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注塑機鎖模機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液混合油缸鎖模機構。
背景技術:
:
現(xiàn)有技術對注塑機鎖模控制主要依靠油缸獨立運行,而油缸運行的控制方式存在位置控制誤差大的缺陷,其精度誤差一般在±1mm左右,其次,油缸在動作執(zhí)行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震動大,另外,油缸執(zhí)行速度慢,動作周期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絲桿與油缸相結合的鎖模機構,為了提高鎖模位置精度。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電液混合油缸鎖模機構,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拉桿、底板和執(zhí)行機構,所述上模板和底板分別通過鎖母固定安裝在拉桿的上、下兩端,所述下模板活動套接在拉桿上,所述上模板下部固定安裝有上模具,所述下模板上部固定安裝有下模具;
所述執(zhí)行機構包括缸體、活塞桿、充液閥、驅動電機、滾珠絲桿,所述缸體前、后兩端安裝有前端蓋和后端蓋,所述缸體的后端還開設有排氣口,所述前端蓋上開設有進油口,所述充液閥一端與前端蓋的進油口密封固定連接,所述充液閥的另一端與油箱相連接,所述活塞桿內部固定設置有螺母,所述滾珠絲桿的下端與螺母相配合安裝,所述滾珠絲桿的另一端穿過前端蓋,并且所述滾珠絲桿與前端蓋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滾珠絲桿穿過前端蓋一端的頂部設置有從動同步輪,所述驅動電機固定安裝在缸體上,所述驅動電機的轉子端設置有主動同步輪,所述主動同步輪與從動同步輪通過同步帶相連接,所述前端蓋上還開設有P壓力油口,所述P壓力油口連接有流向朝向缸體內部的單向閥;
所述前端蓋與下模板固定連接,所述活塞桿的下端與底板固定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缸體后端開設的排氣口通過排氣管與油箱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驅動電機選用伺服電機。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是:通過驅動電機的控制達到鎖模指定位置,再由油缸進行鎖緊保護,在伺服電機的控制下,鎖模位置的誤差在±0.01mm左右,因此具有控制位置的精確的優(yōu)點,同時絲桿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震動小、動作反應快。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發(fā)明的執(zhí)行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模板;2、下模板;3、拉桿;4、底板;5、上模具;6、下模具;7、缸體;8、活塞桿;9、充液閥;10、驅動電機;11、滾珠絲桿;12、油箱;13、螺母;14、從動同步輪;15、主動同步輪;16、P壓力油口;17、單向閥;18、排氣管;19、前端蓋;20、同步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電液混合油缸鎖模機構,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拉桿3、底板4和執(zhí)行機構,所述上模板1和底板4分別通過鎖母固定安裝在拉桿3的上、下兩端,所述下模板2活動套接在拉桿3上,所述上模板1下部固定安裝有上模具5,所述下模板2上部固定安裝有下模具6;
所述執(zhí)行機構包括缸體7、活塞桿8、充液閥9、驅動電機10、滾珠絲桿11,所述缸體7前、后兩端安裝有前端蓋19和后端蓋,所述缸體7的后端還開設有排氣口,所述前端蓋19上開設有進油口,所述充液閥9一端與前端蓋19的進油口密封固定連接,所述充液閥9的另一端與油箱12相連接,所述活塞桿8內部固定設置有螺母13,所述滾珠絲桿11的下端與螺母13相配合安裝,所述滾珠絲桿11的另一端穿過前端蓋19,并且所述滾珠絲桿11與前端蓋19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滾珠絲桿11穿過前端蓋19一端的頂部設置有從動同步輪14,所述驅動電機10固定安裝在缸體7上,所述驅動電機10的轉子端設置有主動同步輪15,所述主動同步輪15與從動同步輪14通過同步帶20相連接,緊靠滾珠絲桿11推動作用滿足不了上模具5與下模具6之間所需求的鎖緊力,因此所述前端蓋19上還開設有P壓力油口16,需要外部的油壓進入P壓力油口16進行保壓鎖緊,同時為了保證缸體7內部油壓穩(wěn)定,所述P壓力油口16連接有流向朝向缸體7內部的單向閥17;
所述前端蓋19與下模板2固定連接,所述活塞桿8的下端與底板4固定連接,在實際動作執(zhí)行的過程中,活塞桿8推動拉桿3上、下運行,進而帶動上模板1下部的上模具5實現(xiàn)模具的鎖緊與打開。
所述缸體7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中,為避免空氣中的雜物進入到缸體7內,影響缸體7的正常使用,因此所述缸體7后端開設的排氣口通過排氣管18與油箱12相連接,油箱12處于封閉狀態(tài),這樣一來,保證了進去缸體7內部空氣的純凈度。
其具體工作方式為:在鎖模的過程中,由于下模板2固定安裝不會產(chǎn)生位移,驅動電機10帶動滾珠絲桿11推動活塞桿8向下運動,同時充液閥9打開并,缸體7進行真空吸油,當活塞桿8到達指定保壓位置時,關閉充液閥9的同時打開P壓力油口16,此時P壓力油口16與滾珠絲桿11同時推動活塞桿進行保壓;在模具打開的過程中,首先關閉P壓力油口16,同時充液閥9打開,滾珠絲桿11在驅動電機10的作用下帶動活塞桿8上運動,缸體7內部的液壓油在活塞桿8的推動下流入到油箱12。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