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學領域,尤其涉及電磁兼容測試技術,特別是一種電動汽車電機系統(tǒng)電磁兼容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以電動汽車為首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追捧。電機及其控制系統(tǒng)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其重要性等同于傳統(tǒng)的發(fā)動機。而系統(tǒng)由于自身特點,其EMC(電磁兼容性)問題相當嚴峻。因此,EMC測試是新能源汽車開發(f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對電動汽車電機系統(tǒng)進行零部件EMC試驗時,需要模擬其在車上的負載情況并進行測試,即,需要給電機一個負載,用來模擬電機的實際使用情況。而目前,進行此類試驗必須去備有測功機的EMC試驗室進行試驗,但此類試驗室十分稀少,資源緊張,有測功機的試驗室預約困難,價格昂貴,試驗室的安排情況會嚴重影響整個項目的進度。此外,某些特殊電機,由于轉(zhuǎn)速很快或扭矩很大,試驗室的測功機也可能無法滿足工況要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需在實驗室內(nèi)配置測功機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的電動汽車電機系統(tǒng)電磁兼容測試裝置,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定負載裝置,以此替代傳統(tǒng)的測功機。
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電動汽車電機系統(tǒng)電磁兼容測試裝置,包含有,
電機支架,其具有底板、左側立板及右側立板,所述左側立板與所述右側立板間隔設置,所述左側立板上具有第一穿孔,所述右側立板上具有第二穿孔;
被測電機,其處于所述左側立板的左側,所述被測電機固定地結合于所述左側立板上,所述被測電機的電機軸從所述左側立板的左側經(jīng)過所述第一穿孔延伸至所述左側立板的右側;
負載電機,其處于所述右側立板的右側,所述負載電機與所述被測電機相同,所述負載電機固定地結合于所述右側立板上,所述負載電機的電機軸從所述右側立板的右側經(jīng)過所述第二穿孔延伸至所述右側立板的左側;
聯(lián)軸器,其處于所述左側立板與所述右側立板間,所述聯(lián)軸器連接所述被測電機的電機軸及所述負載電機的電機軸;
被測控制器,其用以控制所述被測電機工作;以及,
外接電阻組,其用以連接所述負載電機,所述外接電阻組具有第一波紋電阻、第二波紋電阻及第三波紋電阻,所述第一波紋電阻、所述第二波紋電阻及所述第三波紋電阻以三角形的方式連接。
作為一種電動汽車電機系統(tǒng)電磁兼容測試裝置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左側立板上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被測電機上具有第一被固定孔,藉由第一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孔與所述第一被固定孔,以實現(xiàn)所述被測電機與所述左側立板的固定結合;所述右側立板上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負載電機上具有第二被固定孔,藉由第二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孔與所述第二被固定孔,以實現(xiàn)所述負載電機與所述右側立板的固定結合。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圍繞于所述第一穿孔設置;所述第二固定孔圍繞于所述第二穿孔設置。
作為一種電動汽車電機系統(tǒng)電磁兼容測試裝置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負載電機具有第一連接端、第二連接端及第三連接端,所述第一波紋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波紋電阻的第二端通過第一線束連接,所述第二波紋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三波紋電阻的第二端通過第二線束連接,所述第三波紋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波紋電阻的第二端通過第三線束連接,所述第一波紋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端通過第四線束連接,所述第一波紋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連接端通過第五線束連接,所述第二波紋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三連接端通過第六線束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至少在于:1. 結構簡單,造價便宜,布置靈活,拆裝簡便。2.降低了對試驗室的要求,方便EMC試驗的進行,提升項目總體進度。3.由于其負載端為被測同型號電機,因此能夠滿足某些特殊電機的帶載要求,如超高速、超大扭矩等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參見圖1和2,圖中示出的是一種電動汽車電機系統(tǒng)電磁兼容測試裝置。其主要由電機支架1、被測電機2、負載電機3、被測控制器4、外接電阻組5及聯(lián)軸器6構成。
所述電機支架1具有底板11、左側立板12及右側立板13,利用45號鋼焊接而成。所述左側立板12與所述右側立板13平行間隔設置。所述左側立板12上具有第一穿孔,所述右側立板13上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與所述第二穿孔系處于同一水平直線且孔徑相同。
所述被測電機2處于所述左側立板12的左側。所述被測電機2固定地結合于所述左側立板12上。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側立板12上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被測電機2上具有第一被固定孔,藉由第一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孔與所述第一被固定孔,以實現(xiàn)所述被測電機2與所述左側立板12的固定結合。所述被測電機的電機軸從所述左側立板12的左側經(jīng)過所述第一穿孔延伸至所述左側立板12的右側。
所述負載電機3與所述被測電機2兩者型號相同。所述負載電機3處于所述右側立板13的右側。所述負載電機3固定地結合于所述右側立板13上。所述右側立板13上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負載電機3上具有第二被固定孔,藉由第二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孔與所述第二被固定孔,以實現(xiàn)所述負載電機3與所述右側立板13的固定結合。所述負載電機3的電機軸從所述右側立板13的右側經(jīng)過所述第二穿孔延伸至所述右側立板13的左側。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圍繞于所述第一穿孔設置。所述第二固定孔圍繞于所述第二穿孔設置。
所述聯(lián)軸器6處于所述左側立板12與所述右側立板13間。所述聯(lián)軸器6連接所述被測電機2的電機軸及所述負載電機3的電機軸,又,因所述被測電機2與所述負載電機3型號相同,藉此,保證所述負載電機3及所述被測電機2兩者同轉(zhuǎn)速同扭矩。
所述被測控制器4用以控制所述被測電機2工作。
所述外接電阻組5用以連接所述負載電機3。所述外接電阻組5具有第一波紋電阻51、第二波紋電阻52及第三波紋電阻53,所述第一波紋電阻51、所述第二波紋電阻52及所述第三波紋電阻53以三角形的方式連接。上述波紋電阻為大功率型,功率必須滿足測試系統(tǒng)需求,并留有適當?shù)挠嗔?。具體地說,所述負載電機3具有第一連接端、第二連接端及第三連接端,所述第一波紋電阻51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波紋電阻52的第二端通過第一線束連接,所述第二波紋電阻52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三波紋電阻53的第二端通過第二線束連接,所述第三波紋電阻53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波紋電阻51的第二端通過第三線束連接,所述第一波紋電阻51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端通過第四線束連接,所述第一波紋電阻5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連接端通過第五線束連接,所述第二波紋電阻52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三連接端通過第六線束連接。
該測試裝置的操作過程:
首先,分別將所述被測電機2和所述負載電機3固定于所述左側立板12及所述右側立板13,所述被測電機2的電機軸和所述負載電機3的電機軸通過所述聯(lián)軸器6相連接。
其次,將所述外接電阻組5放置好,并用高壓線束與所述負載電機3連接成三角形接法。
接著,連接所述被測電機2和所述被測控制器4,再連接所述被測控制器4和電池。
然后,接通電池,設定所述被測電機2扭矩,所述被測電機2的電機軸轉(zhuǎn)速從零逐漸增加,等待轉(zhuǎn)速穩(wěn)定。其中,所述負載電機3相當于傳統(tǒng)的測功機,進而模擬電機的實際使用情況。
最后,開始EMC測試項目。
以上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