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壓制動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按壓制動器(1),通常能夠具有高的處理準確度與短的周期時間,包括支撐結構(2),所述支撐結構包括:位于按壓制動側部的兩個側面或臺肩(3、4);所述兩個側面(3、4)優(yōu)良地通過至少一個上橫梁(5)連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兩個側面(3、4)次等地通過以相對于所述側面(3、4)不能移動的方式固定的梁或腳板或下工作臺(7)連接在一起;其中所述下工作臺(7)具有切割工作臺本體(16)形成第一窗(17)的第一狹槽(15),所述第一窗(17)在所述工作臺(7)的邊緣(10)上是開通的以形成工作臺本體(16)的第一部分(18),該第一部分在工作臺(7)通過撞錘(14)的動作而受壓時以與工作臺本體(16)的連續(xù)部分(19)不同的方式變形;并且所述下工作臺(7)具有切割工作臺本體(16)形成第二窗(21)的第二狹槽(20),第二窗(21)具有閉合的窗邊緣(22)以避免第二窗(21)在所述工作臺(7)的邊緣(10)上開通;所述第二窗大致沿著相對于工作臺的所述上邊緣(11)傾斜的方向延伸,并且沿著橫向于所述上部的方向與第一窗(17)部分地重疊。
【專利說明】按壓制動器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按壓制動器,并且特別涉及一種優(yōu)選為電機械類型的高性能按壓制動器。
[0002]例如,在文獻EP0384529中描述了已知的電機械類型的按壓制動器,其中一對細長工作裝置共同配合,并且其中這兩個細長工作裝置中的一個是固定的,而另一個是活動的,接近第一個?;顒庸ぷ餮b置以及支撐結構設置有多個滑輪,條帶交替地在支撐結構的滑輪上與在活動工作裝置的滑輪上經過,以便在活動工作裝置與固定工作裝置之間施加接近動作。
[0003]如已知的,在按壓制動工具機器中,設置有設計為特別剛性的支撐結構,以便限定該支撐結構在工具向模具的使插入其間的例如金屬件的工件變形的接近動作過程中變形。工具與模具之間的動作還可以達到幾百噸,不可避免地導致支撐模具的結構以及對工具進行操作的結構的變形。
[0004]例如,從文獻US6,374,658已知的是實施包括兩個狹槽的固定下面板,所述狹槽開設在面板的側邊緣上,并且其中在狹槽側開口附近設置有抵接件以限制面板變形。
[0005]盡管從多個觀點來看是令人滿意的,然而在按壓制動器動作過程中,此解決方案不允許補償下面板的變形以使固定于其上的模具不會明顯地變形,尤其是在活動上面板以這樣的方式施加推力動作的情形中,即,不僅橫向地施加推力動作,而且使推力動作沿著連接于其上的工具的延伸部分布。
[0006]文獻W098/46378示出了一種按壓制動器的結構,其中橫向下梁為固定的,并且具有水平的且平行于模具殼體液壓起重器(jack)的居中切口,該液壓起重器通過使其向上變形來提升橫向下梁的上部。
[0007]盡管從多個觀點來看是令人滿意的,然而該解決方案證明是實施起來特別復雜且昂貴的,導致非常精細地控制起重器的動作,該動作使模具支撐梁在相對于由工具施加的應力的相對方向上變形。應當顯而易見的是,該裝置由于另外對相同工件的處理的類型、由于使用的工具與模具的類型而特別地復雜,并且另外由于該工件變化,導致連續(xù)且復雜的維護與校準操作。
[0008]在文獻US4,640,113中示出了類似的解決方案。
[0009]例如,從文獻US5,497,647已知另一種解決方案,其中通過使用提前設置有施加的變形的工具來對變形進行補償,這與由于機器結構的加工操作而在機器結構上引起的變形相反或相對。
[0010]再次,盡管從一些觀點來看是令人滿意的,但是該解決方案使用起來特別復雜,被迫使用若干機器部件,并且尤其是基于工件以及待執(zhí)行的加工操作的類型的幾種工具。
[0011]通過以上已陳述的,并不那么特別地需要減小由在工件上的工具的壓力致使的變形(該變形則在模具使下面板變形時釋放),相反地需要以這樣的方式控制該變形,即,使得在接受下面板的變形時,模具的尺寸幾何變形是有限的,這允許確保其表面的平坦度,這進而保持以預設公差在待變形的工件上執(zhí)行加工操作的能力。
[0012]還需要管理按壓制動器的移動以避免支撐結構受到強變形的影響,來自活動部件的強變形同樣在支撐結構上釋放,從而使其變形并且改變連接于其上的傳感器的測量值,這些測量值對于限定多個機器部件的相互位置(諸如例如工具相對于模具的位置)是有用的,實際上減小了按壓制動器裝置的加工公差。
