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殼體的減速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殼體的減速器。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已知的是,減速器的殼體具有軸承接納部,在所述軸承接納部中可接納減速器的軸的軸承并且導出相應的力。
【發(fā)明內容】
[0003]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保護環(huán)境,尤其是保護資源。
[0004]該目的按照本發(fā)明通過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特征的用于減速器的殼體來實現(xiàn)。
[0005]按照本發(fā)明的具有殼體的減速器的重要特征是,所述殼體具有殼體上部件和殼體下部件,所述殼體上部件安放在所述殼體下部件上,其中,所述殼體上部件布置在一平面的第一側上,而所述殼體下部件布置在該平面的另一側上,
[0006]尤其是其中,殼體上部件成型為殼狀,尤其是半果殼狀,
[0007]其中,所述殼體上部件在其內側具有至少一個成型在該殼體上部件上的沿縱向延伸的第一溝槽,尤其是一體地即單件式地成型的第一溝槽,
[0008]其中,所述殼體上部件在其內側具有至少一個成型在該殼體上部件上的沿橫向延伸的另一溝槽,尤其是一體地即單件式地成型的另一溝槽,
[0009]其中,所述橫向垂直于所述縱向定向,
[0010]尤其是其中,所述橫向平行于減速器的從動軸/輸出軸的軸心線,和/或所述縱向和所述橫向平行于所述平面。
[0011]在此優(yōu)點是,當油沿縱向流動時,可以借助所述另一溝槽收集噴濺到頂壁(Deckenwandung)上的油。沿橫向流動的油可借助第一溝槽收集。相應的技術內容也適用于反向于縱向流動的油,其可通過第二個另一溝槽收集。反向于橫向流動的油也可以借助平行于第一溝槽定向的溝槽收集。由此確保了在四周均可收集油。因此這些溝槽整體上也可稱為封閉的油室/油袋。
[0012]按照權利要求2的具有殼體的減速器的重要特征是,所述殼體包括殼體上部件和殼體下部件,所述殼體上部件安放在所述殼體下部件上,
[0013]尤其是其中,所述殼體上部件布置在一平面的第一側上,而所述殼體下部件布置在該平面的另一側上,
[0014]其中,殼體上部件成型為殼狀,尤其是半果殼狀,并且具有四周封閉的油室,尤其是在四周分別布置有一個溝槽以收集四處噴濺的油。
[0015]在此優(yōu)點是,凹形的、即殼狀的殼體上部件的內壁上的在四周環(huán)繞存在的溝槽能夠收集沿頂壁或者沿導油肋結構引導的油。
[0016]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所述另一溝槽布置得比第一溝槽更靠近至少部分地界定內腔的頂壁,和/或所述另一溝槽布置得比第一溝槽更遠離所述平面。在此優(yōu)點是,收集在所述另一溝槽內的油自動地、即純在重力影響下流入第一溝槽內。因此有更多的油可供用于潤滑。所述另一溝槽在重力場中布置得更高。
[0017]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所述第一溝槽由成型在殼體上部件上的溝槽壁和頂壁界定,和/或所述另一溝槽由成型在殼體上部件上的另一溝槽壁和頂壁界定。在此優(yōu)點是,溝槽可以通過鑄件的相應成型來制造并且因此不會產生特別的耗費。
[0018]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所述另一溝槽通入第一溝槽內,或者所述另一溝槽的一端部區(qū)域這樣敞開,使得油從所述另一溝槽尤其是自動地流入第一溝槽內。在此優(yōu)點是,可以將在四周收集的油用于潤滑待潤滑的部件。
[0019]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所述殼體上部件具有至少部分地界定減速器內腔的頂壁,其中,在頂壁上布置有至少一個尤其成型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的導油肋結構,其中,導油肋結構的肋區(qū)段從頂壁的相對所述平面尤其是水平面的斜率值較小或者為零的區(qū)域延伸至頂壁的相對所述平面的斜率值較大的區(qū)域。
[0020]在此優(yōu)點是,向上濺射到頂壁上的油可以由導油肋結構向布置在側面的溝槽引導。在此,油沿著頂壁由導油肋引導至布置在側面的溝槽。
[0021]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導油肋結構各自具有兩個或多個肋區(qū)段,所述肋區(qū)段通入一匯流肋區(qū)段。在此優(yōu)點是,可以節(jié)省材料地設計導油結構。
[0022]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所述殼體上部件具有至少部分地界定減速器內腔的頂壁,所述頂壁這樣沿縱向和橫向拱曲、尤其是凹拱,使得濺射至頂壁的油滴沿橫向或者反向于橫向地沿著所述頂壁滴入成型在殼體上部件內側上的溝槽內,
[0023]尤其是其中,頂壁的斜度值、尤其即頂壁相對水平方向的斜率隨著與頂壁最高點、尤其是與頂壁斜度為零的點之間的間距的增大,沿橫向比沿縱向增長得更快。在此優(yōu)點是,沿橫向的斜率和斜率變化可以設計為,使得油滴不會滴落,而是沿著導油肋結構流走。
