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固體攝像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把CCD等的攝像元件安裝在基臺上而構成的固體攝像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固體攝像裝置被廣泛應用于攝像機和照相機等中,是把CCD等的攝像元件安裝在由絕緣材料構成的基臺上,用透明板覆蓋住受光區(qū)域,是封裝的形態(tài)。為了裝置的小型化,攝像元件以裸芯片(ベアチツプ)的狀態(tài)被安裝在基臺上。作為已往這樣的固體攝像裝置,有圖10所示的日本專利特開2001-77277號揭示的固體攝像裝置。
圖10中,41是框體,由用樹脂模而一體成形的基板部41a和框狀的肋41b構成。在其上面形成內部空間42。在框體41中,埋入有位于基板部41a的中央部的管芯墊43,以及位于肋41b的下部的傳導件44。配置在內部空間42的中央部的攝像元件芯片45,被固定在管芯墊43的上面。傳導件44具有內部端子部44a和外部端子部44b。內部端子部44a在肋41b內側的基板部41a的上表面露出于內部空間42。外部端子部44b在肋41b的下部從基板部41a的底面露出。內部端子部44a和攝像元件芯片45的焊盤被由金屬線構成的接合線46連接。另外,在肋41b的上端面,固定著透明的密封玻璃板47,從而形成用于保護攝像元件芯片45的封裝。
該固體攝像裝置,如圖所示,在使密封玻璃板47一側朝向上方的狀態(tài)被安裝在電路基板上,外部端子部44b與電路基板上的電極相連接。雖然并沒有圖示出,但在密封玻璃板47的上部,安裝著組裝有攝像光學系統(tǒng)的鏡筒,該鏡筒與形成在攝像元件芯片45上的受光區(qū)域的相互位置關系,被調節(jié)成預定的精度。攝像動作時,通過鏡筒上所組裝的攝像光學系統(tǒng),把來自被拍攝對象的光聚光到受光區(qū)域,進行光電變換。
該構造的固體攝像裝置,由于通過露出到框體底面的外部端子部44b與電路基板上的電極相連接,所以,與采用從框體側面朝下方彎折的外部傳導件進行連接的結構相比,封裝的高度和占有面積小,適合于高密度安裝。
用樹脂模制圖10形狀的框體41時,在日本專利特開2001-77277號公報記載的技術中,是采用圖11所示的上模48和下模49。下模49的上表面是平坦的。在上模48的下表面,形成與肋41b對應的凹部48a。在凹部48a的兩側,設有形成內部空間42的內側凸部48b、和形成肋41b的外側面的外側凸部48c。傳導件44和管芯墊43,作為傳導件架(リ一ドフレ一ム)50以一體的狀態(tài)被提供,被配置在上模48與下模49之間。
在上模48與下模49之間,由于夾著傳導件架50,所以,在上模48的內側凸部48b與下模49之間,形成用于模制基板部41a的型腔51。在該狀態(tài)下充填樹脂,打開模具取出成形品時,形成框體41的基板部41a和肋41b,具有被完成的形狀。在模制后,傳導件架50的位于肋41b外側的部分被切斷。
上述已往的固體攝像裝置中,內部空間42被密封玻璃板47封住,成為密封空間。因此,當溫度變化等引起內部空間42內的壓力變動而產生變形時,攝像元件芯片45與內部端子部44a的連接有時會受到損傷。
另外,傳導件44的內部端子部44a處的厚度,是位于肋41b下部處厚度的一半左右,內部端子部44a的下表面,不露出于基板部41a的底面。該傳導件44的形狀,是產生下述不適問題的原因。
為了恰當地埋入傳導件44。用上下模保持住傳導件44,在固定了位置的狀態(tài)充填樹脂。因此,在上模48與下模49之間,必須夾住傳導件44。但是,如上所述,由于位于內部空間42的傳導件44的內部端子部44a的厚度,沒有達到基板部41a的底面,所以,很難用上下模夾住。
