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壓縮機,具體涉及一種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
背景技術:
壓縮機通常包括封閉殼體、壓縮泵體、電機組件、曲軸、氣液分離器、吸氣管及排氣管。定子和轉子組成壓縮機的電機組件,壓縮泵體包括氣缸、上法蘭、下法蘭及固定在曲軸偏心部上的滾子。工作時轉子在定子內部旋轉,并通過曲軸帶動滾子在氣缸內做偏心滾動,通過滑片將氣缸內分隔為高壓區(qū)和低壓區(qū),在滾子的偏心滾轉作用下,低壓制冷劑經低壓區(qū)的吸氣管被吸入氣缸中進行壓縮,直至被壓縮至背壓力,從高壓區(qū)排氣口輸出至換熱系統(tǒng)中。
隨著變頻技術的發(fā)展,變頻空調的轉速也越來越低,在低轉速下,容易發(fā)生壓縮機滑片與滾子脫離,造成壓縮機壓縮腔、吸氣腔串氣,導致壓縮機低頻運轉時能效很低,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壓縮機滑片與滾子脫離,從而提高壓縮機低頻運轉的能效、降低撞擊噪音。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國專利CAN1233716A公開了一種密封旋轉壓縮機,具有偏心軸的電機,及一缸體組件,缸體組件具有一缸體,用于形成容納偏心軸的內部空間;固定在缸體上、下部的上、下凸緣(也稱為上、下法蘭)。葉片彈性受壓而頂住偏心軸而將缸體的內部空間分成吸入腔和壓縮腔,葉片槽在缸體的側面形成,用于容納葉片的一端。平衡導管設置用于通過將部分排放壓力引至葉片槽朝向吸入腔的一側而平衡于作用于葉片兩側的壓力,從而設置在葉片槽中葉片兩側的壓力相互抵消。平衡導引管路具有至少一個相對于葉片槽的朝向吸入腔的一壁面垂直形成的壓力孔,及將壓力孔與缸體外部的高壓排放空間相連的壓力導引通道,壓力導引通道形成在第一凸緣和/或第二凸緣上。
也就是說,上述專利文獻中的平衡導管一部分開設在缸體上,一部分開設在上下法蘭上,因此,需要加工多個零件,加工成本高且配合精度也要求高,否則容易造成泄漏,影響壓縮機的工作性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此,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xiàn)有技術中實現(xiàn)滑片兩側壓力平衡的加工成本高且對配合精度要求高,進而提供滑片兩側壓力平衡且加工成本低對配合精度要求低的一種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一種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其包括
氣缸,具有中空腔體,所述中空腔體成型有徑向貫通有吸氣口和排氣口,及成型在所述吸氣口和所述排氣口之間的滑片槽和與所述滑片槽連通的彈簧孔;以及密封地蓋在所述中空腔體兩側的法蘭蓋板;
滾子,偏心轉動地安裝在所述中空腔體內,其外圓柱表面與所述中空腔體內側壁相切;
滑片,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滑片槽內,所述滑片一端與所述滾子緊密配合,另一端與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彈簧孔中的彈簧抵接;
所述滑片或所述中空腔體上成型有連接所述滑片靠吸氣口一側的間隙至所述彈簧孔連通的引流通道。
所述引流通道開設在所述滑片上,包括與所述彈簧孔連通的第一引流槽和與所述第一引流槽連通且在靠吸氣口一側沿所述氣缸軸向延伸的第二引流槽。
所述第一引流槽位于靠近所述氣缸一側端面的側邊。
所述引流通道開設在所述滑片槽上,包括與所述彈簧孔連通的第一引壓槽和與所述第一引壓槽連通且在靠吸氣口一側的側壁沿所述氣缸軸向延伸的第二引壓槽。
所述引流通道包括開設在所述中空腔體的端面上且與所述彈簧孔連通的第一引導槽和開設在所述滑片槽靠吸氣口一側的側壁上、與所述第一引導槽連通且沿所述氣缸軸向延伸的第二引導槽。
所述第一引導槽為U形槽,所述U形槽包括兩段豎直段和連接所述豎直段的水平段,兩所述豎直段的自由端的一端與所述彈簧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引導槽連通,所述U形槽的水平段沿所述氣缸徑向延伸。
所述第一引導槽開設在所述中空腔體的上下兩端面上。
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xiàn)有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
