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 <form id="ow1z3"></form>
    <menuitem id="ow1z3"></menuitem>
  • 一種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文檔序號:12866852閱讀:488來源:國知局
    一種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公路交通工程車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隨著道路施工技術的提高,公路平坦且分道合理,車輛在公路上的速度大大提高,交通路錐是公路上不可缺少的交通指示工具,根據(jù)交通路況的改變,要隨時對交通路錐進行收放,人工收放是傳統(tǒng)的作業(yè)方式,人工收放的缺點是速度慢,危險性高,放置的交通路錐間距不統(tǒng)一,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作業(yè)時為了車輛安全并提高作業(yè)速度,對交通路錐的收放要求越來越高,應市場要求,目前路面上也出現(xiàn)了一些收放交通路錐的車輛,這些車輛有的是半自動化,需要人工的助力,沒有完全實現(xiàn)全自動化,有的雖然實現(xiàn)了全自動化,但設計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難以普及,因此亟待我們開發(fā)出一種可以完全實現(xiàn)自動化,結構簡單易操作的公路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中國專利201210251403.4公開了一種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包括載車底盤、用于路錐施放、回收的路錐收放裝置、用于將路錐輸送到路錐收放裝置上的路錐輸送儲存裝置和路錐橫向撥錐機構、用于調整路錐方向和位置的路錐導向機構、作為車輛控制和動力源的電器控制柜和發(fā)電機組。該專利雖然能夠較好的實現(xiàn)交通路錐的自動施放回收,但是其結構設計復雜,制造成本高,難以普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包括車體,以及設置在車體上的施放裝置、回收裝置和智能控制柜,所述的施放裝置和回收裝置均與智能控制柜連接,其中,施放裝置:包括機械手、自動托舉組件和叉車組件,所述的自動托舉組件設置在車體的底板上,該自動托舉組件上放置多個交通路錐,所述的機械手設置在車體的內(nèi)側壁上,并用于將自動托舉組件上的交通路錐移放至叉車組件上,所述的叉車組件設置在車體后側擋板的外側,并用于將交通路錐施放于路面上;回收裝置:設置在車體外側,所述的回收裝置包括將交通路錐輸送到車體內(nèi)的傳送帶組件,以及用于將路面上的交通路錐移動到傳送帶組件上的回收桿,該回收桿固定設置在車體上。所述的機械手、自動托舉組件和平常狀態(tài)下的叉車組件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其中,機械手在所述豎直平面內(nèi)沿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動;工作時,機械手豎直向下移動并抓取自動托舉組件上的交通路錐,再豎直向上移動和水平移動,將交通路錐移放至叉車組件上,最后由叉車組件將交通路錐移施放于路面上。所述的自動托舉組件為由升降電機驅動上下移動的升降平臺,所述的升降電機與智能控制柜連接,所述的升降平臺上放置交通路錐;升降平臺的上下運動滿足:機械手每抓取一個交通路錐后,升降平臺上移相當于一個交通路錐的底座厚度的距離。所述的叉車組件包括間隔對稱設置在車體后側擋板的兩叉車塊,所述的叉車塊分別在后側擋板的雙口字型軌道上沿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做回向轉動,所述的兩叉車塊的最小距離不大于交通路錐底座外徑;叉車組件工作時,當兩叉車塊沿雙口字型軌道的頂端做水平相向運動時,兩叉車塊的間距減小,直至固定夾緊由機械手帶來的交通路錐,再帶動交通路錐垂直向下移動到雙口字型軌道底端,繼續(xù)水平背向運動,隨著兩叉車塊的間距增大,交通路錐平落于路面上。