為此,在日本專利特開2001-77277號公報揭示的技術中,在上模48的外側凸部48c和下模49之間,夾住傳導件44的、比外部端子部44b外側的部分,這樣進行傳導件44的定位。結果,內部端子部44a在沒被上下模夾住的狀態(tài)被模制。因此,上模48的內側凸部48b對內部端子部44a的上面,沒有足夠的推壓力,不能得到密接狀態(tài)。因此,在內部端子部44a的周緣部,不可避免地產生樹脂溢料。產生的樹脂溢料,使內部端子部44a的連接面顯著變窄,這樣,在連接上產生障礙。
下面,說明上述已往例的構造對于小型化的影響。如圖11所示,在肋41b的外側,必須要有外側凸部48c。用外側凸部48c形成肋41b的外側面,在樹脂成形時完成肋41b的外形。結果,雖然可用該部分夾住傳導件44,但是存在下述問題。
在肋41b的上端面,為了確保涂敷密封玻璃板47固定用粘接劑的面積,其寬度的下限值被限制。即,不能較多地減小肋41b的寬度,從而影響半導體裝置面積的小型化。另外,成形肋41b時,在肋的側面必須形成用于脫模的拔模斜度,該拔模斜度的存在也成為使肋41b的寬度增加的原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固定攝像裝置,該裝置可以用簡單的構造,容易地形成相對于由樹脂一體成形的框體內部空間的通氣孔。
另外,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固定攝像裝置,該裝置中的具有內部端子部和外部端子部的金屬導片,具有能抑制在內部端子部周邊產生樹脂溢料(樹脂ぼり)的形狀。
另外,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固定攝像裝置的制造方法,該方法中,把上述傳導件及形成通氣孔的部件,與框體一體地樹脂模制成形,適合于小型固體攝像裝置的批量生產。
本發(fā)明的固體攝像裝置,備有框體、多個金屬導片、攝像元件、金屬細線和透明板;上述框體是用樹脂一體成形基板部和矩形框狀的肋而成的;上述多個金屬導片埋在上述框體內,分別具有朝向上述框體內部空間的內部端子部、露出于上述框體底面的外部端子部和露出于上述框體外側面的側面電極部;上述攝像元件在上述框體的內部空間中被固定在上述基板部上;上述金屬細線分別連接上述攝像元件的電極與上述金屬導片的內部端子部;上述透明板被固定在上述肋的上端面上;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上述基板部的中央部使其上下表面露出地埋設有具有貫通孔的管芯墊,上述攝像元件被固定在該管芯墊上。
本發(fā)明的固體攝像裝置制造方法,該固體攝像裝置是,把具有基板部和矩形框狀的肋的框體,與包含金屬導片組以及被配置在上述基板部的中央部的管芯墊的傳導件架一體地樹脂成形,上述金屬導片組包含多個金屬導片,借助上述各金屬導片,分別形成朝向上述框體內部空間的內部端子部、露出于上述框體底面的外部端子部和露出于上述框體外側面的側面電極部,并在上述框體的內部空間內把攝像元件固定在上述基板部上,用金屬細線將上述攝像元件的電極與上述各金屬導片的內部端子分別連接起來,并把透明板固定在上述肋的上端面上;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準備傳導件架,該傳導件架與多個上述固體攝像裝置相對應地包含多組用于形成上述金屬導片組的傳導部和具有貫通孔的上述管芯墊;把用于成形與多個上述框體相當的多個框體相當部的模具,以結合相鄰上述框體相當部的上述肋成形為1根的方式構成;把上述傳導件架,安裝在上述各傳導部及上述管芯墊與上述模具的各框體相當部相對應的位置,進行樹脂成形,這樣,使朝向上述內部空間部地露出上述內部端子部和上述管芯墊,使上述外部端子部和上述管芯墊露出于上述基板部的背面;把上述攝像元件固定在上述各框體相當部的上述內部空間內的上述管芯墊上,用上述金屬細線將上述攝像元件的電極與上述各內部端子部連接,并把上述透明板固定在上述肋的上端面上;之后,對上述各框體相當部的每一個,沿著垂直于上述基板部的方向,并且在平面形狀上將上述各肋的寬度兩分的方向切斷,從而把上述各固體攝像裝置分離為各個片。
