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供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裝載的記錄紙(切紙)一張張分離、送向記錄部等處理部的自動供紙裝置。
打印機、復寫機、傳真機等的記錄裝置是采用按照記錄的信息,通過驅動記錄頭的能量發(fā)生體,將圖象記錄在紙和塑料薄板等記錄紙(記錄材料)上而構成的。上述記錄裝置根據(jù)記錄方式,可分成噴墨式、線式打點式、熱式、激光束式等等。另外,記錄裝置中使用的記錄紙,除普通紙外,還有明信片和信封等厚紙,塑料薄板等特殊紙。
記錄紙的供給除了用手工插入外,還可通過自動供紙裝置自動地送入。上述自動供紙裝置,一般具有使供給輥回轉、送出記錄紙的供紙驅動部以及保持裝載記錄紙的紙裝載裝置。與記錄裝置的運送系統(tǒng)同步,通過驅動上述供紙驅動部,實現(xiàn)將記錄紙一張張分離供紙。另外,在自動供紙裝置中,有裝在記錄裝置內(nèi)的內(nèi)藏型,和裝卸自如地安裝著的外裝型。
作為以上這樣的自動供紙裝置,其中包括與供紙軸同時回轉的供給輥;可以裝載許多張記錄紙的紙裝載板;通過將該紙裝載板向上述供給輥賦勢,使上述記錄紙可緊壓在該供給輥上的彈簧賦勢裝置;和由設置在上述供給輥的供給方向前方的具有爬升斜面的分離裝置等構成者而為人所知。
可是,在使用上述分離裝置的自動供紙裝置中,與使用分離爪時不同,常常必須將裝載紙緊壓在供給輥上。其原因在于,若接觸力不夠或沒有時,則第二張以下的紙會浮起爬上斜面,難以一張張分離。進一步說,由于以記錄裝置的運送裝置引入的第一張紙,容易引出第二張以下的紙,以此為原因,會發(fā)生記錄紙的重疊送出。
一方面,為了用記錄裝置的運送輥確實將記錄紙引入,必需使上述供給輥停止時的摩擦阻力(制動)沒有或甚為輕微。
因此,在這種自動供紙裝置的傳統(tǒng)型式中,為了滿足上述條件,在供給輥的動力傳動機構中設置了單向超越離合器。公開這種已有技術的有特公昭58-6633、特開昭60-25776、特公昭63-67477等等。
但是,這種設置單向超越離合器的結構,因構造復雜,存在體積大、成本高的問題。
本發(fā)明就是鑒于這樣的技術課題而提出來的。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這樣一種自動供給裝置即使使用斜面分離裝置時,也沒有必要在供給輥驅動系統(tǒng)中采用單向超越離合器等復雜結構,以簡單而且小型、便宜的結構,就能確實將裝載紙一張張分離。同時,即使在供給輥停止時,也能平滑地拉出記錄紙。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提供這樣的自動供紙裝置使用截面為等半徑面和不等半徑面的半圓形輥作為供給輥,與該供給輥鄰接,設置具有比上述等半徑面小若干的小半徑且能回轉自如的自由回轉輥。因此,在供給輥驅動系統(tǒng)中沒有必要采用單向超越離合器等復雜結構,以簡單、小型、價格便宜的結構,就能確實一張張地分離所裝載的紙。同時,即使供給輥停止時,也能平滑地引出記錄紙。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提供這樣的自動供紙裝置使用截面為等半徑面和不等半徑面的半圓形輥作為供給輥。在上述供給輥附近,配置比上述等半徑面低些、而且可以與紙裝載板上的記錄紙接觸的導向部件。因此,在供給輥驅動系統(tǒng)中沒有必要采用單向超越離合器等復雜結構,以簡單、小型、價格便宜的結構,就能確實一張張地分離所裝載的紙。同時,即使供給輥停止時,也能平滑地引出記錄紙。
附圖表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自動供紙裝置的局部剖正視圖;
圖2是沿圖1中線Ⅱ-Ⅱ的剖視圖;
圖3是表示將圖1的自動供紙裝置安裝到記錄裝置上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4是圖3的平面圖;
圖5是表示圖1中供給輥和自由回轉輥詳細結構的縱剖面圖;
圖6是沿圖5中線Ⅵ-Ⅵ的剖面圖;
圖7是沿圖5中線Ⅶ-Ⅶ的剖視圖;
圖8是表示將圖3中的記錄裝置橫放使用狀態(tài)下的斜視模式圖;
圖9是表示圖1中的一回轉彈簧離合器的詳細縱剖面圖;
圖10是表示圖9中控制環(huán)和控制桿的正視圖;
圖11是從圖10中箭頭Ⅺ方向看到的側視圖;
圖12是從圖10中箭頭Ⅻ方向看到的控制環(huán)的側視圖;
圖13是從圖10中箭頭ⅩⅢ方向看到的控制環(huán)的側視圖;
圖14是表示圖3中記錄裝置的自動供紙裝置裝配面的后視圖;
圖15是從將圖1的自動供紙裝置裝入記錄裝置的裝配面看到的斜視圖;
圖16是表示圖3的記錄裝置和自動供紙裝置的結合部的鎖定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剖面圖;
圖17是表示圖16中鎖定狀態(tài)解除的主要部分剖面圖;
圖18是表示圖1的自動供紙裝置的紙裝載板和紙導向件的平面圖;
圖19是沿圖18中線ⅩⅨ-ⅩⅨ的剖視圖;
圖2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自動供紙裝置的局部剖正視圖;
圖21是沿圖20中線ⅩⅩⅠ-ⅩⅩⅠ的剖視圖;
圖22是圖20的平面圖;
圖23是表示圖20中供給輥和自由回轉輥的詳細水平剖面圖;
圖24是沿圖23中ⅩⅩⅣ-ⅩⅩⅣ線的剖面圖;
圖25是沿圖23中ⅩⅩⅤ-ⅩⅩⅤ線的剖視圖;
圖26是從將圖20的自動供紙裝置安裝到記錄裝置時從裝配面看到的斜視圖;
圖2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的自動供紙裝置的局部剖正視圖;
圖28是沿圖27中ⅩⅩⅧ-ⅩⅩⅧ線的剖視圖;
圖29是圖27的平面圖;
圖30是表示圖27中供給輥和自由回轉輥的局部水平剖面圖;
圖31是沿圖30中ⅩⅩⅩⅠ-ⅩⅩⅩⅠ線的剖視圖;
圖32是沿圖30中ⅩⅩⅩⅡ-ⅩⅩⅩⅡ線的剖視圖;
圖33是從將圖27的自動供紙裝置安裝到記錄裝置上時從裝配面看到的斜視圖;
圖3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4的自動供紙裝置的局部剖正視圖;
圖35是沿圖34中ⅩⅩⅩⅤ-ⅩⅩⅩⅤ線的剖視圖;
圖36是圖34的平面圖;
圖3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5的自動供紙裝置的局部剖正視圖;
圖38是沿圖37中ⅩⅩⅩⅧ-ⅩⅩⅩⅧ線的剖視圖;
圖39是沿圖37的平面圖;
圖4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6的自動供紙裝置的局部剖正視圖;
圖41是表示使用另外的供紙方式的供紙裝置來代替本發(fā)明的自動供紙裝置,安裝到圖象記錄裝置的例子的剖視圖;
圖42是表示在噴墨方式的記錄裝置中使用的一例記錄頭的結構分解說明圖;