[0024]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殼體上部件在其內側具有一成型在殼體上部件上的溝槽,尤其是一體地即單件式地成型的溝槽,
[0025]尤其是其中,頂壁的斜度值、尤其即頂壁相對水平方向的斜率隨著與頂壁最高的表面點、尤其即與頂壁斜度為零的表面點之間的間距的增大,沿橫向比沿縱向增長得更快。在此優(yōu)點是,溝槽設計為殼體上部件上的油的匯流室,因此可以從該處收集沿橫向輸送的油并且將其輸送至待潤滑的軸承部位。
[0026]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所述匯流肋區(qū)段將油輸送至溝槽,
[0027]尤其是其中,所述導油肋結構的匯流肋區(qū)段從頂壁的相對所述平面尤其是水平面的斜率為第一值的區(qū)域延伸至頂壁的相對所述平面的斜率為第二值的區(qū)域,
[0028]其中,所述第二值大于所述第一值。在此優(yōu)點是,能夠以簡單的方式實現(xiàn)油的引導并且在此可以這樣選擇斜率,使得油可以沿著頂壁、即在不滴落的情況下被引導。
[0029]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所述頂壁具有多個導油結構。在此優(yōu)點是,可以將盡可能大部分的噴濺到頂壁上的油引導至溝槽。
[0030]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導油結構分別制造為單獨的部件并且與所述殼體上部件相連接。在此優(yōu)點是,可以通過在鑄模中形成導油結構而實現(xiàn)簡單的制造。
[0031]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殼體上部件成型為殼狀,尤其是半果殼狀,
[0032]其中,所述殼體上部件具有至少部分界定減速器內腔的頂壁,所述頂壁這樣沿縱向和橫向拱曲、尤其是凹拱,使得噴濺至頂壁的油滴沿橫向或者反向于橫向地沿著所述頂壁滴入成型在殼體上部件內側上的溝槽內,
[0033]尤其是其中,頂壁的斜度值、即頂壁相對水平方向的斜率隨著與頂壁最高點、尤其是與頂壁斜度為零的點之間的間距的增大,沿橫向比沿縱向增長得更快。
[0034]在此優(yōu)點是,頂壁這樣傾斜地設計,使得從嚙合部件(如齒輪)噴濺至頂壁的油滴被朝向殼體上部件中的溝槽排出并且可以從該處為待潤滑的部件提供潤滑油。
[0035]按照本發(fā)明的具有殼體的減速器的重要特征是,所述殼體包括殼體上部件和殼體下部件,
[0036]尤其是其中,殼體上部件成型為殼狀,尤其是半果殼狀,
[0037]其中,所述殼體上部件具有至少部分界定減速器內腔的頂壁,所述頂壁沿縱向和橫向拱曲、尤其是凹拱,
[0038]殼體上部件在其內側具有成型在殼體上部件上的溝槽,尤其是一體地、即單件式地成型的溝槽,
[0039]其中,頂壁的斜度值、尤其即頂壁相對水平方向的斜率隨著與頂壁最高的表面點、尤其與頂壁斜度為零的表面點之間的間距的增大,沿橫向比沿縱向增長得更快。
[0040]在此優(yōu)點是,頂壁這樣傾斜地設計,使得從嚙合部件(如齒輪)噴濺至頂壁的油滴被朝向殼體上部件內的溝槽排出并且可以從該處為待潤滑的部件提供潤滑油。油滴優(yōu)選沿著頂壁沿橫向或者反向于橫向地輸送,從而為沿橫向或者反向于橫向布置的溝槽供油。
[0041 ] 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所述橫向平行于從動軸的軸心線定向,其中,所述縱向垂直和/或橫向于所述橫向定向,尤其是其中,所述縱向平行于由中間軸的軸心線與從動軸的軸心線限定的平面地定向。
[0042]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所述頂壁相應于拱頂而成型。在此優(yōu)點是,噴濺的油滴沿著拱頂排走,以便隨后在側面向下導引至成型于內側上的溝槽內。
[0043]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潤滑油從所述溝槽被輸送至待潤滑的部件,如軸承和/或嚙合部件。在此優(yōu)點是,借助“油噴濺到頂壁上”這一特征將油輸送至溝槽內。附加地,可以借助與油盤共同作用的齒輪的泵送作用將潤滑油輸送到溝槽內,因此有足夠的油用于潤滑待潤滑的部件,如軸承或者處于接合狀態(tài)中的嚙合部件。
[0044]在一種有利的設計方案中,為了導油和減少噴濺損失,油盤尤其在徑向和軸向上包圍嚙合部件——尤其是齒輪——的周向區(qū)段,
[0045]其中,油盤至少由三個部件組成,即至少由一個底板和兩個側壁組成,其中,所述底板與兩個側壁螺紋連接,
[0046]其中,油盤固定在殼體上,
[0047]其中,油盤尤其在其最深的表面區(qū)域上、尤其即在具有最大徑向距離的表面區(qū)域上具有一凹口、尤其是一通道,
[0048]尤其是其中,在齒輪轉動時,油從減速器的油池穿過所述凹口在油盤與齒輪之間輸送,尤其是輸送到比油池的液面更高的位置上,
[0049]其中,所述底板和側壁是沖彎件。
[0050]在此優(yōu)點是,可以借助齒輪將油從減速器的油池輸送至更高的位置,如中間存儲器或者匯流溝槽,并且因此可以從該處用潤滑油潤滑軸承和處于接合狀態(tài)中的嚙合部。此夕卜,可以借助油盤減少噴濺損失,所述油盤至少局部地相應跟隨齒輪的輪廓,即轉動的齒輪的包絡線(即轉動的齒輪所接觸的圓柱形空間區(qū)域)。為此,需要將轉動的齒輪與油盤(尤其是油盤的底板)之間的縫隙設計得較小。所述底板的朝向齒輪的表面區(qū)段布置在與齒輪嚙合部頂部到齒輪軸線的徑向距離僅微小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