[0013]除了別的以外,這些需要與以下其他需求形成強烈反差,S卩,對于壓制制動器能夠具有越發(fā)高的動作以及因此能夠通過在工具與模具之間施加越發(fā)高的力使工件變形并且在更短時間內施加這些力以減少加工周期時間的需求。
[0014]加工周期時間的減少迫使對機器部件進行操作的速度增加,這與動作的增加一同增大特別是工具與模具之間的力,更進一步地增大部件和按壓制動器支撐結構的變形,進一步加強對于獨立于支撐結構的強變形的對變形以及確定機器管理解決方案的控制的需求。
[0015]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按壓制動器,該按壓制動器具有滿足上述需求而同時避免參照現(xiàn)有技術所述的缺點的這樣的結構和功能特性。
[0016]這樣的問題通過權利要求1的按壓制動器解決。
[0017]根據(jù)一般實施例,按壓制動器包括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包括位于按壓制動器的側部處的兩個側面或臺肩。所述兩個側面優(yōu)良地通過至少一個上橫梁連接在一起。所述兩個側面次等地通過以不能移動的方式固定至所述側面的梁或腳板或下工作臺(bench)連
接在一起。
[0018]所述下工作臺具有板狀本體,該板狀本體具有前表面、與前表面相對的后表面以及邊緣。所述邊緣包括適于至少部分地連接至模具的上邊緣部分。
[0019]所述按壓制動器還包括可移動撞錘或梁,該撞錘或梁相對于按壓制動器支撐結構能移動地連接,以用于其沿著橫向于其縱向延伸部的方向移動,以接近所述下工作臺。所述撞錘支撐一工具,該工具適于與所述模具配合以對插入其間的工件進行加工。
[0020]有利地,所述下工作臺具有切割工作臺本體的第一狹槽,因此形成第一窗。所述第一窗在所述工作臺的邊緣上是開通的(open),形成工作臺本體的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在工作臺通過撞錘的動作而受壓時以與工作臺本體的連續(xù)部分不同的方式變形。
[0021]根據(jù)特別有利的實施例,所述下工作臺具有切割工作臺本體的第二狹槽,形成與第一窗不同的第二窗。所述第二窗具有閉合的窗邊緣,以避免第二窗在所述工作臺的邊緣上開通。
[0022]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二窗大致沿著相對于工作臺上邊緣傾斜的方向延伸,并且沿著橫向于所述工作臺上邊緣的方向與所述第一窗部分地重疊。
[0023]所述第二窗形成工作臺本體的第三部分,該第三部分在工作臺通過撞錘的動作而受壓時以與工作臺本體的連續(xù)部分不同的方式變形,以確保工作臺的上邊緣以及因此模具大致是平坦的。
[0024]有利地,提供在工作臺邊緣上開通的第一窗以及相對于工作臺上邊緣傾斜并且與第一窗部分地重疊的第二窗確保可優(yōu)化工作臺另外在其以最重的方式受壓時的變形,并非減小變形而是對變形進行精確控制,以便控制工作臺上邊緣的平坦度,并且因此在整個加工過程中允許沿著模具的以預設且減小的量的尺寸公差。
[0025]通過在下文中闡述的參照附圖以示意性且非限制性實例的方式給出的本發(fā)明優(yōu)選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按壓制動器的其他特性和優(yōu)點將是顯而易見的,在附圖中:
[0026]圖1示意性示出了按壓制動器的軸測圖;
[0027]圖2示出了根據(jù)實施例的按壓制動器的支撐結構的從左方和前方觀察的軸測圖;
[0028]圖3示出了圖2的支撐結構的從右方和前方觀察的軸測圖;
[0029]圖4示出了圖2的支撐結構的從右方和后方觀察的軸測圖;
[0030]圖5示出了圖2中的結構的細節(jié)的軸測圖;
[0031]圖6示出了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按壓制動器的工作臺的軸測圖;
[0032]圖7示出了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按壓制動器的工作臺的軸測圖;
[0033]圖8示出了在受到以最高的力壓在工作臺上的撞錘的加工變形的動作時的通過完成元件(finished element)分析的按壓制動器的支撐結構的軸測圖,其中有意地放大了變形并且以灰色陰影表示以更好地突出它們;
[0034]圖9示出了笛卡爾圖,其中工作臺上邊緣的延伸部在縱坐標中記錄,并且對于確定邊緣的大致直線趨勢有用的放大變形在橫坐標中記錄;