圖43(a)~(g)是通過生長氣泡而排墨,進行記錄的噴墨記錄原理的說明圖。
下面,參照附圖具體說明本發(fā)明。用圖1~圖19說明實施例1。
圖1是從圖2中Ⅰ-Ⅰ線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自動供紙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正視圖;圖2是沿圖1中Ⅱ-Ⅱ線的剖視圖;圖3是將圖1的自動供紙裝置安裝到記錄裝置時的剖視圖;圖4是圖3的平面圖。
圖1~圖4中,自動供紙裝置50的框架51為整體形成,其左側部分為齒輪箱部51A,中間部分為紙裝載板支承部51B,右側部分為蓋部51C。
供紙軸52通過紙裝載板支承部51B的上方,其兩端分別在齒輪箱部51A和蓋部51C回轉自如地軸支著。供紙軸52上安裝兩個供給輥53A和53B,使它們形成一體回轉。在圖例中,一側的供給輥53A安裝成能沿軸52、順紙寬度方向移動,而另一側的供給輥53B固定在軸52上。
在上述框架51的紙裝載板支承部51B上,可以裝許多張記錄紙54的紙裝載板55,穩(wěn)定保持著能在上下方向移動。該紙裝載板55通過其與框架51間安裝的壓接用彈簧56(見圖2),向上述供給輥53A、53B方向被賦勢。因此,裝載在上述紙裝載板55上的記錄紙54,由上述彈簧56、向上述供給輥53A、53B方向不斷被賦勢。
使用尺寸不同的紙作為上述記錄紙54時,或者即使是同一尺寸但是要縱送或橫送時,可以與后述的紙導向裝置65一起,調(diào)節(jié)上述供給輥53A的位置。
在上述供給輥53A、53B的供給方向前方,也就是與上述紙裝載板55的前端鄰接的位置,設置由爬升斜面所構成的、能使最上層記錄紙54爬升到其上的分離裝置57。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分離裝置57形成為框架51的一部分。
作為上述供給輥53A、53B,使用呈半圓狀(或者D形)的半圓形輥,該形狀的截面具有等半徑面和不等半徑面。上述等半徑面是與記錄紙54接觸、使該記錄紙進給的周面;上述不等半徑面是在供紙待機位置(基準位置或初期位置)的前后設定回轉范圍內(nèi),離開記錄紙54的周面。
本實施例的上述自動供紙裝置50是一種以外裝方式安裝在記錄裝置10上,利用來自該記錄裝置10的運送輥驅動源等的動力進行驅動的。
圖5是上述供紙軸52上的上述供給輥53A的局部縱剖面圖;圖6是沿圖5中Ⅵ-Ⅵ線的剖面圖;圖7是沿圖5中Ⅶ-Ⅶ線的剖視圖。
在圖5~圖7中,供給輥53A由以硬質塑料等制成,嵌合在上述供紙軸52上的輪轂部58,和以粘接劑等固結在該輪轂部的外周面上的橡膠層59所構成。
上述橡膠層59部分,如前所述,具有產(chǎn)生進給力的等半徑面和離開記錄紙54的不等半徑面,其截面形狀如圖所示,呈用弦切去一部分圓弧所形成的半圓形或D形。
上述輪轂部58通過將在其內(nèi)徑面形成的軸向凸起60與供紙軸52上形成的軸向槽61配合,安裝成可以與供紙軸52整體回轉,同時可在軸向設定范圍內(nèi)滑動。在上述輪轂部58整體形成的有直徑比供給輥部小、且與供紙軸52同心、沿軸向延伸的圓筒部62和位于該圓筒部62端部的防止脫落用凸緣63。
在上述圓筒部62的外周面上,回轉自如地嵌合著同心、正圓的自由回轉輥64。該自由回轉輥64的外徑比上述供給輥53A的供紙面外徑(等半徑面)略小,比該供給輥的截去部分(不等半徑面)大。上述自由回轉輥64是用摩擦系數(shù)比較小的材質例如硬質塑料等制作的。
另外,在上述供給輥53A的輪轂部58的上述圓筒部62上,對記錄紙54的側邊進行導向的紙導向裝置65的端部113(見圖18、19),通過上述凸緣部63和上述自由回轉輥64的端面之間的互相配合,同時能調(diào)節(jié)在紙寬方向的位置。這種紙導向裝置65,如后所述,參照圖18、19,可安裝成相對于上述紙裝載板55,在紙寬方向設定范圍內(nèi)移動(滑動)。另外,上述紙導向裝置65與上述紙裝載板55一起,相對上述供給輥53能在接近離去方向(圖示實施例為上下方向)移動。因此,與上述凸緣部63配合的端部113與紙裝載板55的上下位置(記錄紙54的裝載高度)無關,大致形成為垂直位置以使配合良好。
圖1中右側的供給輥53B和自由回轉輥64安裝在供紙軸52的一定位置,與以上說明的供給輥53A實際上成對稱結構。但是,由于供給輥53B固定在供紙軸52上,因此在圖示實施例中,省略了上述凸緣部63和上述紙導向裝置65,用框架51的蓋部51C的內(nèi)側壁面發(fā)揮同樣的功能。
另外,使右側供給輥53B可以調(diào)節(jié)位置,與該供給輥53B一起,在右側也設置自由回轉輥64和紙導向裝置65或與此相當?shù)牟考?,于是能夠做到左右對稱。
并且,紙54的最上面通常位于分離裝置57的斜面的范圍內(nèi)。
上述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自動供紙裝置50裝卸自如地安裝在記錄裝置10上,并且利用該記錄裝置10的驅動源(例如,驅動紙運送裝置的馬達等),與紙運送輥同步驅動。另外,記錄裝置10安裝有自動供紙裝置50時,如圖3所示,以豎置狀態(tài)使用;當不安裝自動供紙裝置50單獨使用時,如圖8所示,即使橫置狀態(tài)也能使用。
現(xiàn)用圖3和圖8,說明上述記錄裝置10的大致構造。
在圖3和圖8中,記錄裝置10的上面(豎置姿勢時為前面)形成有紙插入口11和紙出口12。從紙插入口11插入的記錄紙與兼作紙運送輥的壓紙卷筒輥14的周面緊密接觸,沿略呈U字形的記錄紙運送路徑順箭頭A方向運送。并且,記錄紙通過記錄頭15對面的記錄部時進行記錄,記錄后從紙出口12送向上方(豎置姿勢時為前面)。
這里,供紙支架16可開閉地樞支在記錄裝置10的上面,使用時(記錄時)打開,具有作為供紙支架的功能;不使用時(收藏保管時等等),如圖3中實線所示,使其處于關閉位置,覆蓋在設置紙插入口11、紙出口12和其它開關類、顯示器等等的記錄裝置10的上面,作為蓋16,具有保護功能。
在圖3中,記錄頭15搭載在沿與壓紙卷筒輥14平行的導向軸21、21往復運動的滑架22上。另外,圖示的記錄頭15是將噴墨頭作例示,與貯墨容器整體構成。在記錄頭15的運送方向上游側,設置用于將記錄紙緊壓到壓紙卷筒輥14上的壓紙部件23。該壓紙部件23依靠彈簧(未圖示)緊壓在紙筒輥14的圓周面上。另外,上述壓紙部件23的壓力,可以通過操作控制桿而解除。在紙出口12位置,設置輔助送出記錄紙的加力輥26和排紙輥27。
圖14是表示記錄裝置10的底面(若豎置時,是安裝自動供紙裝置50的背面)圖。
在記錄裝置10的背面,形成第2紙插入口28。從該插入口28通過記錄頭15和運送輥(壓紙卷筒輥)14之間的記錄部,直到上述紙出口12的略呈直線狀的第2記錄紙運送路徑,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該第2記錄紙運送路徑當使記錄裝置10豎置時使用的,由于沒有彎曲,因此有下面的優(yōu)點即使象明信片和信封等厚紙或者塑料紙等特殊紙那樣,厚韌的記錄紙也能容易地實現(xiàn)送紙。
