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氣管上游部11的上缺口部13上方。另外,在這里,阻尼橡膠60的軸心O相對于垂直方向略微向前方傾斜地配置,以在引擎罩4關閉時本體部61的上面部61b正對引擎罩內(nèi)4a。
[0093]在本體部61的側(cè)面,形成有與支架91的嵌合部91a嵌合的螺旋狀嵌合槽61a。阻尼橡膠60,一邊使嵌合槽61a與支架91的嵌合部91a嵌合一邊使其向螺旋方向旋入,從而被安裝成從支架91凸出規(guī)定尺寸的狀態(tài)。此時,本體部61的上面部61b至少配置于拉桿20及保險杠30的上方,使其即使引擎罩4被關閉也在引擎罩4與保險杠30之間形成間隙S。
[0094]如圖1中雙點劃線所示,在引擎罩4被關閉的狀態(tài)下,本體部61的上面部61b在拉桿20及保險杠30的上方與引擎罩內(nèi)側(cè)4a抵接。S卩,在該狀態(tài)下,阻尼橡膠60在間隙S與進氣管10的上缺口部13之間配置成堵塞向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間。
[0095](1-5.保險杠)
[0096]如圖2所示,保險杠30,包括具有外部氣體吸入口 32的柵格31和配置于柵格31下方的保險杠罩36。
[0097]保險杠罩36,形成車體最前面的下部,兩端部延伸設置至翼子板2。
[0098]柵格31,配置于一對前大燈40,40之間,具備用于吸入從車輛前方向發(fā)動機6供給的空氣的外部氣體吸入口 32和朝向車輛后方延伸設置的擋水部33。
[0099]在這里,外部氣體吸入口 32隔著車寬方向中心在左右各形成兩個。任意的外部氣體吸入口 32,正視圖形狀也形成為橫向較長的長方形,相對于進氣管10的吸入口 12a配置在向車寬方向偏置的位置。另外,如圖1及圖5所示,在這里,外部氣體吸入口 32,相對于進氣管10的吸入口 12a配置在仍向上下方向(在這里為下方)偏置的位置。即,在外部氣體吸入口 32與吸入口 12a之間延伸的第2吸氣通道200,形成于彎曲成具有所謂“迷宮結(jié)構”的路徑上。
[0100]以下,著眼于在分別設置于左右的外部氣體吸入口 32中配置有進氣管10—側(cè)(在這里為右側(cè))的兩個進行說明。
[0101]外部氣體吸入口 32,與吸入口 12a相比在車寬方向內(nèi)側(cè)(在這里為左側(cè))上下并列配置。外部氣體吸入口 32,32,在外部氣體吸入口 32,32與吸入口 12a之間形成向車寬方向延伸的第2吸氣通道200的上游側(cè)的端部。
[0102]柵格31的擋水部33,在柵格31的車寬方向全部區(qū)域上形成。擋水部33,具備后端部33a,其沿著車寬方向而設置;切除部33b,其為防止與阻尼橡膠60的干涉而被切為半圓形狀;以及接合部34,其從后端部33a朝向后方部分性地延伸設置并與拉桿20的凸起部21a相連結(jié)。
[0103]圖5是圖2的B-B視向截面圖。如圖5所示,擋水部33,在與引擎罩4之間通過間隙S朝向車輛后方且上方延伸設置,并形成保險杠30傾斜的上面。在這里,擋水部33形成為其傾斜角度分階段地增加。擋水部33的后端部33a,延伸設置至進氣管上游部11的前端部附近,配置于吸入口 12a的上方。在擋水部33的后端部33a與進氣管上游部11的前端邊緣之間,為了防止兩者的干涉而確保微小的間隙。
[0104]另外,如圖1及圖5所示,在這里,在柵格31的后面,接合有用于增強保險杠30的保險杠橫梁35。保險杠橫梁35,具備通氣部35a,其為了確保從外部氣體吸入口 32吸入的空氣的通道而被切除;安裝部35b,其中安裝有前大燈40的延設部41 (參照圖3及圖4);以及凸起部35C,其用于對前大燈40進行定位(參照圖4)。
[0105](1-6.遮風板)
[0106]如圖6所示,遮風板70,具備襯墊構件71,其設置于吸入口 12a的車寬方向外側(cè);以及板狀支撐構件72,其從車寬方向外側(cè)支撐襯墊構件71。
[0107]襯墊構件71,例如由泡沫材料形成為長方體形狀,以通過支撐構件72從車寬方向外側(cè)向前大燈支撐件50壓入的狀態(tài)固定。襯墊構件71,根據(jù)由支撐構件72施加的壓緊力并按照前大燈支撐件50、進氣管上游部11等的形狀變形,并與它們貼緊。
[0108]支撐構件72,形成為例如由樹脂形成覆蓋襯墊構件71的以正方形狀形成的側(cè)面的大致一半的大小。在支撐構件72的中央位置上形成有穿插有用于固定遮風板70的螺栓95的固定孔72a。另外,在襯墊構件71中,在與該固定孔72a對應的位置,也形成有穿插螺栓95的固定孔(省略圖示)。
[0109]另外,在前大燈支撐件50上,也形成有穿插螺栓95的螺栓孔50a。此外,在前大燈支撐50的背面(車寬方向內(nèi)側(cè)的面),焊接有與穿插于螺栓孔50a的螺栓95緊固的螺母
