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注射器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藥液的混合作業(yè)等的注射器。尤其涉及支援注射器的活塞的推出及拉回的注射器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在混合藥液的作業(yè)中,通過手工作業(yè)將小藥瓶的藥液吸引到注射器中,并排出注射器的藥液。另外,對于在醫(yī)院進行的藥液混合作業(yè)而言,其集合了多種作業(yè)一起進行的情況居多。因此,用于藥液的混合作業(yè)的注射器的活塞的推出及拉回成為混合作業(yè)者的較大負擔。為了減輕這種混合作業(yè)者的負擔,對使用電動機的驅動カ進行活塞的推出、拉回的注射器驅動裝置進行了研究。以往,雖然不是用于混合作業(yè)的裝置,但存在利用電動機的驅動カ進行活塞的推出的注射器驅動裝置(輸液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圖22(a)表示專利文獻I的輸液裝置I的安裝有注射器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剖視圖。通過與電動機等驅動機構連結的驅動軸2的轉動,使活塞保持部3進行直線運動。此夕卜,通過活塞保持部3推出活塞4,從而將注射器5內的藥液從注射ロ推出。輸液裝置I具備用于固定注射器5的外筒6的凸緣7的凸緣安裝部8。凸緣安裝部8具有固定的凸緣前面支承部9和可動的凸緣后方按壓板10,從而即使凸緣7的厚度不同也能夠可靠地固定。圖22(b)表示未安裝注射器5的狀態(tài)下的輸液裝置I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通過操作把手11,使凸緣后方按壓板10轉動,從而能夠使凸緣后方按壓板10相對于凸緣前面支承部9接近及離開。由此,即使凸緣7為各種厚度,也能夠通過凸緣后方按壓板10相對于凸緣前面支承部9按壓凸緣7。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4-73373號公報在這種輸液裝置I (注射器驅動裝置)中,存在如下課題,即,將活塞4相對于外筒6推出后,成為由凸緣前面支承部9和活塞保持部3的按壓面12夾住注射器5的狀態(tài),從而無法容易地進行注射器5的拆卸。發(fā)生注射器5被夾住的理由如下。首先,利用活塞保持部3推出活塞4時,位于活塞4前端的襯墊與外筒6摩擦,如圖22 (a)中箭頭Pl所示,外筒6也隨著活塞4向前方(向注射器5的注射ロ方向)移動。相對于此,如圖22(a)中箭頭P2所示,凸緣前面支承部9在克服活塞保持部3將活塞4向前方推出的力(箭頭Pl)的狀態(tài)下阻止凸緣7向前方的移動。即,利用凸緣前面支承部9和活塞保持部3的按壓面12將注射器5的凸緣7和活塞4的凸邊4a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按壓。其結果是,由凸緣前面支承部9與活塞保持部3的按壓面12夾住注射器5。特別是,在按壓完活塞4的狀態(tài)(位于活塞4的前端的襯墊與外筒6的前頭壁面13相抵的狀態(tài))下,在活塞保持部3按壓活塞4的力作用下牢固地夾住注射器5。因此,在該狀態(tài)下,注射器5的拆卸更加困難。另ー方面,在該輸液裝置I中,凸緣7夾在凸緣前面支承部9和凸緣后方按壓板10之間而固定注射器5。因此,注射器5僅沿注射器5的軸向被固定,注射器5的拆裝方向的固定并不充分。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為解決上述課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拆裝容易且能夠穩(wěn)定固定注射器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另外,為了實現(xiàn)該目的,本發(fā)明的注 射器驅動裝置具備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注射器外筒的外筒固定部、保持所述注射器的活塞的活塞保持部、使所述活塞保持部沿注射器軸向動作的驅動部,通過使所述活塞保持部移動而進行所述活塞沿注射器軸向的推出或拉回,其中,所述外筒固定部具備凸緣限位部,在以所述活塞的推出方向的相反側作為后側時,該凸緣限位部與所述外筒的凸緣的后側對置;滑動部,在以所述活塞的推出方向側作為前側吋,該滑動部位于所述凸緣的前側且在該滑動部與所述凸緣限位部之間夾持所述凸緣;滑動引導件,其將所述滑動部支承為能夠沿所述注射器軸向滑動;滑動部操作機構,其能夠切換成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該第一狀態(tài)為所述滑動部沿所述注射器軸向滑動的狀態(tài),該第二狀態(tài)為所述滑動部保持在該滑動部與所述凸緣限位部之間夾持有所述凸緣的位置的狀態(tài)。