圖1A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1中的固體攝像裝置構造的剖視圖。
圖1B是表示該固體攝像裝置其它形態(tài)的剖視圖。
圖2是圖1A所示固體攝像裝置的仰視圖。
圖3是圖1A所示固體攝像裝置的側視圖。
圖4是卸掉了圖1A中的固體攝像裝置的透明板的俯視圖。
圖5A~圖5F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2中的固體攝像裝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視圖。
圖6是表示上述制造方法中的傳導件架的俯視圖。
圖7是表示上述制造方法中,埋入傳導件架而被成形的樹脂成形體的俯視圖。
圖8A~圖8C是具體地表示上述制造方法中的樹脂成形工序的剖視圖。
圖9A~圖9C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3中的固體攝像裝置制造方法的剖視圖。
圖10是已往的固體攝像裝置的剖視圖。
圖11是表示該固體攝像裝置的框體成形工序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本發(fā)明的固體攝像裝置中,具有內部端子部、外部端子部和側面電極部的各金屬導片以及管芯墊(ダイパツド),被埋入由樹脂一體成形的框體內。在管芯墊的中央部有貫通孔,并使其管芯墊上下面露出地埋入框體的基板部,攝像元件被固定在管芯墊上。根據該構造,使用傳導件架形成金屬導片和管芯墊,通過在管芯墊上設置的貫通孔,可容易地形成內部空間的通氣孔。
在上述固體攝像裝置的構造中,最好上述各金屬導片,其位于內部端子部處的厚度,與基板部的厚度實質上相同,在與內部端子部的位置對應的背面,形成外部端子部。這樣,在樹脂成形時,可以用上下模挾持著內部端子部和外部端子部,內部端子部的表面被按壓密接在上模的面上,可以抑制樹脂溢料的產生。
另外,最好上述金屬導片的側面電極部的下面,由基板部的樹脂所覆蓋著。這樣,金屬導片相對于框體的固定穩(wěn)定。外部端子部和管芯墊的表面,與基板部的背面能夠實質上形成同一平面?;蛘撸鲜鐾獠慷俗硬亢凸苄緣|的表面,從基板部的背面突出。
另外,最好攝像元件,由具有通氣性的粘結帶固定在管芯墊上。
根據本發(fā)明的固體攝像裝置的制造方法,由于與上述對固體攝像裝置的說明中同樣的原因,可以容易地形成內部空間的通氣孔。另外,在相鄰的框體相當部之間一體地形成肋,并在把固體攝像裝置分離為各個時,沿寬度方向將肋切斷成兩半,所以,可以使固體攝像裝置的面積小型化。其原因如下所述。
如已往例那樣,單獨地成形1根肋時,為了涂敷固定透明板用的粘接劑,肋的上端面需要有足夠的寬度。而與此相對將2根肋形成為一體時,即使其寬度小于單獨成形1根肋時的2倍,也能確保涂敷粘接劑的充分的寬度。因此,通過將該肋切斷為兩半,可在以往很困難的程度上采用窄的肋寬度。另外,單獨地成形肋時,在肋的側面要形成用于脫模的拔模斜度,而將肋沿寬度方向切為兩半,則不需要拔模斜度,切斷面垂直于基板部。從這一點上也可減小肋的寬度。
上述的制造方法中,最好上述傳導部的相當于內部端子部處的厚度,與上述基板部的厚度實質上相同,在樹脂成形時,把各傳導部的相當于內部端子部的部分,挾持在上模中的形成框體內部空間的部分與下模之間。這樣,在樹脂成形時,內部端子部的面被按壓密接在上模的面上,可抑制樹脂溢料的產生。
另外,上述的制造方法中,固定跨越多個框體相當部大小的透明板,在切斷每個框體相當部時,能夠將透明板一并切斷。另外,對上述各框體相當部分別采用單個的透明板,把上述透明板固定到上述肋的上端面上時,把粘接劑涂敷在上述肋的上端面,并使各透明板與相鄰透明板的端緣之間留有間隙地載置各透明板,用上述粘接劑在各透明板的端緣之間的間隙處形成圓角(嵌條fillet)。
另外,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最好將攝像元件通過具有通氣性的絕緣性粘結帶固定在基板部上。