所述的雙口字型軌道的底端離地面的距離滿足:兩叉車塊帶動交通路錐垂直向下運動到雙口字型軌道底端時,交通路錐離地面的高度為10~20cm。所述的傳送帶組件包括橫向傳送帶和斜向傳送帶,所述的橫向傳送帶的輸送方向朝向車體內(nèi)部,所述的斜向傳送帶的尾端與橫向傳送帶的首端連接,并用于將路面上的交通路錐轉移至橫向傳送帶上。所述的回收桿底端設有由兩小門間隙組成的地彈簧門結構的彈簧小門,該彈簧小門的底端低于交通路錐的頂端,彈簧小門中兩小門之間的間隙間距滿足:回收桿隨車前進,彈簧小門剛觸碰到交通路錐頂部時,交通路錐頂部無法穿過兩小門之間的間隙。彈簧小門和斜向傳送帶之間的位置,以及兩小門的彈性約束力三者之間的關系滿足:當彈簧小門推動交通路錐傾斜,且交通路錐在自身重力復位作用下穿過彈簧小門時,復位的交通路錐落在斜向傳送帶的底部。本發(fā)明在進行施放交通路錐作業(yè)時,車體前行,成摞的交通路錐放置在自動托舉組件上,啟動智能控制柜,控制施放裝置作業(yè),機械手工作,通過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抓取交通路錐后,再通過豎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將抓住的交通路錐放置在準備就緒的叉車組件上,叉車組件上下垂直運動將交通路錐送到離路面10-20cm的距離時,開始水平運動并將交通路錐放置在路面上。本發(fā)明在進行回收交通路錐作業(yè)時,車體前行,智能控制柜控制回收裝置作業(yè),彈簧小門觸碰到交通路錐的頂部,此時,因為兩小門之間的間距小于交通路錐頂部的寬度,交通路錐無法穿過彈簧小門,因而交通路錐受到彈簧小門的推擋力,一端翹起傾斜,隨著車體的繼續(xù)前進,交通路錐的傾斜角度逐漸增大,其由自身的重力產(chǎn)生的復位作用力也就越大,因而交通路錐對彈簧小門的反作用力增大,由兩小門的彈性約束力是有效的,彈簧小門對交通路錐的阻擋作用也就有限,在交通路錐的反作用力下,兩小門之間的增大,交通路錐就會通過彈簧小門并復位。在復位過程中,交通路錐正好會落在斜向傳送帶上,并由斜向傳送帶與橫向傳送帶一起傳送到車體內(nèi),從而完成對交通路錐的回收作業(yè)。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1)自動化程度高:本發(fā)明采用由智能控制柜與機械動力裝置相互結合,基本可實現(xiàn)完全自動化,無需人工進行回收與施放交通路錐。(2)回收裝置結構簡單,準確度高:本發(fā)明的回收裝置采用傳送帶組件與回收桿結合的方式,特別是回收桿上彈簧小門的設置,通過彈簧小門與斜向傳送帶的配合,不僅可以準確的回收交通路錐,而且相對于一般的路錐回收裝置而言,本發(fā)明的回收部件(如彈簧小門等)結構設計簡單,成本低,維修更換也相對方便。(3)本發(fā)明的施放裝置采用機械手并由智能控制柜智能控制,可以將交通路錐呈直線間隔均勻放置。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的施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叉車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車體,2-機械手,3-自動托舉組件,4-交通路錐,5-叉車組件,6-傳送帶組件,7-回收桿,8-彈簧小門,9-后側擋板,10-智能控制柜,51-叉車塊,61-斜向傳送帶,62-橫向傳送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一種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包括車體1,以及設置在車體1上的施放裝置、回收裝置和智能控制柜10,施放裝置和回收裝置均與智能控制柜10連接。施放裝置,其結構如圖1所示,并參見圖3,包括機械手2、自動托舉組件3和叉車組件5。自動托舉組件3設置在車體1的底板上,該自動托舉組件3上放置多個交通路錐4,自動托舉組件3為由升降電機驅動上下移動的升降平臺,升降電機與智能控制柜10連接,升降平臺上放置交通路錐4。升降平臺的上下運動滿足:機械手2每抓取一個交通路錐4后,升降平臺上移相當于一個交通路錐4的底座厚度的距離。機械手2設置在車體1的內(nèi)側壁上,并用于將自動托舉組件3上的交通路錐4移放至叉車組件5上。