發(fā)明效果本發(fā)明的注射器驅動裝置能夠在不發(fā)生注射器被夾住的狀態(tài)下容易地拆裝注射器,并且能夠穩(wěn)定固定注射器。
圖I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施方式I的伸長狀態(tà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立體圖。圖3是本實施方式I的安裝狀態(tà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立體圖。圖4是本實施方式I的釋放狀態(tà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立體圖。圖5是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主要部分側視圖。圖6是本實施方式I的連桿機構的圖,(a)是安裝狀態(tài)的簡圖、(b)是轉折點狀態(tài)的簡圖、(C)是固定支承點位于比轉折線靠下方的位置的簡圖。圖7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I的防止夾住產(chǎn)生的示意圖,(a)是產(chǎn)生夾住的現(xiàn)有的注射器驅動裝置、(b)是未產(chǎn)生夾住的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圖8是用于說明傾斜轉動(tilt rotation)的外筒固定部的側面簡圖。圖9是表示外筒前端保持部的備用方案的立體圖。圖10是本實施方式I的另一外筒前端保持部的剖視圖。圖11是本實施方式I的滑動部與頂起部的關系的圖,(a)是安裝狀態(tài)的側視圖、(b)是釋放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1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外筒固定部的簡圖,(a)是以使用厚度薄的按壓部的側面簡圖、(b)是使用厚度厚的按壓部的側面簡圖。
圖1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2的具有可移動的外筒前端保持部的滑動部的圖,(a)是滑動部的側視圖、(b)是滑動部的俯視圖。圖14是本實施方式2的外筒固定部的剖視圖。圖15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主要部分側視圖。圖16是本實施方式3的鎖止部的立體圖。圖17是本實施方式4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立體圖。圖18是本實施方式4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側視圖。圖19是本實施方式4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示意側視圖。圖20是本發(fā)明的方式4的限位件的備用方案的示意側視圖。 圖2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22是表示現(xiàn)有的輸液裝置的圖,(a)是按照了注射器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剖視圖、(b)是未安裝注射器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對相同結構標注相同符號,適當省略說明。(實施方式I)圖I是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立體圖。注射器驅動裝置15是輔助注射器16的活塞17的推出、拉回的工具。如圖7所示,注射器16具備在前端安裝有注射針90(參照圖21)的外筒22 ;具有襯墊26的前端側從與注射針90相反側的開ロ插入外筒22內的活塞17。