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裁切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片材切割高效裁切機。
背景技術:
在制鞋、服裝、玩具、家紡等行業(yè),裁切機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設備,裁切機是借助于機器運動的作用力加壓于刀模,對材料進行切割加工的機器,裁切機的刀模一般固定安裝在沖切頭上面,只能在固定好時的位置裁切,刀模不能變化,如有不同型號的刀盤在需要更換時,需要通過操作工人工更換每一次動作,調試位置、角度,浪費過多時間,而且工作強度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客戶的要求是小批量多品種,因此就需要不斷更換刀模來適應客戶需求,現(xiàn)在的裁切機進行了技術革新,可以通過齒輪齒條機構來更換刀模,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強度,但是現(xiàn)有的換刀模機構有幾個缺陷:1、換刀模機構在裁切機的側面,占地面積大,橫向移動距離長,結構不穩(wěn)定;2、換刀模機構換刀模前,工作面板需要旋轉90°,刀模要變?yōu)闄M向才能換刀,結構復雜,容易出故障;3、現(xiàn)有的換刀模機構為齒輪齒條機構,噪音大,結構復雜,維修麻煩,4、刀模更換后在移動或旋轉過程中會有位移,造成加工工位不準,產(chǎn)品質量不穩(wěn)定,需要對現(xiàn)有的結構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片材切割高效裁切機,結構科學合理,操作方便,傳動定位精確,運行流暢,占地面積小,使用壽命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片材切割高效裁切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沖切頭、換刀模機構、刀庫、機架、支架、控制箱,所述沖切頭設置在機架上,所述支架設置在沖切頭一端,所述刀庫設置在支架內,所述換刀模機構設置在刀庫與沖切頭之間,沖切頭下方設有刀模,控制箱設置在機架上。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沖切頭自上而下包括沖切柱、基座、齒輪板、工作面板、刀模勾板,所述基座兩側設有氣缸一,基座端面設有電機一,電機一通過皮帶連接齒輪板,工作面板兩側設有受力柱,所述受力柱設置在氣缸一正下方,所述刀模勾板設置在工作面板兩側的下方,刀模勾板的內側與工作面板之間設有刀模設置槽,所述刀模設置在刀模設置槽內,刀模上設有牽引孔,所述刀模設置槽內設有軸承,受力柱兩端設有回力螺栓,所述回力螺栓外側設有彈簧,所述受力柱與回力螺栓的下端連接刀模勾板,所述工作面板前側設有固定擋板,所述工作面板后側設有活動擋板。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活動擋板包括螺栓一、螺栓二、連接塊、工作塊,所述工作塊呈l型,包括水平方向的過渡塊與垂直向下的移動塊,所述螺栓一穿過連接塊下端與刀模勾板連接,連接塊上端與過渡塊連接,所述螺栓二穿過過渡塊中間與工作面板連接,所述移動塊的下邊緣高度低于工作面板的下平面高度。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換刀模機構包括無桿氣缸、氣缸二、移動座、拖板、兩個底座,其中一個底座設置在支架的連接框內,另一個底座設置在機架上,所述無桿氣缸設置在底座上方,所述無桿氣缸設置在沖切頭下方,所述移動座設置在無桿氣缸上方,所述拖板設置在移動座一端,拖板上設有凸塊一,所述氣缸二設置在拖板下方。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換刀模機構包括滑臺、過渡板一、導桿氣缸、過渡板二、兩個底座,其中一個底座設置在支架的連接框內,另一個底座設置在機架上,所述滑臺設置在底座上方,所述過渡板一設置在滑臺一側,導桿氣缸設置在過渡板一上方,導桿氣缸上方設有過渡板二,過渡板二上設有凸塊二。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刀庫內部設有至少2層刀模層。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支架上方設有電機二,所述電機二通過齒輪連接絲杠,絲杠外側設有絲杠座,絲杠座連接刀庫。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電機一、電機二為伺服電機。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支架上方設有加強塊,所述加強塊連接機架。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連接框上設有限位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夠自動更換刀模,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
