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中。在打開的狀態(tài)中,如在圖5中所示,煤 油排出螺塞70和扳手62沿著切換管15的軸向方向B相互略微間隔開。在煤油排出螺塞 70和扳手62之間的間距或者說最大的間距設計成,使得煤油排出螺塞70的成型部74和扳 手元件68始終相互嵌接。在這里通過轉動在有載分接開關1的底部21中的煤油排出螺塞 70將至少一個開口 75釋放,煤油可經由該開口排出。
[0054] 為了確保成型部74和扳手元件68形鎖合地嵌接,在煤油排出螺塞70上安裝環(huán)繞 的環(huán)76,該環(huán)與至少部分環(huán)繞的止擋77配合作用。因此,煤油排出螺塞70沿著吸油管60 的軸線C的打開運動700受到限制并且可以遵循成型部74和扳手元件68的空間關系的上 述條件。與從下方經由煤油排出螺塞70的扳手面73還是從上方經由吸油管60的上部扳 手面100 (見圖11)對煤油排出螺塞70的操縱無關地,保持在煤油排出螺塞70上的覆蓋件 78這樣一起運動,使得在底部21中的開口 75是打開的并且煤油可以無阻礙地流出。覆蓋 件78基本上是盤形的并且具有密封件79,該密封件在煤油排出螺塞70的關閉狀態(tài)中與底 部21密封地配合作用。
[0055] 圖6示出吸油管60區(qū)域的剖視圖,其中示出煤油排出螺塞70在關閉狀態(tài)中的第 二實施形式。在圖6所示的視圖中出于清楚原因略去了切換管15。
[0056] 煤油排出螺塞70在該實施形式中設有蓋帽72,該蓋帽利用彈性元件80、例如彈簧 80這樣沿著吸油管60的軸線C被加載并且這樣相對于覆蓋件78被預緊,使得煤油排出螺 塞70的扳手面73是不可到達的、特別是對于工具來說是不可到達。裝配工人從下方按下 蓋帽72,則扳手面73會被釋放,從而可以安置適當的工具,以便轉動煤油排出螺塞70。扳 手62同樣地經由扳手元件68與煤油排出螺塞70形鎖合地嵌接,該扳手元件可以構成為四 方體。對煤油排出螺塞70的操縱如已在圖4和5中說明的那樣進行。但是,因為在確定的 開關實施方式中吸油管60的上接頭在最終裝配之后不可轉動,所以為了從下方進行操縱 扳手元件68必須與煤油排出螺塞70脫開。對此使用橫銷69,該橫銷固定地安置在煤油排 出螺塞70的蓋帽72中。在蓋帽72受高壓力時橫銷69將銷67抬起。銷67因而使扳手62 與扳手元件68脫開,從而防止在操縱煤油排出螺塞70時吸油管60 -同轉動。在蓋帽72 連同橫銷69和銷67下降之后,為了從上面的操縱,扳手62借助于彈性元件63再次處于嵌 接。煤油排出螺塞70具有環(huán)繞的環(huán)76,該環(huán)與至少部分環(huán)繞的止擋77配合作用。在操縱 蓋帽70時,扳手62、彈性元件63和扳手頭64這樣沿著吸油管60的軸線C運動,使得扳手 62始終與煤油排出螺塞70形鎖合地嵌接。
[0057] 圖7-10示出在有載轉換器插入件14以切換管15被安放到儲油器18中期間儲油 器18的剖視圖和吸油管60的安放和預定心以及有載轉換器插入件14和吸油管60在有載 分接開關1中的最終位置。
[0058] 在圖7中示出儲油器18的剖視圖,其中示出有載轉換器插入件14的插入到儲油 器18中的相。有載轉換器插入件14包括帶有至少一個開關扇形板25的切換管15、未示出 的電阻組件、回轉質量體35和質量足夠的元件36 (見圖2和3)。軸承環(huán)53在一側并且在 徑向上借助于彈性元件54和容納彈性元件54的配合支承件55被加載(對此也見圖4),由 此可以利用切換管15和保持環(huán)57使有載轉換器插入件14與有載分接開關1的軸線A同 軸地下降到軸承環(huán)上。在此,控制觸點29、控制輥26和開關扇形板的輥43無問題地經過導 出觸點391和分接觸點392。安裝在吸油管60的下端部66上的吸取接管61 (見圖8)形鎖 合地貼靠在軸承環(huán)53和儲油器18的底部21的向內指向的穹頂形突出部211之間。軸承 環(huán)53同樣地用于切換管15沿著有載分接開關1的軸線A的定向,從而切換管15和吸油管 60兩者與軸承環(huán)53形鎖合地配合作用并且通過如下方式關于有載分接開關1的軸線A定 心:切換管15的軸線B與有載分接開關的軸線A錯開。對此,切換管15利用保持環(huán)57和 軸承52形鎖合地安置在軸承環(huán)53上,該軸承安置在切換管15的下端部56上。
