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該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能夠被鎖心組選擇性地驅動,以控制設置有該鎖心組的把手是否可以帶動鎖栓組解鎖。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為了防盜或者控制進/出入員的資格,通常會在門設置鎖具100,該鎖具100包含內(nèi)側把手組110、鎖栓組120、外側把手組130及牽縮器140,該鎖栓組120的鎖舌121會嵌入于門框中,當該內(nèi)側把手組110的控制鈕111被按壓或轉動時,該外側把手組130的外側把手131即不能帶動該牽縮器140去驅動該鎖栓組120的該鎖舌121作動,使得該鎖具100處于上鎖狀態(tài)。
當欲解除該鎖具100的上鎖狀態(tài)時,可以轉動該內(nèi)側把手組110的內(nèi)側把手112,以使該控制鈕111復位,即可解除該鎖具100的上鎖狀態(tài)。
或者,以鎖匙150驅動該外側把手組130的鎖心組132,借由該鎖心組132使該內(nèi)側把手組110的該控制鈕111復位,即可解除該鎖具100的上鎖狀態(tài)。
由于必須先按壓或轉動該內(nèi)側把手組110的該控制鈕111才能使該鎖具100處于上鎖狀態(tài),因此當該內(nèi)側把手組110的該控制鈕111未被按壓或轉動時,該外側把手組130并無法使該鎖具100處于上鎖狀態(tài),因此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選擇性地驅動該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使鎖具可由內(nèi)側把手組或外側把手組達成上鎖或解鎖的目的。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一種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包含第一驅動管、驅動件、第二驅動管、套筒、滑動件以及驅動桿,該第一驅動管具有第一環(huán)壁、第一容置空間、縱向槽孔及第一橫向限位孔,該縱向槽孔及該第一橫向限位孔貫穿該第一環(huán)壁,且該縱向槽孔及該第一橫向限位孔連通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一橫向限位孔連通該縱向槽孔,該驅動件轉動地設置于該第一驅動管的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驅動管轉動地設置于該第一驅動管的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驅動管具有第二環(huán)壁、第二容置空間及第二橫向限位孔,該第二橫 向限位孔貫穿該第二環(huán)壁,且該第二橫向限位孔連通該第二容置空間,該套筒轉動地設置于該第二驅動管的該第二容置空間,該套筒具有第三環(huán)壁、第三容置空間及設置于該第三環(huán)壁的三角形通孔,該三角形通孔連通該第三容置空間,且該第二驅動管的該第二橫向限位孔顯露該三角形通孔,該滑動件設置于該第三容置空間,該滑動件選擇性地在該第三容置空間中橫向移動,該三角形通孔顯露出該滑動件,該驅動桿具有結合部及受推部,該結合部結合于該滑動件,該受推部穿設于該套筒的該三角形通孔、該第二驅動管的該第二橫向限位孔及該第一驅動管的該第一橫向限位孔中。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xiàn)。
前述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中該套筒的該三角形通孔具有橫向側壁、縱向側壁及頂推壁,該頂推壁的兩端分別連接該橫向側壁及該縱向側壁,該橫向側壁與該頂推壁之間具有第一夾角,該第一夾角的末端為第一區(qū)域,該頂推壁與該縱向側壁之間具有第二夾角,該第二夾角的末端為第二區(qū)域,該縱向側壁與該橫向側壁之間具有第三夾角,該第三夾角的末端為第三區(qū)域。
前述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中該受推部位于該第一區(qū)域,當該驅動件沿著第一方向轉動時,該驅動件驅動該套筒往該第一方向轉動,該套筒的該頂推壁推動該驅動桿的該受推部,使該滑動件及該驅動桿朝向該驅動件移動,該受推部由該第一驅動管的該第一橫向限位孔橫向移動至該縱向槽孔,且該第一區(qū)域離開該受推部,該受推部位于該第二區(qū)域。
前述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中該受推部位于該第一區(qū)域,當該滑動件朝向該驅動件移動時,該驅動桿的該受推部由該第一驅動管的該第一橫向限位孔橫向移動至該縱向槽孔,且該驅動桿的受推部由該第一區(qū)域移動至該第三區(qū)域。