2、在更換刀模的時候,片材不移動,能夠再次沖切剩余的邊角料,充分利用材料,無需再次裝夾;
3、沖切頭可旋轉,能夠從各種角度沖切材料,使用范圍廣;
4、刀庫設置在沖切頭一端,更換刀模的時候,刀模移動距離短,定位更加精確,結構科學合理,更換效率高;
5、換刀模機構采用伺服滾珠絲桿或者伺服同步帶滑臺傳動,傳動定位精確,受力更加科學合理,延長了使用壽命;
6、換刀模機構采用無桿氣缸,使整機結構更加緊湊,減少占地使用面積,使操作更加方便;
7、故障率低,運行更加流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截面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的沖切頭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的沖切頭剖面圖。
圖5為本發(fā)明所述的沖切頭工作面板仰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所述的沖切頭活動擋板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所述的刀庫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所述的無桿氣缸換刀模機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1、沖切頭,2、換刀模機構,3、機架,4、控制箱,5、刀模,6、沖壓柱,7、基座,8、齒輪板,9、工作面板,10、刀模勾板,11、氣缸一,12、電機一,13、皮帶,14、受力柱,15、刀模設置槽,16、牽引孔,17、軸承,18、回力螺栓,19、彈簧,20、固定擋板,21、活動擋板,22、螺栓一,23、螺栓二,24、連接塊,25、過渡塊,26、移動塊,27、支架,28、刀庫,29、無桿氣缸,30、氣缸二,31、移動座,32、拖板,33、一個底座,34、另一個底座,35、凸塊一,29-1、滑臺,30-1、過渡板一,31-1、導桿氣缸,32-1、過渡板二,35-1、凸塊二,36、刀模層,37、連接框,38、加強塊,39、限位塊,40、電機二,41、齒輪,42、絲杠,43、絲杠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發(fā)明,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片材切割高效裁切機,包括沖切頭1、換刀模機構2、刀庫28、機架3、支架27、控制箱4,所述沖切頭1設置在機架3上,所述支架27設置在沖切頭1一端,所述刀庫28設置在支架27內,所述換刀模機構2設置在刀庫28與沖切頭1之間,沖切頭1下方設有刀模5,控制箱4設置在機架3上。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片材切割高效裁切機,所述沖切頭自上而下包括沖壓柱6、基座7、齒輪板8、工作面板9、刀模勾板10,所述基座7前后端設有氣缸一11,基座7側面設有電機一12,電機一通過皮帶13連接齒輪板8,工作面板兩側設有受力柱14,所述受力柱設置在氣缸一11正下方,所述刀模勾板10設置在工作面板9兩側的下方,刀模勾板10的內側與工作面板9之間設有刀模設置槽15,所述刀模5設置在刀模設置槽15內,刀模5上設有兩個牽引孔16,所述刀模設置槽15內設有軸承17,受力柱14兩側設有回力螺栓18,所述回力螺栓外側設有彈簧19,所述受力柱14與回力螺栓18的下端連接刀模勾板10,所述工作面板9前側設有固定擋板20,所述工作面板9后側設有活動擋板21。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片材切割高效裁切機,所述活動擋板21包括螺栓一22、螺栓二23、連接塊24、工作塊,所述工作塊呈l型,包括水平方向的過渡塊25與垂直向下的移動塊26,所述螺栓一22穿過連接塊24下端與刀模勾板10連接,連接塊24上端與過渡塊25連接,所述螺栓二23穿過過渡塊中間與工作面板9連接,所述移動塊26的下邊緣高度低于工作面板9的下平面高度。
本發(fā)明所述換刀模機構2包括無桿氣缸29、氣缸二30、移動座31、拖板32、兩個底座33、34,其中一個底座33設置在支架的連接框37內,另一個底座34設置在機架3上,所述無桿氣缸29設置在底座上方,所述無桿氣缸29設置在沖切頭1下方,所述移動座31設置在無桿氣缸29上方,所述拖板32設置在移動座31一端,拖板32上設有凸塊35,所述氣缸二30設置在拖板32下方。
本發(fā)明所述換刀模機構還可以采用伺服滾珠絲桿滑臺或者伺服同步帶滑臺傳動,這個機構包括滑臺29-1、過渡板一30-1、導桿氣缸31-1、過渡板二32-1、兩個底座,所述兩個底座的位置不變,其中一個底座設置在支架的連接框內,另一個底座設置在機架上,所述滑臺29-1設置在底座上方,所述過渡板一30-1設置在滑臺29-1一側,導桿氣缸31-1設置在過渡板一30-1上方,導桿氣缸31-1上方設有過渡板二過渡板二32-1,過渡板二過渡板二32-1上設有凸塊二35-1。