叉車組件5設置在車體1后側擋板9的外側,并用于將交通路錐4施放于路面上。叉車組件5包括間隔對稱設置在車體1后側擋板9的兩叉車塊51,叉車塊51分別在后側擋板9的雙口字型軌道上沿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做回向轉動,兩叉車塊51的最小距離不大于交通路錐4底座外徑;叉車組件5工作時,當兩叉車塊51沿雙口字型軌道的頂端做水平相向運動時,兩叉車塊51的間距減小,直至固定夾緊由機械手2帶來的交通路錐4,再帶動交通路錐4垂直向下移動到雙口字型軌道底端,繼續(xù)水平背向運動,隨著兩叉車塊51的間距增大,交通路錐4平落于路面上,雙口字型軌道的底端離地面的距離滿足:兩叉車塊51帶動交通路錐4垂直向下運動到雙口字型軌道底端時,交通路錐4離地面的高度約為15cm。機械手2、自動托舉組件3和平常狀態(tài)下的叉車組件5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其中,機械手2在所述豎直平面內(nèi)沿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動;工作時,機械手2豎直向下移動并抓取自動托舉組件3上的交通路錐4,再豎直向上移動和水平移動,將交通路錐4移放至叉車組件5上,最后由叉車組件5將交通路錐4移施放于路面上。回收裝置,其結構如圖2所示,設置在車體1外側,回收裝置包括將交通路錐4輸送到車體1內(nèi)的傳送帶組件6,以及用于將路面上的交通路錐4移動到傳送帶組件6上的回收桿7,該回收桿7固定設置在車體1上。傳送帶組件6包括橫向傳送帶62和斜向傳送帶61,橫向傳送帶62的輸送方向朝向車體1內(nèi)部,斜向傳送帶61的尾端與橫向傳送帶62的首端連接,并用于將路面上的交通路錐4轉移至橫向傳送帶62上。回收桿7底端設有由兩小門間隙組成的地彈簧門結構的彈簧小門8,該彈簧小門8的底端低于交通路錐4的頂端,彈簧小門8中兩小門之間的間隙間距滿足:回收桿7隨車前進,彈簧小門8剛觸碰到交通路錐4頂部時,交通路錐4頂部無法穿過兩小門之間的間隙。彈簧小門8和斜向傳送帶61之間的位置,以及兩小門的彈性約束力三者之間的關系滿足:當彈簧小門8推動交通路錐4傾斜,且交通路錐4在自身重力復位作用下穿過彈簧小門8時,復位的交通路錐4落在斜向傳送帶61的底部。進行施放交通路錐4作業(yè)時,車體1前行,成摞的交通路錐4放置在自動托舉組件3上,啟動智能控制柜10,控制施放裝置作業(yè),機械手2工作,通過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抓取交通路錐4后,再通過豎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將抓住的交通路錐4放置在準備就緒的叉車組件5上,叉車組件5上下垂直運動將交通路錐4送到離路面15cm的距離時,開始水平運動并將交通路錐4放置在路面上。進行回收交通路錐4作業(yè)時,車體1前行,智能控制柜10控制回收裝置作業(yè),彈簧小門8觸碰到交通路錐4的頂部,此時,因為兩小門之間的間距小于交通路錐4頂部的寬度,交通路錐4無法穿過彈簧小門8,因而交通路錐4受到彈簧小門8的推擋力,一端翹起傾斜,隨著車體1的繼續(xù)前進,交通路錐4的傾斜角度逐漸增大,其由自身的重力產(chǎn)生的復位作用力也就越大,因而交通路錐4對彈簧小門8的反作用力增大,由兩小門的彈性約束力是有效的,彈簧小門8對交通路錐4的阻擋作用也就有限,在交通路錐4的反作用力下,兩小門之間的增大,交通路錐4就會通過彈簧小門8并復位。在復位過程中,交通路錐4正好會落在斜向傳送帶61上,并由斜向傳送帶61與橫向傳送帶62一起傳送到車體1內(nèi),從而完成對交通路錐4的回收作業(yè)。實施例2一種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包括車體1,以及設置在車體1上的施放裝置、回收裝置和智能控制柜10,施放裝置和回收裝置均與智能控制柜10連接。施放裝置包括機械手2、自動托舉組件3和叉車組件5。自動托舉組件3設置在車體1的底板上,該自動托舉組件3上放置多個交通路錐4,自動托舉組件3為由升降電機驅動上下移動的升降平臺,升降電機與智能控制柜10連接,升降平臺上放置交通路錐4。升降平臺的上下運動滿足:機械手2每抓取一個交通路錐4后,升降平臺上移相當于一個交通路錐4的底座厚度的距離。