前述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中當該驅動件沿著第一方向轉動時,該驅動件驅動該套筒往該第一方向轉動,使該第三區(qū)域離開該受推部,該受推部位于該第二區(qū)域。
前述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另包含定位件,該定位件設置于該滑動件,該定位件具有定位凸部,該定位凸部凸出于該滑動件。
前述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另包含至少一個彈性件,該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觸該定位件及該滑動件。
前述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中該套筒具有定位孔,該定位孔設置于該第三環(huán)壁,用以容置該定位凸部。
前述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中該套筒具有定位槽,該定位槽設置于該第三環(huán)壁,該定位凸部容置于該定位槽。
前述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中該滑動件具有第四環(huán)壁、第四容置 空間及穿孔,該穿孔貫穿該第四環(huán)壁且連通該第四容置空間,該定位件及該彈性件設置于該第四容置空間,該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觸該第四環(huán)壁及該定位凸部,且該定位凸部經(jīng)由該穿孔凸出于該第四環(huán)壁。
前述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另包含至少一個彈性件,該彈性件設置于該套筒的該第三容置空間,且該彈性件位于該驅動件與該滑動件之間。
前述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其另包含多個彈性件及檔板,所述彈性件及該檔板設置于該套筒的該第三容置空間,該滑動件位于所述彈性件之間,且其一個彈性件位于該驅動件與該滑動件之間,另一個彈性件位于該檔板與該滑動件之間。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該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被設置于鎖具中,該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可被選擇性地驅動,借由驅動該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使得該鎖具處于上鎖狀態(tài)或解鎖狀態(tài),且借由該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使得內(nèi)側把手組與外側把手組可分別獨立控制該鎖具處于上鎖狀態(tài)或解鎖狀態(tài)。
附圖說明
圖1:現(xiàn)有習知的鎖具的立體圖。
圖2: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分解立體圖。
圖3: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剖視圖。
圖4: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分解立體圖。
圖5A: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立體圖。
圖5B: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部分立體圖。
圖5C: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部分立體圖。
圖6: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剖視立體圖。
圖7: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套筒的前視圖。
圖8: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橫向剖視圖。
圖9: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縱向剖視圖。
圖10: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局部分解立體圖。