下面,參照附圖具體說明本發(fā)明的各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圖1A是實施方式1中的固體攝像裝置的剖視圖,圖2是仰視圖,圖3是側視圖。
1是環(huán)氧樹脂等可塑性樹脂構成的框體,是一體成形制作的,在平板狀的基板部2上,配置著矩形框狀的肋3。在朝著框體1的內部空間4的基板部2上,用粘接部件6固定著攝像元件5。在肋3的上端面上。用粘接劑8固定著例如玻璃構成的透明板7,這樣,框體1的內部空間4被封住,形成封裝。肋3的高度例如設定在0.3~1.0mm的范圍內。
在框體1上,成形時埋入了多個金屬導片9和管芯墊11。金屬導片9是將電氣從框體1的內部空間4導出到外部用的部件,具有內部端子部9a、外部端子部9b、和側面電極部9c。內部端子部9a露出到基板部2的內部空間4一側的面,外部端子部9b露出到基板部2背面的與內部端子部9a對應的位置。側面電極部9c露出到框體1的外側面。攝像元件5的焊盤電極(パツド電極)5a和各金屬導片9的內部端子部9a,由金屬細線10連接著。管芯墊11具有貫通孔12,并以其上下表面從基板部2露出的方式被埋入。封裝整體的厚度例如設定在2.0mm以下。圖4表示從圖1A的固體攝像裝置上卸掉了透明板7狀態(tài)的俯視圖。
管芯墊11的貫通孔12,起著作為內部空間4與外部之間的通氣孔的作用。由于固定了透明板7,內部空間4成為被密閉狀態(tài),因內部壓力的變動等原因,有時會產生機械性損傷。為了避免這一點,管芯墊11的貫通孔12作為通氣孔,其效果很大。為了使貫通孔12發(fā)揮通氣孔的作用,最好充分確保在攝像元件5下面的通氣性地進行攝像元件5的粘接。例如,作為粘接部件6,最好采用具有通氣性的粘結帶進行粘接?;蛘?,將攝像元件5的周邊部下面斜切,與該斜切部分對應地設置貫通孔12。貫通孔12的形狀可根據需要形成為各種形狀。例如,在截面形狀上可以形成為喇叭形(錐形),或者是帶有臺階的孔。
如圖1A所示,金屬導片9中,其內部端子部9a的背面作為外部端子部9b。另外,在這些部分,金屬導片9的厚度與基板部2實質上相同。因此,在樹脂成形時,可以用上下模夾住內部端子部9a和外部端子部9b進行挾持。這樣,內部端子部9a的面被緊密地壓在上模的面上,可抑制樹脂溢料的產生。金屬導片9中的位于肋3下部的部分,用半腐蝕法(ハ一フエツチ)形成為薄狀,下面被樹脂覆蓋著。
如圖1A和3所示,框體1的各外側面、即肋3的外周面,形成為與基板部2的面實質上垂直的平面。另外,透明板7的端面和側面電極部9c的表面,形成與框體1的外側面實質上齊平的平面。形成這樣的齊平的平面形狀,例如通過在制造工序中,將肋3和透明板7一并切斷,可以具有良好的平坦度地形成。
框體1的內周面即肋3的內側面,形成從基板部2的面朝透明板7擴開的斜度,這是為了在樹脂成形后容易脫模,而且,可以利用該斜度,使肋3的內側面產生的入射光的反射,以便對攝像功能沒有實質上的不良影響。在實用上,形成肋3的內側面的平面的傾斜角度,相對于垂直于基板部2的面的方向在2~12°的范圍內。為了減輕肋3的內側面的反射的影響,在肋3的內側面上,也可以形成毛面或褶皺。
圖1A中,外部端子9b和墊11的表面,是與基板部2的背面形成為實質上同一平面,但是,也可從基板2的背面凹入地形成。或者也可以如圖1B所示,外部端子9b和管芯墊11的表面,做成為從基板部2的背面突出的形狀??煞謩e配合用途或制造工序適當選擇。另外,側面電極部9c的表面也可以從框體1的外側面凹入地形成。
實施方式2下面參照圖5~圖7,說明實施方式2的固體攝像裝置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是用于制造實施方式1所示構造的固體攝像裝置的方法。
首先如圖5A所示,準備好傳導件架21。如圖6的平面形狀所示,傳導件架21是連接著多個用于形成圖1A所示金屬導片9的傳導部22和墊23的構件。各傳導部22的、與內部端子部9a對應位置處的厚度,被調整為與基板部2的厚度實質上相同。傳導部22,在其下面具有用半腐蝕法形成的凹部22a,在后面的工序中,該部分被切斷,成為圖1A所示的金屬導片9的形狀。