機械手2設置在車體1的內(nèi)側壁上,并用于將自動托舉組件3上的交通路錐4移放至叉車組件5上。叉車組件5設置在車體1后側擋板9的外側,并用于將交通路錐4施放于路面上。叉車組件5包括間隔對稱設置在車體1后側擋板9的兩叉車塊51,叉車塊51分別在后側擋板9的雙口字型軌道上沿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做回向轉動,兩叉車塊51的最小距離不大于交通路錐4底座外徑;叉車組件5工作時,當兩叉車塊51沿雙口字型軌道的頂端做水平相向運動時,兩叉車塊51的間距減小,直至固定夾緊由機械手2帶來的交通路錐4,再帶動交通路錐4垂直向下移動到雙口字型軌道底端,繼續(xù)水平背向運動,隨著兩叉車塊51的間距增大,交通路錐4平落于路面上,雙口字型軌道的底端離地面的距離滿足:兩叉車塊51帶動交通路錐4垂直向下運動到雙口字型軌道底端時,交通路錐4離地面的高度約為10cm。機械手2、自動托舉組件3和平常狀態(tài)下的叉車組件5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其中,機械手2在所述豎直平面內(nèi)沿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動;工作時,機械手2豎直向下移動并抓取自動托舉組件3上的交通路錐4,再豎直向上移動和水平移動,將交通路錐4移放至叉車組件5上,最后由叉車組件5將交通路錐4移施放于路面上。回收裝置設置在車體1外側,回收裝置包括將交通路錐4輸送到車體1內(nèi)的傳送帶組件6,以及用于將路面上的交通路錐4移動到傳送帶組件6上的回收桿7,該回收桿7固定設置在車體1上。傳送帶組件6包括橫向傳送帶62和斜向傳送帶61,橫向傳送帶62的輸送方向朝向車體1內(nèi)部,斜向傳送帶61的尾端與橫向傳送帶62的首端連接,并用于將路面上的交通路錐4轉移至橫向傳送帶62上?;厥諚U7底端設有由兩小門間隙組成的地彈簧門結構的彈簧小門8,該彈簧小門8的底端低于交通路錐4的頂端,彈簧小門8中兩小門之間的間隙間距滿足:回收桿7隨車前進,彈簧小門8剛觸碰到交通路錐4頂部時,交通路錐4頂部無法穿過兩小門之間的間隙。彈簧小門8和斜向傳送帶61之間的位置,以及兩小門的彈性約束力三者之間的關系滿足:當彈簧小門8推動交通路錐4傾斜,且交通路錐4在自身重力復位作用下穿過彈簧小門8時,復位的交通路錐4落在斜向傳送帶61的底部。進行施放交通路錐4作業(yè)時,車體1前行,成摞的交通路錐4放置在自動托舉組件3上,啟動智能控制柜10,控制施放裝置作業(yè),機械手2工作,通過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抓取交通路錐4后,再通過豎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將抓住的交通路錐4放置在準備就緒的叉車組件5上,叉車組件5上下垂直運動將交通路錐4送到離路面10cm的距離時,開始水平運動并將交通路錐4放置在路面上。進行回收交通路錐4作業(yè)時,車體1前行,智能控制柜10控制回收裝置作業(yè),彈簧小門8觸碰到交通路錐4的頂部,此時,因為兩小門之間的間距小于交通路錐4頂部的寬度,交通路錐4無法穿過彈簧小門8,因而交通路錐4受到彈簧小門8的推擋力,一端翹起傾斜,隨著車體1的繼續(xù)前進,交通路錐4的傾斜角度逐漸增大,其由自身的重力產(chǎn)生的復位作用力也就越大,因而交通路錐4對彈簧小門8的反作用力增大,由兩小門的彈性約束力是有效的,彈簧小門8對交通路錐4的阻擋作用也就有限,在交通路錐4的反作用力下,兩小門之間的增大,交通路錐4就會通過彈簧小門8并復位。在復位過程中,交通路錐4正好會落在斜向傳送帶61上,并由斜向傳送帶61與橫向傳送帶62一起傳送到車體1內(nèi),從而完成對交通路錐4的回收作業(yè)。實施例3一種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包括車體1,以及設置在車體1上的施放裝置、回收裝置和智能控制柜10,施放裝置和回收裝置均與智能控制柜10連接。施放裝置包括機械手2、自動托舉組件3和叉車組件5。自動托舉組件3設置在車體1的底板上,該自動托舉組件3上放置多個交通路錐4,自動托舉組件3為由升降電機驅動上下移動的升降平臺,升降電機與智能控制柜10連接,升降平臺上放置交通路錐4。升降平臺的上下運動滿足:機械手2每抓取一個交通路錐4后,升降平臺上移相當于一個交通路錐4的底座厚度的距離。