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蜂巢狀或多孔性基板濾芯的加工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活性炭填充治具。
背景技術(shù):
過濾器具有去除塵埃、吸附各種臭氣、氣體的除臭類的功能等。當中除臭用的過濾器的原材料廣泛使用的是活性炭。在使用活性炭的除臭過濾器上重要的是保持空氣流過面的活性炭均勻,顆粒狀活性炭的填充型過濾器的普遍做法是將顆粒狀活性炭填充到蜂巢狀或多孔型基板的方式。
顆粒狀活性炭填充到蜂巢狀或多孔型基板的方式,以往都是將活性炭粗略的添加至蜂巢狀或多孔型的基板后,以增減活性炭數(shù)量來調(diào)節(jié)出均勻的填充量。但是為了降低壓力損失,對于填充位置的空間容積而言,活性炭的容積占有率為1/2,所以不易調(diào)節(jié)填充量。此方法多數(shù)依靠作業(yè)人員的經(jīng)驗,無法通過目視判斷填充的顆粒狀活性炭是否整體均勻,易發(fā)生填充量偏差的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無需計量活性炭的填充量,又能將活性炭均勻填充,操作方便的活性炭填充治具。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
一種活性炭填充治具,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上表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填充工位,所述填充工位由下至上依次放置有待填充基板、下料板和預放料板,所述待填充基板上間隔均勻設置有若干隔離板與填充槽,所述下料板上間隔均勻設置有若干分隔條與填料孔,所述預放料板上間隔均勻設置有若干預隔離條與預填充孔,預先填充時所述填充槽、分隔條與預填充孔垂直對應,最終填充時移動下料板,所述填充槽、填料孔和預填充孔垂直對應,物料從預填充孔落入填充槽內(nèi)。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預放料板上還活動設置有一導料槽,所述導料槽為截面上大下小的通槽,所述導料槽的下通孔寬度和長度與所述預填充孔的寬度和長度一致。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一填充杯,所述填充杯的容積與填充槽的容積一致。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預放料板的面板上設置有移位通孔,所述移位通孔的寬度為一分隔條加一填料孔的寬度,所述下料板上設置有一移位把手,所述移位把手位于所述移位通孔內(nèi)。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填充工位為機架上設置的置物通孔,所述置物通孔內(nèi)架設有若干置物桿,所述待填充基板架設在所述置物桿上,所述置物通孔下方的機架上還活動設置有漏料托盤。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漏料托盤的前表面固定有抽屜把手,所述漏料托盤的底板傾斜向前設置。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填充工位的四周設置有凸起的限位塊,所述待填充基板放置在所述限位塊之間進行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一種活性炭填充治具,在待填充基板上還設置有下料板和預放料板,將物料填充分為預填充與最終填充兩步,預先填充時物料落入預填充孔內(nèi),最終填充時物料從預填充孔落入填充槽內(nèi),預填充的方法可保證了每列所需的顆粒狀活性炭的量是規(guī)定的量,能調(diào)整顆粒狀活性炭的分布,使得顆粒狀活性炭的分布比較均勻,而且使顆粒狀活性炭下落的距離短,不易破損;漏料托盤的底板為斜面,方便回收的活性炭集于一處,同時將托盤制作成抽屜式,便于清掃細小的活性炭。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的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預填充時的結(jié)構(gòu)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jié)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gòu)思、具體結(jié)構(gòu)及產(chǎn)生的技術(shù)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至圖3,一種活性炭填充治具,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的上表面設置有兩個填充工位,每個填充工位由下至上依次放置有待填充基板2、下料板3和預放料板4,所述填充工位的四周設置有凸起的限位塊11,所述待填充基板2放置在所述限位塊11之間進行固定,在加料或是下料板3移動時,限位塊11限制待填充基板2的移動,避免了加料時待填充基板2移動導致活性炭灑落等問題。
所述待填充基板2上間隔均勻設置有若干隔離板21與填充槽22,所述下料板3上間隔均勻設置有若干分隔條31與填料孔32,所述預放料板4上間隔均勻設置有若干預隔離條41與預填充孔42,所述預放料板4的面板上設置有移位通孔43,所述移位通孔43的寬度為一分隔條31加一填料孔32的寬度,所述下料板3上設置有一移位把手33,所述移位把手33位于所述移位通孔43內(nèi)。
預先填充時所述填充槽22、分隔條31與預填充孔42垂直對應,最終填充時,移動移位把手33,使得下料板3移開,所述填充槽22、填料孔32和預填充孔42垂直對應,物料從預填充孔42落入填充槽22內(nèi)。增加了預填充的方法可保證了每列所需的顆粒狀活性炭的量是規(guī)定的量,能調(diào)整顆粒狀活性炭的分布,使得顆粒狀活性炭的分布比較均勻,而且使顆粒狀活性炭下落的距離短,不易破損。
所述預放料板4上還活動設置有一導料槽5,所述導料槽5為截面上大下小的通槽,所述導料槽5的下通孔寬度和長度與所述預填充孔42的寬度和長度一致,還包括一填充杯6,所述填充杯6的容積與填充槽22的容積一致。先預填充孔42內(nèi)加料時,使用填充杯6,將顆粒狀活性炭經(jīng)過導料槽5加入至一列預填充孔42內(nèi),再移動導料槽5至下一列預填充孔42重復以上步驟,或是在每個預填充孔42上放置一個導料槽5,使用填充杯6每次添加定量的顆粒狀活性炭,這樣添加的活性炭數(shù)量體積一定,而且能夠保證在預填充孔42內(nèi)的分布均勻。
所述填充工位為機架1上設置的置物通孔7,所述置物通孔7內(nèi)架設有若干置物桿8,所述待填充基板2架設在所述置物桿8上,所述置物通孔7下方的機架1上還活動設置有漏料托盤9,所述漏料托盤9的前表面固定有抽屜把手10,所述漏料托盤9的底板傾斜向前設置。設置有置物通孔7還漏料托盤9方便回收掉落的活性炭顆粒,漏料托盤9的底板為斜面,方便回收的活性炭集于一處,同時漏料托盤9為抽屜式,方便活動,便于清掃細小的活性炭。
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quán)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