[0035]圖10示出了圖1中的按壓制動器的細節(jié)軸測圖,其中已移除外蓋56以突出使撞錘受壓移動遠離工作臺工具的彈簧單元,撞錘端部連接至彈簧,光學線關聯(lián)至該撞錘,其讀取器面向光學線并且由獨立于臺肩且直接擱置于基部上的結構支撐,以便不受裝置結構的變形的影響;
[0036]圖11示出了撞錘沖程或移動的探測傳感器的細節(jié)軸測圖;
[0037]圖12示出了如從右側觀察的按壓制動器的支撐結構;
[0038]圖13示出了該結構的右臺肩的細節(jié)的側視圖,其中突出了用于工作臺的支撐以及檢查和維護的窗以及該機器的其他內部部件;
[0039]圖14示出了該結構的右臺肩的細節(jié)的側視圖,其中突出了用于臨時支撐上橫梁以將它們正確地固定至臺肩的窗,其中突出了與彈簧壓迫撞錘遠離工作臺的動作相對的上支撐表面;
[0040]圖15示出了按壓制動器的立體圖,其中單獨地突出并示出了可與撞錘一起移動的安全屏障;
[0041]圖16示出了圖15中的安全激光屏障的細節(jié)立體圖;
[0042]圖17示出了用于撞錘的引導件的細節(jié)軸測圖;
[0043]圖18示出了撞錘的軸測圖;
[0044]圖19示出了操作地連接至上橫梁并且由彈簧壓迫的撞錘的移動動力學的細節(jié)軸測圖。
[0045]如從附圖可看出,按壓制動器I包括支撐結構2。所述支撐結構包括例如當從前方觀察時布置在機器的右側處的第一側面或臺肩3,以及例如當從前方觀察時布置在左側上的機器按壓制動器的第二側面或臺肩4。
[0046]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兩個側面3、4優(yōu)良地由至少一個上橫梁5連接在一起。
[0047]有利地,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兩個側面3和側面4優(yōu)良地由相互相向地布置并且在其間形成間隙的兩個上橫梁5、6連接在一起。
[0048]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兩個橫梁5、6通過它們的頭部固定至兩個側面3、4的相向表面并且例如(但不是必要地)通過接收在上橫梁5、6的本體中鉆取的螺紋座中的螺栓牢固地鎖定。
[0049]根據(jù)實施例,為了改進裝配,所述至少一個上橫梁5或6具有通過適配在設置于側面3或4中的橫梁組裝窗49中而延伸的懸臂延伸部或者支撐支架或者橫梁組裝支架48。
[0050]根據(jù)實施例,其他橫梁5或6支架48通過適配在設置于側面3或4中的其他窗49中而縱向地突出。所述窗49具有橫梁支撐基部50,該橫梁支撐基部優(yōu)良地布置于支架48并且當在機器豎直向上地加工操作過程中受壓時適于接收并支撐橫梁支架48。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窗49具有適于支撐橫梁5或6支架48的橫梁引導側面51。
[0051]根據(jù)實施例,在所述支撐基部50與所述引導側面51之間設置有加寬部或圓角部(rounded portion,倒圓部)52,其局部地加寬了窗49的尺寸,以便減小由于橫梁強力地擱置在支撐結構上并且特別地擱置在側面或臺肩3或4上而導致的應力局部集中。
[0052]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兩個側面3、4次等地由梁或腳板(apron)或下工作臺7連接在一起。所述下工作臺7以不可移動的方式固定至兩個側面3、4。
[0053]根據(jù)實施例,所述下工作臺7通過接收在設置于工作臺本體16中的螺紋座中的例如螺栓、系桿固定至臺肩3、4。
[0054]根據(jù)實施例,所述下工作臺7具有到從工作臺本體16懸臂突出的臺肩3或4的橫向工作臺支撐架42。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工作臺支撐架42適配在設置于臺肩3、4中的工作臺支撐窗43中。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工作臺支撐窗43次等地具有適于形成工作臺的到支撐結構2的強力抵接與支撐的支撐表面的工作臺支架支撐基部44。
[0055]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工作臺支撐窗43具有適于引導工作臺支撐支架42的橫向引導側面45。
[0056]根據(jù)實施例,在所述工作臺支撐基部44與所述引導側面45之間設置有加寬件或圓角件46,其在橫向上局部地增大支撐窗43的尺寸,以便減小由于工作臺的強力擱置在臺肩3或4的結構上而導致的應力局部集中。
