作用力結合,平面C1aC2aC3aC4aC5aC6a與C1bC2bC3bC4bC5bC6b的距離為平面C1bC2bC3bC4bC5bC6b與C1cC2cC3cC4cC5cC6c的距離為平面C8aC9aC10aC11aC12aC13a與C8bC9bC10bC11bC12bC13b的距離為平面C8bC9bC10bC11bC12bC13b與C8cC9cC10cC11cC12cC13c的距離為圖14為形態(tài)III的分子間形成氫鍵的情況,一個分子羧基與另一個分子的羧基形成了分子間氫鍵。表7p-1的原子坐標(atomiccoordinates)(×104)和各向同性替代參數(shù)(A2×103)U(eq)被定義為正交的Uij張量的蹤跡的1/3表8p-1的鍵長〔A〕和角度〔度〕用來產(chǎn)生等同原子的對稱轉換表9對于p-1的各向同性替代參數(shù)(2×103)。各向同性替代因子指數(shù)有這樣的形式-2pi2[h2a*2U11+…+2hka*b*U12]表10p-1的氫坐標(hydrogencoordinates)(×104)和各向同性替代參數(shù)(A2×103)表11p-1的扭轉角〔度〕用來產(chǎn)生等同原子的對稱轉換表12p-1的氫鍵(A和度)用來產(chǎn)生等同原子的對稱轉換#1-x+2,-y+1,-z圖15顯示了晶狀氯尼達明形態(tài)III的差熱掃描圖(DSC),它在約183℃有小吸熱峰;在約196℃有放熱轉變;在約211.4℃有吸熱轉變,吸熱開始溫度在約208.7℃。圖16顯示了該晶體的紅外光譜。圖17顯示了晶狀氯尼達明形態(tài)III的差熱失重掃描圖(DTG)。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藥物組合物,它包含上述的形態(tài)I、II或III的氯尼達明晶體中的一種或多種,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含有新結晶形態(tài)的氯尼達明的組合物有更好的溶出度,結晶態(tài)氯尼達明的溶解度與無定形明顯不同,前者的組合物有明顯優(yōu)勢。圖18-20對含有氯尼達明不同形態(tài)的晶體或無定形的片劑作了溶出度比較,其各自的溶出數(shù)據(jù)如下批號1為含氯尼達明形態(tài)I的片劑。批號2為含氯尼達明形態(tài)II的片劑。批號3為含氯尼達明形態(tài)I和無定形的混合物的片劑。從上表可看出批號1,批號2的氯尼達明片溶出度良好.從X-粉末衍射測試可看出批號3含的晶態(tài)氯尼達明為形態(tài)I,沒有其他晶態(tài)發(fā)現(xiàn),但結晶度比批號1中的明顯差,其無定形含量高,對應片劑溶出度也較差。合成實施例將原料3-羧酸吲唑38.0克(0.234摩爾),氫氧化鈉28.1克(0.702MOL),水650毫升投入1000毫升的三口瓶中,攪拌,加熱至100度,慢慢滴加2,4-二氯氯芐60克(0.307摩爾),30分鐘滴加完畢,在100度保溫下反應3-4小時,反應完畢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25℃),過濾,水洗,得濕品135.0克。濕品加稀鹽酸酸化,過濾,水洗,抽干,干燥后得成品61.5克。成品為無定形或其它晶型的混合物。結晶實施例實施例1將合成的氯尼達明10克,浸泡于40克水中,攪拌、加熱至80℃以上,同時加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pH9左右,溶解,加適量活性炭,回流20分鐘,然后熱過濾,濾液自然緩緩降溫到80℃-50℃,同時滴加10%鹽酸,充分酸化,pH達4-5后,然后冷卻至室溫、靜置過夜,濾出,適量水洗,抽干,干燥得形態(tài)I氯尼達明晶體9.2克,MP205.5-207.5℃。實施例2將合成的氯尼達明10克,溶于冰醋酸80毫升,加熱攪拌,溶解完全,加適量活性炭,回流約30分鐘,然后熱過濾,濾液快速冷卻結晶,室溫放置過夜,次日過濾、干燥得形態(tài)I氯尼達明晶體9.0克,MP208.5-210.0℃。實施例3將合成的氯尼達明10克,溶于乙醇與冰醋酸(V/V=1/1)的混合液200毫升中,加熱攪拌,溶解完全,加適量活性炭,回流約30分鐘,熱過濾,濾液慢慢冷卻至室溫,15-25℃靜止結晶1-3天,濾出,干燥得形態(tài)II氯尼達明晶體7.5克,MP207.5-210.5℃。。實施例4將合成的氯尼達明10克,溶于冰醋酸160毫升,加熱攪拌,溶解完全,回流約20分鐘,然后靜置,慢慢降至35-45℃,靜止結晶1-3天,濾出,干燥得形態(tài)III氯尼達明晶體7.0克,MP210.5-211.0℃。權利要求1.一種形態(tài)I的氯尼達明晶體,其特征在于,在使用35kv,30mA的Cu-kα輻射源照射下,有下述以2θ角度和晶面間距d值表示的X射線粉末衍射光譜2θd值11.77.512.77.014.56.115.05.917.75.017.94.924.13.725.23.525.63.526.43.427.13.328.33.228.93.129.43.030.03.031.92.8。