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部件領域,尤其涉及了電控手制動閥。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產(chǎn)品手制動閥工作時,手柄做旋轉(zhuǎn)運動,凸輪隨著手柄的旋轉(zhuǎn)角度驅(qū)動頂桿上下活動進而調(diào)節(jié)閥門的開度,閥門的開度變化引起調(diào)壓彈簧彈簧力的變化,進而控制出氣口的氣壓,出氣口的氣壓有嚴格要求,一般出氣口的氣壓和手柄的旋轉(zhuǎn)角度的關系如圖5“特性曲線”所示。
但是隨著運動次數(shù)的增加,頂桿與凸輪頻繁摩擦運動,會造成凸輪的磨損,從而無法準確地控制閥門的開度;同時,調(diào)壓彈簧的彈簧力也會隨著運動次數(shù)的增加而衰減。因此出氣口的氣壓會出現(xiàn)無法滿足圖5“特性曲線”要求的現(xiàn)象,比如:“行車位置”時出氣口氣壓低于進氣口氣壓,“駐車位置”時出氣口氣壓沒有完全排盡,降不到0等故障,這樣容易導致手制動閥失效,輕者造成司機操縱感不佳,重者出現(xiàn)車輛損毀的現(xiàn)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出氣口氣壓控制不穩(wěn)定、手制動閥容易失效的缺點,提供了電控手制動閥。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電控手制動閥,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設有手柄,手柄在固定架上旋轉(zhuǎn),固定架上設有角位傳感器,角位傳感器用于檢測手柄的旋轉(zhuǎn)角度,還包括集成控制模塊、氣壓控制器和出氣口,角位傳感器將手柄的旋轉(zhuǎn)角度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集成控制模塊基于手柄的旋轉(zhuǎn)角度計算出對應出氣口的氣壓值并將氣壓值傳送到氣壓控制器,氣壓控制器用于控制出氣口的氣壓輸出。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閥體,閥體上位于出氣口的周圍設有第一氣壓傳感器,第一氣壓傳感器用于檢測出氣口的氣壓值并將出氣口氣壓值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閥體,固定架設置在閥體上,閥體上設有集成控制模塊、氣壓控制器和出氣口,閥體上還設有進氣口,進氣口與氣壓控制器連接,進氣口用于給氣壓控制器供氣。
作為優(yōu)選,閥體上位于進氣口的周圍設有第二氣壓傳感器,第二氣壓傳感器用于檢測進氣口的氣壓值并將進氣口氣壓值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
作為優(yōu)選,閥體上還設有排氣口,閥體包括上水平段、左一豎直段、左水平段、左二豎直段、下水平段、右二豎直段、右水平段和右一豎直段,上水平段兩端分別與左一豎直段、右一豎直段連接,左水平段兩端分別與左一豎直段、左二豎直段連接,下水平段兩端分別與左二豎直段、右二豎直段連接,右水平段兩端分別與右一豎直段、右二豎直段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手柄的旋轉(zhuǎn)角度為0-85°,手柄包括把手、支架和連接桿,把手和支架連接,支架和連接桿連接,連接桿在固定架上旋轉(zhuǎn)。
作為優(yōu)選,固定架為金屬制成的固定架。
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通過角位傳感器、集成控制模塊和氣壓控制器的配合,使出氣口的氣壓值符合特性曲線要求,并且由于氣壓控制器的控制,出氣口輸出的氣壓更穩(wěn)定,相對于傳統(tǒng)的凸輪易磨損、精度差的確定,本發(fā)明具有能提升手制動閥的制動效果,從而提升汽車行駛的安全性,保護乘坐者的生命安全。通過第一氣壓傳感器和第二氣壓傳感器分別監(jiān)測出氣口的進氣口的氣壓值,使出氣口能輸出穩(wěn)定的氣壓,并能使進氣口輸出穩(wěn)定的氣壓,有利于提升手制動閥的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手柄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閥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電路原理的框架示意圖。
圖5是出氣口氣壓值和手柄旋轉(zhuǎn)角度的特性曲線圖。
