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軸式電路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雙軸式電路板,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可應用呈立體雙平面分布的雙軸式電路板。
背景技術: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種類的便攜式電子裝置,例如尋呼器,移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PDA)及口袋式個人計算機(Pocket PC)等等。這些裝置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此制造廠商也不遺余力地設計更人性化,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其中一種改善方式便是將產品設計為折合式裝置。此項設計有兩個好處,一為信息輸出量增加,即屏幕尺寸可做的更大;二為操作接口可容納更多功能,即容許更多樣化的操作接口配置。此種折合式裝置可分為三個部分,上蓋,本體,及連接兩者的轉軸裝置。一般而言,此種折合結構只有單向折合、打開的功能,在實際使用上有相當限制,加上此類產品的顯示屏配合長形狀的本體與上蓋,也呈上下的矩形狀,例如,當瀏覽文件或網頁時使用上就比較不方便。
目前較新穎的設計是配合不同的操作模式,上蓋可沿兩相互垂直的方向作雙向選擇式折合或打開,使屏幕可以視需要成直向或橫向配置,以符合操作時的視覺需求。此種折合式裝置中,負責傳輸電子信號的必要零件即為雙軸式可撓性電路板。
一種現有技術的可撓性電路板配置是將可撓性電路板裝設于一平面式的雙軸式轉軸上。其中由上蓋或本體中的電路板延伸的可撓性電路板,其末端以繞過轉軸一側的方式,分別與折合式裝置本體或上蓋中的電路板相連接。
經由上述的說明可知,現有技術的結構存有以下缺點,如此種平面式的雙軸式轉軸需在折合式裝置的上蓋或本體形成凸起或凹缺口方可使用,不但破壞美觀,并且影響輸入時的便利以及干擾握持的姿勢。
此種可撓性電路板繞設于轉軸的方式,其可供伸張的空間極為有限,因此經頻繁地拉伸操作后,電路板所包含傳輸組件折損、斷裂的機會將大為增加。
此種可撓性電路板為延伸自上蓋或本體中電路板的一部份,一旦發(fā)生折損、斷裂時,其維修所需的時間及物料成本均十分高昂。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和其它的問題,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撓曲后可呈立體雙平面分布的雙軸式電路板。將其應用于上蓋與本體作兩方向折合的便攜式產品時,此產品除了能達成兩個方向的選擇性操作外,因雙軸式電路板圈繞于轉軸上的長度足夠,故能吸收使用者頻繁操作時,因伸張、撓曲而產生的應力,可以有效降低其折損、斷裂的機率,并提升個人用精密電子產品所重視的操作可靠度。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軸式電路板,此雙軸式電路板需裝設于一雙軸式轉軸中,為一獨立的零組件。可因此有效降低維修所需的時間及物料成本。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內藏于雙軸式轉軸的雙軸式電路板,使便攜式電子裝置的上蓋及本體所需的傳輸線路經由內藏的雙軸式電路板連結,避免易于遭受外力損傷的電路板露出,有效減少故障。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目的,提出一種新的雙軸式電路板,依照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本發(fā)明的雙軸式電路板利用垂直的連接段電路板上下分別延伸連接上、下層電路板,而雙軸式電路板裝設于一立體雙平面式的雙軸式轉軸中時,電路板的兩端分別繞設于兩轉軸,形成兩正交且彼此有一高度差的兩線圈,且線圈末端連接折合式裝置上蓋及本體內部的電路板。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特以詳細的敘述及附圖解釋之。必須強調的是,根據此產業(yè)一般性的慣例,許多的特征均不依比例繪示。實際上,許多特征的尺寸可能任意地增加或減少,以便清楚的討論之。
圖1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一種雙軸式電路板的平面展開圖。
圖2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一種雙軸式電路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一種雙軸式電路板,裝設于一雙軸式轉軸的立體分解圖。
圖4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一種雙軸式電路板,裝設于一雙軸式轉軸的立體組合圖。
