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彈簧座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彈簧座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凸模和凹模呈左右布置,所述凸模包括凸模頂桿、凸模上座、第一彈簧、無頭螺栓、第二彈簧、頂針、凸模導向套、推桿、鑲件墊塊、第一套圈、凸模芯桿、芯桿套圈、第二套圈、凸模墊塊、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凸模模套和卸料圈;所述凹模包括凹模導向套、凹模壓圈、凹模鑲件、凹模套圈、凹模墊塊、導向塊、卸料桿、頂桿導向套、凹模模套、凹模頂桿、頂桿卡圈和凹模模套密封座。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的優(yōu)點,它能提高彈簧座的生產效率和精確度,還能提高彈簧座的產品合格率,進而保證產品質量。
【專利說明】彈簧座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模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彈簧座。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彈簧座的生產過程中,通常采用數(shù)控機床對棒料進行加工,將其加工成彈簧座。具體地說,是利用數(shù)控機床的滾刀旋轉運動為主運動,棒料和滾刀的移動為進給運動,對棒料表面進行加工處理,它可以加工平面、溝槽,也可以加工各種曲面、齒輪等。在將棒料加工成彈簧座的過程中,由于彈簧座表面形狀不規(guī)則,采用滾刀的加工方式使得工廠彈簧座的生產效率低下,并且精確度不高,不能保證產品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彈簧座模具,它能提高彈簧座的生產效率和精確度,還能提尚彈費座的廣品合格率,進而保證廣品質量。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它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凸模和凹模呈左右布置,所述凸模包括凸模頂桿、凸模上座、第一彈簧、無頭螺栓、第二彈簧、頂針、凸模導向套、推桿、鑲件墊塊、第一套圈、凸模芯桿、芯桿套圈、第二套圈、凸模墊塊、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凸模模套和卸料圈,所述推桿包括大頭端和小頭端;其中,
[0005]所述第二套圈、芯桿套圈、第一套圈和凸模導向套均與凸模模套固接,所述凸模導向套與凸模上座固接;
[0006]所述凸模芯桿與卸料圈、凸模墊塊和芯桿套圈間隙配合,所述鑲件墊塊與第一套圈間隙配合,所述推桿的小頭端與凸模導向套間隙配合,所述頂針與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間隙配合,所述凸模頂桿與凸模上座間隙配合,所述第二套圈與凸模墊塊間隙配合;
[0007]所述凸模芯桿和推桿的小頭端均與鑲件墊塊抵接,所述推桿的大頭端和無頭螺栓分別與第二彈簧的兩端抵接,所述凸模頂桿設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和無頭螺栓分別與第一彈費的兩端抵接;
[0008]所述凹模包括凹模導向套、凹模壓圈、凹模鑲件、凹模套圈、凹模墊塊、導向塊、卸料桿、頂桿導向套、凹模模套、凹模頂桿、頂桿卡圈和凹模模套密封座;其中,
[0009]所述凹模壓圈和凹模模套固接;
[0010]所述卸料桿與凹模鑲件、凹模墊塊和導向塊間隙配合,所述凹模頂桿與凹模導向套間隙配合;
[0011]所述凹模壓圈和卸料圈均與凹模導向套抵接,凹模壓圈和凹模鑲件均與凹模套圈抵接,所述頂桿導向套和凹模模套均與凹模模套密封座抵接,所述凹模頂桿與卸料桿抵接。
[0012]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凹模在左,凸模在右。向左驅動凸模,凸模芯桿與料接觸,并且與卸料桿相對,凸模和凹模對料成型。具體地,凸模芯桿成型彈簧座的錐孔,凹模鑲件、卸料桿和卸料圈對彈簧座外部進行成型。
[0013]成型后,凸模向右運動,產品留在凸模芯桿上。此時驅動凸模頂桿,凸模頂桿壓縮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同時驅動頂針向左運動。第二彈簧驅動推桿向左運動,推桿推動鑲件墊塊,鑲件墊塊驅動凸模芯桿向左運動,直到推桿大頭端被凸模導向套限制向左移動。而在推桿大頭端被凸模導向套限制向左移動后,凸模頂桿則繼續(xù)驅動頂針向左運動,頂針推動凸模墊塊運動,凸模墊塊推動卸料圈向左運動。最終卸料圈將已成型的彈簧座頂出凸模芯桿,完成卸料。