1、在本發(fā)明所述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中,其包括氣缸,具有中空腔體,所述中空腔體成型有徑向貫通有吸氣口和排氣口,及成型在所述吸氣口和所述排氣口之間的滑片槽和與所述滑片槽連通的彈簧孔;以及密封地蓋在所述中空腔體兩側的法蘭蓋板;滾子,偏心轉動地安裝在所述中空腔體內,具有鄰接所述中空腔體內側壁的部分;滑片,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滑片槽內,所述滑片一端與所述滾子緊密配合,另一端與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彈簧孔中的彈簧抵接;所述滑片或所述中空腔體上成型有連接所述滑片靠吸氣口一側的間隙至所述彈簧孔連通的引流通道,本發(fā)明通過增大滑片與滑片槽之間靠近吸氣口側的氣體作用力,實現(xiàn)平衡滑片與滑片槽之間靠近排氣口側的氣體作用力,從而降低滑片與滑片槽之間的作用力,達到降低滑片與滑片槽之間摩擦力的效果,最終實現(xiàn)控制滑片與滾子作用力的大小,從而防止滑片與滾子脫離,由此實現(xiàn)提高壓縮機低頻運轉的能效,同時滑片所受摩擦力的降低也可以減小壓縮機摩擦損耗。
2、在本發(fā)明所述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中,所述引流通道開設在所述滑片上,包括與所述彈簧孔連通的第一引流槽和與所述第一引流槽連通且在靠吸氣口一側沿所述氣缸軸向延伸的第二引流槽,即在滑片上設置引流通道,不僅加工成本低、加工方便,如果出現(xiàn)損壞,替換也很方便且替換的成本也比替換氣缸小很多。
3、在本發(fā)明所述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中,所述第一引流槽位于靠近所述氣缸一側端面的側邊,第一引流槽的位置的開設對滑片本身強度影響較小。
4、在本發(fā)明所述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中,所述引流通道開設在所述滑片槽上,包括與所述彈簧孔連通的第一引壓槽和與所述第一引壓槽連通且在靠吸氣口一側的側壁沿所述氣缸軸向延伸的第二引壓槽,該引流通道第一引壓槽與彈簧孔的路徑短,引流速度快,且開設對應所述滑片的中部,使引入的高壓氣體對稱分布,更好的平衡滑片低壓側的作用力。
5、在本發(fā)明所述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中,所述引流通道包括開設在所述中空腔體的端面上且與所述彈簧孔連通的第一引導槽和開設在所述滑片槽靠吸氣口一側的側壁上、與所述第一引導槽連通且沿所述氣缸軸向延伸的第二引導槽,第一引導槽開設在端面上,加工更加方便
6、在本發(fā)明所述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中,優(yōu)選所述第一引導槽為U形槽,所述U形槽包括兩段豎直段和連接所述豎直段的水平段,兩所述豎直段的自由端的一端與所述彈簧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引導槽連通,所述U形槽的水平段沿所述氣缸徑向延伸,結構簡單,加工方便。
7、在本發(fā)明所述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中,所述第一引導槽開設在所述中空腔體的上下兩端面上,分別從上下兩側引入高壓氣體,上下對稱的第一引導槽也使所述滑片受力更加均勻。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具有引流通道的所述滑片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中具有引流通道的氣缸示意圖;
圖4是圖3的A-A剖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3中具有引流通道的氣缸示意圖;
圖6是圖5的B-B剖視圖;
圖7是本發(fā)明所述滾子和滑片的受力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上法蘭蓋板,2-滑片,21-第一引流槽,22-第二引流槽,3-氣缸,31-排氣口,32-吸氣口,33-彈簧孔,34-滑片槽,35-第一引壓槽,36-第二引壓槽,35’-第一引導槽,36’-第二引導槽,4-下法蘭蓋板,5-滾子。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圖1所示為本實施例所述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其包括氣缸3、滾子5、滑片2,氣缸3具有中空腔體,所述中空腔體成型有徑向貫通有吸氣口32和排氣口31,及成型在所述吸氣口32和所述排氣口31之間的滑片槽34和與所述滑片槽34連通的彈簧孔33;以及密封地蓋在所述中空腔體兩側的上法蘭蓋板1和下法蘭蓋板4;滾子5偏心地安裝在所述中空腔體內,其外圓柱表面與所述中空腔體內側壁相切;滑片2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滑片槽34內,所述滑片2一端與所述滾子5緊密配合,另一端與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彈簧孔33中的彈簧抵接;所述滑片2上成型有連接所述滑片2靠吸氣口32一側的間隙至所述彈簧孔33連通的引流通道。