以這種豎置狀態(tài),如圖3和圖4所示,裝卸自如地安裝著上述自動供紙裝置50,從背面(豎置時)的紙插入口28,一張張地自動供給記錄紙54。因此,自動供紙裝置50的安裝位置,要使從入口(紙插入口)28將記錄紙54沿該直線狀的運送路徑送入,裝卸自如地安裝在記錄裝置10的背面(入口28的開口面)。將自動供紙裝置50安裝到記錄裝置10上時,在圖示實施例中,上述供紙支架16如圖3雙點鎖線所示置于開放位置,這種場合是作為排紙支架用的。
從自動供紙裝置50通過上述紙插入孔28供給的記錄紙54,首先,送入上述運送輥14和上述壓紙部件23之間,通過以大致同一周速同步回轉的運送輥14和供給輥53,一直進給到供紙位置(通常為記錄器位置)。
半圓形供給輥53回到初期位置,紙進給力解除后,記錄動作開始,一邊依靠上述運送輥14運送,一邊對記錄紙54進行記錄。
運送輥14送出的記錄紙54被送入設置在紙出口12附近的送紙輥27和加力輥26之間。以后,依靠同步驅動的運送輥14和送紙輥27運送。該送紙輥27也與上述運送輥14大致以同一周速同步被驅動,其后的記錄動作中,記錄紙54通過運送輥14和送紙輥27被運送,結束了記錄的記錄紙54被送到兼作排紙支架的供紙支架16上。
另外,通過運送輥14或該運送輥和排紙輥27,引出或運送記錄紙54時,即使在自動供紙裝置50內(nèi)存有記錄紙54,此時的記錄紙54僅僅與回轉自如的上述自由回轉輥64壓接,由于已從供給輥53脫離,因此記錄紙54能幾乎沒有受到阻力地引出,能使記錄紙運送時的制動作用消失。另外,也能夠防止第2張以下的重疊送出。
自動供紙裝置50安裝在記錄裝置10的狀態(tài)下,由于固定在紙運送輥14的軸上的齒輪71(從記錄裝置10的輸出齒輪)和設于自動供紙裝置50的齒輪箱51A上的輸入齒輪72互相嚙合(參照圖1和圖3),因此,輸入齒輪72與記錄裝置10的紙運送同步而被回轉驅動。該輸入齒輪的回轉,通過齒輪73傳到供紙軸52上的齒輪74(離合器齒輪)。
這里,齒輪74與供紙軸52之間設有一轉彈簧離合器75。該一轉彈簧離合器75,按如下所述動作即,與根據(jù)供紙信號而產(chǎn)生的紙運送輥(壓紙卷筒輥)14的少量逆回轉(與運送方向相反的回轉)聯(lián)動,一轉彈簧離合器75在供給輥53與記錄紙54脫離的基準位置或初期位置時逆轉。由于該逆轉時的動作,使控制桿等的控制裝置離開防止記錄方向回轉的位置,彈簧離合器75則從脫開切換成合上。另外,即使處在供給輥53與記錄紙54脫離的狀態(tài),截面為正圓形的上述自由回轉輥64也與記錄紙54壓接。
在離合器合上的狀態(tài)下,與運送輥(壓紙卷筒輥)14的設定量記錄方向回轉聯(lián)動,使供給輥(D型輥或半圓形輥)53作大致一轉旋轉,記錄紙54僅分離一張,供紙直到越過壓紙卷筒輥14的紙引入部的位置。輥53回到初期位置(在供給輥53和記錄紙54之間產(chǎn)生間隙的位置)時,使上述控制裝置重新位于防止記錄方向回轉的位置,使離合器75為脫開位置,隔斷壓紙卷筒輥14與供給輥53的聯(lián)動,使該供給輥53停止。這樣一來,在供給輥53(供紙軸52)的一轉期間,記錄紙54僅有一張被分離送出。
圖9是表示上述一轉彈簧離合器75結構的縱剖面圖,圖10~13是表示圖9中控制桿(控制裝置)和控制環(huán)的說明圖。
安裝在上述供紙軸52上的一轉彈簧離合器75,具有與上述離合器齒輪(輸入齒輪)74成為一體的輪轂部(卷筒部)76、螺旋狀的離合器彈簧77、離合器鼓78和控制環(huán)79。如圖10~13所示,在上述控制環(huán)79上,控制離合器動作的控制裝置(控制桿)80,依靠控制彈簧81被壓向半徑向心方向和軸向。上述離合器鼓78固定在供紙軸52上,成一體回轉。
一方面,具有輪轂部76的離合器齒輪74回轉自如地嵌合在供紙軸52上。上述輪轂部76和上述離合器鼓78的周面上設置離合器彈簧支架部,螺旋狀離合器彈簧77橫跨在兩方上環(huán)裝著。離合器彈簧77的一端與離合器鼓78上形成的孔82系合,與該離合器鼓78經(jīng)常連接著。離合器彈簧77的另一端鉤掛在可回轉地嵌合在上述離合器彈簧77的外周的控制環(huán)79上形成的切口83上。
控制環(huán)79呈圖10~13中所示的形狀,圖10的平面圖中的左回轉與供給輥53的供紙方向相對應。
控制桿80回動自在地嵌合在框架51的齒輪箱部51A內(nèi)設置的軸84上,如圖10和圖11所示,通過上述控制彈簧81,控制桿80相對于控制環(huán)79,向軸向(圖11中的右方向)和半徑向中心方向被賦勢。
在供紙待機狀態(tài)(供給輥53的基準非接觸位置)時,控制桿80鉤掛在控制環(huán)79的切口85上停止著。這時,記錄紙54被上述自由回轉輥64、64壓接著。
一有來自控制部的供紙指令,首先運送輥14按設定量逆回轉。與此同步,通過傳動裝置(離合器齒輪)74和離合器彈簧77,控制環(huán)79向逆回轉方向(即右回轉方向)僅回轉設定的間隔數(shù)。這時的回轉,使上述運送輥14逆回轉,使上述離合器齒輪74向卷裝在其輪轂部(卷筒)76上的離合器彈簧77松弛的方向回轉;可是,實際上供紙軸52由于與記錄紙54的接觸負荷小,因此離合器彈簧77的初期時的卷緊扭矩起作用,離合器齒輪(傳動裝置)74的回轉被傳動,鉤掛在離合器彈簧77的彈簧端的控制環(huán)79僅在逆回轉方向旋轉設定的間隔數(shù)。
通過該控制環(huán)79的逆向回轉,控制桿80沿控制環(huán)79的切口85的斜面部86,向控制環(huán)半徑方向外側移動,一跨到面88上,通過控制彈簧81,被推壓在面87上,成為沿面87、88滑動狀態(tài)。
隨后,使控制環(huán)79向正方向大致回轉一圈。即,與運送輥14的回轉同步,使離合器齒輪74向正方向回轉,卷裝在其輪轂部76上的離合器彈簧77形成向緊的方向回轉。于是該輪轂部76、該離合器彈簧77和離合器鼓78成一體回轉,扭矩向供紙軸52和供給輥53傳遞,驅動其朝正方向回轉。與此同時,與上述離合器彈簧77一端系合的控制環(huán)79也被向相同的方向回轉。
通過此時的回轉和上述控制彈簧81的賦勢力,控制桿80向面88上移動,同時,向面87壓緊,沿面87和面88滑動。由于該正方向回轉,供給輥53被驅動,記錄紙54開始進給。
若以設定角度正回轉后,則控制桿80先從斜面93向面89下降,然后通過面94繼續(xù)被引導以與面89相接,若進一步正回轉,則控制桿80的頂端鉤掛在控制環(huán)79的切口85上,該控制環(huán)79的回轉停止。即,按設定角度正回轉,則控制桿80先通過斜面93向面89下落,沿面87、89按設定角度滑動。
若進一步以正方向回轉,則控制桿80沿斜面94舉起后,沿面89、90滑動。若進一步正回轉,回轉一轉,則從面89、90,嵌入在相撞落入位置形成的上述切口85,系止在該切口85內(nèi),控制環(huán)79的回轉停止。由于該控制環(huán)79停止回轉,上述一轉彈簧離合器75再次成為脫開狀態(tài)。