[0014]進一步,所述卸料桿為空心桿。
[0015]進一步,所述第二套圈、芯桿套圈、第一套圈和凸模導向套通過螺釘與凸模模套固接,所述凸模導向套通過螺釘與凸模上座固接,所述凹模壓圈通過螺釘與凹模模套固接。
[0016]進一步,所述第二套圈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密封圈。
[0017]進一步,所述卸料圈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密封圈。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的優(yōu)點,它能提高彈簧座的生廣效率和精確度,還能提尚彈費座的廣品合格率,進而保證廣品質量。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推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凸模;2、凹模;3、凸模頂桿;4、凸模上座;5、第一彈簧;6、無頭螺栓;7、第二彈簧;8、頂針;9、凸模導向套;10、推桿;11、鑲件墊塊;12、第一套圈;13、凸模芯桿;14、芯桿套圈;15、第二套圈;16、凸模墊塊;17、第一密封圈;18、第二密封圈;19、凸模模套;20、卸料圈;21、大頭端;22、小頭端;23、凹模導向套;24、凹模壓圈;25、凹模鑲件;26、凹模套圈;27、凹模墊塊;28、導向塊;29、卸料桿;30、頂桿導向套;31、凹模模套;32、凹模頂桿;33、頂桿卡圈;34、凹模模套密封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23]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凸模I和凹模2,所述凸模I和凹模2呈左右布置,所述凸模I包括凸模頂桿3、凸模上座4、第一彈簧5、無頭螺栓6、第二彈簧7、頂針8、凸模導向套9、推桿10、鑲件墊塊11、第一套圈12、凸模芯桿13、芯桿套圈14、第二套圈15、凸模墊塊16、第一密封圈17、第二密封圈18、凸模模套19和卸料圈20,所述推桿10包括大頭立而21和小頭2而22 ;其中,
[0024]所述第二套圈15、芯桿套圈14、第一套圈12和凸模導向套9均與凸模模套19固接,所述凸模導向套9與凸模上座4固接;
[0025]所述凸模芯桿13與卸料圈20、凸模墊塊16和芯桿套圈14間隙配合,所述鑲件墊塊11與第一套圈12間隙配合,所述推桿10的小頭端22與凸模導向套9間隙配合,所述頂針8與第一套圈12和第二套圈15間隙配合,所述凸模頂桿3與凸模上座4間隙配合,所述第二套圈15與凸模墊塊16間隙配合;
[0026]所述凸模芯桿13和推桿10的小頭端22均與鑲件墊塊11抵接,所述推桿10的大頭端21和無頭螺栓6分別與第二彈簧7的兩端抵接,所述凸模頂桿3設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和無頭螺栓6分別與第一彈簧5的兩端抵接;
[0027]所述凹模2包括凹模導向套23、凹模壓圈24、凹模鑲件25、凹模套圈26、凹模墊塊27、導向塊28、卸料桿29、頂桿導向套30、凹模模套31、凹模頂桿32、頂桿卡圈33和凹模模套密封座34 ;其中,
[0028]所述凹模壓圈24和凹模模套31固接;
[0029]所述卸料桿29與凹模鑲件25、凹模墊塊27和導向塊28間隙配合,所述凹模頂桿32與凹模導向套23間隙配合;
[0030]所述凹模壓圈24和卸料圈20均與凹模導向套23抵接,凹模壓圈24和凹模鑲件25均與凹模套圈26抵接,所述頂桿導向套30和凹模模套31均與凹模模套密封座34抵接,所述凹模頂桿32與卸料桿29抵接。
[0031]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凹模2在左,凸模I在右。向左驅動凸模1,凸模芯桿13與料接觸,并且與卸料桿29相對,凸模I和凹模2對料成型。具體地,凸模芯桿13成型彈簧座的錐孔,凹模鑲件25、卸料桿29和卸料圈20對彈簧座外部進行成型。
[0032]成型后,凸模I向右運動,產品留在凸模芯桿13上。此時驅動凸模頂桿3,凸模頂桿3壓縮第一彈簧5和第二彈簧7,同時驅動頂針8向左運動。第二彈簧7驅動推桿10向左運動,推桿10推動鑲件墊塊11,鑲件墊塊11驅動凸模芯桿13向左運動,直到推桿10大頭端21被凸模導向套9限制向左移動。而在推桿10大頭端21被凸模導向套9限制向左移動后,凸模頂桿3則繼續(xù)驅動頂針8向左運動,頂針8推動凸模墊塊16運動,凸模墊塊16推動卸料圈20向左運動。最終卸料圈20將已成型的彈簧座頂出凸模芯桿13,完成卸料。