本實施例中所述引流通道開設在所述滑片2上,如圖2所示,其包括與所述彈簧孔33連通的第一引流槽21和與所述第一引流槽21連通且在靠吸氣口32一側沿所述氣缸3軸向延伸的第二引流槽22。所述第一引流槽21位于靠近所述氣缸3一側端面的側邊。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所述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其包括氣缸3、滾子5、滑片2,氣缸3具有中空腔體,所述中空腔體成型有徑向貫通有吸氣口32和排氣口31,及成型在所述吸氣口32和所述排氣口31之間的滑片槽34和與所述滑片槽34連通的彈簧孔33;以及密封地蓋在所述中空腔體兩側的上法蘭蓋板1和下法蘭蓋板4;滾子5偏心地安裝在所述中空腔體內,其外圓柱表面與所述中空腔體內側壁相切;滑片2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滑片槽34內,所述滑片2一端與所述滾子5緊密配合,另一端與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彈簧孔33中的彈簧抵接;所述中空腔體上成型有連接所述滑片2靠吸氣口32一側的間隙至所述彈簧孔33連通的引流通道。本實施例中所述引流通道開設在所述滑片槽34上,如圖3和圖4所示,包括與所述彈簧孔33連通的第一引壓槽35和與所述第一引壓槽35連通且在靠吸氣口32一側的側壁沿所述氣缸3軸向延伸的第二引壓槽36。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所述滾動轉子式壓縮機的泵體組件,其包括氣缸3、滾子5、滑片2,氣缸3具有中空腔體,所述中空腔體成型有徑向貫通有吸氣口32和排氣口31,及成型在所述吸氣口32和所述排氣口31之間的滑片槽34和與所述滑片槽34連通的彈簧孔33;以及密封地蓋在所述中空腔體兩側的上法蘭蓋板1和下法蘭蓋板4;滾子5偏心地安裝在所述中空腔體內,其外圓柱表面與所述中空腔體內側壁相切;滑片2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滑片槽34內,所述滑片2一端與所述滾子5緊密配合,另一端與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彈簧孔33中的彈簧抵接;所述中空腔體上成型有連接所述滑片2靠吸氣口32一側的間隙至所述彈簧孔33連通的引流通道。本實施例中所述引流通道包括開設在所述中空腔體的端面上且與所述彈簧孔33連通的第一引導槽35’和開設在所述滑片槽34靠吸氣口32一側的側壁上、與所述第一引導槽35’連通且沿所述氣缸3軸向延伸的第二引導槽36’,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所述中空腔體的上下兩端面上都設置有第一引導槽35’,如圖6所示,所述第一引導槽35’為U形槽,所述U形槽包括兩段豎直段和連接所述豎直段的水平段,兩所述豎直段的自由端的一端與所述彈簧孔33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引導槽36’連通,所述U形槽的水平段沿所述氣缸3徑向延伸。
本發(fā)明所述的泵體組件所采用的原理說明如下:
在壓縮機實際工作時,滑片2與滑片槽34之間靠近排氣口31的間隙內壓力FSHy較高,而靠近吸氣口32的間隙內壓力FSHx較低,由于氣體力不平衡,引起滑片2與滑片槽34之間的作用力FR,導致滑片2與滑片槽34之間存在摩擦力FRt。
壓縮機低頻運轉時,滑片2脫離滾子5會發(fā)生在滑片2向下運動(朝向滾子5)的過程中,此時滑片2受力如圖7所示?;?與滾子5之間的作用力為:FG=FW-FRt,其中FW為滑片2所受滑片2兩端氣體作用力,F(xiàn)W由壓縮機工作工況決定,F(xiàn)Rt為滑片2與滑片槽34之間的摩擦力,與滑片2運動方向相反,此力會導致滑片2與滾子5脫離?;?與滾子5發(fā)生脫離時FG<0,可以通過減小摩擦力FRt(支反力FR引起)實現(xiàn)增大FG,減小摩擦力需要通過降低滑片2與滑片槽34之間的支反力FR實現(xiàn)。
滑片2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有FR+FSHx=FSHy+FH,那么FR=FSHy+FH-FSHx,其中FSHx為滑片2靠近吸氣側所受氣體壓力;FH、FSHy為滑片2所受壓縮側氣體作用力,由壓縮機工作工況決定。通過將高壓氣體引入到滑片2與滑片槽34靠近吸氣口32的間隙,可以實現(xiàn)增大FSHx,那么相應的可以減小FR,從而實現(xiàn)減小滑片2與滑片槽34之間的摩擦力FRt,增大滑片2與滾子5之間的作用力FG,從而控制滑片2與滾子5脫離。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