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104565閱讀:34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石油煉制與石油化工行業(yè)的烴類原料流化催化裂化領域,涉及 提升管反應器所使用的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
技術背景在某些類型的流化催化裂化(FCC)提升管反應器中(例如中國專利 CN100338185C公開的雙提升管催化裂化裝置中的重油提升管反應器),需要將多 股不同性質(主要是不同溫度和不同活性)的催化劑送入催化劑混合設備內進行 混合,混合后的催化劑再進入提升管反應器,與由提升管反應器上原料油噴嘴 噴出的原料油霧滴接觸后進行催化裂化反應。對催化劑進行混合的目的主要是 為了使提升管反應器能夠在大劑油比、低接觸溫度的優(yōu)化工藝條件下操作(劑油 比為提升管反應器內催化劑的重量循環(huán)量與提升管反應器原料油的重量流量之 比,接觸溫度是指催化劑與原料油接觸時的催化劑溫度),以提高反應的轉化率 和選擇性,達到降低FCC汽油烯烴含量和硫含量等目的。CN100338185C圖1所示的催化劑混合設備,為設于重油提升管反應器底部的 催化劑混合罐。它包括一個圓柱形的筒體,筒體的頂部設有圓錐段,底部設有 封頭,封頭內設有蒸汽分布器;蒸汽分布器通入的水蒸汽具有流化、混合和提 升催化劑的作用。有兩根下料斜管連接于筒體的下部。這種催化劑混合設備存 在的主要問題是(l)蒸汽分布器通入的水蒸汽會對下料斜管的下料產(chǎn)生較大的 阻遏作用,從而會造成催化劑混合設備內下料不穩(wěn)、產(chǎn)生壓力波動(因下料不穩(wěn) 引起的主要是在徑向上的壓力波動),影響到整個提升管反應器系統(tǒng)的平穩(wěn)操 作;(2)不同性質的催化劑以不同的流量經(jīng)兩根下料斜管流入催化劑混合設備 中,并在慣性作用下繼續(xù)流動,易于產(chǎn)生偏流,對不同性質催化劑的有效混合 有不利影響,無法將其混合均勻;(3)蒸汽分布器通入的一股水蒸汽,既作為混 合介質又作為提升介質,造成催化劑混合設備中的催化劑藏量較大;催化劑的 效率相對較低,操作彈性較低。CN201020348Y公開的一種細粉固體介質的流態(tài) 化混合器,主要特征是至少有兩根下料斜管在不同的軸向高度上與筒體相連, 筒體內同軸設置有內套管。自各下料斜管在筒體內壁上的各個入口的下方分別 以向下傾斜的螺旋方式設置一層通道底板。筒體的下部設有流化介質分布器, 底面設有提升介質管。該專利用作催化劑混合設備時,對不同性質的催化劑有 一定的均勻混合、提升作用。缺點是(l)提升介質管通入的提升介質也會對下 料斜管的下料產(chǎn)生較大的阻遏作用;(2)通道底板為螺旋結構,使其結構較為復 雜,不易于加工和安裝。此外,上述兩種催化劑混合設備還共同存在著如下的問題沒有設置出口 再分配裝置,混合催化劑進入提升管反應器后其徑向顆粒密度將形成"邊壁密、 中間稀"的分布狀態(tài)。即催化劑向提升管反應器的邊壁集中,造成提升管反應 器邊壁區(qū)域的催化劑密度高、中心區(qū)域的催化劑密度低;中心區(qū)域的有效反應 區(qū)較少、原料油與催化劑接觸不均勻,降低了反應效率。模擬試驗表明,目前 工業(yè)裝置中提升管反應器內催化劑的徑向密度分布,邊壁區(qū)域比中心區(qū)域要高 出2 3倍甚至更多。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以解決現(xiàn)有的催化劑混合設備 分別存在的上述提升介質對下料斜管的下料產(chǎn)生的阻遏作用較大、不能很好地 將多股不同性質的催化劑混合均勻、結構較為復雜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包括 一個圓柱形的筒體,筒體的頂部設有圓錐段,底部設有封頭,圓錐段與提升管 反應器的底部相連,至少有兩根下料斜管連接于筒體的下部,其特征在于筒 體內在每個下料斜管與筒體的接口處分別水平設置一個導流管,導流管的出口 端與垂直于導流管軸向的平面相傾斜,筒體內設有提升介質分布器,提升介質 分布器的頂部出口不低于各導流管出口端的頂端,筒體內在各導流管的下方設 有流化介質分布器,所述圓錐段的頂部設有圓柱形的折流筒,折流筒位于提升 管反應器內,其頂部出口位于提升管反應器上原料油噴嘴出口的下方,所述導 流管出口端繞導流管軸心線的傾斜方向能夠使催化劑由各導流管流出后在水平 方向上覆蓋筒體與提升介質分布器之間的圓環(huán)形區(qū)域。