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折疊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25507閱讀:25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折疊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尤其是一種折疊自行車。
背景技術
在提倡低碳節(jié)能生活的大背景下,自行車重新成為大眾推崇的交通工具。特別是 折疊自行車,因其使用時方便快捷,市場需求日益旺盛。目前的折疊自行車產品雖然給我們 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還存在一些明顯不足折疊機構復雜、操作繁瑣、安全性欠佳;折 疊外形不規(guī)則、體積較大;折疊后不便推動攜帶。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容易、安全性高、折疊規(guī) 整、體積較小、方便存放和推動攜帶的折疊自行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該折疊自行車包括方向部分、動力部分、 車輪部分、和車架部分;方向部分的前叉是單邊叉,且與動力部分的鏈盤在同一側;車輪部 分的前輪和后輪分別位于單邊叉和鏈盤對側;車架部分包括前梁和后梁,兩者通過車梁活 頁連接,并由后梁鎖定裝置固定,前梁通過折疊轉向卡扣的折疊轉向支點與前叉連接,并由 前梁鎖定裝置固定,折疊固定扣安裝在座管上。前梁鎖定裝置或后梁鎖定裝置包括復位彈簧、車梁鎖緊裝置殼體、鎖緊銷、安全鎖 扣釘;車梁鎖緊裝置殼體安裝在前梁或后梁內,安全鎖扣釘通過復位彈簧將鎖緊銷固定在 車梁鎖緊裝置殼體中,固定在車梁鎖緊裝置殼體一側的另一復位彈簧抵著鎖緊銷。前輪、前梁、后輪、后梁和座管在展開時處在同一平面上。前輪、前梁與后輪、后梁和座管在折疊后分別處在相互平行的兩個平面上,且前輪 和后輪中心對正。兩個平面位于單邊叉和鏈盤之間。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應用效果顯著1.快速折疊折疊或展開操作容易、步驟少、使用便捷,折疊后兩輪平行緊靠,整 體扁平規(guī)則占空間?。?.展開行車該折疊方式適合小學至成人各年齡層,車架設計科學安全,行車輕 便舒適,是健康休閑活動的好選擇;3.疊后隨行折疊后結構緊湊體積小易于推拉,便于外出時隨身攜帶進入各種公 共場所,減少被盜機會。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折疊自行車展開時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折疊自行車展開時的左視圖。[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折疊自行車沿圖2中A-A線的剖視圖。圖4是圖3中車梁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折疊自行車折疊后的主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折疊自行車折疊后的左視圖。圖中1把橫,2前梁,3座墊,4座墊固定扣,5座管,6折疊固定扣,7后輪,8后輪 轂,9鏈盤,10腳踏,11后梁,12安全鎖扣釘,13車梁活頁,14安全鎖扣釘,15前輪,16前輪 轂,17折疊旋轉支點,18折疊轉向卡扣,19前叉,20車把,21復位彈簧,22車梁鎖緊裝置殼 體,23車梁鎖緊銷,24車輛鎖緊裝置殼體,25復位彈簧,26前叉鎖緊銷,27復位彈簧,28復 位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折疊自行車包括方向部分、動力部分、車輪部分、 和車架部分。方向部分包括車把20、前叉19、把橫1。前叉19是單邊叉,且與動力部分的鏈盤9 在同一側,它通過前輪轉向軸承與折疊轉向卡扣18連接以實現前輪轉向,轉向軸承安裝在 折疊轉向卡扣18內。動力部分包括腳踏10、鏈盤9。腳踏10安裝在鏈盤9的鏈輪上。驅動力既可以采 用人力,也可以采用電力或其他力。車輪部分包括前輪15、前輪轂16、后輪7、后輪轂8。前輪15和后輪7分別位于單 邊叉和鏈盤9對側,前輪15通過前輪轂16與前叉19連接,后輪7通過后輪轂8連接到鏈 盤9上。展開時,前輪、前梁、后輪、后梁和座管處在同一平面上(見
圖1和圖2)見;折疊 后,前輪、前梁與后輪、后梁和座管分別處在相互平行的兩個平面上,且前輪和后輪中心對正,上述兩個平面位于單邊叉和鏈盤之間(見圖5和圖6)。車架部分包括前梁2、后梁11、折疊轉向卡扣18、折疊轉向支點17、車梁活頁13、座 墊3、座墊固定扣4、座管5、前叉固定扣6、前梁鎖定裝置、后梁鎖定裝置。前梁2和后梁11 通過車梁活頁13連接,并由后梁鎖定裝置固定;前梁2通過折疊轉向卡扣18的折疊轉向支 點17與前叉19連接,并由前梁鎖定裝置固定;后梁11與鏈盤9以一定角度固定連接,座墊 3通過座墊固定扣4連到座管5上,座管5通過快拆件與后梁11連接并可根據需要上下伸 縮,折疊固定扣6安裝在座管5上。圖3和圖4顯示,前梁鎖定裝置安裝在前梁2內,由復位彈簧25、車梁鎖緊裝置殼 體24、前叉鎖緊銷26、復位彈簧28、安全鎖扣釘14組成;車梁鎖緊裝置殼體24安裝在前梁 2內,安全鎖扣釘14通過復位彈簧28將前叉鎖緊銷26固定在車梁鎖緊裝置殼體24中,固 定在車梁鎖緊裝置殼體24 —側的另一復位彈簧25抵著前叉鎖緊銷26 ;前叉鎖緊銷26卡緊 固定折疊轉向卡扣18,安全鎖扣釘14又鎖緊前叉鎖緊銷26起到保險作用。后梁鎖定裝置 安裝在后梁11內,由復位彈簧21、車梁鎖緊裝置殼體22、車梁鎖緊銷23、復位彈簧27、安全 鎖扣釘12組成;車梁鎖緊裝置殼體22安裝在后梁11內,安全鎖扣釘12通過復位彈簧27 將車梁鎖緊銷23固定在車梁鎖緊裝置殼體22中,固定在車梁鎖緊裝置殼體22 —側的另一 復位彈簧21抵著車梁鎖緊銷23 ;車梁鎖緊銷23卡緊固定前梁2與后梁11的連接,安全鎖 扣釘12又鎖緊車梁鎖緊銷23起到保險作用。[0027]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折疊自行車展開、折疊狀態(tài)進行說明。