[0059] 軸承環(huán)53設置在儲油器18的底部21上并且利用彈性元件54在一側并且徑向于 有載分接開關1的軸線A被加載,使得該軸承環(huán)平行于有載分接開關1的軸線A錯開。有載 轉換器插入件14的切換管15這樣錯開地下降到儲油器18中,使得切換管15的軸線B平 行于有載分接開關1的軸線A地錯開。這是必需的,以便在插入有載轉換器插入件14時開 關扇形板25的控制觸點29可以經過有載分接開關1的導出觸點391或者說分接觸點392。 在插入切換管15時應該避免控制觸點29、導出觸點391或者分接觸點392的所有損傷。
[0060] 參照圖8至10,經由設在切換管15的下端部56上的保持環(huán)57借助于軸承52將 切換管15放置在軸承環(huán)53上,使得切換管15的軸線B此外平行于有載分接開關1的軸線 A地錯開。吸油管60以其軸線C與切換管15的軸線B錯開地被插入到切換管15中。吸油 管60在其下端部66上安裝有吸取接管61。通過在切換管15的內徑上的錐形導向部51并 且通過吸取接管61能實現導向的安放。吸油管60設置在切換管15內部。吸油管60的軸 線C和切換管15的軸線B借助于定心環(huán)58聚集在一起。在此,切換管15和吸油管60仍 關于有載分接開關1的軸線A錯開。
[0061] 通過吸取接管61的特定形狀(該形狀這樣構成,使得該形狀匹配于底部21的向 內指向的穹頂形突出部211和軸承環(huán)53的形狀并且由此在突出部和軸承環(huán)之間滑動)使 切換管15和吸油管60沿著有載分接開關1的軸線A定心。在此,彈性元件54被壓縮并且 穹頂形突出部211將切換管15和吸油管60保持在該定心的位置中。吸油管60的軸線C、 切換管15的軸線B和有載分接開關1的軸線A重合。彈性元件54被配合支承件55容納 并且通過該彈性元件在其沿水平方向R運動中受限。在吸油管60的拆卸、例如維修時借助 于彈性元件54再次取消軸線A、B和C的定心,由此可以無問題地將有載轉換器插入件14 取出。
[0062] 在圖11中示出按本發(fā)明的有載分接開關1的一種實施形式的透視圖,在該透視圖 中可看見用于吸油管60的操縱的上部扳手面100的可接近性和位置。通過操縱上部扳手 面100使吸油管60轉動,由此可以借助于吸油管60的轉動來打開煤油排出螺塞70。如上 面已經提到地,借助于扳手62的扳手元件68及其形鎖合的耦聯將吸油管60的轉動運動傳 遞到煤油排出螺塞70上。
[0063] 附圖標記列表
[0064] 1 有載分接開關、有載選擇器
[0065] 3 驅動器
[0066] 5 傳動裝置
[0067] 14 有載轉換器插入件
[0068] 15 切換管
[0069] 17 儲油器壁
[0070] 18 儲油器
[0071] 19 頂蓋
[0072] 21 底部
[0073] 211 穹頂形突出部
[0074] 25 開關扇形板
[0075] 26 導向輥
[0076] 27 電阻組件
[0077] 29 控制觸點
[0078] 35 擺動負載
[0079] 351 第一部分擺動負載
[0080] 352 第二部分擺動負載
[0081] 36 質量足夠的元件
[0082] 37 預選器
[0083] 38 用于預選器觸點的電連接元件
[0084] 39 用于分接觸點的電連接元件
[0085] 391 導出觸點;導出環(huán)/導向環(huán)
[0086] 392 分接觸點
[0087] 43 輥
[0088] 51 錐形導向部
[0089] 52 軸承
[0090] 53 軸承環(huán)
[0091] 54 彈性元件
當前第3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