采用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l)本發(fā)明的催化劑混合設備,流化介 質分布器至提升介質分布器頂部出口的區(qū)段為湍流混合區(qū),提升介質分布器頂 部出口至圓錐段與折流筒連接處的區(qū)段為快速流化混合區(qū),圓錐段與折流筒的 連接處至原料油噴嘴出口的區(qū)段為出口再分配區(qū)。多股不同性質的催化劑(兩股 或兩股以上)由各導流管流出后進入湍流混合區(qū),在由流化介質分布器通入的流 化介質的作用下處于湍流床狀態(tài),流化并進行混合。流化介質線速通常為O. 02 0.3米/秒,因此上說流化介質對下料斜管的下料產(chǎn)生的阻遏作用很小,不影響 下料的流暢性。之后催化劑由湍流混合區(qū)向上流入快速流化混合區(qū),在由提升 介質分布器通入的提升介質的作用下被快速混合和提升。由于提升介質分布器 的頂部出口不低于各導流管出口端的頂端,因此提升介質線速的大小對下料斜 管的下料不產(chǎn)生阻遏作用,沒有任何影響。這樣,就消除了提升介質對下料斜管下料所產(chǎn)生的較大的阻遏作用;下料斜管可以穩(wěn)定、通暢地下料,不產(chǎn)生壓 力波動,有利于整個提升管反應器系統(tǒng)的平穩(wěn)操作;(2)各股催化劑由各導流管5流入湍流混合區(qū)。可以根據(jù)下料斜管的設置數(shù)量和連接方位,調節(jié)導流管出口 端繞導流管軸心線的傾斜方向,使催化劑由各導流管流出后改變流動方向,能 夠在水平方向上覆蓋筒體與提升介質分布器之間的圓環(huán)形區(qū)域,消除或減輕偏 流現(xiàn)象以及由其所產(chǎn)生的壓力波動;這有利于各股催化劑的有效、均勻混合, 避免走短路(即催化劑未經(jīng)混合而流入提升管反應器)。湍流混合區(qū)內的催化劑 在由流化介質分布器通入的流化介質的作用下處于湍流床狀態(tài);在導流管和流 化介質的作用下,不同性質的催化劑得到很大程度的整流、混合,并且催化劑 的徑向波動被有效降低。由于湍流床具有高返混混合特性,使得不同性質的催 化劑能夠得到較好的混合。之后混合催化劑由湍流混合區(qū)向上流入快速流化混 合區(qū);在快速床條件下,在由提升介質分布器通入的提升介質作用下進一步得 到完全、均勻、充分的混合和整流,并被快速提升,且消除了催化劑徑向波動 引起的不良效果。總之,各股催化劑流經(jīng)湍流混合區(qū)和快速流化混合區(qū)后,能 夠得到完全、均勻的混合并得到提升;(3)在湍流混合區(qū),是由流化介質分布器 通入流化介質使催化劑處于湍流床狀態(tài);而在快速流化混合區(qū),催化劑是靠提 升介質分布器通入的提升介質的作用得到進一步混合和快速提升。由于提升介 質線速的大小對下料斜管的下料沒有影響,提升介質線速可以達到l. 3 4米/ 秒。這樣,就可以快速提升催化劑,減少催化劑混合設備中的催化劑藏量,提 高催化劑的效率;并且還使得整個過程中催化劑的循環(huán)量控制變得更為簡單, 操作彈性更大;(4)本發(fā)明在圓錐段的頂部設有折流筒,位于出口再分配區(qū)。催 化劑混合設備內混合好的催化劑流經(jīng)折流筒、由折流筒的頂部出口流入提升管 反應器的中心區(qū)域,可以改變提升管反應器內催化劑徑向顆粒密度"邊壁密、 中間稀"的分布狀態(tài),使其分布在徑向上更加均勻。本發(fā)明通過設置折流筒, 可以為后續(xù)反應過程提供混合均勻的催化劑顆粒,增加提升管反應器中心區(qū)域 的有效反應區(qū)、使原料油與催化劑接觸均勻,增強氣固接觸效率、改善反應條 件、提高反應效率和目的產(chǎn)品收率。模擬試驗表明,本發(fā)明可使提升管反應器 內邊壁區(qū)域與中心區(qū)域的催化劑徑向密度分布之比(按重量)達到1.3 1.8 : 1; (5)與CN201020348Y公開的催化劑混合設備相比,本發(fā)明的結構較為簡單,易于 加工、制造和安裝。本發(fā)明與CN100338185C圖1所示的催化劑混合設備相比結構 雖然稍復雜,但性能要比其優(yōu)越得多。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可以避免提升介質對下料斜管的下料產(chǎn)生的阻遏作用, 能夠很好地將多股不同性質的催化劑混合均勻并輸送到提升管反應器內,并且 結構簡單、易于實施。本發(fā)明主要用于石油煉制與石油化工行業(yè)的烴類原料流 化催化裂化提升管反應器中,新建裝置與改造裝置都可以采用。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并不限制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