圖11: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局部組合立體圖。
圖12: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剖視圖。
圖13A: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立體圖。
圖13B: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部分立體圖。
圖13C: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部分立體圖。
圖14: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剖視圖。
圖15A: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立體圖。
圖15B: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部分立體圖。
圖15C: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部分立體圖。
圖16: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的縱向剖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門 20:門框
100:鎖具 110:內(nèi)側把手組
111:控制鈕 112:內(nèi)側把手
120:鎖栓組 121:鎖舌
130:外側把手組 131:外側把手
132:鎖心組 140:牽縮器
150:鎖匙 200:鎖具
210:內(nèi)側把手組 211:內(nèi)把手
212:內(nèi)軸管 213:內(nèi)驅動軸管
214:控制鈕 215:傳動桿
215a:限位凸部 213a:側翼板
220:外側把手組 221:外把手
222:第一連接件 223:外軸管
224:第二連接件 230:牽縮器
231:限位件 240:鎖舌組
241:鎖舌 242:筒體
250:離合驅動模塊 251:第一驅動管
251a:第一環(huán)壁 251b:第一容置空間
251c:縱向槽孔 251d:第一橫向限位孔
252:驅動件 253:第二驅動管
253a:第二環(huán)壁 253b:第二容置空間
253c:第二橫向限位孔 253d:頂推部
254:套筒 254a:第三環(huán)壁
254b:第三容置空間 254c:三角形通孔
254d:橫向側壁 254e:縱向側壁
254f:頂推壁 254g:第一區(qū)域
254h:第二區(qū)域 254i:第三區(qū)域
254j:定位槽 254k:定位孔
255:滑動件 255a:第四環(huán)壁
255b:第四容置空間 255c:穿孔
256:驅動桿 256a:結合部
256b:受推部 257:定位件
257a:定位凸部 258:彈性件
259:彈性件 260:鎖心組
261:帶動板 A1:第一夾角
A2:第二夾角 A2:第三夾角
S1:彈性件 S2:檔板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2及圖3,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一種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250被設置于鎖具200中,該鎖具200包含內(nèi)側把手組210、外側把手組220、牽縮器230、鎖舌組240及該離合驅動模塊250,該牽縮器230設置于該內(nèi)側把手組210與該外側把手組220之間,該牽縮器230能夠被該內(nèi)側把手組210、該外側把手組220或該離合驅動模塊250驅動以帶動該鎖舌組240的鎖舌241縮入筒體242內(nèi)。
請參閱圖2、圖3、圖4、圖5A、圖5B及圖5C,該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250包含第一驅動管251、驅動件252、第二驅動管253、套筒254、滑動件255及驅動桿256,圖5A為該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250的組合立體圖,圖5B為圖5A隱藏該第一驅動管251的組合立體圖,圖5C為圖5A隱藏該第一驅動管251及該第二驅動管253的組合立體圖。
請參閱圖3、圖4及圖5A,該第一驅動管251具有第一環(huán)壁251a、第一容置空間251b、縱向槽孔251c及第一橫向限位孔251d,該縱向槽孔251c及該第一橫向限位孔251d貫穿該第一環(huán)壁251a,且該縱向槽孔251c及該第一橫向限位孔251d連通該第一容置空間251b,該第一橫向限位孔251d橫向連通該縱向槽孔251c。