總括以上的動作,通過控制環(huán)79初期的逆轉(設定的脈沖數(shù)),為使供給輥53旋轉一周的供紙觸發(fā)器掛上,從那里使控制環(huán)79沿正方向回轉一周期間,供給輥53被驅動回轉,供給輥53和控制環(huán)79回轉一周回到初期位置處,上述控制桿80再次嵌入切口85,離合器成脫開狀態(tài),供給輥53在基準位置停止。于是與運送輥14同步,供給輥53旋轉一周,供紙動作完成。
上述逆轉觸發(fā)器的脈沖數(shù),使得當通過記錄裝置10的驅動運送輥用的馬達旋轉而使供給輥53逆回轉時,控制桿80沿控制環(huán)79的斜面部86移動,從切口85完全脫離,而向面87、88上移動,并且,以供給輥53與其它部分例如記錄紙54等不產(chǎn)生干涉而帶來紙位移等壞影響為好。
通過以上的一轉彈簧離合器75,就能控制供給輥53確實回轉一周。因此,在供紙待機狀態(tài)中,記錄紙54成為被引導進入比設定的初期位置還向供給方向突出的位置,即成為被帶入超越分離裝置57的位置的狀態(tài),可以防止減少向記錄裝置10內(nèi)必需的進給量。
即,根據(jù)與記錄紙54壓接的等半徑面的設定范圍,在供給輥53還沒有回轉一周的過程中即使供紙完成,在其后控制環(huán)79回到初期位置,進而供給輥53的回轉停止后,驅動源為了引出記錄紙54仍在回轉。因此,不會發(fā)生因控制環(huán)79的回轉不夠而與控制桿80的系合不確實的問題。于是,控制環(huán)79經(jīng)常被控制在能夠返回到初期位置(半圓形或D形截面的切口部與記錄紙54不接觸地面對著、僅由上述自由回轉輥64壓接在記錄紙54上的位置)。另外,由于這樣,即使在發(fā)生錯位、滑動等供紙失誤時,也能確實地再次供紙。
下面,就記錄裝置10和自動供紙裝置50的裝卸自如的結合構造作說明。
圖14是表示記錄裝置10的自動供紙裝置安裝面的后視圖;圖15是表示自動供紙裝置50的裝配面(前面)的斜視圖;圖16是表示記錄裝置10和自動供紙裝置50的結合狀態(tài)的水平剖面圖;圖17表示從圖16的狀態(tài)解除鎖定后的狀態(tài)。
首先,在記錄裝置10的背面,如圖14、16和17所示,與壓紙卷筒輥14同步回轉的上述輸出齒輪71被軸支著。一方面,在自動供紙裝置50的裝配面一側,如圖15~17所示,能向供給輥53(供紙軸52)傳遞回轉力的上述輸入齒輪72被軸支著,連接時,通過使這些齒輪71、72嚙合,供給輥53的驅動力向自動供紙裝置側傳遞。
記錄裝置10內(nèi),設有支承壓紙卷筒輥14和紙運送馬達34等的軸承部的框架部件35,殼體部分安裝在該框架部件35上。自動供紙裝置50上安裝有桿101和可擺動的有頂端鉤102的鉤部件103,并且在前后方向可按設定量移動,該鉤部件103通過拉伸彈簧104向內(nèi)側賦勢。
一方面,在與記錄裝置10的上述框架部件35的上述鉤102相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開口201,該鉤102通過殼體的開口進入,鉤102與該開口201的周緣部卡合。如圖16和圖17所示,該開口201的周緣部上形成圓緣狀,以使其與上述鉤102的卡合能平滑地進行。
在使圖16的鉤102卡合的狀態(tài)下,使拉伸彈簧104伸長(例如1~2mm),由于該彈簧力,自動供紙裝置50壓接在記錄裝置10上結合著。通過鉤部件103抓住桿101使其回動,如圖17所示,鎖定被解除,能夠使自動供紙裝置50從記錄裝置10脫離。這種結合狀態(tài)的壓接力合計由3處接觸面承受。
如圖14~16所示,在自動供紙裝置50一側形成有作為接觸基準面的第1接觸面105和第2、第3接觸面106、107。如圖所示,上述接觸基準面105設于上述輸入齒輪72附近。與該接觸基準面105相對面的基準接觸面202,形成在上述強度高、剛性好的框架部件35上,其位置選定在靠近齒輪71、72的嚙合部。另外,賦與連接部壓接力的上述鉤部件103的作用線,如圖所示,是考慮接觸面105、106、107的位置,選定在能得到穩(wěn)定結合的位置。
另外,第2、第3接觸面106、107也可以直接與記錄裝置10的背面接觸。并且,自動供紙裝置50的裝配面上形成有定位銷203、204,通過使這些銷203、204與在記錄裝置10的背面形成的定位孔205、206配合,進行自動供紙裝置50相對于記錄裝置10的定位。另外,如圖14所示,定位孔205、206中的孔205為長孔。
圖18是表示上述紙裝載板55和上述紙導向裝置65的平面圖,圖19是沿圖18中ⅩⅨ-ⅩⅨ線的剖面圖。
在圖18和圖19中,紙裝載板55的紙寬方向設定范圍內(nèi)形成有導向槽111,紙導向裝置65的下部形成有能沿上述導向槽111滑動的系合部112。如圖19所示,上述系合部112的上面,形成有與紙裝載板55的上面相同的面,能將裝載記錄紙54裝載在同一面上。
紙導向裝置65的前端部113與上述供給輥53A的凸緣部63(圖5和圖7)卡合。因此,使該紙導向裝置65按照紙寬而移動時,上述供給輥53A以及與其鄰接的自由回轉輥64也同時能進行位置調(diào)節(jié)。
下面,用圖20~圖26說明實施例2。并且主要說明與實施例1不同的地方。
圖20是本實施例的正視圖;圖21是沿圖20中ⅩⅪ-ⅩⅪ線的剖面圖;圖22是圖20的平面圖。
在供紙軸52的紙進給方向后側,設有與該供紙軸52平行的支承軸301,該支承軸301的兩端在框架51的齒輪箱51A和蓋部51C支承著,該支承軸301通常安裝成固定狀態(tài)。在上述支承軸上分別與上述供給輥53A、53B相對應的位置上,回轉自如地樞支著與這些供給輥鄰接的自由回轉輥302A、302B。
一側的自由回轉輥302A與對應的供給輥53A一樣,能沿軸301,在紙寬方向移動;另一側的自由回轉輥302B,相對軸301是回轉自如的,但是在紙寬方向的一定位置安裝著。
圖23是上述供紙軸52上的上述供給輥53A以及上述支承軸301上的自由回轉輥302A的水平方向剖面圖;圖24是圖23中ⅩⅩⅣ-ⅩⅩⅣ線的剖面圖;圖25是圖23中從ⅩⅩⅤ-ⅩⅩⅤ線看的端面圖。
在圖23~圖25中,供給輥53A以硬質塑料等形成、由嵌合在上述供紙軸52上的輪轂部58以及用粘接劑等固定在該輪轂部外周面的橡膠層59構成。包括上述橡膠層59部分的供給輥周面,如前所述,具有產(chǎn)生進給力的等半徑面以及與記錄紙54脫離的不等半徑面。其截面形狀,如圖所示,呈用弦切去圓弧一部分的半圓形或D形。
上述輪轂部58通過使在其內(nèi)徑面上形成的軸向凸起60卡合到在供紙軸52上形成的軸向槽61,與供紙軸52成一體回轉,同時,在軸向設定范圍內(nèi)可以滑動。上述輪轂部58上設有比供給輥部直徑小、且與供紙軸52同心的軸向延伸的圓筒部62,在該圓筒部62上整體形成有與紙導向裝置65上下可動地卡合著的圓周槽63。
一方面,在與供紙軸52平行配置的支承軸301上回轉自如地軸支著與上述供給輥53A鄰接的自由回轉輥302A。在該自由回轉輥302A上也形成有軸向延伸的輪轂部303,在該輪轂部303上形成有上述紙導向裝置65的上下方向缺口304滑動自如地系合著的防止脫開用的圓周槽305。另外,上述紙導向裝置65是為了沿紙裝載板55上的記錄紙54的側面進行導向,對于該紙裝載板55,在紙寬方向可調(diào)節(jié)位置。