圖l是本發(fā)明與兩根下料斜管相連的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沿軸向的剖視圖; 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圖;圖3是本發(fā)明與兩根下料斜管相連的另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在圖1中A—A位 置的剖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與三根下料斜管相連的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在圖1中A—A位置 的剖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與三根下料斜管相連的另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在圖1中A—A位 置的剖視圖;圖6是本發(fā)明與三根下料斜管相連的第三種催化劑混合設備在圖1中A—A位 置的剖視圖。圖1至圖6中,相同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技術特征。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l、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該催化劑混合設備包括 一個圓柱形的筒體4。筒體4的頂部設有圓錐段9,底部設有封頭;封頭通常為半 球形封頭。圓錐段9的形狀為截頭圓錐管,與提升管反應器l的底部相連。至少 有兩根下料斜管6連接于筒體4的下部。下料斜管6繞筒體4的圓周方向布置,其數(shù)量與需要混合的不同性質催化劑的股數(shù)相同,最常見的是兩根或三根;圖l、 圖2所示的催化劑混合設備與兩根下料斜管6相連。筒體4內在每個下料斜管6與筒體4的接口處分別水平設置一個導流管7。導 流管7的出口端71與垂直于導流管7軸向的平面相傾斜。導流管7橫截面的形狀和 尺寸根據(jù)下料斜管6與筒體4的接口而定,其橫截面形狀大致為橢圓形。筒體4內設有提升介質分布器5,提升介質分布器5為現(xiàn)有部件。附圖所示的 提升介質分布器5由位于下部的直管和位于上部的倒置截頭圓錐管組成;其中直 管固定于筒體4底部的封頭上。提升介質分布器5還可以采用現(xiàn)有的直筒型或傘 帽型的提升介質分布器。提升介質分布器5的頂部出口51不低于各導流管7出口 端71的頂端。筒體4內在各導流管7的下方設有流化介質分布器8。圖l、圖2所示 的流化介質分布器8為圓環(huán)形,其結構和作用與現(xiàn)有流化催化裂化裝置所使用的 圓環(huán)形流化介質分布器相同。流化介質分布器8環(huán)繞提升介質分布器5設置,其 水平高度一般位于筒體4的底部。流化介質分布器8還可以采用現(xiàn)有流化催化裂化裝置所使用的其它常規(guī)結構的流化介質分布器。圓錐段9的頂部設有圓柱形的折流筒3。參見圖l,折流筒3位于提升管反應 器l內,其頂部出口位于提升管反應器1上原料油噴嘴2出口的下方。7導流管7出口端7l繞導流管7軸心線的傾斜方向,以能夠使催化劑由各導流 管7流出后在水平方向上覆蓋筒體4與提升介質分布器5之間的圓環(huán)形區(qū)域為準。 它同與催化劑混合設備相連的下料斜管6的數(shù)量、連接方位有關。下面結合圖l 至圖6舉例說明。圖1和圖2所示的催化劑混合設備,下料斜管6為兩根。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 心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夾角為150 180度;圖l、圖2所示為180度。兩個導流管 7的短邊72均位于導流管7的頂部。圖3所示的催化劑混合設備,下料斜管6為兩根。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 水平面上投影的夾角小于150度(該夾角可以小至兩根下料斜管6互不碰撞的程 度);圖3所示為90度。兩個導流管7的短邊72和長邊73均處于水平位置,且兩個 長邊73相鄰。圖4所示的催化劑混合設備,下料斜管6為三根。其中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 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夾角小于110度(該夾角可以小至兩根下料斜管6互不碰撞 的程度);圖4所示為90度。與這兩根下料斜管6相連的兩個導流管7的短邊72和 長邊73均處于水平位置,且兩個長邊73相鄰。