圖1和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折疊自行車的展開狀態(tài)把橫、前輪、前梁、后梁、 座管、后輪都在同一個平面上,前叉鎖緊銷與前叉折疊轉向卡扣處于鎖緊狀態(tài),安全鎖扣釘 處于鎖緊狀態(tài),車梁鎖緊銷與車 梁鎖緊裝置殼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安全鎖扣釘處于鎖緊狀態(tài), 保證了騎行安全。圖5和圖6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折疊自行車的折疊狀態(tài)前輪、后輪緊貼平行可 以隨意推動,車把可以折疊放下,前叉通過折疊固定扣固定于座管,前梁和前輪在同一平面 上。本實用新型的折疊自行車的使用方法。折疊自行車的折疊操作1)操作者站在折疊自行車的左側,左手扶住車把,右手往下拉動安全鎖扣釘,順著 后梁往下撥動直至安全鎖扣釘通過復位彈簧自動鎖定于下一個固定位置,此時車梁鎖緊銷 被拉離車梁鎖緊裝置殼體,通過車梁活頁旋轉前梁與后梁至合適角度;2)用右手往下拉動安全鎖扣釘,順著前梁往下撥動直至安全鎖扣釘通過復位彈簧 自動鎖定于下一個固定位置,此時可以通過車把或把橫旋轉前叉,前叉通過折疊旋轉支點 旋轉90度后與前梁并排;3)將前輪與后輪合并,此時前叉、前梁、前輪在同一平面上與后梁平行,90度旋轉 折疊固定扣并沿著座管往下推直至折疊固定扣卡口卡住前叉;4)將座管往下推壓至合適位置并固定,將把手折下。折疊自行車的展開操作1)操作者站在折疊自行車的左側,將車把接好,用右手沿著座管往上撥動折疊固 定扣卡口,前梁經車梁活頁與后梁撥開適當角度,此時通過車把或把橫旋轉前叉,前叉通過 折疊旋轉支點旋轉后與前梁成90度;2)用右手再次拉動安全鎖扣釘直至前叉鎖緊銷通過復位彈簧與前叉折疊轉向卡 口卡緊,然后放開安全鎖扣釘自動鎖定于一個固定位置;3)將前梁推動至于后梁平行后,右手向下撥動安全鎖扣釘,車梁鎖緊銷由復位彈 簧的推動經過車梁鎖緊裝置殼體導向與車梁鎖緊裝置殼體鎖緊,放開安全鎖扣釘自動鎖定 于一個固定位置;4)將座管拉升至所需高度,并在車梁上固定好。本實用新型的折疊自行車操作簡單、步驟少、安全性高,折疊展開方便快捷,展開 時可作自行車、助動車、健身器材,折疊后外形扁平,易于存放或推拉攜帶,采用輕型硬質材 料制作更能減輕自重節(jié)省體力,為人們上下班、外出旅行、學生上學提供了一種便攜的交通 工具。
權利要求一種折疊自行車,包括方向部分、動力部分、車輪部分、和車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部分的前叉是單邊叉,且與動力部分的鏈盤在同一側;所述車輪部分的前輪和后輪分別位于單邊叉和鏈盤對側;所述車架部分包括前梁和后梁,兩者通過車梁活頁連接,并由后梁鎖定裝置固定,前梁通過折疊轉向卡扣的折疊轉向支點與前叉連接,并由前梁鎖定裝置固定,折疊固定扣安裝在座管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鎖定裝置或后梁鎖定裝 置包括復位彈簧、車梁鎖緊裝置殼體、鎖緊銷、安全鎖扣釘;所述車梁鎖緊裝置殼體安裝在 前梁或后梁內,安全鎖扣釘通過復位彈簧將鎖緊銷固定在車梁鎖緊裝置殼體中,固定在車 梁鎖緊裝置殼體一側的另一復位彈簧抵著鎖緊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前梁、后輪、后梁和座管 在展開時處在同一平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前梁與后輪、后梁和座 管在折疊后分別處在相互平行的兩個平面上,且前輪和后輪中心對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平面位于單邊叉和鏈盤 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折疊自行車,該折疊自行車包括方向部分、動力部分、車輪部分、和車架部分;方向部分的前叉是單邊叉,且與動力部分的鏈盤在同一側;車輪部分的前輪和后輪分別位于單邊叉和鏈盤對側;車架部分包括前梁和后梁,兩者通過車梁活頁連接,并由后梁鎖定裝置固定,前梁通過折疊轉向卡扣的折疊轉向支點與前叉連接,并由前梁鎖定裝置固定,折疊固定扣安裝在座管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科學合理,操作便捷安全,折疊后小巧美觀,方便存放或推拉攜帶,為人們出行提供了一種便捷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
文檔編號B62K15/00GK201769971SQ201020285638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9日
發(fā)明者溫韜, 陸建英 申請人:陸建英;溫韜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