于是,上述供給輥53A和上述自由回轉輥302A通過上述紙導向裝置65通常以一定的位置關系沿紙寬方向移動。
選定上述自由回轉輥302A和302B的位置以及外徑,應能形成對于裝載的記錄紙54來說,上述供給輥53A和53B的供紙面外徑(等半徑面)離開若干(引回若干),離該供給輥的切口部(不等半徑面)更接近(突出些)的周面。上述自由回轉輥302以摩擦系數(shù)較小的材料,例如硬質塑料等制造。
另外,紙導向裝置65應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對于上述紙裝載板55,安裝成可以在紙寬方向設定范圍內(nèi)移動(滑動)。紙導向裝置65的前端部113與上述供給輥53A的圓周槽63(見圖23)卡合,另外,在該紙導向裝置65上形成的大致呈垂直方向的切口304,則滑動自如地卡合在上述自由回轉輥302A的圓周槽305里,為此,使該紙導向裝置65按照紙寬移動時,上述供給輥53A和與其鄰接的自由回轉輥302A也同時移動,通常可以調(diào)整到設定的位置。
圖22中右側的供給輥53B和自由回轉輥302B安裝在供紙軸52的一定位置,與上面說明的供給輥53A和自由回轉輥302A實質上為對稱結構。但是,供給輥53B固定在供紙軸52上,自由回轉輥302B雖然在支承軸301上能回轉自如,但在軸向位置被限定,因此在圖示實施例中,它們的圓周槽63以及305被省略,這一部分與輪轂部58以及303相對應的部分被削減。另外,與上述紙導向裝置65相當?shù)墓δ?,由框?1的蓋部51C的內(nèi)側壁面起作用。
并且,使右側的供給輥53B和自由回轉輥302B能調(diào)節(jié)位置的同時,在右側還設置紙導向裝置65或與此相當?shù)牟考?,當然能構成左右對稱的結構。
另外,在本實施例的自動供紙裝置中,與實施例1的圖3相同,可以安裝在記錄裝置10上。
下面,用圖27~圖33,說明實施例3。
圖27是本實施例的正視圖;圖28是沿圖27中ⅩⅩⅧ-ⅩⅩⅧ線的剖視圖;圖29是圖27的平面圖。
在圖27~圖29中,自動供紙裝置50的框架51成整體構造,其左側部分形成齒輪箱部51A,中間部分形成紙裝載板支承部51B,右側部分形成蓋部51C。供紙軸52通過紙裝載板支承部51B的上方,其兩端在齒輪箱部51A和蓋部51C回轉自如地被軸支著。
在上述供紙軸52上的每一設定間隔的三處,整體形成供給輥53。即,上述供紙軸52以及上述三個供給輥53用塑料注模等一體成形。另外,上述供紙軸52的兩端軸支部以外的部分如圖所示,呈十字形截面,以保持剛性和輕量化。
在上述框架51的紙裝載板支承部51B上,可裝載許多張記錄紙54的紙裝載板55上下方向可以移動地穩(wěn)定保持著,該紙裝載板55通過其與框架51間安裝著的壓接用彈簧(圖2),向上述三個供給輥53被賦勢。因此,在上述紙裝載板55上裝載的記錄紙54,依靠上述彈簧56,不斷向著上述供給輥53被賦勢。
在上述紙裝載板55上,與裝載的記錄紙54的側邊接觸,限定其位置的上述紙導向裝置65安裝成能沿紙寬方向移動。該紙導向裝置65,在圖示實施例中,與框架51的蓋51C的垂直內(nèi)壁表面66協(xié)同作用,引導裝載紙54的兩側位置。使用尺寸不同的紙作為記錄紙時,或即使是同一尺寸而縱送或橫送時,該紙導向裝置65可以調(diào)節(jié)。另外,上述三個供給輥53的位置關系是這樣設置的當縱向供紙時,例如使用定型尺寸紙的場合,用圖27中右側的二個供給輥53進行紙54的進給;在橫向供紙時,用全部三個輥53進行供紙。
在上述供給輥53的進給方向前方或者與上述紙裝載板55的前端鄰接的位置上,設置由爬升斜面組成的分離裝置57,最上層的記錄紙54可爬升到其上。
使用截面包含等半徑面和不等半徑面、呈半圓形(或D形)的半圓形輥作為上述供給輥53。上述等半徑面是與記錄紙54壓接、使該記錄紙進給的周面;上述不等半徑面是在供紙待機位置(基準位置或初期位置)的前后所設定的回轉范圍內(nèi),從記錄紙脫離的周面。
本實施例,是供給輥53的紙進給方向前側,在與上述分離裝置57鄰接的裝載板55上的位置,配置著自由回轉輥302。即在上述供紙軸52的紙進給方向前側,與該供紙軸52平行的支承軸301回轉自如地被軸支著。和該支承軸301上的各供給輥53所對應的位置(三處)上,整體形成自由回轉輥302。
各自由回轉輥302的位置及半徑是這樣選定的即相對于裝載的記錄紙54,應具有比各供給輥53的上述等半徑面離開若干(引回若干)、比上述不等半徑面更接近(突出些)的周面。因此上述自由回轉輥302在供給輥53的等半徑面與裝載紙54不接觸時,代替該供給輥與紙54接觸,使裝載的記錄紙54上常有壓力存在,同時,對于從記錄裝置側的引出,幾乎不存在阻力(制動)。
上述支承軸301的兩端在框架51的齒輪箱部51A和蓋部51C回轉自如地被軸支著。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支承軸301和自由回轉輥302也用塑料注模等整體成形,另外支承軸301和供紙軸52一樣,除了兩端部外,都呈十字形截面,以保持其剛性和謀求輕量化。
并且,上述自由回轉輥302配置在供給輥53的前側,而且在裝載板55的前端部。因此,通常處在非常接近分離裝置57的位置,可以限制裝載的記錄紙54的漂起,具有能進一步提高供紙時記錄紙54的分離性的效果。
根據(jù)場合不同,上述自由回轉輥302也可以配置在上述供給輥53的后側。另外,上述供給輥53和自由回轉輥302的配置也可設置成4處以上,如圖所示是以3處設置的,例如將明信片和切紙那樣的定型紙從縱、橫任一方向供紙時,至少也可以用兩個輥接觸,能防止記錄紙54的變形和斜行,能實現(xiàn)穩(wěn)定的供紙動作。
圖30是上述供紙軸52上的上述供給輥53和上述支承軸301上的自由回轉輥302的水平方向剖面圖;圖31是圖30中沿ⅩⅩⅪ-ⅩⅩⅪ線的剖視圖;圖32是從圖30中ⅩⅩⅫ-ⅩⅩⅫ線見到的端面圖。
在圖30~圖32中,3個供給輥53與上述供紙軸52一起,用硬質塑料等整體成形,在各供給輥53的外周面(圖示例中為等半徑面范圍),用粘接劑等固定著橡膠層59。上述供給輥53的周面(也包括橡膠層),如前所述,包括產(chǎn)生進給力的等半徑面和與記錄紙54脫離的不等半徑面,其截面形狀,如圖所示,呈用弦切落一部分圓形的半圓形或D形。
一方面,與上述供紙軸52平行配置的支承軸301與三個自由回轉輥302一起,用硬質塑料等(最好是摩擦系數(shù)小的材料)整體成形。該支承軸301的兩端部回轉自如地軸支在框架51上。因此,三個自由回轉輥302與支承軸301一起,成為一體自由回轉。
上述各自由回轉輥302的位置和外徑是這樣選定的即相對于裝載的記錄紙54,應具有比上述供給輥53的供紙面外徑(等半徑面)要離開若干(低),比該供給輥的切口部(不等半徑面)接近一些(高)的周面(和記錄紙54的接觸部)。因此,上述自由回轉輥302在供給輥53的等半徑面與記錄紙54不接觸時,可代替供給輥53與記錄紙接觸。
