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茯苓夾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茯苓夾餅的餅皮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面粉1份~10份、玉米淀粉30份~50份、茯苓粉1份~10份和黨參0.1份~2份;
所述茯苓夾餅的餅餡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棗10份~30份、檸檬酸鈉0.1份~1份、甜茶液1份~20份、茯苓粉1份~10份、卡拉膠10份~30份、葛根粉10份~30份和遠(yuǎn)志1份~5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夾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茯苓夾餅的餅皮還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茯苓皮10份~30份、豬苓0.01份~1份、澤瀉0.5份~2份、黃耆1份~5份和附子0.5份~3份;
所述茯苓夾餅的餅餡還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人參0.1份~1份和酸棗仁5份~15份。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茯苓夾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茯苓夾餅的餅皮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面粉1份、玉米淀粉50份、茯苓粉1份、茯苓皮30份、豬苓0.01份、澤瀉2份、黨參0.1份、黃耆5份和附子0.5份;
所述茯苓夾餅的餅餡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棗30份、檸檬酸鈉0.1份、甜茶液20份、茯苓粉1份、卡拉膠30份、葛根粉10份、人參1份、遠(yuǎn)志1份和酸棗仁15份。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茯苓夾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茯苓夾餅的餅皮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面粉10份、玉米淀粉30份、茯苓粉10份、茯苓皮10份、豬苓1份、澤瀉0.5份、黨參2份、黃耆1份和附子3份;
所述茯苓夾餅的餅餡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棗10份、檸檬酸鈉1份、甜茶液1份、茯苓粉10份、卡拉膠10份、葛根粉30份、人參1份、遠(yuǎn)志1份和酸棗仁5份。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茯苓夾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茯苓夾餅的餅皮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面粉5份、玉米淀粉40份、茯苓粉5份、茯苓皮20份、豬苓0.5份、澤瀉1.2份、黨參1份、黃耆2.5份和附子0.18份;
所述茯苓夾餅的餅餡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棗20份、檸檬酸鈉0.5份、甜茶液10份、茯苓粉5份、卡拉膠20份、葛根粉20份、人參0.5份、遠(yuǎn)志2.5份和酸棗仁10份。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茯苓夾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拉膠和所述葛根粉的重量比為1:1。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茯苓夾餅,其特征在于,所述甜茶液的制備方法為:將甜茶在200℃~250℃烘干20min~30min,然后將所述干燥后的甜茶粉碎至粒徑不大于200目的甜茶粉,再加入20倍~40倍于所述甜茶粉重量的水并加熱到75℃~85℃并保溫25min~35min,然后離心分離,取上清液,即得到甜茶液。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茯苓夾餅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01:將所述面粉、所述玉米淀粉和所述茯苓粉混合,得到餅皮的粉料;
S102:將剩余餅皮的原料組分混合后,加入10倍于其重量的水,再加熱至沸騰并保溫2h~4h,然后熬煮至水的重量為初始水的重量的五分之一并過濾,得到濾液,取所述濾液的六分之一并再次加熱至沸騰,得到沸騰的濾液,剩余的濾液冷卻至常溫,得到常溫濾液;
S103:取六分之一所述餅皮的粉料,向其中加入沸騰的濾液并攪拌,得到熟面漿;取剩余的所述餅皮的粉料,向其中加入常溫濾液并攪拌,得到生面漿;然后將所述熟面漿和所述生面漿混合,再將其倒入95℃~100℃的餅皮模具中并烘模,得到餅皮;
S104:將甜茶在200℃~250℃烘干,然后將所述烘干后的甜茶粉碎至粒徑不大于200目的甜茶粉,再加入20倍~40倍于所述甜茶粉重量的水并加熱到75℃~85℃并保溫25min~35min,然后離心分離,取上清液,得到甜茶液;
S105:首先向所述遠(yuǎn)志中加入5倍于其重量份數(shù)的水,然后加熱至沸騰并保溫3h~5h,再加入所述棗,繼續(xù)保溫20min~30min;
S106:將剩余餅餡原料組分混合并研磨成粒徑不大于200目的粉末后加入到所述步驟S105得到的產(chǎn)物中,同時加入所述甜茶液,然后加熱至沸騰并保溫5min~10min,再倒入餅餡模具中成型,得到餅餡;
S107:將所述餅餡夾在至少兩張所述餅皮中,得到茯苓夾餅。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茯苓夾餅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104中,烘干的時間為20min~30min。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茯苓夾餅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103中,烘模時間為25s~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