以上附圖中各數(shù)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其中,1—手柄、101—把手、102—支架、103—連接桿、2—固定架、3—角位傳感器、4—閥體、401—上水平段、402—左一豎直段、403—左水平段、404—左二豎直段、405—下水平段、406—右一豎直段、407—右水平段、408—右二豎直段、5—集成控制模塊、6—氣壓控制器、7—第一氣壓傳感器、8—出氣口、9—第二氣壓傳感器、10—進氣口、11—排氣口、12—行車位置、13—駐車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電控手制動閥,如圖1-5所示,包括固定架2,固定架2為金屬制成的固定架2,固定架2上設有手柄1,手柄1在固定架2上旋轉(zhuǎn),固定架2上設有角位傳感器3,角位傳感器3用于檢測手柄1的旋轉(zhuǎn)角度,還包括集成控制模塊5、氣壓控制器6和出氣口8,角位傳感器3將手柄1的旋轉(zhuǎn)角度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5,集成控制模塊5基于手柄1的旋轉(zhuǎn)角度計算出對應出氣口8的氣壓值并將氣壓值傳送到氣壓控制器6,氣壓控制器6用于控制出氣口8的氣壓輸出。還包括閥體4,閥體4上位于出氣口8的周圍設有第一氣壓傳感器7,第一氣壓傳感器7用于檢測出氣口8的氣壓值并將出氣口8氣壓值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5。固定架2設置在閥體4上,閥體4上設有集成控制模塊5、氣壓控制器6和出氣口8,閥體4上還設有進氣口10,進氣口10與氣壓控制器6連接,進氣口10用于給氣壓控制器6供氣。閥體4上位于進氣口10的周圍設有第二氣壓傳感器9,第二氣壓傳感器9用于檢測進氣口10的氣壓值并將進氣口10氣壓值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5。首先將出氣口8氣壓和手柄1旋轉(zhuǎn)角度的特性曲線參數(shù)輸入集成控制模塊5,角位傳感器3將手柄1的旋轉(zhuǎn)角度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5,集成控制模塊5基于手柄1的旋轉(zhuǎn)角度得出對應出氣口8的氣壓值并將氣壓值傳送到氣壓控制器6,氣壓控制器6用于控制出氣口8的氣壓輸出,因此出氣口8的氣壓值能滿足特性曲線的要求,如手柄1處于行車位置12時,出氣口8的氣壓等于進氣口10的氣壓,手柄1處于駐車位置13時,出氣口8的氣壓為零。第一氣壓傳感器7將出氣口8的氣壓值反饋到集成控制模塊5,如果集成控制模塊5發(fā)現(xiàn)出氣口8的氣壓值不符合要求,集成控制模塊5通過氣壓控制器6輸出準確的氣壓。第二氣壓傳感器9將進氣口10的氣壓值反饋集成控制模塊5,如果集成控制模塊5發(fā)現(xiàn)進氣口10的氣壓值不符合要求,則發(fā)出報警聲提醒使用者。通過角位傳感器3、集成控制模塊5和氣壓控制器6的配合,使出氣口8的氣壓值符合特性曲線要求,并且由于氣壓控制器6的控制,出氣口8輸出的氣壓更穩(wěn)定,相對于傳統(tǒng)的凸輪易磨損、精度差的確定,本發(fā)明具有能提升手制動閥的制動效果,從而提升汽車行駛的安全性,保護乘坐者的生命安全。通過第一氣壓傳感器7和第二氣壓傳感器9分別監(jiān)測出氣口8的進氣口10的氣壓值,使出氣口8能輸出穩(wěn)定的氣壓,并能使進氣口10輸出穩(wěn)定的氣壓,有利于提升手制動閥的性能。
閥體4上還設有排氣口11,閥體4包括上水平段401、左一豎直段402、左水平段403、左二豎直段404、下水平段405、右二豎直段408、右水平段407和右一豎直段406,上水平段401兩端分別與左一豎直段402、右一豎直段406連接,左水平段403兩端分別與左一豎直段402、左二豎直段404連接,下水平段405兩端分別與左二豎直段404、右二豎直段408連接,右水平段407兩端分別與右一豎直段406、右二豎直段408連接。
手柄1的旋轉(zhuǎn)角度為45°,手柄1包括把手101、支架102和連接桿103,把手101和支架102連接,支架102和連接桿103連接,連接桿103在固定架2上旋轉(zhuǎn)。
實施例2
同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手柄1的旋轉(zhuǎn)角度為0°。
實施例3
同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手柄1的旋轉(zhuǎn)角度為85°。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fā)明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