[0057]根據(jù)實施例,所述下工作臺7具有板狀本體16,該板狀本體具有:前表面8,相對于機器向外面向;后表面9,例如向內面向機器,其中例如容納有用于工作件的固定和/或操作系統(tǒng)。根據(jù)實施例,所述下工作臺7包括具有邊緣10的板狀本體16。
[0058]有利地,并且根據(jù)另一實施例,所述邊緣10包括適于至少部分地連接至模具12的上邊緣部分11。根據(jù)實施例,所述上邊緣11面向按壓制動器的活動部分以便與工具13配合并且以便變形以例如使介于其間的工作件彎曲。
[0059]根據(jù)實施例,所述按壓制動器I還包括相對于支撐結構2可移動地連接的活動撞錘或梁14,以便允許撞錘14沿著橫向于其縱向延伸的方向移動,以接近所述下工作臺7,特別地以與所述上邊緣11配合以對工件進行加工。
[0060]根據(jù)實施例,在撞錘14的接近下工作臺7的移動過程中,所述撞錘14支撐適于與模具12配合的工具13,以加工介于其間的工件。
[0061]有利地,并且根據(jù)實施例,所述下工作臺7具有切割工作臺本體16的第一狹槽15,形成第一窗17。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一窗17開設在工作臺7的邊緣10上,形成工作臺本體16的第一部分18,當工作臺7由于撞錘14的動作而受壓時,該第一部分以與工作臺本體16的連續(xù)部分19不同的方式變形。
[0062]有利地,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一狹槽15形成在工作臺7的上邊緣11上開通的第一窗17。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狹槽15以通過使其橫向于工作臺7的延伸部在上邊緣11下方經過的方式例如但非必要地根據(jù)相對于上邊緣傾斜的方向延伸,以便通過從工作臺中心到達工作臺7的橫向外圍逐步地接近所述上邊緣11,以然后再次彎曲并且在優(yōu)選為工作臺的側部區(qū)域中在上邊緣11上是開通的以使上邊緣的整體部分可關聯(lián)到模具12。
[0063]特別有利地,根據(jù)實施例,所述下工作臺7具有切割工作臺本體16的第二狹槽20,形成第二窗21。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二窗21具有閉合的窗邊緣22。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窗邊緣22具有閉合的環(huán)形路徑。根據(jù)實施例,使得所述第二窗21避免在工作臺7的邊緣10上開通。
[0064]特別有利地,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二窗21大致沿著相對于工作臺的上邊緣11傾斜的方向延伸。
[0065]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二窗21通過穿過工作臺的中心線或中心(例如由附圖中標記為X-X的豎直線表示的中心線)延伸,在工作臺7的側部穿過,逐步地接近上邊緣11。根據(jù)特別有利的實施例,所述第二窗21部分地重疊所述第一窗17,重疊意味著兩個窗21、17側接,使得橫向于上邊緣11的線穿過兩個窗21、17。根據(jù)實施例,兩個窗21、17的所述覆蓋僅出現(xiàn)在第二窗21的端部或側部長度以及第一窗17的初始或中間長度的上方。
[0066]根據(jù)實施例,兩個窗21、17之間的所述重疊使得所述第二窗21包括在所述第一窗17與工作臺7的上邊緣11之間。
[0067]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兩個窗21和17之間的重疊僅出現(xiàn)在其加寬終端部分32和27的上方。
[0068]有利地,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二窗21形成工作臺本體16的第三部分,該第三部分在工作臺7通過撞錘14的動作而受壓時以與工作臺本體16的連續(xù)部分18和19不同的方式變形并且以便另外在其受到工具13在待變形的工件上以及因此在模具12上的動作時確保工作臺7的上邊緣11的大致平坦度。
[0069]根據(jù)實施例,所述按壓制動器I包括切割工作臺本體16的第一狹槽15,形成第一窗17。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一窗17在工作臺7的上邊緣11上是開通的,形成工作臺本體16的第一部分17,該第一部分在工作臺7通過撞錘14的動作而受壓時以與工作臺本體16的連續(xù)部分19不同的方式變形。