第三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水平 面上的投影位于以上述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水平面上投影夾角的對頂角 的角平分線為零度線、自該角平分線順時針或逆時針變動15度所形成的角度范 圍內;圖4所示是位于角平分線上。變動的角度以r表示,T為0 15度。與第 三根下料斜管6相連的導流管7的短邊72位于該導流管7的頂部。圖5所示的催化劑混合設備,下料斜管6為三根。任意相鄰兩根下料斜管6的 軸心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夾角為110 130度;圖5所示為120度。三個導流管7的 短邊72均位于導流管7的頂部。圖6所示的催化劑混合設備,下料斜管6為三根。其中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 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夾角為150 180度;圖6所示為180度。與這兩根下料斜管6 相連的兩個導流管7的短邊72和長邊73均處于水平位置。第三根下料斜管6的軸 心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以上述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水平面上投影夾 角的角平分線為零度線、自該角平分線順時針或逆時針變動15度所形成的角度 范圍內;圖6所示是位于角平分線上。變動的角度以6表示,S為0 15度。與 第三根下料斜管6相連的導流管7同與其它兩根下料斜管6相連的兩個導流管7的 長邊73相鄰,其短邊72位于該導流管7的頂部。參見圖1至6,上述導流管7的短邊72,是指導流管7的管壁上自導流管7出口 端71至筒體4內壁的最短的一條母線;長邊73是指與短邊72相對的一條母線。以上以工程上常見的幾種典型情況為例,對導流管7的設置進行了舉例說 明。對于實際上可能遇到的更多情況(主要是指下料斜管6的數(shù)量、由外部設備的排列而確定的下料斜管6與催化劑混合設備的連接方位),則需要根據(jù)本發(fā)明 的說明,靈活調節(jié)導流管7出口端71繞導流管7軸心線的傾斜方向,使各股催化 劑由各導流管7流出后改變流動方向、能夠在水平方向上覆蓋住筒體4與提升介 質分布器5之間的圓環(huán)形區(qū)域,避免出現(xiàn)各股催化劑集中流向某些區(qū)域而使其它 區(qū)域沒有催化劑分布的現(xiàn)象,那么基本上就滿足要求。由于導流管7是水平設置 的,在下料斜管6內傾斜向下流動的催化劑由導流管7流出后,基本上改變?yōu)樵?水平方向上流動,參見圖l。圖1至圖6中,未注明附圖標記的箭頭表示催化劑由 導流管7流出后的主要流動方向。參見圖1以及圖2、圖3,導流管7的出口端71與垂直于導流管7軸向的平面之 間的夾角a—般是大于0度、小于等于30度。夾角a最好是大于等于3度、小于 等于30度。夾角a主要根據(jù)下料斜管6與催化劑混合設備的連接方位、下料斜管 6內的催化劑流量、筒體4的內直徑D3而定,以有利于各股催化劑由各導流管7流 出后變?yōu)樵谒椒较蛏狭鲃硬⒛軌蛟谒椒较蛏细采w住筒體4與提升介質分布 器5之間的圓環(huán)形區(qū)域為原則加以選取。導流管7短邊72的長度L一般為30 300 毫米。參見圖l,本發(fā)明催化劑混合設備其它的主要結構參數(shù)一般如下折流筒3 的內直徑D2為提升管反應器l內直徑Di的0. 5 0. 95倍,筒體4的內直徑D3為提升管 反應器l內直徑Di的l 3倍。折流筒3的頂部出口至原料油噴嘴2出口的距離Ii為 提升管反應器l內直徑"的O. 1 2倍,折流筒3的高度H2為提升管反應器1內直徑 "的O. 2 4倍,提升介質分布器5的頂部出口51至圓錐段9與折流筒3連接處的距 離H3為提升管反應器1內直徑Di的l 6倍,流化介質分布器8至提升介質分布器5 的頂部出口51的距離H4為提升管反應器l內直徑Di的1.2 3倍。圓錐段9主要是起連接、過渡作用,其高度與圓錐角角度無嚴格要求。附圖 所示提升介質分布器5下部直管的內直徑根據(jù)快速流化混合區(qū)11提升介質的線 速而定,上部倒置截頭圓錐管的圓錐角》一般為5 15度。采用其它現(xiàn)有結構的提升介質分布器時,其主要結構參數(shù)一般也是根據(jù)快速流化混合區(qū)ll提升介質 的線速、還要根據(jù)筒體4的內直徑Ds而定。參見圖l,本發(fā)明的催化劑混合設備,流化介質分布器8至提升介質分布器5 頂部出口51的區(qū)段為湍流混合區(qū)10,提升介質分布器5頂部出口51至圓錐段9與 折流筒3連接處的區(qū)段為快速流化混合區(qū)11,圓錐段9與折流筒3的連接處至原料 油噴嘴2出口的區(qū)段為出口再分配區(qū)12。