接著,如圖5B所示,埋入傳導件架21,用樹脂的一體成形,由基板部24和肋25制作包含多個框體相當部26的成型體。成形后的平面形狀如圖7所示。傳導部22的上下面露出于各基板部24上下面地被埋入,從而形成各內部端子部9a和外部端子部9b。管芯墊23也是上下面露出地被埋入,通過貫通孔23a上下面連通。肋25與相鄰框體相當部26的肋結合成為一根肋地被形成。
接著,如圖5C所示,在由肋25包圍著的各框體相當部26的內部空間內的管芯墊23上,用粘接劑6固定著攝像元件5,用金屬細線10將攝像元件5的焊盤電極5a與各內部端子9a相連接。
接著,如圖5D所示,在肋25的上端面涂敷粘接劑28,將透明板27固定安置在上面。
接著,如圖5E所示,用分割刀片29將透明板27、肋25、傳導部22和基板部24切斷,如圖5E所示,分離成為形成各固體攝像裝置的單個片。如圖5E所示,該切斷是在垂直于基板部24的方向、并且在平面形狀中將各肋25的寬度分為2份的方向進行的。結果,由被分斷的透明板27、肋25、傳導部22和基板部24形成框體1和金屬傳導件9。該框體1是由構成一個固體攝像裝置的透明板7、基板部2和肋3構成的。另外,金屬導片9的側面電極部9c露出。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鄰框體相當部26的2根肋成為一體所形成的1根肋25的寬度,可以設定為小于單獨形成一根肋時的寬度的2倍。因此,如圖5E所示地將其切為兩半,則圖5F所示各個片的固體攝像裝置中的肋3的寬度,比單獨形成1根肋時小,這樣,也相應地減小了固體攝像裝置的面積。
這樣,肋25的寬度,也能確保在固定透明板27用粘接劑的涂敷上的充足范圍內。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可以用單獨成形時的1根肋的寬度,成形肋25,并將其分為兩半時,切斷后的肋3的寬度僅為已往例的一半。
另外,把肋25沿寬度方向切斷為兩半時,切斷面垂直于基板部24。而與此相對,已往例中單獨成形肋時,在肋的外側面必須形成成形后脫模用的拔模斜度。因此,按本實施方式制作的肋,由于沒有拔模斜度,所以面積被減小。
另外,由于透明板27、肋25和傳導部22是被同一個分割刀片29一并切斷的,所以,由透明板27的端面、框體1的側面和金屬導片9的端面形成的封裝側面,成為實質上同一平面,可得到良好的平坦度。因此,安裝收納了光學系統(tǒng)的鏡筒時,可以利用封裝的側面,高精度地進行光學系統(tǒng)相對于攝像元件5受光部的定位。即,通過封裝的側面與鏡筒內面相抵接,可容易地定位水平位置。另外,垂直方向的定位,可以通過電路基板面與鏡筒下面的相抵接來進行。
下面,參照圖8具體說明上述制造工序圖5B所示的由樹脂進行的框體的成形工序。
先如圖8A所示,在上模30與下模31之間,配置傳導件架21,用上模30和下模31夾住傳導部22的上下表面。下模31的上表面是平面,但上模30的下面設有凹部32。由于夾著傳導部22,在上模30與下模31之間形成的空間部33、上模30的凹部32的空間部、和傳導部22的凹部22a的空間部,形成樹脂成形用的型腔。
接著,如圖8B所示,將樹脂充填到型腔內,成形基板部24和肋25。然后,如圖8C所示,打開金屬模具,取出圖5B所示那樣的、連接著框體相當部的成型體。
在該成形工序中,是用上模30和下模31夾住傳導部22的上下表面,由此,可以穩(wěn)定地得到金屬模具面與傳導部22的上下表面密接的狀態(tài)。另外,上模30的凹部32的邊界部,被配置在傳導部22的上表面。結果,在成形時可以有效地抑制樹脂溢料的產生。
另外,在框體的樹脂成形時,如果把抑制樹脂毛邊溢料(フラツシユバリ)產生用的樹脂片夾在金屬模具與傳導件架21之間,則能更加有效地抑制溢料的產生。
實施方式3下面,參照圖9說明實施方式3之固體攝像裝置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與實施方式2的制造方法略相同,其不同之處是,透明板的面積不是跨越多個固體攝像裝置區(qū)域的大面積透明板,而是采用單獨安裝的透明板。前半的工序與圖5A~圖5C相同,其說明從略。