圖5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一種雙軸式電路板,裝設于一折合式裝置的立體組合圖。
其中,附圖標記如下200雙軸式電路板210連接段電路板211上升段 212上層轉折段213下層轉折段 214上層第一折痕215上層第二折痕216下層第一折痕217下層第二折痕218上環(huán)圈219下環(huán)圈 220上層電路板222第一延伸方向230下層電路板232第二延伸方向300雙軸式轉軸310上組件 311上軸套312凸耳320下組件321下軸套 322凸耳400雙軸式轉軸 410上層轉軸411上凹環(huán) 420下層轉軸421下凹環(huán) 430垂直連接段500上蓋600本體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圖1是依照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雙軸式電路板。此雙軸式電路板200包含連接段電路板210、上層電路板220及下層電路板230三個部分,且此雙軸式電路板200具有可撓性的。
連接段電路板210分成幾個段落而略成“C”字形,其中包括上升段211及延伸于上升段211兩側的上層轉折段212及下層轉折段213。其中上升段211與水平線之夾角θ較佳地約為45度角。上環(huán)圈218配置于上層電路板220與上層轉折段212之間,而下環(huán)圈219則配置于下層電路板230與下層轉折段213之間。因此,上層電路板220與下層電路板230較佳地系形成正交的角度配置。
為了使雙軸式電路板200裝設于電子裝置的轉軸中時,不致產生偏移或滑動等無法定位的情況,且在不妨礙雙軸式電路板200的功能為前提下,在雙軸式電路板200上預設了四個可供定位的折痕(或凹痕)。即上升段211與上層轉折段212銜接處預設一上層第一折痕214;上層轉折段212與上環(huán)圈218銜接處預設一上層第二折痕215;上升段211與下層轉折段213銜接處預設一下層第一折痕216;下層轉折段213與下環(huán)圈219銜接處預設一下層第二折痕217。
參考圖2,圖2是雙軸式電路板200繞曲后的立體示意圖。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雙軸式電路板200包含至少一個連接段電路板210,第一電路板(如圖中所示的上層電路板220)及第二電路板(如圖中所示的下層電路板230)。連接段電路板210包含上升段211、上層轉折段212、下層轉折段213。上升段211與上層轉折段212,及上升段211與下層轉折段213間的夾角較佳地均為九十度角。此外,連接段電路板210可更進一步包含第一環(huán)圈(如圖中所示的上環(huán)圈218)與第二環(huán)圈(如圖中所示的下環(huán)圈219),而第一環(huán)圈延伸連接第一電路板,第二環(huán)圈則延伸連接第二電路板。
上層電路板220則銜接于上環(huán)圈218后朝第一延伸方向222延伸,并朝雙軸式電路板200的內側分布。下層電路板230銜接于下環(huán)圈219后朝第二延伸方向232延伸,也朝雙軸式電路板200的內側分布。
上層電路板220及下層電路板230分別與上環(huán)圈221和下環(huán)圈231耦合,使上層電路板220與下層電路板230位于兩個平行的平面,且上環(huán)圈221與下環(huán)圈231形成,預定的角度配置,較佳地為相互垂直。而具有一定長度的上升段211恰可使上環(huán)圈221與下環(huán)圈231之間形成一高度差。
參考圖3,圖3是雙軸式電路板200裝設于一立體雙平面式的雙軸式轉軸300中的立體分解圖,其中雙軸式電路板200位于上組件310及下組件320之間,以上三者裝設之后,上軸套311及下軸套321再分別以凸耳312及凸耳322連設于已成形的兩轉軸上。
在上組件310與下組件320接合處,上組件310或下組件320可設有凹槽,上組件310與下組件320接合后,恰可形成供雙軸式電路板200通過的線路孔與出線孔。
參考圖4,圖4是一種立體雙軸式轉軸模塊,此模塊將雙軸式電路板200裝設于雙軸式轉軸400。此雙軸式轉軸400包含一上層轉軸410、一下層轉軸420及一垂直連接段430,此垂直連接段430可使上層轉軸410與下層轉軸420位于兩個不同且相互平行的平面,且此兩轉軸形成九十度的夾角。上升段211、上層轉折段212及下層轉折段213均穿設于垂直連接段430之中;上層電路板220則在上層轉軸410的上凹環(huán)411繞設至少一圈;下層電路板230也在下層轉軸420的下凹環(huán)421繞設至少一圈。
參考圖5,雙軸式電路板200與雙軸式轉軸400再裝設于折合式裝置中(如手機...等)。其中上層電路板220繞設于上層轉軸410后,連設于折合式裝置的上蓋500中,上蓋500可沿著與上層轉軸410垂直的方向打開,成為如行動電話的操作模式;下層電路板230繞設在下層轉軸420,連設于折合式裝置的本體600中,本體600則可沿著與下層轉軸420垂直的方向打開,成為如筆記型計算機的操作模式。因雙軸式轉軸400的上層轉軸410可被折合式裝置的上蓋500包覆,且下層轉軸420可被折合式裝置的本體600包覆,故折合式裝置的上蓋500與本體600不需具有破壞美觀與結構強度的凸起及凹缺口。