[0070]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狹槽和第二狹槽17、21布置在工作臺本體16中,以便在其通過撞錘14而受壓時確保工作臺7的上邊緣11的大致平坦度。
[0071]根據(jù)實施例,與橫向于上邊緣11的結構相比,所述工作臺7例如但非必要地相對于工作臺7的中心線X-X而言是對稱結構。
[0072]第一狹槽15和第二狹槽21中每一者均為相對于工作臺7的橫切線或中心線X_X以相互對稱的方式布置的兩個狹槽。
[0073]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一狹槽17具有細長形狀,并且初始地由第一狹槽的第一段24以相對于上邊緣11略微傾斜的方式延伸,例如但非必要地以從中心線朝向工作臺7的側部穿過的方式接近上邊緣11。根據(jù)實施例,然后所述第一狹槽形成相對于第一段24更為傾斜的第一狹槽第二段25,例如但非必要地以從中心線朝向工作臺側部穿過的方式更快速地接近工作臺7的上邊緣11。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一狹槽17以大致橫向于上邊緣11的第一狹槽第三段26終止,根據(jù)實施例,該第一狹槽第三段在所述上邊緣11上是開通的,因此使所述窗橫向地開通。
[0074]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一狹槽17使其第一端以例如但非必要地朝向工作臺7的中心線X-X延伸的方式閉合。根據(jù)實施例,在工作臺本體16中終止的所述第一窗17,具有擴展部27 (例如但非必要地為大致周緣的通孔),該擴展部27適于減小應力的局部集中。
[0075]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二狹槽21大致以直線方式延伸,同時相對于上邊緣11保持大致略微傾斜,例如但非必要地,以從中心線X-X延伸至工作臺7側部的方式接近上邊緣11。
[0076]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二狹槽21的一部分28位于上邊緣11與所述第一狹槽17之間。
[0077]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二狹槽21在其具有擴展部31、32 (例如但非必要地為大致周緣通孔)的兩個端部29、30處終止,該擴展部31、32適于減小應力的局部集中。
[0078]根據(jù)實施例,設置相對于橫向于上邊緣11的軸線(例如但非必要地工作臺7的中心線X-X)大致對稱的兩個狹槽21、33。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兩個第二狹槽21、33大致沿著相對于上邊緣11略微傾斜的兩個方向以“V”的未連接在一起的兩個臂的形式移動遠離中心線 X-X。
[0079]根據(jù)實施例,以相對于橫向于上邊緣11的軸線(例如但非必要地工作臺7的中心線X-X)相互對稱的方式設置兩個第一狹槽17、34。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兩個第一狹槽17、34大致沿著相對于上邊緣11略微傾斜的兩個方向移動遠離橫向軸線或中心線x-x,隨后以“U”的未聯(lián)接在一起的兩個臂的形式以大致平行于橫向線或中心線的方式彎曲。
[0080]根據(jù)實施例,按壓制動機器的支撐結構2的所述兩個側面3、4通過第一上橫梁5和第二上橫梁6優(yōu)良地連接在一起。根據(jù)實施例,所述橫梁5和6面向彼此定位,在其間以可移動的方式支撐撞錘14。
[0081 ] 根據(jù)實施例,工作臺本體16的所述邊緣10包括上邊緣部分11,該上邊緣部分適于至少部分地連接至適于與由所述撞錘14支撐的工具13配合的模具12。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工作臺7設置有安裝在工作臺支撐窗43中的將工作臺支撐于臺肩3、4的支撐支架42。
[0082]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窗43設置有通過擴大且圓角的部分46連接在一起的支撐基部
44與引導側面45,以用于減小應力的集中。
[0083]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工作臺支撐窗43在與支撐基部44相對的側面上繼續(xù)具有檢查與維護加寬部47,該檢查與維護加寬部例如(不具有限制性)允許進入上孔或模具或工具,或者接近與工具相關聯(lián)的傳感器。
