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化濕消滯片的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品的制備,特別是一種化濕消滯片的制備方法。
濕濁阻滯、飲食積滯是在消化系統(tǒng)中一類常見病癥,癥見消化不良,脘腹脹滿,疼痛,大便溏泄。臨床上常采用化濕消滯、消食化滯的方法進行。目前治療此類病癥的常用中成藥較多,這些中成藥在功效上有的以導滯為主,有的以化濕為主,有的則側(cè)重于行氣,而臨床上往往是濕阻氣滯食積等癥兼見,并與脾虛有關(guān),這些中成藥卻未能適應(yīng)這一特點;制劑工藝上,也存在一些缺點,全粉末制丸者,有服用劑量過大,作用遲緩之弊,水煎煮濃縮制成者,則易使揮發(fā)性成分損失,影響藥效。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具有行氣、化濕、消滯、健脾的化濕消滯片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片劑麥芽 5~8萊菔子 8~10 春砂仁 5~8 柴胡 10~12檳榔 15~18 炒蒼術(shù) 5~8山 楂 10~12 茯苓 8~10桔梗 5~8陳 皮 8~10 白扁豆 8~10紫蘇 10~12木香 5~8厚 樸 5~8香 附 8~10黃芩 5~8川芎 5~8神 曲 8~10 枳 實 10~12 藿香 8~10葛根 10~12 制半夏 10~12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取川芎、木香、炒蒼術(shù)、紫蘇、陳皮、枳實、藿香七味,加入2倍量水,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揮發(fā)油;取檳榔、厚樸、山楂、柴胡、香附、桔梗、葛根、黃芩、制半夏、茯苓、萊菔子、白扁豆十二味和上述藥渣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成流浸膏;取麥芽、神曲、春砂仁三味粉碎成細粉,加入至流浸膏中,混勻,加賦型劑制成顆粒,干燥整粒后,噴灑揮發(fā)油,壓片。
本發(fā)明根據(jù)病癥,按照中醫(yī)理論組方,使之具有行氣、化濕、消滯、健脾的功效。川芎、木香、陳皮、枳實、厚樸、香附、春砂仁具有行氣理氣的作用,炒蒼術(shù)、黃芩、茯苓、藿香、制半夏、白扁豆具有化濕的功效,麥芽、山楂、神曲、萊菔子、檳榔可治各類飲食積滯,白扁豆、炒蒼術(shù)、春砂仁還有健脾溫脾的功效。本發(fā)明中,諸藥組方,既含川芎配伍香附、炒蒼術(shù)、神曲等共奏行氣消食燥濕以開郁結(jié)的越鞠丸之義,又有厚樸配伍蒼術(shù)、陳皮等燥濕健脾的平胃散之功和萊菔子配伍山楂、陳皮、制半夏、麥芽、茯苓、神曲等消食、導滯和胃的保和丸之效。同時,本發(fā)明還用葛根升發(fā)脾胃清陽之氣而止泄瀉;柴胡其性升而散,本發(fā)明中加入它,是因“陽氣下陷,則為飲食積聚,陽升則清氣上升,脾胃之氣行陽道,則飲食積聚自消散矣”(《本草經(jīng)疏》)。桔梗入肺經(jīng),宣通肺氣,肺合大腸,肺氣開則腑氣通,本發(fā)明中加入它,可緩解腹痛,《名醫(yī)別錄》云,桔梗“消谷者,以其升載陽氣,使居中焦而不下陷,則陽氣長浮,而谷食自消矣”。
本發(fā)明在制法工藝上根據(jù)各味藥物所含成份的不同及其在配方中所起的作用而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川芎、木香、炒蒼術(shù)、紫蘇、陳皮、枳實、藿香七味含揮發(fā)油有效成份,先采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揮發(fā)油,在制好顆粒后再噴灑揮發(fā)油,保全揮發(fā)油不致?lián)]發(fā)逸失。為使這類藥的有效成份提取得更完全,其藥渣與水煎藥物同煎。對麥芽含淀粉酶等消化酶、神曲含酵母菌和春砂仁含芳香性成份等不耐熱成份的藥物則將其粉碎成細粉,直接加入流浸膏中制成顆粒壓片。
本發(fā)明具有行氣、化濕、消滯、健脾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腹痛泄瀉、小兒疳積、食少便溏等。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流程圖。
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千克)麥芽 5萊菔子 8春砂仁 5柴胡 10檳榔 15 炒蒼術(shù) 7山 楂 10 茯苓 8桔梗 8陳 皮 8白扁豆 10 紫蘇 12木香 5厚 樸 5香 附 8黃芩 5川芎 5神 曲 8枳 實 10 藿香 10葛根 12 制半夏 12生產(chǎn)方法如下取川芎、木香、炒蒼術(shù)、紫蘇、陳皮、枳實、藿香七味,加入186Kg水,置于多功能提取器中,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揮發(fā)油,時間4小時;取檳榔、厚樸、山楂、柴胡、香附、桔梗、葛根、黃岑、制半廈、茯苓、萊菔子、白扁豆十二味和上述藥渣加水適量,煎煮2次,每次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成流浸膏;取麥芽、神曲、春砂仁三味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加入至流浸膏中,混勻,加淀粉糊制成顆粒,干燥整粒后,噴灑揮發(fā)油,壓片,制成300000片。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化濕消滯片,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片劑麥芽 5~8萊菔子 8~10 春砂仁 5~8柴胡 10~12檳榔 15~18 炒蒼術(shù) 5~8 山 楂 10~12 茯苓 8~10桔梗 5~8陳 皮 8~10 白扁豆 8~10 紫蘇 10~12木香 5~8厚 樸 5~8 香 附 8~10 黃芩 5~8川芎 5~8神 曲 8~10 枳 實 10~12 藿香 8~10葛根 10~12 制半夏 10~12
2.依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化濕消滯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1)取川芎、木香、炒蒼術(shù)、紫蘇、陳皮、枳實、藿香七味,加入2倍量水,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揮發(fā)油;(2)取檳榔、厚樸、山楂、柴胡、香附、桔梗、葛根、黃芩、制半夏、茯苓、萊菔子、白扁豆十二味和上述藥渣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成流浸膏;(3)取麥芽、神曲、春砂仁三味粉碎成細粉,加入至流浸膏中,混勻,加賦型劑制成顆粒,干燥整粒后,噴灑揮發(fā)油,壓片。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化濕消滯片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是:取川芎、木香、炒蒼術(shù)、紫蘇、陳皮、枳實、藿香七味,加入2倍量水,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揮發(fā)油;取檳榔、厚樸、山楂、柴胡、香附、桔梗、葛根、黃芩、制半夏、茯苓、萊菔子、白扁豆十二味和上述藥渣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成流浸膏;取麥芽、神曲、春砂仁三味粉碎成細粉,加入至流浸膏中,混勻,加賦型劑制成顆粒,干燥整粒后,噴灑揮發(fā)油,壓片。本發(fā)明具有行氣、化濕、消滯、健脾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腹痛泄瀉、小兒疳積、食少便溏等。
文檔編號A61K9/20GK1336218SQ0112777
公開日2002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1年8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1年8月21日
發(fā)明者張京維, 熊國運 申請人:廣東慶發(fā)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