96 ο
[0110]遮風板70,螺栓95從車寬方向外側(cè)穿插于支撐構件72及襯墊構件71的各個固定孔72a及前大燈支撐件50的螺栓孔50a,并通過與螺母96緊固而安裝于前大燈支撐件50。如圖3所示,在安裝有遮風板70的狀態(tài)下,襯墊構件71與進氣管10的外側(cè)面部12e和前大燈40的延設部41無間隙地抵接,形成第2吸氣通道200的下游端壁部。
[0111](2.作用)
[0112]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用發(fā)動機的吸氣裝置的作用進行說明。
[0113]首先,對發(fā)動機6的吸氣作用進行說明。
[0114]如圖2所示,例如當車輛行駛時,車輛前方的外部氣體朝向車輛后方流動,并通過外部氣體吸入口 32被吸入到第2吸氣通道200內(nèi)。在第2吸氣通道200中,沿著保險杠30的柵格31及保險杠橫梁35,空氣從外部氣體吸入口 32朝向吸入口 12a在車寬方向流動。即,流入外部氣體吸入口 32的朝向車輛后方流動的空氣,在第2吸氣通道200中其流動方向向車寬方向變動。在這里,朝向與外部氣體吸入口 32相比配置于車寬方向外側(cè)的吸入口12a流動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大致轉(zhuǎn)了直角彎,在第2吸氣通道200內(nèi)空氣朝向車寬方向外側(cè)流動。
[0115]如圖6所示,在第2吸氣通道200內(nèi)從外部氣體吸入口 32朝向車寬方向外側(cè)流動的空氣,撞擊到遮風板70而流動方向再次變?yōu)榇笾轮苯?。即,由遮風板70承受的空氣,朝向配置于外部氣體吸入口 32上方的吸入口 12a而流動,其流動方向朝向上方而被導向吸入P 12a0
[0116]流動至吸入口 12a的空氣,通過吸入口 12a而被導入到進氣管10的內(nèi)部。而且,在流過第I吸氣通道100之后,通過空氣濾清器5而被供給至發(fā)動機6。
[0117]這樣,從車輛前方吸入的空氣,在到達發(fā)動機6之前,在第2吸氣通道200內(nèi)流動的過程中,其流動方向大致變?yōu)橹苯?。為此,即使水和雪從車輛前方與空氣一同進入第2吸氣通道200內(nèi),水和雪在空氣的流動方向改變時,與柵格31和保險杠橫梁35等構件撞擊而附著,并沿著這些構件的表面向下方落下。
[0118]另外,如圖2所示,在發(fā)動機6工作時,由于發(fā)動機6本身和排氣管7處于高溫狀態(tài),它們周圍的空氣也被預熱。該被預熱的空氣(以下,簡稱“熱氣”),例如在圖2中如用空心箭頭所示,有時在發(fā)動機室I內(nèi)的發(fā)動機6旁邊(在這里為右側(cè))的空間朝向車輛前方流動,從車寬方向外側(cè)接近吸入口 12a。
[0119]在這種情況下,熱氣從車寬方向外側(cè)撞向遮風板70,被阻擋在與吸入口 12a相比的車寬方向外側(cè)。即,發(fā)動機室I內(nèi)的熱氣,在進入第I吸氣通道100內(nèi)和第2吸氣通道200內(nèi)之前,被遮風板70阻擋。
[0120]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阻尼橡膠60的作用進行說明。
[0121]在圖1中如粗箭頭所示,例如在車輛行駛時,有時車輛前方的外部氣體朝向車輛后方流動,進入在引擎罩4與保險杠30之間形成的間隙S。此時,存在水和雪與外部氣體一同進入間隙S的情況。
[0122]進入到間隙S的水和雪,與空氣一同沿著保險杠30的擋水部33的上面朝向車輛后方且向上方流動。而且,若水和雪在吸入口 12a的前方撞擊阻尼橡膠60,則被阻擋在阻尼橡膠60的側(cè)面并附著其上,沿著支架91的支腳部91b的表面而向吸入口 12a的下方落下。在這里,進入間隙S的水和雪,在從上缺口部13進入第I吸氣通道100之前,被阻尼橡膠60阻擋在上缺口部13的前方。
[0123]另外,如圖5所示,進入間隙S的水和雪當中未與阻尼橡膠60撞擊的部分,沿著擋水部33的上面朝向車輛后方且上方流出,而在擋水部33的后端部33a的后方流向進氣管上游部11的上方。
[0124]這樣,即使水和雪進入間隙S,通過阻尼橡膠60及擋水部33,抑制水和雪進入吸入P 12a0
[0125](3.效果)
[0126](I)在所述車輛用發(fā)動機的吸氣裝置中,由于進氣管10具有朝向車輛前方開口的吸入口 12a,故能夠從吸入口 12a吸入溫度比較低的車輛前方的空氣而供給至發(fā)動機6。據(jù)此,能夠降低發(fā)動機6的吸氣溫度,故能夠提高發(fā)動機的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