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雙行星排式電驅動總成,其特征在于:由驅動橋、后排行星輪機構、行星架-齒圈制動器、前排行星輪機構、第一電機、第二電機、離合器、制動器組成,所述前排行星輪機構由前排太陽輪、前排行星輪組、行星架-齒圈組成,所述后排行星輪機構由后排行星架、太陽輪主軸上的后排太陽輪、后排行星輪組、行星架-齒圈組成,所述第一電機的轉子經(jīng)太陽輪主軸與后排太陽輪連接,太陽輪主軸經(jīng)制動器進行制動,所述第二電機的轉子經(jīng)空心軸與前排太陽輪連接,所述第一電機與第二電機同回轉軸線并布置在同側,第一電機與第二電機之間設置有離合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行星排式電驅動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器固連在殼體上,所述前排行星輪機構的齒圈連于殼體內,所述前排行星輪機構與后排行星輪機構之間經(jīng)行星架-齒圈相連,行星架-齒圈與殼體之間設置有行星架-齒圈制動器,后排行星輪機構的后排行星架輸出到驅動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行星排式電驅動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輪主軸套設于空心軸內,所述太陽輪主軸與空心軸之間經(jīng)離合器進行結合或分離。
4.一種雙行星排式電驅動總成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任一種雙行星排式電驅動總成,并按以下步驟進行:
(1)第一電機工作模式分為單第一電機驅動模式和單第一電機制動能量回收模式,在單第一電機驅動模式下,行星架-齒圈制動器鎖止行星架-齒圈,離合器分離,制動器釋放;
單第一電機驅動模式:第一電機工作在電動模式下,第二電機停止工作,第一電機的輸出動力依次經(jīng)太陽輪主軸、后排太陽輪、后排行星輪組、后排行星架輸送至驅動橋;
單第一電機制動能量回收模式:第一電機工作在發(fā)電模式下,車輛慣性轉矩依次經(jīng)驅動橋、后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輪組、后排太陽輪、太陽輪主軸拖動第一電機旋轉發(fā)電,并為相電連的儲能裝置充電;
(2)第二電機工作模式分為單第二電機驅動模式和單第二電機制動能量回收模式,在單第二電機驅動模式下,行星架-齒圈制動器釋放,離合器分離,制動器制動;
單第二電機驅動模式:第二電機工作在電動模式下,第一電機停止工作,第二電機的輸出動力依次經(jīng)前排太陽輪、前排行星輪組、行星架-齒圈、后排行星輪組、后排行星架輸送至驅動橋;
單第二電機制動能量回收模式:第二電機工作在發(fā)電模式下,車輛慣性轉矩依次經(jīng)驅動橋、后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輪組、行星架-齒圈、前排行星輪組、前排太陽輪拖動第二電機旋轉發(fā)電,并為相電連的儲能裝置充電;
(3)雙電機轉矩耦合工作模式分為雙電機轉矩耦合驅動模式和雙電機轉矩耦合制動能量回收模式,在雙電機轉矩耦合驅動模式下,行星架-齒圈制動器釋放,離合器結合,制動器釋放;
雙電機轉矩耦合驅動模式:第一電機與第二電機工作在電動模式下,且在離合器結合作用下,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成為一個整體,兩個電機的輸出動力可疊加在太陽輪主軸上;此時,動力功率流分成兩路并最終在后排行星架處耦合疊加后輸送至驅動橋;其中一路經(jīng)太陽輪主軸、后排太陽輪、后排行星輪組、后排行星架輸送,另一路經(jīng)太陽輪主軸、前排太陽輪、前排行星輪組、行星架-齒圈、后排行星輪組、后排行星架輸送,兩路在后排行星架處耦合疊加后輸送至驅動橋;
雙電機轉矩耦合制動能量回收模式:第一電機與第二電機工作在發(fā)電模式下,車輛慣性轉矩經(jīng)驅動橋處分流且最后匯流到太陽輪主軸處并通過兩個電機回收能量;其中一路依次經(jīng)驅動橋、后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輪組、后排太陽輪、太陽輪主軸拖動第一電機旋轉發(fā)電,并為相電連的儲能裝置充電;另一路依次經(jīng)過驅動橋、后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輪組、行星架-齒圈、前排行星輪組、前排太陽輪(太陽輪主軸)拖動第二電機旋轉發(fā)電,并為相電連的儲能裝置充電;
(4)雙電機轉速耦合工作模式分為雙電機轉速耦合驅動模式和雙電機轉速耦合制動能量回收模式,在雙電機轉速耦合驅動模式下,行星架-齒圈制動器釋放,離合器分離,制動器釋放;
雙電機轉速耦合驅動模式:第一電機與第二電機工作在電動模式下,第一電機的輸出動力依次經(jīng)太陽輪主軸、后排太陽輪、后排行星輪組、后排行星架輸送至驅動橋,第二電機的輸出動力依次經(jīng)前排太陽輪、前排行星輪組、行星架-齒圈、后排行星輪組、后排行星架輸送至驅動橋;
雙電機轉速耦合制動能量回收模式:第一電機與第二電機工作在發(fā)電模式下,車輛慣性轉矩分流輸出,一路依次經(jīng)驅動橋、后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輪組、后排太陽輪、太陽輪主軸拖動第一電機旋轉發(fā)電,另一路依次經(jīng)驅動橋、后排行星架、后排行星輪組、行星架-齒圈、前排行星輪組、前排太陽輪拖動第二電機旋轉發(fā)電,第一電機與第二電機分別為相電連的儲能裝置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