如圖9A所示,在由肋25包圍著的各框體相當部26的內部空間的管芯墊23上,固定攝像元件5,并在結束用金屬細線10的連接后,在肋25的上端面上涂敷粘接劑28。
接著,如圖9B所示,安置單獨地與各框體相當部26相對應的透明板34。相鄰透明板34的周端緣被設定成在肋25的上端面上形成預定間隙的大小。因此,把透明板34載置到粘接材28上時,粘接劑28進入透明板34之間的間隙內,形成圓角(嵌條)35。
接著,用分割刀片29將圓角(嵌條)35、肋25、傳導部22和基板部24切斷,如圖9C所示,分離成為形成各固體攝像裝置的單個片。與實施方式2中同樣地,該切斷是在垂直于基板部24的方向、并且在平面形狀中將各肋25的寬度分為2份的方向進行的。其結果,由被分斷的肋25、傳導部22和基板部24形成每一個的框體1和金屬導片9。該框體1是由構成固體攝像裝置的基板部2和肋3構成的。另外,在透明板34的周端緣部殘留有圓角(嵌條)36。
根據該制造方法,即使肋25的寬度不是足夠大,也由于在透明板34的周端緣部形成有圓角(嵌條)36,也能切實進行透明板34的固定。
權利要求
1.固體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備有框體、多個金屬導片、攝像元件、金屬細線和透明板;上述框體是用樹脂一體成形基板部和矩形框狀的肋而成的;上述多個金屬導片埋在上述框體內,分別具有朝向上述框體內部空間的內部端子部、露出于上述框體底面的外部端子部和露出于上述框體外側面的側面電極部;上述攝像元件在上述框體的內部空間中被固定在上述基板部上;上述金屬細線分別連接上述攝像元件的電極與上述金屬導片的內部端子部;上述透明板被固定在上述肋的上端面上;在上述基板部的中央部使其上下表面露出地埋設有具有貫通孔的管芯墊,上述攝像元件被固定在該管芯墊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體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金屬導片,其位于上述內部端子部處的厚度與上述基板部的厚度實質上相同,在與上述內部端子部的位置對應的背面形成有上述外部端子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固體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屬導片的上述側面電極部的下面,由上述基板部的樹脂覆蓋著。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體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端子部和上述管芯墊的表面,與上述基板部的背面實質上形成為同一平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體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端子部和上述管芯墊的表面,從上述基板部的背面突出出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體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攝像元件,由具有通氣性的粘接帶被固定在上述管芯墊上。
