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凈水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蜂窩式硅藻巖陶粒。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污水凈化過濾處理和其他凈化吸附處理中,一般用的是陶瓷球粒和硅藻土陶瓷球粒,因是瓷性材料,其表面光滑、在使用過程中造成了對有機物吸附性能差和過濾質量低下的缺點和弱點。給企業(yè)造成了生產成本增加經濟負擔加重的負面影響。
為此,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一種蜂窩式硅藻巖陶粒來解決這一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蜂窩式硅藻巖陶粒,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采用瓷性材料進行凈水處理存在吸附性差、過濾質量低下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蜂窩式硅藻巖陶粒,包括硅藻巖陶球、蜂窩式球面和蜂窩狀內孔,所述硅藻巖陶球的表面具有蜂窩式球面,且硅藻巖陶球的內部具有蜂窩狀內孔。
優(yōu)選的,所述蜂窩式球面和蜂窩狀內孔由原硅藻巖中的木炭粒燃燒形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硅藻巖球在經過焙燒后、因木炭粒燃燒盡后就會形成硅藻巖蜂窩式球面,及內部的蜂窩狀內孔。蜂窩式球面相當于增大了球的表面積,在水的凈化過程中有利于吸附更多的有機物質利于微生物分解。
2.硅藻巖球中加入木炭粒在燃燒后不僅能夠形成蜂窩式球面,而且在燃燒的過程中可產生熱量,縮短焙燒時間,節(jié)約產品制造成本及能源。
3.因木炭的燃點低,有利于控制焙燒過程中的溫度,是陶球粒不至于過度燒成陶瓷球粒。另外在顯微鏡下觀察,木炭燃燒后所形成的蜂窩相對于其他化學氣體所形成的蜂窩,窩表面比較粗糙,對水更有滲透力和對雜質更有吸附力。
4.蜂窩式硅藻巖陶球粒相對于其他一般的陶瓷球粒質量輕,可節(jié)約生產運輸成本。
5.本發(fā)明可作為干燥劑使用,可有效的吸附有有害氣體和異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硅藻巖陶球,2、蜂窩式球面,3、蜂窩狀內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蜂窩式硅藻巖陶粒,包括硅藻巖陶球1、蜂窩式球面2和蜂窩狀內孔3,硅藻巖陶球1的表面具有蜂窩式球面2,且硅藻巖陶球1的內部具有蜂窩狀內孔3。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硅藻巖陶球1原料采用40%的原硅藻巖,木炭粒20%,云母15%,長石、石英13%和白云巖、泥石12%等巖石,經高溫焙燒形成,高溫焙燒可將木炭粒燃燒盡,從而形成硅藻巖蜂窩式球面,及內部的蜂窩狀內孔3。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蜂窩式球面2和蜂窩狀內孔3由原硅藻巖中的木炭粒燃燒形成,蜂窩式球面2和蜂窩狀內孔3相當于增大了球的表面積,在水的凈化過程中有利于吸附更多的有機物質利于微生物分解。
工作原理:
本發(fā)明在制備時,硅藻巖陶球1的原料采用40%的原硅藻巖,木炭粒20%,云母15%,長石、石英13%和白云巖、泥石12%等巖石,經混合磨粉后,再加適量的水拌勻,用制球機制成所需不同直徑的球粒,烘干,經過焙燒爐進行溫度控制焙燒成蜂窩式球面硅藻巖陶粒,由于硅藻巖陶球1在經過焙燒后,因木炭粒燃燒盡后就會形成硅藻巖蜂窩式球面2,及內部的蜂窩狀內孔3。蜂窩式球面2和蜂窩狀內孔3相當于增大了球的表面積,在水的凈化過程中有利于吸附更多的有機物質利于微生物分解。
綜上所述,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