湍流混合區(qū)10的高度為H4,快速流化混 合區(qū)ll的高度為ft,出口再分配區(qū)12的高度為ft+H2。圖3至圖6所表示的催化劑混合設備與圖1和圖2所示催化劑混合設備的區(qū) 別,僅在于下料斜管6的數(shù)量、連接方位以及由此而導致的導流管7的設置數(shù)量和設置方式不同;除此之外各部件的結構、位置、結構參數(shù)等均相同。參見圖1 ,本發(fā)明的催化劑混合設備在使用時安裝在提升管反應器l的底部。 每個下料斜管6與筒體4的接口以及各導流管7,基本上處于相同的軸向高度。筒 體4、圓錐段9、折流筒3、提升介質分布器5、流化介質分布器8以及提升管反應 器l, 一般是同軸設置。筒體4、封頭、圓錐段9、折流筒3、下料斜管6和導流管 7均內襯有隔熱耐磨襯里;有關部件的內直徑均自隔熱耐磨襯里的表面計算。下面以圖l、圖2所示的催化劑混合設備應用于流化催化裂化提升管反應器 為例,說明本發(fā)明的操作過程。兩股不同性質的催化劑分別經(jīng)兩根下料斜管6以 及兩個導流管7進入催化劑混合設備內的湍流混合區(qū)10。在導流管7的作用下, 催化劑改變流動方向,在水平方向上覆蓋了筒體4與提升介質分布器5之間的圓 環(huán)形區(qū)域。經(jīng)流化介質分布器8通入流化介質,使湍流混合區(qū)10內的催化劑在湍 流床狀態(tài)下流化。流化介質一般為水蒸汽或干氣,流化介質線速一般為O. 02 0.3米/秒。湍流床具有高返混混合特性,使不同性質的催化劑在湍流混合區(qū)IO 內得到很大程度的整流、混合。然后,混合催化劑由湍流混合區(qū)10向上流入快 速流化混合區(qū)ll;在快速床條件下,在由提升介質分布器5通入的提升介質的作 用下進一步得到完全、均勻、充分的混合和整流,并被快速提升。提升介質一 般為水蒸汽或干氣,提升介質線速一般為1.3 4米/秒。最后,在催化劑混合設 備內混合好的催化劑經(jīng)由折流筒3的頂部出口流入提升管反應器1的中心區(qū)域, 在出口再分配區(qū)12內再分配后與由原料油噴嘴2噴入的原料油均勻接觸并發(fā)生 反應。上述兩股不同性質的催化劑,可以是高溫再生催化劑和低溫待生催化劑, 例如CN100338185C所述來自再生器的髙溫再生催化劑和來自輕烴提升管反應器 的低溫待生催化劑。當催化劑混合設備的進料為三股不同性質的催化劑(例如來自再生器的高 溫再生催化劑、來自外取熱器的低溫再生催化劑和來自輕烴提升管反應器的低 溫待生催化劑),或三股以上時,本發(fā)明相應地與相同數(shù)量的下料斜管6連接, 并設置相同數(shù)量的導流管7,按與上述圖l、圖2所示催化劑混合設備基本相同的 過程和條件進行操作,完成不同性質催化劑的混合、提升和再分配過程。需要 混合的各股不同性質催化劑之間的配比,根據(jù)工藝條件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包括一個圓柱形的筒體(4),筒體(4)的頂部設有圓錐段(9),底部設有封頭,圓錐段(9)與提升管反應器(1)的底部相連,至少有兩根下料斜管(6)連接于筒體(4)的下部,其特征在于筒體(4)內在每個下料斜管(6)與筒體(4)的接口處分別水平設置一個導流管(7),導流管(7)的出口端(71)與垂直于導流管(7)軸向的平面相傾斜,筒體(4)內設有提升介質分布器(5),提升介質分布器(5)的頂部出口(51)不低于各導流管(7)出口端(71)的頂端,筒體(4)內在各導流管(7)的下方設有流化介質分布器(8),所述圓錐段(9)的頂部設有圓柱形的折流筒(3),折流筒(3)位于提升管反應器(1)內,其頂部出口位于提升管反應器(1)上原料油噴嘴(2)出口的下方,所述導流管(7)出口端(71)繞導流管(7)軸心線的傾斜方向能夠使催化劑由各導流管(7)流出后在水平方向上覆蓋筒體(4)與提升介質分布器(5)之間的圓環(huán)形區(qū)域。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催化劑混合設備,其特征在于下料斜管(6)為兩 根,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夾角為150 180度,兩個導流 管(7)的短邊(72)均位于導流管(7)的頂部。
3、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催化劑混合設備,其特征在于下料斜管(6)為兩 根,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夾角小于150度,兩個導流管 (7)的短邊(72)和長邊(73)均處于水平位置,且兩個長邊(73)相鄰。