一方面,上述紙導向裝置65是為了引導紙裝載板55上的記錄紙54的側面的,參照圖18和圖19如后所述,可安裝成能相對于上述紙裝載板55,在紙寬方向設定范圍內(nèi)移動(滑動)。
另外,上述紙導向裝置65由于能相對供給輥53和自由回轉輥302移動(圖示例中是上下方向),因此,被設置在與這些供給輥53和自由回轉輥302不接觸的位置。并且,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紙導向裝置65僅設在左側,由框架51的蓋部51C的內(nèi)側壁面起相當于右側紙導向裝置的功能。
但是,根據(jù)需要也可以在左右兩側配置可調(diào)節(jié)位置的紙導向裝置。
如上述實施例那樣,將自由回轉輥302配置在供給輥53的后側的結構,雖然在防止裝載板55上的記錄紙54漂起的壓紙效果方面很好??墒牵绫緦嵤├菢?,將自由回轉輥302配置在供給輥53的前側的結構,通常由于在十分接近分離裝置57的位置規(guī)制裝載的記錄紙54的漂起,所以具有能使供紙開始時的記錄紙54的分離性得到進一步提高的效果。
另外,即使在本實施例的自動供紙裝置中,也能夠如實施例1的圖3一樣,安裝在記錄裝置10上。
圖34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自動供紙裝置的實施例4的正視圖;圖35是沿圖34中ⅩⅩⅩⅤ-ⅩⅩⅩⅤ線的剖視圖;圖36是圖34的平面圖。
本實施例,代替實施例2中的自由由回轉輥302、設有可與上述紙裝載板55上的記錄紙54接觸的導向部件311。供給輥53固定地配置在紙寬方向的設定的三個地方。但是,在本實施例中,各供給輥53相對。能傳遞回轉驅動力的、軸支著的供紙軸52,在回轉方向和軸向都不能作相對移動地被固定著。
上述導向部件311在各供給輥53的紙寬方向附近位置,呈大致垂直的板狀。另外,各導向部件311與自動供紙裝置50的框架51形成整體,在圖示實例中,為了連接齒輪箱部51A和蓋部51C,在它們間形成了支板312,各導向部件311就是從支板312向后方延伸整體形成的。
并且,供給輥53的軸(供紙軸)52處于貫通各導向部件311的位置,因此,在各導向部件311上形成有開口313(圖35),以使供紙軸52穿過。上述各導向部件311具有比上述各供給輥53的等半徑面(與記錄紙54接觸、進給的周面)低若干(離開記錄紙54)、比不等半徑面(半圓部)高(向記錄紙54側突出)的、與上述紙裝載板55上的記錄紙54可接觸的形狀尺寸。
進一步說,由于供給輥53和導向部件311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紙導向裝置65和這些部件背離,該紙導向裝置65安裝成能在紙裝載板55上單獨地沿紙寬方向移動。
本實施例在上面這一點上與前述各實施例不同,其它部分實質上具有相同構造,各對應部分用同一符號表示,它們的詳細說明省略。
根據(jù)本實施例,與上述各實施例相比,可以省略自由回轉輥302和其支承軸,另外,與此對應的導向部件311可與框架51整體成形,因此,可以獲得供紙裝置的小型輕量化以及降低成本。
另外,上述供給輥53和導向部件311的配置也可以設為4處以上,如圖所示是配置3處,那么譬如使明信片或切紙那樣的定型紙不管從縱向還是橫向供紙時,都能夠至少使二個輥壓接,能夠防止記錄紙54的變形和斜行,能夠進行穩(wěn)定的供紙動作。
圖37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自動供紙裝置的實施例5的正視圖;圖38是沿圖37中ⅩⅩⅩⅧ-ⅩⅩⅩⅧ線的剖視圖;圖39是圖37的平面圖。
本實施例是將實施例4中的大致呈垂直板狀的導向部件311,變更為匙狀或下方為突出弧狀的截面形狀的設定寬度(圖示實施例中為供紙寬度的全寬)的平板狀的導向部件。
在圖示實施例中,在該導向部件311的供給輥53的領域,形成有開口314。
供給輥53與實施例3一樣,固定設置在供紙軸52的紙寬方向的3個地方。即,三個供給輥53分別被固定,相對于能傳遞回轉驅動力的、軸支著的供紙軸52,在回轉方向和軸向都不能相對移動。
本實施例的各導向部件311,如圖所示,在與各供給輥53大致上相同的供紙方向位置呈可壓接到裝載板55上的記錄紙54上的形狀。各導向部件311的下方彎曲部具有比上述各供給輥53的等半徑面(與記錄紙54壓接、進給的周面)稍低、比不等半徑面(半圓部)高、與上述紙裝載板55上的記錄紙54可接觸的形狀尺寸。
另外,各導向部件311與自動供紙裝置50的框架51整體形成,在圖示實施例中,支板312連接在齒輪箱部51A和蓋部51C之間形成,各導向部件從該支板向后方延伸一體形成。
本實施例在上面所述方面與前面所述各實施例不同,其它部分實質上具有相同的結構,其對應部分分別用同一符號表示,詳細說明省略。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全部供給輥53和導向部件311的位置固定,因此紙導向裝置65和這些部件背離,該紙導向裝置65安裝成能單獨地沿紙寬方向在紙裝載板55上移動。
另外,上述供給輥53和導向部件311的配置雖然也可以設置4個以上,但是若如圖所示,設置3個,則將例如明信片和切紙那樣的定型紙不管從縱向或橫向供紙時,至少能使2個輥壓接,能防止記錄紙54的變形和斜行,進行穩(wěn)定地供紙動作。
若根據(jù)以上說明的各實施例,在基準位置解除供給輥53和裝載的記錄紙54的壓接的同時,在該基準位置,壓住記錄紙的自由回轉輥302或導向部件311,設在與供紙軸52不同的另一個支承軸301上或單獨設置。為此,在該基準位置時對供紙軸52的負荷(壓接力等)會消失,能使通過彈簧離合器等驅動該供紙軸52回轉時的驅動效率提高,進而,作為驅動源的馬達的小型化、節(jié)約消費電力、由于結構簡單化而引起的輕量小型化以及成本降低成為可能。
進一步說,由于紙導向裝置65采用不與供給輥53等卡合,能單獨地調(diào)節(jié)位置的結構,因此,可以使加在該紙導向裝置65的滑動機構上的負荷(力)消失,使得每當操作該紙導向裝置65時,對記錄紙側緣接觸力的跳動消失,能以一定的力引導記錄紙,因此能得到可以確實防止供紙時記錄紙54的斜行和變形的自動供紙裝置。
圖40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6。
本實施例將可接觸、脫離、能擺動自如的供紙輥,設置在裝載的紙的上面,代替上述各實施例中表示的半圓輥。即,供紙輥53C回轉自如地被支承在軸52A上,軸52A通過桿52C,以軸53B為支點擺動自如地設置著。另外,供紙輥53C通過沒有圖示的驅動傳遞裝置,被傳遞回轉。
根據(jù)這種結構,若供紙輥53C送出記錄紙54旋轉一周,如虛線所示,從記錄紙54的上面脫離的位置擺動。這時,自由輥302A與記錄紙54的上面接觸,因為將最上面的記錄紙維持在與斜面57相對應的位置,所以能確實一張張地分離供給記錄紙54。
下面,用圖41就將另一種自動供紙裝置400連接到記錄裝置10上的情況作說明。