本發(fā)明所述刀庫28內部設有至少2層刀模層36。
本發(fā)明所述支架上方設有電機二40,所述電機二40通過齒輪41連接絲杠42,絲杠外側設有絲杠座43,絲杠座43連接刀庫28。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片材切割高效裁切機,所有動作由控制箱4控制,機架3上設有探頭檢測各部件移動位置,正常沖裁時,刀模5設置在沖切頭1的下方,工作時刀模5對準工作臺,沖壓柱6可以在機架3上橫向移動位置進行沖裁。
在需要更換刀模時,沖切頭1移動到刀庫28前,工作面板9回轉到0°,沖切頭1上的刀模設置在兩個刀模勾板的刀模設置槽15內,如圖3所示,啟動氣缸一11,氣缸一的伸縮桿往下壓,壓住受力柱14,再往下壓住刀模勾板10,使刀模勾板10與工作面板9分開,移動塊26在螺栓一22的作用下往上抬起,無桿氣缸29啟動,帶動拖板32向沖切頭1方向移動,等拖板32到達刀模5下方,凸塊一35的位置在牽引孔16下方,氣缸二30啟動,使凸塊一35插入刀模的牽引孔16內,然后移動座31往回縮,帶動刀模5退回到刀模庫的其中一層刀模層36上,刀模層的后端面的限位塊能夠使刀模到達限定位置,氣缸二30的活塞桿縮回,移動座31往回縮回到原位;刀模5收回后,電機二40啟動帶動絲杠42旋轉,絲杠通過絲杠座43帶動刀庫28上下移動,將需要更換的新刀模停在與刀模設置槽15等高的位置,再將無桿氣缸29啟動,推動拖板32停在新刀模下方,凸塊一35的位置在牽引孔16下方,氣缸二30啟動,使凸塊一35插入刀模的牽引孔16內,然后移動座31往回縮,帶動新刀模往前送入刀模設置槽15內,最前端被固定擋板20擋住,最后端移動擋板21的移動塊26在螺栓一22的作用下往下落,移動塊26的下邊緣高度低于工作面板9的下平面高度,前后兩端限制住刀模無法移動,然后氣缸一11關閉,氣缸一11伸縮桿縮回,刀模勾板10在彈簧19的作用下往上收緊,壓住新的刀模,沖切頭1移動到中間,開始工作。
如果換刀模機構采用伺服滾珠絲桿或者伺服同步帶滑臺傳動,拉回刀模的過程是:刀模勾板10與工作面板9分開后,過渡板一30-1移動到滑臺29-1一側,到達刀模5下方,凸塊二35-1的位置在牽引孔16下方,導桿氣缸31-1啟動,使凸塊二35-1插入刀模的牽引孔16內,然后過渡板一30-1往回縮,帶動刀模5退回到刀模庫的其中一層刀模層36上,導桿氣缸31-1的活塞桿縮回,過渡板一30-1回到原位;拉出新刀模的過程是:新刀模到位后,過渡板一30-1移動到新刀模下方,凸塊二35-1的位置在牽引孔16下方,導桿氣缸31-1啟動,使凸塊二35-1插入刀模的牽引孔16內,然后過渡板一30-1帶動新刀模往前送入刀模設置槽15內,凸塊二35-1退出,新刀模定位夾緊,開始工作。
這個機構包括滑臺29-1、過渡板一30-1、導桿氣缸31-1、過渡板二32-1、兩個底座,所述兩個底座的位置不變,其中一個底座設置在支架的連接框內,另一個底座設置在機架上,所述滑臺29-1設置在底座上方,所述導桿氣缸31-1設置在過渡板一30-1上方,導桿氣缸31-1上方設有過渡板二過渡板二32-1,過渡板二過渡板二32-1上設有凸塊二35-1。
新的刀模到位后,沖切頭從x、y、z三個方向全方位夾緊,其中如圖5所示,刀模設置槽15內的軸承17能夠限制刀模的y方向(前后方向);如圖4所示,工作面板9前側的固定擋板20與后側的活動擋板21能夠限制刀模的x方向(左右方向);刀模勾板10在彈簧19的作用下往上收緊,壓住新的刀模能夠限制刀模的z方向(上下方向),更換后的新刀模不會產(chǎn)生夾不緊的狀況,定位準確,沖切精度高,產(chǎn)品質量得到保證。
本發(fā)明所述電機一12、電機二40為伺服電機,停機準確,確保質量。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片材切割高效裁切機,能夠很方便的自動更換刀模,節(jié)約手動調試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更換刀模的時候,片材被壓住不松開,換刀模后能夠再次沖切剩余的邊角料,充分利用材料,無需再次裝夾,節(jié)約材料,節(jié)省了時間;沖切頭1可任意旋轉角度,能夠從各種角度沖切材料,使用范圍廣;刀庫28改變位置,將原來與機架平行設置改為垂直設置,結構科學合理,更換刀模的時候,刀模移動距離短,定位更加精確,另外換刀模機構采用無桿氣缸或者伺服滾珠絲桿滑臺傳動,傳動定位精確,受力更加科學合理,延長了使用壽命,整機結構更加緊湊,減少占地使用面積,使操作更加方便;本發(fā)明通過改變結構,故障率低,運行更加流暢,工作效率高,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
本發(fā)明所述支架27上方設有加強塊38,所述加強塊38連接機架3,增加刀庫的穩(wěn)定性,保證精度,延長使用壽命。
本發(fā)明所述連接框37上設有限位塊39,限制刀模在移動過程中的位置,確保刀模定位準確。
本發(fā)明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