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主要包括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和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本發(fā)明將諧振式無線傳能與感應式無線傳能相結合,優(yōu)化了現有單一的無線傳能線圈的結構,結合兩種傳能方式在各自傳能距離內的優(yōu)勢,提高了能量傳輸的效率與距離。該設計施工方便,僅需在現有無線供電的線圈結構上改造即可實現,結構穩(wěn)定可靠,安全性高,且市場前景廣闊。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
【技術領域】
[0001]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是目前電氣工程領域最活躍的熱點研究方向之一,它集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為一體,是當前國內外學術界和工業(yè)界探索的一個多學科、強交叉的新的研究領域和前沿課題,涵蓋電磁場、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tǒng)、控制技術、物理學、材料學、信息技術等諸多【技術領域】。采用無線供電方式能夠有效克服電線連接方式存在的各類缺陷,實現電子電器的自由供電,具有重要的應用預期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0002]本發(fā)明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涉及一種施工方便,系統(tǒng)便捷、運行穩(wěn)定、安全可靠的無線電能接收線圈,為無線供電線圈提供了技術模型。將諧振耦合式無線電能傳輸與傳統(tǒng)感應式無線電能傳輸相結合,提高了現有無線供電技術的接收效率,且市場前景廣闊。
【背景技術】
[0003]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可分為三種:第一種為感應稱合式電能傳輸,它利用松稱合變壓器原理進行傳能,適合小功率,短距離的應用場合。第二種為電磁耦合諧振式電能傳輸,通過高品質因數的諧振器上電感與分布式電容發(fā)生諧振傳輸能量適合中等距離的能量傳輸。第三種為電磁福射式電能傳輸,在該技術中電能被轉換為微波形式,傳輸距離超過數千米,可實現電能的遠程傳送。其中電磁耦合諧振技術利用非輻射電磁場近場區(qū)域完成電能傳輸,一方面較之電磁感應式傳能,在傳輸距離上有了很大的擴展;另一方面相比電磁福射式傳能,近場區(qū)域能量具有非輻射的特點,該技術有較好的安全性,因此目前得到很大的關注和研究。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了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擴展了無線電能傳輸的接收方式,將諧振耦合式無線電能傳輸與傳統(tǒng)感應式無線電能傳輸相結合,較之傳統(tǒng)單一模式下的無線電能傳輸效果更好,提出了具體實在的技術模型。
[0005]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設置有電磁場發(fā)射線路(I),用于發(fā)射前級電路輸入的交變電磁場;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通過近場諧振原理接收電磁場發(fā)射線路(I)發(fā)射出的交變磁場;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通過電磁感應方式接收電磁場發(fā)射線路(I)發(fā)射出的交變磁場。
[0006]所述的電磁場發(fā)射線路(I)由外加絕緣層的金屬導體組成,其諧振頻率與電源頻率保持一致,以保證較低的反射系數,用于發(fā)射斬波功率振蕩電路產生的交變電磁場。
[0007]所述的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由多匝金屬導體繞制成的線圈組成,接收線圈在制作時就考慮了電源的頻率,制作出的接收線圈與電源頻率保持一致,以保證接收線圈在運行中保持諧振狀態(tài),以通過諧振耦合的方式實現能量的高效傳遞。
[0008]所述的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由多匝金屬導體繞制成的線圈組成,以感應耦合的方式接收空間中的交變電磁場,在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諧振耦合的基礎上,增加線圈系統(tǒng)接收到的效率,減少空間漏磁。
[0009]本發(fā)明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是采用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和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組成的接收系統(tǒng),將諧振耦合式無線電能傳輸與傳統(tǒng)感應式無線電能傳輸相結合,較之傳統(tǒng)單一模式下的無線電能傳輸效果更好,提出了具體實在的技術模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無線供電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框圖;
[0011]圖2是無線供電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
[0013]I:電磁場發(fā)射線路 2: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
[0014]3:感應耦合接收線圈 4:并聯(lián)補償電容
[0015]5:接收線圈磁芯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做出詳細地說明。
[0017]如圖1所示,電磁場發(fā)射線路(I),連接前級功率驅動電路,用于發(fā)射斬波功率振蕩電路產生的交變電磁場,該線路在架設之后使用之前測定過固有諧振頻率,并通過并聯(lián)電容與輸入的功率的中心頻率進行匹配,匹配后的發(fā)射線路(I)諧振頻率與所加功率的中心頻率一致,以保證較低的反射系數,圖中箭頭所示方向為某一時刻電流在導體中的流向,這樣的連接方式會使相鄰兩導體間的磁場方向相同,磁場強度增強;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
(2),由外加絕緣層的金屬導體組成,接收電磁場發(fā)射線路(I)發(fā)射出的交變磁場,該線圈在使用前已經與電磁場發(fā)射線路(I)的自有諧振頻率進行了匹配,匹配方式為根據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的自有諧振頻率與發(fā)射線路(I)的頻率進行比較,通過并聯(lián)電容,使線圈的自有諧振頻率與所發(fā)射功率的中心頻率保持一致,以實現系統(tǒng)的諧振式供電;此外,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的內部還安裝有一個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由外加絕緣層的金屬導體組成,用以接收空間中存在的漏磁,以提高線圈的接收功率,使輸出給負載的功率增大,以驅動大功率負載;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和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串聯(lián)連接,接入后級電路,為負載供電。
[0018]如圖2所示,所述的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和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位于電磁場發(fā)射線路(I)的正下方,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和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由外加絕緣層的金屬導體組成,并通過并聯(lián)補償電容(4)將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諧振頻率匹配至與電源相等,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將通過近場諧振耦合從電磁場發(fā)射線路(I)中獲取功率,同時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還通過電磁感應的方式從發(fā)射線路(I)中獲取功率,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與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串聯(lián),兩個線圈協(xié)同工作,將兩種原理的無線供電方式相結合,滿足了近距離和中等距離下無線電能傳輸的效果,本例中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使用半徑2_的銅線繞制了 16匝的螺線管線圈,螺線管線圈的小半徑50_,軸向節(jié)距8mm,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使用半徑2mm的銅線繞制了 8匝,線間距8mm的方形漸開線圈,內半徑240mm,外半徑336mm,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和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的中心重合,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安裝在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的中心,兩線圈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兩線圈的下方裝有磁芯(5),本例中選用牌號PC44的鐵氧體燒制而成,磁芯為正方形,邊長360mm,厚度5mm,磁芯中心與兩線圈中心重合,線圈選用材料、型號與阻數可根據要求調整。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其特征在于設置有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和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結合諧振式無線傳能與感應式無線傳能在不同距離接收能量的效率,設計了一種諧振式無線傳能與感應式無線傳能協(xié)同工作的能量接收線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和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由線徑相同帶絕緣的導體制成,且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內半徑大于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的外半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和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中心重合,且兩線圈位于同一平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和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串聯(lián)連接,接入后級電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無線供電機車的能量接收線圈,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和感應耦合接收線圈(3)安裝在接收線圈磁芯(5)上,且磁芯的邊長大于諧振式耦合接收線圈(2)的外徑。
【文檔編號】H02J17/00GK103560600SQ201310589739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18日
【發(fā)明者】章鵬程, 張獻, 楊慶新, 金亮, 李陽, 趙倩宇 申請人:天津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