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灌裝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裝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灌裝機。包括機架,其特點是機架一側固連有送蓋桶,送蓋桶上方設置有送蓋軌道槽,送蓋軌道槽下端口設置有彈性卡片,機架上安裝有送袋軌道,機架上方還設置有飲料桶,飲料桶與灌裝嘴連通,灌裝嘴上方連接有灌裝汽缸,送袋軌道上設置有推袋模板,推袋模板通過模板軸承架與直線導軌相連,模板軸承架上對應設置有推袋汽缸,直線導軌的右側上安裝有模架,模架與右側機架之間設置有收袋汽缸,模架上方固連有固袋裝置,旋蓋汽缸固定安裝在機架上,旋蓋汽缸下方固定安裝有旋蓋電機,旋蓋電機下端設置有旋蓋頭,機架右側還設置有集袋簸箕。其操作簡單,省時省力,自動化作業(yè),灌裝效率高。
【專利說明】自動灌裝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裝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灌裝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面上的小型灌裝設備,工人灌裝時,需先將容器袋放置在灌裝口下方,灌裝完成后將瓶蓋放置到袋口處,將容器袋放置到旋蓋裝置的下方,啟動旋蓋裝置將蓋子擰緊,然后手動將旋緊瓶蓋的飲料取下才可完成一個加工流程。灌裝、旋蓋作業(yè)都是通過手工作業(yè)來完成,操作繁復,費時費力,灌裝效率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灌裝機,從而有效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的自動灌裝機,包括機架,其特點是所述的機架一側固連有送蓋桶,送蓋桶上方設置有送蓋軌道槽,送蓋軌道槽下端口設置有彈性卡片,機架上水平安裝有送袋軌道,機架上方還設置有飲料桶,飲料桶通過送料管機構與灌裝嘴連通,灌裝嘴上方連接有灌裝汽缸,送袋軌道的左側和上平面上設置有推袋模板,推袋模板通過模板軸承架與直線導軌相連,模板軸承架上對應設置有推袋汽缸,直線導軌的右側上安裝有模架,模架與右側機架之間設置有收袋汽缸,模架上方固連有固袋裝置,旋蓋汽缸固定安裝在機架上,旋蓋汽缸下方固定安裝有旋蓋電機,旋蓋電機下端設置有與送袋軌道對應的旋蓋頭,機架右側還設置有集袋簸箕。
[0005]所述的送蓋軌道槽上方連接有送蓋探頭,送蓋桶通過送蓋軌道槽將瓶蓋輸送到與送袋軌道對應的上方。
[0006]所述的送袋軌道上的左右送袋軌道對應設置在送蓋軌道槽下端口下方,左右送袋軌道通過導向軌道與前后送袋軌道連通,左右送袋軌道右端設置有寬口落袋軌道,所述的灌裝嘴對應設置在導向軌道上方,旋蓋頭對應設置在左右送袋軌道上方,所述的集袋簸箕對應設置在落袋軌道右下方。
[0007]所述的前后送袋軌道與導向軌道形成的鈍角夾角為95-160度,左右送袋軌道與導向軌道形成的鈍角夾角為95-160度。
[0008]所述的推袋汽缸一端與模板軸承架固連,另一端固連在機架左側上。
[0009]所述的固袋裝置由連接座、固袋汽缸和卡頭組成,卡頭通過固袋汽缸實現(xiàn)前后運行作業(yè)。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自動灌裝機,其送蓋桶和送蓋軌道槽及彈性卡片的設置,使得送蓋流程實現(xiàn)自動化,送蓋探頭的設置使得送蓋流程實現(xiàn)智能化;三段組合式送袋軌道的設置,使得送袋軌道實現(xiàn)合理轉向,高效利用了機架的有限空間;灌裝嘴配合灌裝汽缸,使灌裝流程實現(xiàn)自動化;推袋模板配合推袋汽缸,使推袋流程實現(xiàn)自動化,模架配合收袋汽缸,使收袋流程實現(xiàn)自動化;固袋裝置使固袋流程實現(xiàn)自動化;旋蓋頭配合旋蓋電機及旋蓋汽缸使旋蓋流程實現(xiàn)自動化;收袋裝置配合固袋裝置及集袋簸箕,使集袋流程實現(xiàn)自動化。其操作簡單,省時省力,自動化作業(yè),灌裝效率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后視結構原理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1中的送袋軌道結構原理示意圖。
[0015]圖中所示:1.機架,2.送蓋桶,3.送蓋軌道槽,4.彈性卡片,5.送袋軌道,5_1.前后送袋軌道,5-2.導向軌道,5-3.左右送袋軌道,5-4.寬口落袋軌道,6.飲料桶,7.灌裝嘴,8.灌裝汽缸,9.推袋模板,10.模板軸承架,11.直線導軌,12.推袋汽缸,13.模架,14.收袋汽缸,15.固袋裝置,15-1.連接座,15-2.固袋汽缸,15-3卡頭,16.旋蓋頭,17.旋蓋電機,18.旋蓋汽缸,19.集袋簸箕,20.送蓋探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7]如圖1至3所示,所述的自動灌裝機,包括機架I,其特點是所述的機架I 一側固連有送蓋桶2,送蓋桶2上方設置有送蓋軌道槽3,送蓋軌道槽3下端口設置有彈性卡片4,機架I上水平安裝有送袋軌道5,機架I上方還設置有飲料桶6,飲料桶6通過送料管機構與灌裝嘴7連通,灌裝嘴7上方連接有灌裝汽缸8,送袋軌道5的左側和上平面上設置有推袋模板9,推袋模板9通過模板軸承架10與直線導軌11相連,模板軸承架10上對應設置有推袋汽缸12,直線導軌11的右側上安裝有模架13,模架13與右側機架之間設置有收袋汽缸14,模架13上方固連有固袋裝置15,旋蓋汽缸18固定安裝在機架I上,旋蓋汽缸18下方固定安裝有旋蓋電機17,旋蓋電機17下端設置有與送袋軌道5對應的旋蓋頭16,機架I右側還設置有集袋簸箕19。