[0084]根據(jù)實施例,所述撞錘14通過滑動到可調節(jié)引導件37中而在所述臺肩3、4之間被引導,所述可調節(jié)引導件中的每一個均在至少兩個點上是可調節(jié)的,以便在所述撞錘14朝向工作臺7的上邊緣11的接近移動中對其進行引導。
[0085]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第一上橫梁和第二上橫梁5、6以及撞錘14具有在橫梁5、6上以及在其上纏繞至少一根條帶36的撞錘14上交替的引導裝置或滑輪35,所述條帶優(yōu)選但非必要地為受到例如通過驅動滑輪或者連接至受控齒輪電機的滑輪而產生的牽引動作的兩個條帶,使撞錘14更靠近工作臺7的上邊緣11。借助于通過位于借助于條帶而更靠近在一起的撞錘以及橫梁上的多個滑輪而提供給獲得的撞錘的移動的致動,可在其整個縱向延伸部上獲得均勻分布的撞錘動作,因此允許非常準確且快速的按壓制動操作。
[0086]根據(jù)實施例,所述撞錘14通過彈簧38而受力遠離工作臺7。[0087]根據(jù)實施例,所述彈簧38通過連接至撞錘14的離開設置于臺肩3、4中的窗40的懸臂延伸部或鼻39而定位成在外部與臺肩3、4相關聯(lián)。
[0088]根據(jù)實施例,激光傳感器41關聯(lián)至所述撞錘14,形成與撞錘14一起移動的光學屏障,該光學屏障能夠探測對于撞錘的移動的障礙以及能夠鎖定機器。借助于該傳感器,可在加工過程中維持工件的容易并且快速的加載和可移動接近性,而絕不會因此有損機器操作中的最大安全性。
[0089]根據(jù)實施例,所述激光傳感器41在與所述撞錘14關聯(lián)的工具13的路徑中布置成略微處于工具13的位置的前方。
[0090]根據(jù)實施例,所述上橫梁5、6設置有將橫梁組裝于安裝在橫梁組裝窗49中的臺肩
3、4的組裝支架48。
[0091]根據(jù)實施例,所述窗49設置有通過擴大且圓角的部分52接合在一起的用于組裝支架48的支撐基部50及用于組裝支架48的引導側面51,以用于減小應力的集中。
[0092]根據(jù)實施例,所述支撐結構2制成具有臺肩3、4,每個臺肩的每一側均制成為單件,形成橫梁5、6和工作臺7的支撐柱狀結構。
[0093]根據(jù)實施例,用于探測撞錘14的轉移或沖程的傳感器53連接至撞錘,該傳感器直接地支撐至按壓制動器基部,因此避免連接至支撐結構2,以便在按壓制動器的致動過程中不會受到結構2變形的影響。借助于該解決方案,撞錘的移動被測量并且以更加受控的方式為撞錘的致動提供反饋,因此允許更快速并且更準確的加工操作,同時保持在不消除結構變形的原則下,而是控制它們,以便獲得準確的加工操作。
[0094]根據(jù)實施例,光學線53連接至撞錘14,傳感器或讀取器54面向該光學線不與該光學線接觸,而是通過獨立于臺肩55的直接擱置于基部上的結構支撐,以便不受到按壓制動器結構2的變形的影響。
[0095] 顯而易見的是,為了滿足視條件而定的特定需求,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能夠做出多種修改和變型,這些修改和變型無論如何都落在諸如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0096]
[0097]
【權利要求】
1.一種按壓制動器(1),包括支撐結構(2),所述支撐結構包括: -兩個側面或臺肩(3、4),位于所述按壓制動器的側部處; -所述兩個側面(3、4 )優(yōu)良地通過至少一個上橫梁(5 )連接在一起,并且 -所述兩個側面(3、4)次等地通過相對于所述側面(3、4)以不能移動的方式固定的梁或腳板或下工作臺(7)而連接在一起; -所述下工作臺(7 )具有板狀本體(16 ),所述板狀本體具有前表面(8 )、與所述前表面(8)相對的后表面(9)、以及邊緣(10),所述邊緣(10)包括適于至少部分地連接至模具(12)的上邊緣部分(11),所述按壓制動器(I)還包括能移動的撞錘或梁(14),所述撞錘或梁沿著橫向于其縱向延伸部的方向相對于所述支撐結構(2)能移動地連接以接近所述下工作臺(7),所述撞錘支撐一工具(13),所述工具適于與所述模具(12)配合以對介于所述工具與所述模具之間的工件進行加工; 其中 