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形態(tài)I的氯尼達明晶體,其特征在于,它的DSC吸熱轉變在211.0℃。3.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態(tài)I的氯尼達明晶體的方法,包括A)將由10-45%無定形氯尼達明和55-90%的稀堿水溶液組成的混合物,控制pH8-10,加熱到80℃以上直至回流,溶解后慢慢降低溫度到80℃-50℃,向溶液中滴加無機酸至pH3-5,冷卻到室溫,析出所需的形態(tài)I的氯尼達明晶體;或者B)將無定形氯尼達明溶于結晶溶劑,加熱到回流,溶解,然后快速冷卻,結晶,得到所需的形態(tài)I的氯尼達明晶體;其中所述的結晶溶劑選自(1)8-15倍(w/v)乙醇,(2)6-12倍(w/v)冰醋酸,(3)6-12倍(w/v)的冰醋酸加1%-30%(v/v)的甲醇或乙醇的混合液,(4)8-15倍(w/v)的乙醇加1%-30%丙酮(v/v)的混合液,(5)8-15倍(w/v)的乙醇加1%-30%(v/v)酸乙酯的混合液。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無機酸選自鹽酸、硝酸、硫酸或磷酸;所述的稀堿水溶液選自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5.一種形態(tài)II的氯尼達明晶體,其特征在于,在使用35kv,30mA的Cu-kα輻射源照射下,有下述以2θ角度和晶面間距d值表示的X射線粉末衍射光譜2θd值11.37.811.77.615.35.820.14.422.93.926.03.427.13.332.22.8。6.一種形態(tài)II的氯尼達明晶體,其特征在于,該晶體屬三斜晶系,P-1空間群,晶胞參數(shù)為a=7.7117b=8.1384c=11.987α=106.17°β=93.05°γ=96.96°R值為0.0450。7.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形態(tài)II的氯尼達明晶體,其DSC吸熱轉變在211.2℃。8.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形態(tài)II的氯尼達明晶體的方法,包括將無定形氯尼達明溶于的結晶溶劑,加熱溶清,然后靜置,緩緩降至15-25℃靜止結晶,過濾得所需的氯尼達明形態(tài)II,其中所述的結晶溶劑選自(1)15.5-25倍(w/v)的冰醋酸,(2)15.5-25倍(w/v)的冰醋酸加1%-80%(v/v)的甲醇或乙醇的混合液。9.一種形態(tài)III的氯尼達明晶體,其特征在于,在使用40kv,300mA的Cu-kα輻射源照射下,有下述以2θ角度和晶面間距d值表示的X射線粉末衍射光譜2θd值5.316.611.17.911.57.713.26.714.06.2816.85.321.54.122.24.022.53.923.23.827.53.2。10.一種形態(tài)III的氯尼達明晶體,其特征在于,該晶體屬三斜晶系,P-1空間群,晶胞參數(shù)為a=5.2879b=8.1754c=16.768α=80.09°β=89.89°γ=80.65°R值為0.0477。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形態(tài)III的氯尼達明晶,其DSC吸熱轉變在211.3℃。12.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9-11任一所述的形態(tài)III的氯尼達明晶體的方法,包括將無定形氯尼達明溶于15.5-18倍(w/v)的溶劑中,加熱至回流,溶清,然后靜置,緩緩降溫至35-45℃,靜止結晶得所需的晶狀氯尼達明形態(tài)III,其中所述溶劑為冰醋酸。13.一種藥物組合物,它包含選自權利要求1、5和9所述的形態(tài)I、II或III的氯尼達明晶體中的一種或多種,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形態(tài)I、II和III的氯尼達明晶體、它們的制備方法,和含有所述晶體的組合物。所述的形態(tài)I、II和III的氯尼達明晶體具有溶出性好的優(yōu)點。文檔編號A61P35/00GK1915978SQ20051002884公開日2007年2月21日申請日期2005年8月17日優(yōu)先權日2005年8月17日發(fā)明者鄔曉琪,郭殿武,鐘偉勤,姜新民申請人:杭州民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