由上述的結構組成及實施例可知,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較具有下列優(yōu)點,如1.本發(fā)明的雙軸式電路板繞設于轉軸的方式,與轉軸有十分足夠的撓曲、伸張空間,因此經頻繁地拉伸操作所產生的應力均可由此機制吸收,故電路板所包含傳輸組件折損、斷裂的機會將大為降低,并使該電子產品更具耐用性。
2.本發(fā)明的雙軸式電路板為一獨立零件,而非如現有技術般延伸自上蓋或本體中電路板的一部份,一旦發(fā)生折損、斷裂時,其物料成本、維修難度及所需的時間均較為低廉,這對產量甚大的電子產品成本控制具有正面的積極意義。
3.本發(fā)明的雙軸式電路板可依轉軸結構的需要,更動電路板轉折的角度或撓曲的圈數,以配合不同的操作需要。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雙軸式電路板,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連接段電路板,包含一上層轉折段連接一下層轉折段;一上層電路板,與上層轉折段連接;以及一下層電路板,與下層轉折段連接,其中,上層電路板的延伸方向及下層電路板的延伸方向不互相平行。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式電路板,其特征在于,連接段電路板更包含一上升段,其兩端分別連接上層轉折段及下層轉折段。
3.一種雙軸式電路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至少一連接段電路板,包含至少一圈上環(huán)圈與至少一圈下環(huán)圈;其中,上環(huán)圈的延伸方向與下環(huán)圈的延伸方向互不平行;一上層電路板,連接上環(huán)圈的延伸方向;以及一下層電路板,連接下環(huán)圈的延伸方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軸式電路板,其特征在于,上環(huán)圈的延伸方向與下環(huán)圈的延伸方向互相交錯約九十度。
5.一種雙軸式電路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至少一圈配置于一第一延伸方向上的上環(huán)圈;一上層電路板,連接上環(huán)圈的延伸方向;至少一圈配置于一第二延伸方向上的下環(huán)圈;以及一下層電路板,連接下環(huán)圈的延伸方向,其中,第一延伸方向與第二延伸方向互不平行。
6.如申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軸式電路板,其特征在于,雙軸式電路板更包含一連接段電路板位于上環(huán)圈與下環(huán)圈之間。
7.一種立體雙軸式轉軸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雙軸式轉軸,包含一垂直連接段、一上層轉軸及一下層轉軸;以及一雙軸式電路板,包含一連接段電路板、一上層電路板及一下層電路板,且裝設于雙軸式轉軸上,立體雙軸式轉軸模塊裝設于一折合式裝置中,使折合式裝置可進行兩相互垂直方向的折合操作。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立體雙軸式轉軸模塊,其特征在于,上層轉軸與下層轉軸由垂直連接段延伸成約九十度分布。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立體雙軸式轉軸模塊,其特征在于,上環(huán)圈連設至折合式裝置的上蓋,使上蓋可沿與上層轉軸垂直的方向打開。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立體雙軸式轉軸模塊,其特征在于,下環(huán)圈連設至折合式裝置的本體,使本體可沿與下層轉軸垂直的方向打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雙軸式電路板,包含一上層電路板、一下層電路板及一連接段電路板。上層電路板連接折合式裝置的上蓋中的電路,下層電路板連接折合式裝置的本體中的電路,連接上層電路板與下層電路板的連接段電路板可使上層電路板與下層電路板間形成一高度差,且上層電路板與下層電路板形成約九十度的夾角。
文檔編號H05K1/02GK101018445SQ20061000743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2月10日
發(fā)明者陳錦斯, 施金忠, 譚云龍, 黃明三, 王怡勝, 王景弘 申請人: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