自動供紙裝置400由收納記錄紙402的供紙箱部401、和從供紙箱部401將記錄紙402供給記錄裝置10的供紙部403組成。供紙箱部401包括裝載記錄紙402的壓板404、將壓板404向供紙部403方向賦勢的彈簧405、能推壓記錄紙402的前端兩角部的分離爪406。供紙部403設有半圓形的供紙輥407和進給輔助輥408。
這種自動供紙裝置400和記錄裝置10的連接,用與上述實施例同樣的做法進行。另外,供紙輥407和進給輔助輥408的驅動與前述實施例同樣,從記錄裝置側通過沒有圖示的齒輪組被傳遞。
根據(jù)這種結構,供紙輥407回轉,記錄紙402從供紙箱部401被送出,這時,通過分離爪406,記錄紙402被一張張分離。被分離的記錄紙402通過進給輔助輥408送向記錄裝置10。其后的記錄動作與前述實施例相同。
另外,前述實施例的自動供紙裝置50能適合供給厚記錄紙和結實的記錄紙;上述自動供紙裝置400適合通常使用的記錄紙的供給。
下面,就適合作上述記錄裝置10的噴墨記錄方式作說明。
噴墨記錄方式包括用于將記錄用的墨液作為飛翔液滴使其排出噴射的液體排出口、與該排出口連通的液體流路、以及設在該液體流路的局部、為了使流路內(nèi)墨液飛翔的提供排出能的排出能發(fā)生裝置。并且根據(jù)圖象信號,驅動上述排出能發(fā)生裝置,排出墨液滴,記錄圖象。
作為上述排出能發(fā)生裝置有使用電氣機械變換體等例如壓電元件的壓力能發(fā)生裝置的方法,使用將激光等電磁波照射在墨液上,使其吸收發(fā)熱、在發(fā)熱作用下,使墨排出的電磁能發(fā)生裝置的方法,或者使用通過電熱變換體加熱墨液、使墨排出的熱能發(fā)生裝置的方法。其中,使用通過電熱變換體的熱能發(fā)生裝置。使墨排出的方式,由于能高密度地配列液體排出口,因此能得到高析像度的記錄,而且,能使記錄頭小型化,因此是很合適的。
下面具體說明噴墨記錄方式之一的串行型的噴墨記錄方式。
圖42是構成記錄裝置的記錄頭501的分解結構說明圖;圖43(a)~(g)是氣泡噴射記錄原理的說明圖。其有代表性的結構和原理,在已由U.S.No.4723129號、U.S.No.4740796號公開。
在圖42中,501a是加熱板,在硅基板上電熱變換體(排出熱)501b、和向其供給電力的鋁等的電極501c被成膜配置著。對于該加熱板501a,由粘接有為了隔開記錄用液體的液路(噴管)501d用的隔墻的頂板501e而構成。并且在裝置的設定位置可交換地安裝著墨盒,以便向上述記錄頭501提供墨水。
從上述墨盒通過導管供給的墨水,從設于頂板501e的供給口501f充填到記錄頭501內(nèi)的共通液室501g,從該共通液室501g導向給各噴管501d內(nèi)。在這些噴管501d上形成有排墨口501h,并且上述排出口501h與上述記錄頭501的記錄紙相對,沿紙運送方向以設定間距形成。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結構的記錄頭501搭載在可往復移動的滑架上,與滑架移動同步,從上述記錄頭501使墨水排出、飛翔,進行記錄。
這里,參照圖43(a)~(g)說明噴墨記錄方式中的墨水飛翔原理。
在常態(tài)下,如圖43(a)所示,充填在噴管501d內(nèi)的墨水502在排出口面的表面張力與外壓平衡。以這種狀態(tài)使墨水502飛翔時,在噴管501d內(nèi)的電熱變換體501b通電,該噴管501d內(nèi)的墨水超越核狀汽化,發(fā)生急劇的溫度上升。于是,如圖43(b)所示,與電熱變換體501b鄰接的墨水被加熱產(chǎn)生微小氣泡(起泡),該加熱部分的墨水氣化,產(chǎn)生膜狀汽化,如圖43(c)所示,上述氣泡503迅速成長。
如圖43(d)所示,上述氣泡503成長為最大時,墨液滴就從噴管501d內(nèi)的排出口被壓出。于是往電熱變換501b的通電一結束,如圖43(e)所示,成長的氣泡503由于噴管501d內(nèi)的墨水502而冷卻、收縮,通過該氣泡的成長、收縮,墨液滴從排出口飛翔。進而如圖43(f)所示,墨水接觸電熱變換體501b,急劇地被冷卻,則氣泡503消失或者收縮成幾乎能忽略程度的體積。并且,上述氣泡503一收縮,就如圖43(g)所示,在噴管501d內(nèi)由于毛細現(xiàn)象從共通液室501g供給墨水,為以后通電時備用。因此,使滑架往復移動同時,與該移動同步,根據(jù)圖象信號往上述電熱變換體501b通電,將圖象記錄在記錄紙上。
另外,在上述噴墨記錄方式中,最好將回復裝置設于滑架移動范圍端部。上述回復裝置通過在非記錄時等復蓋上述記錄頭501的墨水排出面,具有防止記錄頭501的排出口附近的墨水的干燥和與此伴隨的固化的機能。并且,將泵連接到該回復裝置上,為了除去或預防墨水排出不良,最好驅動泵,由于其吸力,從排出口吸引墨水,進行回復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供紙裝置,其包括裝載收納許多張紙的紙裝載裝置;與裝載在上述紙裝載裝置上的紙的最上面可接觸、可脫離地設置著的、與該紙接觸、進給的回轉供給裝置;將裝載在上述紙裝載裝置上的紙向上述回轉供給裝置賦勢的賦勢裝置;包括設在上述回轉供給裝置的紙供給方向下游側的斜面,使從上述紙裝載裝置供給的紙碰上上述斜面,僅將一張送向下游側的分離裝置;上述回轉供給裝置從裝載在上述紙裝載裝置上的紙離開時,與上述紙的最上面接觸,反抗上述賦勢裝置的賦勢力,將最上面的紙維持在與上述斜面相對應的位置的隔離裝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動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離裝置是回轉自如的自由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動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回轉供給裝置,由外周面的一部分具有切口面的供給輥構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自動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離裝置是回轉自如地設在上述供給輥的驅動軸上的自由輥,該自由輥的外徑設定為比上述供給輥的外徑小,比上述切口面的尺寸大。
5.根據(jù)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自動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離裝置是回轉自如地設于與上述供給輥的驅動軸平行配置的軸上的自由輥,當上述供給輥的外周面與裝載在上述紙裝載裝置上的紙相對時,該自由輥與該紙不接觸,當上述供給輥的切口面與上述紙相對時,自由輥與上述紙的最上面接觸,將最上面紙維持在與上述斜面相對應的位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自動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自由輥與支承該自由輥的軸形成一體。