請參閱圖4、圖5A及圖6,該驅動件252轉動地設置于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第一容置空間251b。
請參閱圖4、圖5A、圖5B及圖6,該第二驅動管253轉動地設置于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第一容置空間251b,該第二驅動管253具有第二環(huán)壁253a、第二容置空間253b及第二橫向限位孔253c,該第二橫向限位孔253c貫穿該第二環(huán)壁253a,且該第二橫向限位孔253c連通該第二容置空間253b,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環(huán)壁253a具有頂推部253d。
請參閱圖4、圖5A、圖5B、圖5C及圖6,該套筒254轉動地設置于該第二驅動管253的該第二容置空間253b,該套筒254具有第三環(huán)壁254a、第三容置空間254b及設置于該第三環(huán)壁254a的三角形通孔254c,該三角形通孔254c連通該第三容置空間254b,且該第二驅動管253的第二橫向限位孔253c顯露該三角形通孔254c,請參閱圖7,該三角形通孔254c具有橫向側壁254d、縱向側壁254e及頂推壁254f,該頂推壁254f的兩端分別連接該橫向側壁 254d及該縱向側壁254e,該橫向側壁254d與該頂推壁254f之間具有第一夾角A1,該第一夾角A1的末端為第一區(qū)域254g,該頂推壁254f與該縱向側壁254e之間具有第二夾角A2,該第二夾角A2的末端為第二區(qū)域254h,該縱向側壁254e與該橫向側壁254d之間具有第三夾角A3,該第三夾角A3的末端為第三區(qū)域254i。
請參閱圖4、圖5A、圖5B、圖5C及圖6,該滑動件255設置于該第三容置空間254b,該滑動件255選擇性地在該第三容置空間254b中橫向移動,該套筒254的該三角形通孔254c顯露出該滑動件255。
請參閱圖4、圖5A、圖5B、圖5C、圖6及圖8,該驅動桿256結合于該滑動件255,在本實施例中,該驅動桿256具有結合部256a及受推部256b,該結合部256a結合于該滑動件255,在本實施例中,該三角形通孔254c顯露出該受推部256b,且該受推部256b穿設于該套筒254的該三角形通孔254c、該第二驅動管253的該第二橫向限位孔253c及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第一橫向限位孔251d中,請參閱圖5C及圖7,該受推部256b位于該三角形通孔254c的該第一區(qū)域254g。
請參閱圖4、圖6及圖8,該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250另包含定位件257及至少一個彈性件258,該定位件257設置于該滑動件255,該彈性件258的兩端分別抵觸該定位件257及該滑動件255,該定位件257具有定位凸部257a,該定位凸部257a凸出于該滑動件255,且該定位凸部257a抵觸于該套筒254的該第三環(huán)壁254a,在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4及圖5C,該套筒254具有定位槽254j及定位孔254k,該定位槽254j及該定位孔254k設置于該第三環(huán)壁254a,該定位凸部257a可在該定位槽254j中橫向移動或者被限制于該定位孔254k中,該定位件257的移動路徑是對應于該驅動桿256者。
請參閱圖4、圖6、圖8及圖9,在本實施例中,該滑動件255具有第四環(huán)壁255a、第四容置空間255b及穿孔255c,該穿孔255c貫穿該第四環(huán)壁255a且連通該第四容置空間255b,該定位件257及該彈性件258設置于該第四容置空間255b,該彈性件258的兩端分別抵觸該第四環(huán)壁255a及該定位凸部257a,該定位凸部257a經(jīng)由該穿孔255c凸出于該第四環(huán)壁255a,請參閱圖9,該定位凸部257a容置于該定位槽254j,當該套筒254轉動時,該定位孔254k可以容置該定位凸部257a。
請參閱圖4、圖6及圖8,該鎖具的離合驅動模塊250另包含至少一個彈性件259,該彈性件259設置于該套筒254的該第三容置空間254b,且該彈性件259位于該驅動件252與該滑動件255之間,當該滑動件255朝向該驅動件252移動時,該彈性件259被壓縮在該驅動件252與該滑動件255之間并具有復位彈力,較佳地,該離合驅動模塊250另包含至少一個彈性件S1及一個檔板S2,所述彈性件S1及該檔板S2設置于該套筒254的該第三容置空間254b, 該滑動件255位于所述彈性件259與該彈性件S1之間,且該彈性件S1位于該檔板S2與該滑動件255之間。
請參閱圖3,該鎖具200被設置于門10,且該鎖舌組240的該鎖舌241凸出于該筒體242,且該鎖舌241嵌入于門框20,該鎖具200處于未上鎖狀態(tài),因此該內(nèi)側把手組210或該外側把手組220可驅動該牽縮器230使該鎖舌組240的該鎖舌241隱入該筒體242,以開啟該門10。
