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配件領域,具體是一種全新自行車變速器。
背景技術:
許多自行車設置有傳動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允許騎車者改變用于將動力從踏板傳遞到后輪的傳動比。經(jīng)常,傳動系統(tǒng)使用一個或多個變速器來改變傳動比。前變速器安裝到自行車框架、鄰近前齒盤,以使得鏈在前齒盤之間橫向切換,而后變速器安裝成鄰近后輪的輪轂,以使得鏈在后鏈輪之間橫向切換,變速器由操作纜線以及車把調速器控制。目前,現(xiàn)在的變速自行車由于齒輪不在一個平面,所以換擋時導致卡頓,容易造成車的損傷,嚴重時會給人造成傷害。因此,需要設計出一種全新的自行車變速器,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新自行車變速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新自行車變速器,包括設置在自行車上的前齒輪、后齒輪、圓盤和車把調速器,所述圓盤安裝在后齒輪上,所述的前齒輪通過鏈條驅動圓盤,自行車上還設置有調節(jié)鏈條松緊狀態(tài)的鏈條調節(jié)器,自行車的車把上設置有調節(jié)后齒輪的車把調速器,所述前齒輪上依次設有呈圓周式布置的多組第一軌道、第二軌道、第三軌道,每組中的第一軌道、第二軌道、第三軌道之間平行設置,所述第一軌道、第二軌道、第三軌道內(nèi)均設有活動控制的液壓桿,且液壓桿與各自的軌道底面平行,所述的第一軌道上設有通過液壓桿活動控制的第一軌道齒牙,所述第二軌道上設有通過液壓桿活動控制的第二軌道齒牙,所述的第三軌道上設有通過液壓桿活動控制的第三軌道齒牙。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軌道、第二軌道、第三軌道的長度依次減小。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后齒輪與前齒輪具有相同原理的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前齒輪、后齒輪的每個軌道上都設有支撐柱。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撐柱的上部分為直三棱柱,下部分為長方體。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前齒輪圓盤上的第三軌道和后齒輪圓盤上的第二軌道的軌道深度由初始到半徑減小時增加。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將自行車上的多個齒輪層整合為前后一個齒輪使其在一個平面內(nèi)每個齒輪由多個獨立的齒牙,每個齒牙下面都有液壓桿,變速時通過滑軌里的液壓桿的伸縮來實現(xiàn)齒輪的大小進而實現(xiàn)自行車的變速。該產(chǎn)品換擋時流暢。
附圖說明
圖1為具有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車把調速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變速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前齒輪的結構示意圖和前齒輪部分細節(jié)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鏈條調節(jié)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前齒輪半徑減小的過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第二軌道齒牙的俯視圖。
圖8為齒牙與液壓桿的連接關系圖。
圖9為支撐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前齒輪半徑增大的過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前齒輪半徑增大的過程示意圖(二)。
圖中:1-前齒輪;2-鏈條;3-鏈條調節(jié)器;4-圓盤;5-車把調速器;6-第一軌道;7-第二軌道;8-第三軌道;9-支撐柱;10-第三軌道走勢圖;11-鏈條齒輪;12-第三軌道齒牙;13-第二軌道齒牙;14-第一軌道齒牙;15-液壓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1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全新自行車變速器,包括設置在自行車上的前齒輪1、后齒輪、圓盤4和車把調速器5,圓盤4安裝在后齒輪上,前齒輪1通過鏈條2驅動圓盤4,自行車上還設置有調節(jié)鏈條2松緊狀態(tài)的鏈條調節(jié)器3,自行車的車把上設置有調節(jié)后齒輪的車把調速器5。
前齒輪1上依次設有呈圓周式布置的多組第一軌道6、第二軌道7、第三軌道8,每組中的第一軌道6、第二軌道7、第三軌道8之間平行設置,第一軌道6、第二軌道7、第三軌道8的長度依次減小。
第一軌道6、第二軌道7、第三軌道8內(nèi)均設有活動控制的液壓桿15,且液壓桿15與各自的軌道底面平行,第一軌道6上設有通過液壓桿15活動控制的第一軌道齒牙14,第二軌道7上設有通過液壓桿15活動控制的第二軌道齒牙13,第三軌道8上設有通過液壓桿15活動控制的第三軌道齒牙12。齒牙與液壓桿的連接關系如圖8所示。
后齒輪與前齒輪具有相同原理的結構。前齒輪1、后齒輪的每個軌道上通過彈簧連接有支撐柱9,支撐柱9的上部分為直三棱柱,下部分為長方體,如圖9所示。
前齒輪1圓盤上的第三軌道8和后齒輪圓盤上的第二軌道的軌道深度由初始到半徑減小時增加。前齒輪1的第二軌道和后齒輪的第二軌道由于在半徑最小時脫離原本平面,所以使用滑桿來實現(xiàn)半徑的增大和減小,其余的使用液壓桿。
本實用新型的加速器在初始狀態(tài)下,前齒輪為33個齒牙數(shù)的齒輪。在增大速度時,可將后齒輪的液壓桿15伸長,此時的齒輪齒數(shù)不變但是半徑增大,由于半徑增大所以速度增加,實現(xiàn)變速,在這個過程中,前齒輪不變。由初始速度在減速時,液壓桿伸縮,先行收縮的路徑逐漸下移脫離原平面,其中在齒輪上均勻排布11個液壓桿15現(xiàn)行壓縮,然后另外的液壓桿15后行壓縮使其后來的11個齒牙,在其另外的22個齒牙的內(nèi)部如圖6所示,由于齒輪半徑減少所以速度減,前齒輪變速原理一樣。
在變速過程中鏈條會發(fā)生變松和過緊狀態(tài)安裝車把調節(jié)器,其控制和齒輪一樣通過把手可實現(xiàn)同步。
如圖6和圖7所示,當駕駛者發(fā)出前齒輪半徑減小指令時(減速)時,位于齒輪盤左側的齒牙(沒有與鏈條相交)迅速縮短達到圖中位置,隨著齒輪的轉動,當轉到這一時的齒牙都縮短一圈后,半徑全部縮短,當半徑縮短時工作的齒牙減少了11個,也就是位于第二軌道的齒牙從圖7可以一看出,隨著軌道的深度變大這11齒牙脫離工作面。(后齒輪工作原理相同)。
如圖8和圖9所示,當有初始狀態(tài)半徑增大時,也是由前齒輪左側后齒輪右側大約45°的范圍(與鏈條未接觸)先發(fā)生齒輪增大,增大過程按照滑軌的方向增大,當達到最大時與滑軌面接觸停止。(后齒輪工作原理相同)滑軌的放向是為了在增大的過程中保持一定的齒距以保證與鏈條的吻合度。
本實用新型將變速器的齒輪整合在一個平面內(nèi),通過滑軌的移動來實現(xiàn)齒輪的大小進而實現(xiàn)自行車的變速。而齒輪的齒數(shù)并不是一個不變的整體,齒輪大的齒輪數(shù)獨立存在,每個齒牙的移動靠滑軌里的液壓桿來實現(xiàn)。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nèi)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nèi)。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