7.根據(jù)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自動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若干個上述供給輥安裝在驅動軸上,至少一個供給輥在該驅動軸的軸向移動自如。
8.根據(jù)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自動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紙裝載裝置上設置有規(guī)制裝載的紙的寬度方向位置的紙導向裝置,可根據(jù)紙的尺寸移動自如,該紙導向裝置與上述移動自如的供給輥連動。
9.根據(jù)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自動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給輥與上述驅動軸安裝成一體。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中所述的自動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給輥以設定的間隔設在3處,供給小尺寸紙時,使用二個輥;供給大尺寸紙時,使用3個輥。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動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離裝置是當上述回轉供給裝置從上述紙裝載裝置上裝載的紙離開時,與上述紙的最上面接觸的導向部件。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中所述的自動供紙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向部件中的與紙接觸部分,形成為與紙的摩擦小的形狀。
13.一種圖像記錄裝置,其包括裝載收納許多紙的紙裝載裝置;與裝載在上述紙裝載裝置上的紙的最上面可以接觸、脫離地設置著的、與該紙接觸時進行供紙的回轉供給裝置;將裝載在上述紙裝載裝置上的紙向上述回轉供給裝置賦勢的賦勢裝置;由設在上述回轉供給裝置的紙供給方向下游側的斜面構成、使從上述紙裝載裝置供給的紙碰上上述斜面,僅將一張送向下游側的分離裝置;上述回轉供給裝置從裝載在上述紙裝載裝置上的紙離開時,與上述紙的最上面接觸、反抗上述賦勢裝置的賦勢力,將最上面的紙維持在與上述斜面相對應位置的隔離裝置;將圖象記錄在通過上述分離裝置的一張張分離的紙上的圖象記錄裝置。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所述的圖像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以水平狀態(tài)將圖像記錄在由上述分離裝置一張張分離、向水平方向送出的紙上,具有向水平方向送出的水平直線運送路徑。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所述的圖像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紙裝載裝置、回轉供給裝置、賦勢裝置、分離裝置以及隔離裝置的供紙單元和包括上述圖像記錄裝置的圖像記錄單元,通過裝卸手段是可裝卸的。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所述的圖像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圖像記錄單元以縱向相對水平面為垂直豎置狀態(tài)配置,上述供紙單元從水平方向在上述圖像記錄單元上裝卸。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所述的圖像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將上述供紙單元安裝到上述圖像記錄單元上時,其具有用于將來自上述圖像記錄裝置的驅動源的驅動力傳遞到上述供紙單元的回轉供給裝置的裝置。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所述的圖像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圖像形成單元具有用于將圖像記錄在由供紙單元送出的紙上的直線運送通路以及用于將圖像記錄在從設置于上述圖像記錄單元的紙插入口插入的紙上的U字形運送通路。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中所述的圖像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直線運送通路的紙排出口和上述U字形運送通路的紙排出口是同一出口。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9中所述的圖像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紙插入口和上述送出口的配裝,使得紙插入和紙排出,相對于圖像記錄裝置從相同側就能進行。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所述的圖像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圖像記錄裝置采用排出墨水記錄圖像的噴墨方式。
22.根據(jù)權利要求21中所述的圖像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圖像記錄裝置采用通過在電熱變換體中通電、通過超越因上述電熱變換體而產(chǎn)生的膜狀汽化的加熱而產(chǎn)生的氣泡的成長,將墨水從排出口排出形成圖像的噴墨方式。
全文摘要
一種自動供紙裝置,其包括用于裝載許多紙的紙裝載裝置;與紙接觸以便使其送進的回轉送紙裝置,使裝載的紙向回轉送紙裝置賦勢的賦勢裝置;包含設在紙送進方向下游側的斜面,使由紙裝載裝置送出的紙碰上該斜面,僅將一張紙送向下游側的分離裝置;以及當回轉送進裝置與裝載裝置中紙離開時,與最上面紙接觸、與賦勢裝置的賦勢力相抗、使最上面紙保持在與斜面對應位置的隔離裝置。
文檔編號B65H3/00GK1054751SQ9110148
公開日1991年9月25日 申請日期1991年3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1990年3月12日
發(fā)明者清原武彥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