在外筒22的開ロ端側設有凸緣部22a,在活塞17的后端側設有凸邊部20。在以下的說明中,只要沒有特別提及,“前方”、“前面”及“前側”表示注射器16的前端側(注射針90側、即活塞17的推出方向)的位置。另外,只要沒有特別提及,“后方”、“后面”及“后側”表示注射器16的后端側(注射針90的相反側、即活塞17的拉回方向)。如圖I及圖2所示,注射器驅動裝置15具備在上部設有固定注射器16的外筒22的外筒固定部31的主體27 ;從主體27的下部延伸的握持部18。該握持部18沿與固定在外筒固定部31上的外筒22的長度方向(注射器軸線)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另外,握持部18為作業(yè)者能夠單手握持的程度的大小。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為在握持部18的下部具有蓄電池部32的不用電線的便攜式裝置。另外,注射器驅動裝置15具有保持活塞17的活塞保持部21 ;使該活塞保持部21繞注射器軸向動作的活塞驅動部28?;钊3植?1具備將活塞17的凸邊部20可拆裝地收容的收納部21a?;钊寗硬?8具備內置于在主體27的后方下部設置的動カ變換部23的電動機及變速齒輪(均未圖示)。電動機的旋轉經(jīng)由變速齒輪向配置于注射器16的兩側的一對齒條(未圖示)傳遞。上述齒條的后端與活塞保持部21連結,從而使活塞保持部21向與電動機的旋轉方向對應的朝向移動。通過活塞保持部21向注射器軸向移動,從而進行活塞17相對于固定的注射器16的推出、拉回?;钊寗硬?8的齒條(未圖示)被齒條罩24及伸縮罩25覆蓋,從而防止安裝于齒條的油等向外部飛散。另外,該齒條罩24及伸縮罩25防止來自外部的污物附著于齒條。進而,通過該齒條罩24及伸縮罩25來實現(xiàn)齒條的防水,從而能夠容易地清洗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注射器驅動裝置15在握持握持部18時可操作的位置(握持部18的前面?zhèn)?具有用于操作活塞驅動部28的操作開關19。該操作開關19以能夠直觀上操作的方式成為例如上方比下方突出的結構。如此,通過使一方突出,從而在碰觸到操作開關19之際,能夠直觀地識別哪一方為上方(或下方)。另外,在操作開關19的前面?zhèn)龋h(huán)狀的觸發(fā)防護部94與握持部18 —體設置。該觸發(fā)防護部94配置成空開手指能夠插入的間隔地包圍操作開關
19。另外,在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動力變換部23下部設有由例如橡膠構件構成的墊片93。設置該墊片93是為了使在使用手背支承活塞驅動部28的重量之際與手背接觸的接觸面成為柔軟構造。因此,該墊片93可以使用具有某種程度的彈力的柔軟構件而替代除橡膠構件外還。對進行藥液的混合作業(yè)之際的作業(yè)流程進行說明。首先,作業(yè)者將注射器16安裝 在注射器驅動裝置15上。然后,例如由右手握持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握持部18,且握持的右手食指放在操作開關19上。在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中,當按壓操作開關19的上方時,活塞驅動部28的電動機正轉。該電動機的旋轉被變換齒輪變換成向齒條的后方的直線運動。其結果是,由收納部21a保持活塞17的凸邊20的活塞保持部21以從注射器16的外筒22離開的方式向后方(箭頭57a的方向)移動,將活塞17從外筒22拉回。其結果是,如圖2所示,活塞驅動部28成為齒條從齒條罩24向后方大幅突出的伸長狀態(tài)。另一方面,當按壓操作開關19的下方時,活塞驅動部28的電動機反向旋轉。該電動機的旋轉通過變換齒輪變換為向齒條的前方的直線運動。其結果是,活塞保持部21以向外筒22的凸緣22a接近的方式向前方(箭頭57b的方向)移動,將活塞17向外筒22推出。其結果是,如圖I所示,活塞驅動部28成為齒條的大部分收容于齒條罩24內的狀態(tài)。通過如此設置,通過作業(yè)者按壓操作開關19的上方或下方,對注射器16的活塞17的拉回、推出進行輔助。需要說明的是,當將操作開關19為平坦(沒有將操作開關19的上方或下方壓下的狀態(tài)時)時,活塞保持部21的移動停止。