機械手2設置在車體1的內(nèi)側壁上,并用于將自動托舉組件3上的交通路錐4移放至叉車組件5上。叉車組件5設置在車體1后側擋板9的外側,并用于將交通路錐4施放于路面上。叉車組件5包括間隔對稱設置在車體1后側擋板9的兩叉車塊51,叉車塊51分別在后側擋板9的雙口字型軌道上沿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做回向轉動,兩叉車塊51的最小距離不大于交通路錐4底座外徑;叉車組件5工作時,當兩叉車塊51沿雙口字型軌道的頂端做水平相向運動時,兩叉車塊51的間距減小,直至固定夾緊由機械手2帶來的交通路錐4,再帶動交通路錐4垂直向下移動到雙口字型軌道底端,繼續(xù)水平背向運動,隨著兩叉車塊51的間距增大,交通路錐4平落于路面上,雙口字型軌道的底端離地面的距離滿足:兩叉車塊51帶動交通路錐4垂直向下運動到雙口字型軌道底端時,交通路錐4離地面的高度約為20cm。機械手2、自動托舉組件3和平常狀態(tài)下的叉車組件5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其中,機械手2在所述豎直平面內(nèi)沿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動;工作時,機械手2豎直向下移動并抓取自動托舉組件3上的交通路錐4,再豎直向上移動和水平移動,將交通路錐4移放至叉車組件5上,最后由叉車組件5將交通路錐4移施放于路面上?;厥昭b置設置在車體1外側,回收裝置包括將交通路錐4輸送到車體1內(nèi)的傳送帶組件6,以及用于將路面上的交通路錐4移動到傳送帶組件6上的回收桿7,該回收桿7固定設置在車體1上。傳送帶組件6包括橫向傳送帶62和斜向傳送帶61,橫向傳送帶62的輸送方向朝向車體1內(nèi)部,斜向傳送帶61的尾端與橫向傳送帶62的首端連接,并用于將路面上的交通路錐4轉移至橫向傳送帶62上。回收桿7底端設有由兩小門間隙組成的地彈簧門結構的彈簧小門8,該彈簧小門8的底端低于交通路錐4的頂端,彈簧小門8中兩小門之間的間隙間距滿足:回收桿7隨車前進,彈簧小門8剛觸碰到交通路錐4頂部時,交通路錐4頂部無法穿過兩小門之間的間隙。彈簧小門8和斜向傳送帶61之間的位置,以及兩小門的彈性約束力三者之間的關系滿足:當彈簧小門8推動交通路錐4傾斜,且交通路錐4在自身重力復位作用下穿過彈簧小門8時,復位的交通路錐4落在斜向傳送帶61的底部。進行施放交通路錐4作業(yè)時,車體1前行,成摞的交通路錐4放置在自動托舉組件3上,啟動智能控制柜10,控制施放裝置作業(yè),機械手2工作,通過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抓取交通路錐4后,再通過豎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將抓住的交通路錐4放置在準備就緒的叉車組件5上,叉車組件5上下垂直運動將交通路錐4送到離路面20cm的距離時,開始水平運動并將交通路錐4放置在路面上。進行回收交通路錐4作業(yè)時,車體1前行,智能控制柜10控制回收裝置作業(yè),彈簧小門8觸碰到交通路錐4的頂部,此時,因為兩小門之間的間距小于交通路錐4頂部的寬度,交通路錐4無法穿過彈簧小門8,因而交通路錐4受到彈簧小門8的推擋力,一端翹起傾斜,隨著車體1的繼續(xù)前進,交通路錐4的傾斜角度逐漸增大,其由自身的重力產(chǎn)生的復位作用力也就越大,因而交通路錐4對彈簧小門8的反作用力增大,由兩小門的彈性約束力是有效的,彈簧小門8對交通路錐4的阻擋作用也就有限,在交通路錐4的反作用力下,兩小門之間的增大,交通路錐4就會通過彈簧小門8并復位。在復位過程中,交通路錐4正好會落在斜向傳送帶61上,并由斜向傳送帶61與橫向傳送帶62一起傳送到車體1內(nèi),從而完成對交通路錐4的回收作業(yè)。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使用發(fā)明。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因此,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揭示,不脫離本發(fā)明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