所述下工作臺(7)具有切割所述工作臺本體(16)形成第一窗(17)的第一狹槽(15),所述第一窗(17)在所述工作臺(7)的所述邊緣(10)上是開通的,形成所述工作臺本體(16)的第一部分(18),在所述工作臺(7)通過所述撞錘(14)的動作而受壓時,所述第一部分以與所述工作臺本體(16)的連續(xù)部分(19)不同的方式變形;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工作臺(7)具有切割所述工作臺本體(16)形成第二窗(21)的第二狹槽(20),所述第二窗(21)具有閉合的窗邊緣(22)以避免所述第二窗(21)在所述工作臺(7)的所述邊緣(10)上開通;所述第二窗大致沿著相對于所述工作臺的所述上邊緣(11)傾斜的方向延伸并且沿著橫向于所述工作臺的所述上邊緣(11)的方向與所述第一窗(17)部分地重疊;所述第二窗(21)形成所述工作臺本體(16)的第三部分(23),在所述工作臺(7)通過所述撞錘(14)的動作而受壓時,所述第三部分以與所述工作臺本體(16)的連續(xù)部分(18和19)不同的方式變形,以確保所述工作臺(7)的所述上邊緣(11)是大致平坦的。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壓制動器(I),其中,所述第一狹槽(15)切割所述工作臺本體(16)形成第一窗(17),所述第一窗(17)在所述工作臺(7)的所述上邊緣(11)上是開通的以形成所述工作臺本體(16)的第一部分(18),在所述工作臺(7)通過所述撞錘(14)的動作而受壓時,所述第一部分以與所述工作臺本體(16)的連續(xù)部分(19)不同的方式變形;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第一狹槽和第二狹槽(17、21)在所述工作臺本體(16)中布置成確保所述工作臺(7)的所述上邊緣(11)在所述工作臺通過所述撞錘(14)而受壓時是大致平坦的,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工作臺(7)相對于橫向上邊緣(11)是對稱結構,例如但非必要地所述工作臺相對于所述工作臺(7)的中心線(X-X)是對稱結構,并且所述第一狹槽和第二狹槽(15、21)中的每一者均為相對于所述工作臺的橫向線或中心線(X-X)以相互對稱的方式布置的兩個狹槽,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第一狹槽(17)為細長形狀,所述第一狹槽起初延伸有相對于上邊緣(11)略微傾斜的第一狹槽第一段(24),以相對于所述第一段(24)更為傾斜的第一狹槽第二段(25)繼續(xù)延伸,并且以大致橫向于所述上邊緣(11)的第一狹槽第三段(26)終止;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第一狹槽(17)在其于所述工作臺本體(16)中終止之處具有擴展部(27),所述擴展部例如但非必要地為適于減小應力的局部集中的大致周緣孔。
3.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按壓制動器(I),其中 所述第二狹槽(21)大致以直線的方式延伸,同時保持相對于所述上邊緣(11)大致略微傾斜;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第二狹槽(21)的一部分(28 )布置在所述上邊緣(11)與所述第一狹槽(17 )之間;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第二狹槽(21)在其兩個端部(29、30)處以擴展部(31、32)終止,所述擴展部例如但非必要地為適于減小應力的局部集中的大致周緣孔; 并且/或者其中 相對于所述工作臺中心線(7)大致對稱的兩個第二狹槽(21、33)設置為以“V”的兩個臂的形式沿著相對于所述上邊緣(11)略微傾斜的兩個方向大致移動遠離所述中心線;并且/或者其中 相對于所述工作臺(7)的中心線(X-X)大致對稱的兩個第一狹槽(17、34)設置為沿著相對于所述上邊緣(11)略微傾斜的兩個方向大致移動遠離所述中心線,隨后以“U”的兩個臂的形式以與所述中心線大致平行的方式彎曲。
4.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按壓制動器(I),其中 所述兩個側面(3、4 )優(yōu)良地通過第一上橫梁(5 )和第二上橫梁(6 )連接在一起;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橫梁(5、6 )彼此面對地定位,將所述撞錘(14 )以能移動的方式支撐在其間。