4、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催化劑混合設備,其特征在于下料斜管(6)為三 根,其中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夾角小于110度,與這兩 根下料斜管(6)相連的兩個導流管(7)的短邊(72)和長邊(73)均處于水平位置, 且兩個長邊(73)相鄰,第三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以上 述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水平面上投影夾角的對頂角的角平分線為零度 線、自該角平分線順時針或逆時針變動15度所形成的角度范圍內,與第三根下 料斜管(6)相連的導流管(7)的短邊(72)位于該導流管(7)的頂部。
5、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催化劑混合設備,其特征在于下料斜管(6)為三 根,任意相鄰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夾角為110 130度, 三個導流管(7)的短邊(72)均位于導流管(7)的頂部。
6、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催化劑混合設備,其特征在于下料斜管(6)為三 根,其中兩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夾角為150 180度,與這 兩根下料斜管(6)相連的兩個導流管(7)的短邊(72)和長邊(73)均處于水平位 置,第三根下料斜管(6)的軸心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以上述兩根下料斜管(6) 的軸心線在水平面上投影夾角的角平分線為零度線、自該角平分線順時針或逆 時針變動15度所形成的角度范圍內,與第三根下料斜管(6)相連的導流管(7)同與其它兩根下料斜管(6)相連的兩個導流管(7)的長邊(73)相鄰,其短邊(72)位 于該導流管(7)的頂部。
7、 根據(jù)權利要求2至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催化劑混合設備,其特征在于導 流管(7)的出口端(71)與垂直于導流管(7)軸向的平面之間的夾角大于0度、小于 等于30度,導流管(7)短邊(72)的長度為30 300毫米。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催化劑混合設備,其特征在于導流管(7)的出口 端(71)與垂直于導流管(7)軸向的平面之間的夾角大于等于3度、小于等于30度。
9、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催化劑混合設備,其特征在于折流筒(3)的內直 徑為提升管反應器(l)內直徑的O. 5 0. 95倍,筒體(4)的內直徑為提升管反應器 (1)內直徑的1 3倍,折流筒(3)的頂部出口至原料油噴嘴(2)出口的距離為提升 管反應器(l)內直徑的O. 1 2倍,折流筒(3)的高度為提升管反應器(1)內直徑的 0. 2 4倍,提升介質分布器(5)的頂部出口 (51)至圓錐段(9)與折流筒(3)連接處 的距離為提升管反應器(l)內直徑的1 6倍,流化介質分布器(8)至提升介質分 布器(5)的頂部出口 (51)的距離為提升管反應器(l)內直徑的l. 2 3倍。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催化劑混合設備,以解決現(xiàn)有催化劑混合設備分別存在的提升介質對下料斜管的下料產(chǎn)生的阻遏作用較大、不能很好地將多股不同性質的催化劑混合均勻等問題。本發(fā)明在每個下料斜管(6)與筒體(4)的接口處分別水平設置一個導流管(7),其出口端(71)與垂直于導流管軸向的平面相傾斜。筒體內設有提升介質分布器(5),其頂部出口(51)不低于各導流管出口端的頂端。筒體頂部圓錐段(9)的頂部設有折流筒(3)。導流管的出口端繞導流管軸心線的傾斜方向能夠使催化劑由各導流管流出后在水平方向上覆蓋筒體與提升介質分布器之間的圓環(huán)形區(qū)域。本發(fā)明主要用于石油煉制與石油化工行業(yè)烴類原料流化催化裂化領域的提升管反應器。
文檔編號C10G11/18GK101322924SQ20081014082
公開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28日
發(fā)明者喬立功, 昱 劉, 張振千, 張立新, 李國智, 耕 田, 雷世遠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