[0033]如圖1所示,作為具體實施例,所述卸料桿29為空心桿。當凸模I向左運動,凸模芯桿13與料接觸,并且與卸料桿29相對。凸模芯桿13將料頂出后,頂出的料進入到空心卸料桿29內,減小成型阻力。
[0034]如圖1所示,作為具體實施例,所述第二套圈15、芯桿套圈14、第一套圈12和凸模導向套9通過螺釘與凸模模套19固接,所述凸模導向套9通過螺釘與凸模上座4固接,所述凹模壓圈24通過螺釘與凹模模套31固接。采用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可靠。
[0035]如圖1所示,作為【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第二套圈15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密封圈17。
[0036]如圖1所示,作為【具體實施方式】,所述卸料圈20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密封圈18。
[0037]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彈簧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凸模和凹模呈左右布置,所述凸模包括凸模頂桿、凸模上座、第一彈簧、無頭螺栓、第二彈簧、頂針、凸模導向套、推桿、鑲件墊塊、第一套圈、凸模芯桿、芯桿套圈、第二套圈、凸模墊塊、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凸模模套和卸料圈,所述推桿包括大頭和小頭知5 ;其中, 所述第二套圈、芯桿套圈、第一套圈和凸模導向套均與凸模模套固接,所述凸模導向套與凸模上座固接; 所述凸模芯桿與卸料圈、凸模墊塊和芯桿套圈間隙配合,所述鑲件墊塊與第一套圈間隙配合,所述推桿的小頭端與凸模導向套間隙配合,所述頂針與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間隙配合,所述凸模頂桿與凸模上座間隙配合,所述第二套圈與凸模墊塊間隙配合; 所述凸模芯桿和推桿的小頭端均與鑲件墊塊抵接,所述推桿的大頭端和無頭螺栓分別與第二彈簧的兩端抵接,所述凸模頂桿設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和無頭螺栓分別與第一彈簧的兩端抵接; 所述凹模包括凹模導向套、凹模壓圈、凹模鑲件、凹模套圈、凹模墊塊、導向塊、卸料桿、頂桿導向套、凹模模套、凹模頂桿、頂桿卡圈和凹模模套密封座;其中, 所述凹模壓圈和凹模模套固接; 所述卸料桿與凹模鑲件、凹模墊塊和導向塊間隙配合,所述凹模頂桿與凹模導向套間隙配合; 所述凹模壓圈和卸料圈均與凹模導向套抵接,凹模壓圈和凹模鑲件均與凹模套圈抵接,所述頂桿導向套和凹模模套均與凹模模套密封座抵接,所述凹模頂桿與卸料桿抵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桿為空心桿。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彈簧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圈、芯桿套圈、第一套圈和凸模導向套通過螺釘與凸模模套固接,所述凸模導向套通過螺釘與凸模上座固接,所述凹模壓圈通過螺釘與凹模模套固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彈簧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圈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密封圈。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彈簧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圈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密封圈。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4276686SQ201420777319
【發(fā)明者】章升誼 [申請人]重慶沃特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