請參閱圖2、圖3、圖10及圖11,在本實施例中,當該鎖具200為解鎖狀態(tài),可轉動該內(nèi)側把手組210的內(nèi)把手211,該內(nèi)把手211帶動內(nèi)軸管212及內(nèi)驅動軸管213轉動,以使該內(nèi)驅動軸管213的側翼板213a觸壓該牽縮器230,并以該牽縮器230帶動該鎖舌組240的該鎖舌241縮入該筒體242內(nèi),即可開啟該門10。
請參閱圖2、圖3、圖10及圖11,當該鎖具200為解鎖狀態(tài),可轉動該外側把手組220的外把手221,請參閱圖2,該外把手221以第一連接件222帶動外軸管223轉動,請參閱圖10,同時該外軸管223以第二連接件224帶動該第一驅動管251轉動,請參閱圖3、圖5A、圖5B及圖5C,由于該驅動桿256的該受推部256b位在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第一橫向限位孔251d、該第二驅動管253的該第二橫向限位孔253c、該套筒254的該三角形通孔254c的該第一區(qū)域254g中,因此當該第一驅動管251被該外軸管223帶動而轉動時,該第一驅動管251觸壓該驅動桿256的該受推部256b,使該驅動桿256帶動該第二驅動管253、該套筒254及該滑動件255同步轉動,請參閱圖10及圖11,當該第二驅動管253轉動時,該第二驅動管253的該頂推部253d觸壓該牽縮器230,使該牽縮器230帶動該鎖舌組240的該鎖舌241縮入該筒體242內(nèi),即可開啟該門10。
請參閱圖2、圖10及圖12,當按壓該內(nèi)側把手組210的控制鈕214時,該控制鈕214帶動該內(nèi)側把手組210的傳動桿215往該外側把手組220方向移動,以使該傳動桿215的限位凸部215a通過該牽縮器230的限位件231,且該限位凸部215a被限制于該牽縮器230,以使該鎖具200處于上鎖狀態(tài)。
請參閱圖12、圖13A、圖13B及圖13C,圖13B為圖13A隱藏該第一驅動管251的組合立體圖,圖13C為圖13A隱藏該第一驅動管251及該第二驅動管253的組合立體圖,當該傳動桿215的該限位凸部215a被限制于該牽縮器230時,該傳動桿215觸壓該檔板S2,該檔板S2并壓迫該彈性件S1,以使該滑動件255在該套筒254的該第三容置空間254b中朝向該驅動件252移動,并且壓迫該彈性件259,該驅動桿256隨著該滑動件255橫向移動,請參閱圖13A,該驅動桿256的受推部256b由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第一橫向限位孔251d橫向移動至該縱向槽孔251c,請參閱圖13C,該驅動桿256的受推部256b由該第一區(qū)域254g移動至該第三區(qū)域254i,請參閱圖7、圖13A、圖13B及圖13C,該 驅動桿256的該受推部256b位在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縱向槽孔251c、該第二驅動管253的該第二橫向限位孔253c及該三角形通孔254c的該第三區(qū)域254i,且容置于該定位槽254j的該定位凸部257a是由該定位槽254j的一端橫向移動至該定位槽254j的另一端。
請參閱圖2、圖12及圖13A,該鎖具200處于上鎖狀態(tài),由于該驅動桿256的該受推部256b位在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縱向槽孔251c,因此當轉動該外把手221及該外軸管223時,該外軸管223僅能帶動該第一驅動管251轉動,該第一驅動管251并無法觸壓該驅動桿256,使得該受推部256b無法帶動該第二驅動管253同步轉動,因此該鎖具200仍處于上鎖狀態(tài)。
請參閱圖2、圖12及圖13A,為使該鎖具200由上鎖狀態(tài)轉變?yōu)榻怄i狀態(tài),使用鎖匙300帶動設置于該外把手221的鎖心組260,該鎖匙300往第二方向轉動,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方向為順時鐘方向,該鎖匙300帶動該鎖心組260的帶動板261轉動,該帶動板261帶動該驅動件252往該第二方向轉動,請參閱圖7及圖13C,該驅動件252并帶動該套筒254往該第二方向轉動,使該套筒254的該橫向側壁254d壓迫該驅動桿256的該受推部256b往該第二方向轉動,請參閱圖12及圖13B,借由該受推部256b推動該第二驅動管253的該第二環(huán)壁253a,使該第二驅動管253往該第二方向轉動,該第二驅動管253的該頂推部253d觸壓該牽縮器230,該牽縮器230即可帶動該鎖舌組240的該鎖舌241縮入該筒體242內(nèi),即可開啟該門10。