圖21是表示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使用狀態(tài)的一例的示意圖,示出了右手91握持安裝了裝有注射針90的注射器16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且從左手92所握持的藥瓶93吸引藥液的形態(tài)。通過使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觸發(fā)防護部94押抵到左手92手掌附近,從而穩(wěn)定保持注射針90的針尖插入藥瓶93之際的姿勢。由此,能夠有效防止針刺事故等。另夕卜,能夠防止操作開關19和放置在操作開關19上的食指觸碰障礙物等而導致錯誤操作操作開關19。另外,墊片93成為位于從握持手即右手91的拇指和食指的指根部到指尖附近的手背的形態(tài)。由此,能夠用手背支承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重量的一部分。因此,作業(yè)者能夠以良好的平衡穩(wěn)定保持注射器驅動裝置15,從而能夠提高作業(yè)的安全性。進而,注射器驅動裝置15具有使注射器16的拆裝容易且能夠穩(wěn)定固定的注射器固定機構(外筒固定部31)。為了對該注射器固定機構進行說明,對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機構進行說明。圖3是用外筒固定部31固定注射器16的安裝狀態(tài)下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主要部分立體圖,圖4是注射器16能夠出入外筒固定部31的釋放狀態(tà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主要部分立體圖。圖3是正確地固定注射器16的狀態(tài),但為了容易理解內部結構,省略注射器16的圖示。外筒固定部31具備注射器載置部51。該注射器載置部51為在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主體27上部設有注射器16的情況下用于載置該注射器16的外筒22的部位。另外,外筒固定部31具備凸緣限位部33、滑動部34、35和滑動引導件36、37。凸緣限位部33配置在與載置于注射器載置部51上的外筒22的凸緣22a的后側對置的位置。另外,滑動部34,35位于載置在注射器載置部51上的凸緣22a的前側而在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夾持凸緣22a的構件。另外,滑動引導件36、37為將該滑動部34、35保持成沿注射器軸向動作的構件。外筒固定部31具備一端旋轉自如地與設于滑動引導件36、37的固定支承點38、39連結的輸入臂40、41 ;與該輸入臂40、41的另一端連結的按壓部43。在本實施方式I中, 按壓部43具備兩端固定在輸入臂40、41上的軸狀部43a、設于該軸狀部43a的中央的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的墊片狀部43b。另外,外筒固定部31具備傳遞臂48、49,該傳遞臂48、49的一端轉動自如地與設于輸入臂40、41的中間部的第一支承點44、45連結,另一端轉動自如地與設于比滑動引導件36、37靠前方的滑動部34、35的第二支承點46、47連結。注射器載置部51由滑動部34、35、滑動引導件36、37、輸入臂40、41及傳遞臂48、49構成,且設置在同步動作的一對連桿機構之間。換言之,所述一對連桿機構設置在注射器載置部51的兩側。如圖5所示,在滑動部34、35與滑動引導件36、37之間設有對滑動部34、35向從凸緣限位部33離開的方向(前方)彈性施力的作為施力構件的施力彈簧58。另外,在位于比滑動引導件部34、35靠前方的滑動部34、35的前側的前端設有在本實施方式連結的半圓弧狀的構件即外筒前端保持部54。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滑動部34、35的后側前端的與凸緣限位部33對置的部分即接觸部61設有作為彈性體的橡膠構件?;瑒硬?4、35與輸入臂40、41的轉動連動地進行直線移動,從而能夠使外筒固定部31對圖3所示的安裝狀態(tài)和圖4所示的釋放狀態(tài)進行狀態(tài)切換。在向注射器驅動裝置15安裝注射器16之際,在外筒固定部31為圖4所示的釋放狀態(tài)時,作業(yè)者使注射器16的外筒22以從輸入臂40、41與按壓部43之間通過的方式從上方下降而向注射器載置部51配置。