[0018]進一步,所述的送蓋軌道槽3上方連接有送蓋探頭20,送蓋桶2通過送蓋軌道槽3將瓶蓋輸送到與送袋軌道5對應的上方。
[0019]進一步,所述的送袋軌道5上的左右送袋軌道5-3對應設置在送蓋軌道槽3下端口下方,左右送袋軌道5-3通過導向軌道5-2與前后送袋軌道5-1連通,左右送袋軌道5-3右端設置有寬口落袋軌道5-4,所述的灌裝嘴7對應設置在導向軌道5-2上方,旋蓋頭16對應設置在左右送袋軌道5-3上方,所述的集袋簸箕19對應設置在寬口落袋軌道5-4右下方。
[0020]進一步,所述的前后送袋軌道5-1與導向軌道5-2形成的鈍角夾角為95-160度,左右送袋軌道5-3與導向軌道5-2形成的鈍角夾角為95-160度。
[0021]進一步,所述的推袋汽缸12 —端與模板軸承架10固連,另一端固連在機架I左側上。
[0022]進一步,所述的固袋裝置15由連接座15-1、固袋汽缸15-2和卡頭15_3組成,卡頭15-3通過固袋汽缸15-2實現(xiàn)前后運行作業(yè)。
[0023]所述的自動灌裝機,工作時,送蓋桶中的瓶蓋首先被輸送到送蓋軌道槽,當送蓋軌道槽中的瓶蓋填充到送蓋探頭位置時,送蓋探頭將感應到的信息傳輸至送蓋桶,送蓋桶暫停送蓋,然后從前后送袋軌道末端將空袋排列掛在前后送袋軌道上,送袋裝置隨即將空袋推送至灌裝嘴下方,隨后灌裝汽缸工作,將灌裝嘴下壓,飲料桶當中的飲料通過送料管裝置灌入空袋,空袋灌滿飲料后,灌裝汽缸將灌裝嘴提起,灌裝嘴停止灌裝,隨后,推袋模板在推袋汽缸的作用力下將飲料袋沿送袋軌道推送到旋蓋頭下方,隨后推袋模板向左運行復位,推袋模板復位的同時,收袋汽缸將固袋裝置向左推進到緊鄰飲料袋口處,固袋汽缸將卡頭向前推進,卡頭將飲料袋嘴固位,隨即旋蓋汽缸將旋蓋電機和旋蓋頭下壓,旋蓋頭在電機的作用力下將瓶蓋旋緊,隨后旋蓋頭被旋蓋汽缸向上提升,之后收袋汽缸向右運行至左右送袋軌道5-3右端,固袋汽缸將卡頭拉回復位,從而完成一次灌裝作業(yè)。當?shù)诙€完成灌裝完畢的飲料袋被推送到左右送袋軌道5-3端口處時,恰將第一個飲料袋排擠到落袋軌道5-4位置,第一個飲料袋隨即落入集袋簸箕當中被快速收集。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灌裝機,包括機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架一側固連有送蓋桶,送蓋桶上方設置有送蓋軌道槽,送蓋軌道槽下端口設置有彈性卡片,機架上水平安裝有送袋軌道,機架上方還設置有飲料桶,飲料桶通過送料管機構與灌裝嘴連通,灌裝嘴上方連接有灌裝汽缸,送袋軌道的左側和上平面上設置有推袋模板,推袋模板通過模板軸承架與直線導軌相連,模板軸承架上對應設置有推袋汽缸,直線導軌的右側上安裝有模架,模架與右側機架之間設置有收袋汽缸,模架上方固連有固袋裝置,旋蓋汽缸固定安裝在機架上,旋蓋汽缸下方固定安裝有旋蓋電機,旋蓋電機下端設置有與送袋軌道對應的旋蓋頭,機架右側還設置有集袋簸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灌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蓋軌道槽上方連接有送蓋探頭,送蓋桶通過送蓋軌道槽將瓶蓋輸送到與送袋軌道對應的上方。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灌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袋軌道上的左右送袋軌道對應設置在送蓋軌道槽下端口下方,左右送袋軌道通過導向軌道與前后送袋軌道連通,左右送袋軌道右端設置有寬口落袋軌道,所述的灌裝嘴對應設置在導向軌道上方,旋蓋頭對應設置在左右送袋軌道上方,所述的集袋簸箕對應設置在落袋軌道右下方。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灌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送袋軌道與導向軌道形成的鈍角夾角為95-160度,左右送袋軌道與導向軌道形成的鈍角夾角為95-160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灌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袋汽缸一端與模板軸承架固連,另一端固連在機架左側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灌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袋裝置由連接座、固袋汽缸和卡頭組成,卡頭通過固袋汽缸實現(xiàn)前后運行作業(yè)。
【文檔編號】B67B3/20GK204223214SQ201420552643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王風華 申請人:王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