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智能立體車庫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立體車庫載車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人口規(guī)模的擴大和私家車的普及化,城市公共停車場和住宅區(qū)停車場用地越來越不足。傳統(tǒng)的停車場向空中立體式停車場發(fā)展已經成為大趨勢。
但是現有的立體車庫需要車主將車輛倒入停車位,再由載車裝置將車輛運送到指定停車位,許多車主反映停車不方便,對車主技術要求高。
并且一個立體車庫的建設耗材巨大,造成停車位租金高昂。
以上問題給立體車庫的普及化造成極大影響,需要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立體車庫載車機構,采用了可旋轉式載車機器人和載車托盤,解決了車主不能直接正向停車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立體車庫載車機構,其結構包括:
設置于載車通道內的至少一個升降機構;
與每層停車位水平對應的移車軌道,所述移車軌道包括位于載車通道內的橫移軌道、和由橫移軌道延伸出并連通至每個停車位的接車滑軌;
每層移車軌道連通至升降機構;
與升降機構和移車軌道相適配的載車托盤;
所述載車托盤上可周向旋轉設置有載車機器人。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載車機器人通過一圓形轉盤可周向旋轉設置于載車托盤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載車機器人設有四個與車胎相適配的梳齒式托胎爪。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載車托盤為方形載車托盤。
采用本發(fā)明的立體車庫載車機構后,使用時車主只需要將車輛正向開入停車出入口相應的位置,無需掉頭、倒車和左右對齊車位等復雜操作,待車主離開車輛并刷卡指示車輛已經停妥后,載車機器人沿滑軌到達車輛下方,在停車出入口的地面感應裝置指引下矯正四個梳齒式托胎爪的位置并抓取車輛。之后,載車機器人沿軌道回到載車托盤上,并于載車托盤上旋轉進行車輛方向調整,載車托盤移入升降裝置,升降機構啟動運送載車托盤到對應車主停車位的樓層,載車機器人沿相應滑軌將車輛載入相應停車位。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的立體車庫載車機構由于其載車機器人可于載車托盤上旋轉,從而可以自行調整車輛的朝向,使得其可以運送入任何一個方向的停車位,也免去了車主停車時要進行掉頭、倒車等麻煩,有利于立體車庫的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車庫載車機構底層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橫移軌道;2-接車滑軌;3-停車位;4-載車托盤;5-載車機器人;6-圓形轉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立體車庫載車機構,其結構包括:
設置于載車通道內的至少一個升降機構;
與每層停車位水平對應的移車軌道,所述移車軌道包括位于載車通道內的橫移軌道1、和由橫移軌道1延伸出并連通至每個停車位3的接車滑軌2;
每層移車軌道連通至升降機構;
與升降機構和移車軌道相適配的載車托盤4;
所述載車托盤4上可周向旋轉設置有載車機器人5。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載車機器人5通過一圓形轉盤6可周向旋轉設置于載車托盤4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載車機器人5設有四個與車胎相適配的梳齒式托胎爪。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載車托盤4為方形載車托盤。
采用本發(fā)明的立體車庫載車機構后,使用時車主只需要將車輛正向開入停車出入口相應的位置,無需掉頭、倒車和左右對齊車位等復雜操作,待車主離開車輛并刷卡指示車輛已經停妥后,載車機器人沿滑軌到達車輛下方,在停車出入口的地面感應裝置指引下矯正四個梳齒式托胎爪的位置并抓取車輛。之后,載車機器人沿軌道回到載車托盤上,并于載車托盤上旋轉進行車輛方向調整,載車托盤移入升降裝置,升降機構啟動運送載車托盤到對應車主停車位的樓層,載車機器人沿相應滑軌將車輛載入相應停車位。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的立體車庫載車機構由于其載車機器人可于載車托盤上旋轉,從而可以自行調整車輛的朝向,使得其可以運送入任何一個方向的停車位,也免去了車主停車時要進行掉頭、倒車等麻煩。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