請參閱圖3、圖5A、圖5B及圖5C,在該內(nèi)側把手組210的該控制鈕214未作動,且該鎖具200處于解鎖狀態(tài)下,該驅動桿256的該受推部256b位于該三角形通孔254c的該第一區(qū)域254g,可借由該離合驅動模塊250使該鎖具200由解鎖狀態(tài)轉變?yōu)樯湘i狀態(tài),首先,請參閱第圖2、圖14、圖15A、圖15B及圖15C,以該鎖匙300往相反于該第二方向的第一方向轉動,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方向為逆時鐘方向,使得該鎖心組260的該帶動板261帶動該驅動件252往該第一方向轉動,請參閱圖5C、圖15C及圖16,該驅動件252并帶動該套筒254往該第一方向轉動,且該套筒254的的該頂推壁254f推動該驅動桿256的該受推部256b,以使該滑動件255及該驅動桿256往該驅動件252方向移動,且使該三角形通孔254c的該第一區(qū)域254g離開該受推部256b,以及使該定位槽254j離開該定位件257的該定位凸部257a,并使該定位件257的該定位凸部257a容置于該定位孔254k,請參閱圖15A、圖15B及圖15C,借由該套筒254往該第一方向轉動,使得該受推部256b位在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縱向槽孔251c及該三角形通孔254c的該第二區(qū)域254h,接著,抽離該鎖匙300即可使該鎖具200由解鎖狀態(tài)轉變?yōu)樯湘i狀態(tài),請參閱圖14及圖15A,由于該驅動桿256的該受推部256b位在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縱向槽孔251c,因此轉動該外把手221帶動該第一驅動管251時,該第一驅動管251無 法帶動該第二驅動管253同步轉動,因此該鎖具200為上鎖狀態(tài)。
請參閱圖12,按壓該內(nèi)側把手組210的該控制鈕214使該鎖具200處于上鎖狀態(tài)下,借由該離合驅動模塊250使該外側把手組220可獨立控制該鎖具200處于上鎖狀態(tài)或解鎖狀態(tài),首先,請參閱圖12,該鎖具200因該控制鈕214作動而使該鎖具200處于上鎖狀態(tài),如圖12、圖13A、圖13B及圖13C所揭露,該驅動桿256隨著該滑動件255橫向移動,且該驅動桿256的受推部256b由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第一橫向限位孔251d橫向移動至該縱向槽孔251c,且該驅動桿256的受推部256b由該第一區(qū)域254g移動至該第三區(qū)域254i,之后,請參閱圖12、圖15A、圖15B、圖15C及圖16,以該鎖匙300往該第一方向轉動,使該帶動板261帶動該驅動件252往該第一方向轉動,該驅動件252并帶動該套筒254往該第一方向轉動,該三角形通孔254c的該第一區(qū)域254g離開該受推部256b,并使該定位槽254j離開該定位件257的該定位凸部257a,請參閱圖16,該定位孔254k移動至該定位凸部257a,并使該定位件257的該定位凸部257a容置于該定位孔254k中,請參閱圖15A、圖15B及圖15C,該受推部256b位在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縱向槽孔251c及該三角形通孔254c的該第二區(qū)域254h,請參閱圖12,當轉動該內(nèi)把手211時,該內(nèi)軸管212帶動該內(nèi)驅動軸管213轉動,該內(nèi)驅動軸管213的該側翼板213a觸壓該牽縮器230,使該傳動桿215的該限位凸部215a脫離該牽縮器230的該限位件231,且該牽縮器230帶動該鎖舌組240的該鎖舌241縮入該筒體242內(nèi),即可開啟該門10。
當再度關閉該門10時,請參閱圖14、圖15A、圖15B、圖15C及圖16,雖然該傳動桿215的該限位凸部215a已脫離該牽縮器230的該限位件231,但由于該定位件257的該定位凸部257a被限制于該定位孔254k,因此該彈性件259無法推動該滑動件255復位,使得該受推部256b仍然位在該第一驅動管251的該縱向槽孔251c及該三角形通孔254c的該第二區(qū)域254h,因此縱使轉動該外把手221,并使該外軸管223帶動該第一驅動管251轉動,該第一驅動管251仍無法帶動該第二驅動管253去觸壓該牽縮器230,該鎖具200處于上鎖狀態(tài)。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nèi),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nèi)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nèi)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