5.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按壓制動器(I),其中 所述工作臺本體(16)的所述邊緣(10)包括上邊緣部分(11),所述上邊緣部分適于至少部分地連接至模具(12),所述模具適于與由所述撞錘(14)支撐的工具(13)配合;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工作臺(7)設置有安裝在工作臺支撐窗(43)中的將所述工作臺支撐于所述臺肩(3、4)的支撐支架(42),所述窗(43)設置有通過擴大且圓角的部分(46)接合在一起的支撐基部(44)和引導側面(45),以用于減小所述應力的集中;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工作臺支撐窗在與所述支撐基部(44)相對的側部上繼續(xù)延伸有檢查與維護加寬部(47)。
6.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按壓制動器(I),其中 所述撞錘(14)通過在能調節(jié)的引導件(37)中滑動而在所述臺肩(3、4)之間被引導,所述能調節(jié)的引導件中的每一個均在其朝向所述工作臺(7)的所述上邊緣(11)的接近移動中在至少兩個點上被引導。
7.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按壓制動器(I),其中 所述第一上橫梁和第二上橫梁(5、6)以及所述撞錘(14)具有在所述橫梁(5、6)以及所述撞錘(14)上交替的引導裝置(35),所述撞錘上盤繞有至少條帶(36),優(yōu)選但非必要地盤繞有兩根條帶,所述條帶在受到牽引動作時使所述撞錘(14)以更靠近所述工作臺(7)的所述上邊緣(11)的方式移動。
8.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按壓制動器(I),其中 所述撞錘(14 )通過彈簧(38 )而受力遠離所述工作臺(7 );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彈簧(38)通過連接至所述撞錘(14)的離開設置于所述臺肩中的窗(40)的懸臂延伸部或鼻(39)而定位成在外部與所述臺肩(3、4)相關聯(lián)。
9.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按壓制動器(I),其中 激光傳感器(41)關聯(lián)至所述撞錘(14),所述激光傳感器形成與所述撞錘(14) 一起移動的光學屏障,所述光學屏障能夠探測對于所述撞錘的移動的障礙以及能夠鎖定機器;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激光傳感器(41)在與所述撞錘(14)相關的工具(13)路徑中布置成略微地位于所述工具(13)位置的前方。
10.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按壓制動器(I),其中 所述上橫梁(5、6)設置有安裝在橫梁組裝窗(49)中的將所述橫梁組裝至所述臺肩(3、4)的組裝支架(48), 并且/或者其中 所述窗(49)設置有用于所述組裝支架(48)的支撐基部(50)以及用于組裝支架(48)的引導側面(51),所述支撐基部與所述引導側面通過擴大且圓角的部分(52)接合在一起以減小應力的集中。
11.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按壓制動器(I),其中 所述支撐結構(2)制成為具有臺肩(3、4),每個所述臺肩的每一側均僅制成為一件,形成所述橫梁(5、6)和所述工作臺(7)的支撐柱狀結構。
12.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按壓制動器(I),其中 用于探測所述撞錘的轉移或沖程的傳感器(53 )連接至所述撞錘,所述傳感器直接地支撐在所述按壓制動器的基部上,因此避免連接至所述支撐結構(2),以便在所述按壓制動器的操作過程中不受到結構(2)變形的影響, 并且/或者其中 光學線(53)連接至所述撞錘(14),傳感器或讀取器(54)面向所述光學線,所述傳感器或讀取器由直接擱置于基部上的獨立于所述臺肩(55)的結構支撐,以便不受到所述按壓制動器的結構(2)變形的影響。
【文檔編號】B21D5/02GK103747889SQ201280026939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30日
【發(fā)明者】路易吉·帕圖齊, 馬爾蒂·韋莎 申請人:分恩動力意大利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