當外筒22載置于注射器載置部51時,外筒22的凸緣22a位于滑動部34、35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另外,在將外筒22配置在注射器載置部51之際,活塞17的凸邊20插入活塞保持部21的收納部21a內。其次,作業(yè)者勾住按壓部43,使輸入臂40、41繞固定支承點38、39朝向注射器16的凸緣22a轉動。當輸入臂40、41到達圖3所示的安裝狀態(tài)的位置時,通過外筒固定部31固定注射器16。在從注射器驅動裝置15拆下注射器16之際,作業(yè)者使位于圖5所示的安裝狀態(tài)的位置的輸入臂40、41繞固定支承點38、39向離開注射器22的凸緣22a的方向轉動。當輸入臂40、41成為圖4所示的釋放狀態(tài)時,能夠從注射器載置部51提起注射器16的外筒22,并且,從活塞保持部21的收納部21a拔出活塞17的凸邊20。其次,使用圖5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主要部分側視圖,對從側面觀察到的二維的連桿機構的動作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圖5中,用虛線表示釋放狀態(tài)(圖4)的連桿機構,用單點劃線表示變形中的連桿機構,用實線表示安裝狀態(tài)(圖5)的連桿機構。在以下的關于連桿機構的說明中,上方是指圖I所示的箭頭50的方向,當設想握持部18為中心時為載置注射器16的方向,當設想注射器16為中心時為握持部18的相反方向。利用輸入臂40、傳遞臂48、滑動部34、固定支承點38、第一支承點44、第二支承點46及滑動引導件36構成一方的連桿機構。以下,以該滑動部34側的連桿機構為中心而進行了說明,但是滑動部35側的連桿機構也為同樣的結構。即,通過輸入臂41、傳遞臂49和滑動部35、固定支承點39、第一支承點45、第二支承點47、滑動引導件37使滑動部35側的連桿機構與滑動部34側對稱地構成。該連桿機構經(jīng)由按壓部43使輸入臂41與輸入臂40結合,與由輸入臂40、傳遞臂48和滑動部34、固定支承點38、第一支承點44、第二支承點46、滑動引導件36構成的連桿機構連結。由此,所述兩個連桿機構同步動作。在釋放狀態(tài)的情況下,如圖5中虛線所示,輸入臂40以不妨礙注射器16向注射器載置部51出入的方式比固定支承點38向前方(注射器16的注射口側)傾斜。進一步而 言,滑動部34也位于外筒前端保持部54與外筒22不重疊的位置。在該狀態(tài)下,注射器16的外筒22如前所述那樣載置于注射器載置部51,活塞17的凸邊20插入活塞保持部21的收納部21a。接著,為了將外筒固定部31向安裝狀態(tài)移行,抓住按壓部43將輸入臂40繞固定支承點38朝向注射器16的凸緣22a轉動。通過該輸入臂40的轉動,經(jīng)由傳遞臂48向輸入臂40拉拽滑動部34。并且,滑動部34由滑動引導件36引導而以接近凸緣限位部33的方式向后方直線移動。伴隨輸入臂40朝向凸緣22a轉動而產(chǎn)生的連桿機構的變化如下。在輸入臂40從圖5中以單點劃線所示的姿勢成為以實線所示的姿勢的期間,第一支承點44、固定支承點38及第二支承點46成為以一直線(成為固定支承點38與連結固定支承點38及第二支承點46的變形線(inflection line) 52重疊的狀態(tài))排列的狀態(tài)。從而,在第一支承點44、固定支承點38及第二支承點46以一直線排列的狀態(tài)時,滑動部34最接近凸緣限位部33。從該狀態(tài)到按壓部43與外筒22接觸之前,輸入臂40進一步轉動。在按壓部43與安裝于注射器載置部51的外筒22接觸之際,固定支承點38位于比連結第一支承點44及第二支承點46的直線(變形線52)靠上方的位置。此時,滑動部34以離開凸緣限位部33的方式稍向前方移動,且在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夾持凸緣22a。另外,當按壓部43以比第一支承點44、固定支承點38及第二支承點46排列成一直線的狀態(tài)還向下方動作時,從上方按壓外筒22而在按壓部43與底部之間夾持外筒22。如此,將外筒22固定于外筒固定部31。當在安裝狀態(tài)下使輸入臂40向從凸緣22a離開的方向轉動時,首先,使按壓部43向上方動作,使按壓部43從外筒22離開。另外,在按壓部43以比第一支承點44、固定支承點38及第二支承點46排列成一直線的狀態(tài)還向上方動作時,滑動部34從外筒22的凸緣22a離開。在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中,當按壓部43與外筒22接觸時,以固定支承點38位于變形線52的上方的方式進行外筒固定部31的設計。