7.固體攝像裝置的制造方法,該固體攝像裝置是,把具有基板部和矩形框狀的肋的框體,與包含金屬導片組以及被配置在上述基板部的中央部的管芯墊的傳導件架一體地樹脂成形,上述金屬導片組包含多個金屬導片,借助上述各金屬導片,分別形成朝向上述框體內部空間的內部端子部、露出于上述框體底面的外部端子部和露出于上述框體外側面的側面電極部,并在上述框體的內部空間內把攝像元件固定在上述基板部上,用金屬細線將上述攝像元件的電極與上述各金屬導片的內部端子分別連接起來,并把透明板固定在上述肋的上端面上;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準備傳導件架,該傳導件架與多個上述固體攝像裝置相對應地包含多組用于形成上述金屬導片組的傳導部和具有貫通孔的上述管芯墊;把用于成形與多個上述框體相當的多個框體相當部的模具,以結合相鄰上述框體相當部的上述肋成形為1根的方式構成;把上述傳導件架,安裝在上述各傳導部及上述管芯墊與上述模具的各框體相當部相對應的位置,進行樹脂成形,這樣,使朝向上述內部空間部地露出上述內部端子部和上述管芯墊,使上述外部端子部和上述管芯墊露出于上述基板部的背面;把上述攝像元件固定在上述各框體相當部的上述內部空間內的上述管芯墊上,用上述金屬細線將上述攝像元件的電極與上述各內部端子部連接,并把上述透明板固定在上述肋的上端面上;之后,對上述各框體相當部的每一個,沿著垂直于上述基板部的方向,并且在平面形狀上將上述各肋的寬度兩分的方向切斷,從而把上述各固體攝像裝置分離為各個片。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攝像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傳導部的相當于上述內部端子部位置處的厚度,與上述基板部的厚度實質上相同,在上述樹脂成形時,把上述各傳導部的相當于內部端子部的部分挾入上述上模中的形成上述框體的內部空間的部分與上述下模之間地進行挾持。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攝像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跨越上述多個框體相當部大小的上述透明板,并在對上述各框體相當部的每一個進行切斷時,將上述透明板一并切斷。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攝像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針對上述各框體相當部分別采用單個的上述透明板,把上述透明板固定到上述肋的上端面上時,把粘接劑涂敷在上述肋的上端面上,將上述各透明板在與相鄰的上述透明板的端緣之間形成間隙地載置,用上述粘接劑在上述各透明板的端緣之間的間隙處形成嵌條。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攝像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攝像元件通過具有通氣性的絕緣性粘接帶固定在上述基板部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固體攝像裝置,其備有框體(1)、金屬導片(9)、攝像元件(5)、金屬細線(10)和透明板(7)??蝮w(1)上用樹脂成形著基板部(2)和肋(3)。金屬導片(9)具有埋入框體內并朝向框體內部空間(4)的內部端子部(9a)、露出于框體底面的外部端子部(9b)和露出于框體外側面的側面電極部(9c)。攝像元件(5)固定在內部空間的基板部上。金屬細線(10)連接攝像元件的電極和內部端子部。透明板(7)固定在肋的上端面上。在基板的中央部,埋入具有貫通孔(12)的管芯墊(11),管芯墊的上下面露出。攝像元件固定在管芯墊上。這樣可以用簡單的構造,容易地形成相對樹脂一體成形的框體內部空間的通氣孔。
文檔編號H04N5/335GK1577872SQ20041006178
公開日2005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7月1日
發(fā)明者南尾匡紀, 山內浩一, 西山健一, 絲井清一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