由此,能夠利用注射器驅動裝置15對安裝狀態(tài)下的注射器16進行穩(wěn)定地固定。S卩,如圖6(a)的安裝狀態(tài)的連桿機構的簡圖所示,通過推出活塞17,從而在外筒22隨著該活塞17的移動向注射器16前方移動時,滑動部34與凸緣22a相接,從而外筒22的移動停止。外筒22將滑動部34向注射器16的前方按壓的力Fs通過連桿機構變換為按壓部43按壓外筒22的力Fo。S卩,當推出活塞17時,通過按壓部43從上方按壓外筒22,從而能夠穩(wěn)定地固定外筒22。進而,容易使安裝狀態(tài)下的注射器16成為釋放狀態(tài)。從圖6 (a)所示的安裝狀態(tài)提起輸入臂40或按壓部43時,按壓部43從外筒22開始離開。當提起按壓部43時,滑動部34與其連動而向后方(與凸緣限位部33接近的方向)動作。此時,為了將凸緣22a向凸緣限位部33的方向按壓而稍需用力,然而,在本實施方式I中,與滑動部34動作的力相比,提起按壓部43的力更小。具體而言,通過將固定支承點38設為支承點、將按壓部43設為力點、將第一支承點44設為作用點,從而根據(jù)杠桿原理可知,提起按壓部43的力小。在圖6(b)所示的連桿機構直到成為變形點狀態(tài)(變形線52與固定支承點38重疊)之前,需要用于將凸緣22a向凸緣限位部33的方向按壓的力,但當連桿機構越過變形 點的狀態(tài)而成為圖6(c)所示那樣的固定支承點位于比變曲線靠下方的位置時,滑動部34的動作從向后方的移動變化為向前方的移動。由此,滑動部34不會按壓凸緣22a,提起按壓部43的力也會變輕。如此,能夠提供注射器的拆裝容易且能夠穩(wěn)定固定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在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中,在按壓操作開關19的下方而推出活塞17后,操作開關19變回平坦,在活塞保持部21的移動停止后而將注射器16從注射器驅動裝置15拆下之際,能夠在注射器16不被夾住的狀態(tài)下容易地拆下注射器16。以下,對該點進行詳細敘述。例如,若為圖22所示的現(xiàn)有的輸液裝置I (注射器驅動裝置),在活塞4通過活塞保持部3推出后而停止的情況下,在活塞保持部3的按壓面12與凸緣前面支承部9之間產(chǎn)生注射器5的夾住,從而難以將注射器5從輸液裝置I拆下。然而,如圖5所不,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具有固定注射器16的外筒22的外筒固定部31,在使該外筒固定部31從固定狀態(tài)成為釋放狀態(tài)時,滑動部34在僅稍接近凸緣限位部33 —次后朝向從凸緣限位部33向前方離開的方向動作。即,在拆下注射器16的情況下,滑動部34從凸緣22a向前方離開,因此,無法維持在活塞保持部21與滑動部34之間夾住注射器16的狀態(tài)。由此,即使在活塞17被活塞保持部21推出后停止的情況下,也能夠容易地拆下注射器16。參照圖7(a)、(b)對不產(chǎn)生夾住這一點進行更為具體的說明。在拆下注射器16之際,如圖7 (a)所示,假設不是位于外筒22的凸緣22a前側的滑動部34、35,而是位于凸緣22a后側的凸緣限位部33從凸緣22a避讓。此時,滑動部34、35在克服如箭頭P12所示那樣活塞17將外筒22向前方頂出的力(箭頭Pll)的狀態(tài)下阻止凸緣22a向前方的移動。其結果是,發(fā)生注射器16被夾住的情況。相對于此,在本實施方式I中,在拆下注射器16之際,從外筒22的凸緣22a退避的不是位于凸緣22a后側的凸緣限位部33,而是位于凸緣22a前側的滑動部34、35。因此,如圖7(b)所示,退避完成的滑動部34、35和位于凸緣22a后側的凸緣限位部33均未處于對抗活塞17將外筒22向前方推出的力(箭頭Pll)的狀態(tài),因此不會產(chǎn)生注射器16的夾住。另外,如前所述,在滑動部34與滑動引導件36之間設有對滑動部34向從凸緣限位部33離開的方向施力的成為彈性體的施力彈簧58 (參照圖5),從而能夠更為可靠地實現(xiàn)由外筒固定部進行的注射器16的固定。即,即使不施加按壓活塞17的力的情況下,通過施力彈簧58施加將滑動部34向前方按壓的力,結果能夠經(jīng)由傳遞臂48、輸入臂40使按壓部43將外筒22向下方按壓。即,按壓部43始終以施力彈簧58的力按壓外筒22,從而固定注射器16。如上所述,對于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而言,其在使注射器16的拆裝容易的同時能夠進行穩(wěn)定的固定。另外,如前所述,在滑動部34的比滑動引導件36靠前方處設有外筒前端保持部54,通過由該外筒前端保持部54保持注射器16的外筒22,能夠穩(wěn)定地固定注射器16。以下,針對該點進行說明。假設,如圖8所示,在外筒22的固定僅通過在凸緣限位部33與滑動部34之間夾持凸緣22a且利用按壓部43按壓外筒22的凸緣附近來進行時,由于不固定外筒22的前方,因此存在注射器16的前方朝向箭頭60的方向傾斜轉動的可能性。 相對于此,在本實施方式I中,如圖5所示,通過利用外筒前端保持部54保持外筒22的前方,能夠固定外筒22的兩端。其結果是,能夠將注射器16的外筒22穩(wěn)定地固定。即,即使在外筒22產(chǎn)生傾斜轉動力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按壓部43和外筒前端保持部54在兩點按壓外筒22,從而抑制傾斜轉動。進而,通過將外筒前端保持部54設置在滑動部34,如圖5所示,在外筒固定部31為安裝狀態(tài)時,外筒前端保持部54位于保持外筒22的位置,但在外筒固定部31為釋放狀態(tài)時,外筒前端保持部54位于從外筒22離開的位置。由此,在將注射器16安裝于外筒固定部31時,釋放狀態(tài)的外筒前端保持部54位于從注射器載置部51離開的位置,因此,容易進行注射器16的安裝。假設將外筒前端保持部54設置在圖I所示的齒條罩24等或其他非可動部時,在向外筒固定部31安裝注射器16時,存在需要使注射器16的前端通過外筒前端保持部54而安裝作業(yè)耗費時間的情況。在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中,通過在滑動部34設置外筒前端保持部54,可實現(xiàn)良好的安裝作業(yè)性。在本實施方式I中,外筒前端保持部54為連接兩個滑動部34、35的環(huán)狀,但只要是抑制外筒22的傾斜轉動的形狀即可,所以也可以為其他形狀。作為外筒前端保持部54的其他形狀,如圖9所示那樣,可以考慮環(huán)狀的上部被切開的形狀的外筒前端保持部154。通過形成為這種環(huán)狀的上部被切開的形狀,即使在注射器16的前端安裝有注射針90 (參照圖21)的狀態(tài)下進行拆裝,外筒前端保持部154也不會成為阻礙,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拆裝性。另外,如圖10的外筒前端保持部的剖視圖所示,在外筒前端保持部54a設置傾斜面54b,在安裝時,該傾斜面54b可以按壓外筒22的前端上方的角部22b。如此,通過由傾斜面54b按壓角部22b,從而,除抑制傾斜轉動外,還能夠使注射器軸向的固定牢固。如前所述,通過在滑動部34、35的與凸緣限位部33對置部分即接觸部61設置作為彈性體的橡膠構件,能夠更穩(wěn)定地固定凸緣22a。以下,對該點進行詳細敘述。如圖6(c)所示,在外筒固定部31成為釋放狀態(tài)時,滑動部34的接觸部61與凸緣限位部33的間隙比凸緣22a的厚度稍寬。使輸入臂40從該狀態(tài)向凸緣22a轉動,當成為圖6(b)所示的變形點狀態(tài)時,滑動部34的接觸部61與凸緣限位部33的間隙最窄。并且,如圖6(a)所示,在外筒固定部31處于安裝狀態(tài)的情況下,與處于變形點狀態(tài)時相比,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的間隙稍寬。假設滑動部34的接觸部61為剛體時,接觸部61與凸緣限位部33的間隙的最小間隙(變形點狀態(tài)時的間隙)無法設定為比凸緣22a的厚度小。并且,在外筒固定部31成為安裝狀態(tài)且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的間隙從該最小間隙稍擴大時,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的間隙比凸緣22a的厚度大。其結果是,無法在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穩(wěn)定地夾持凸緣22a。相對于此,在本實施方式I中,接觸部61通過使用橡膠構件,從而能夠將變形點狀態(tài)下的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的最小間隙設定為小于凸緣22a的厚度。S卩,由于接觸部61被彈性壓縮,滑動部34能夠向凸緣限位部33接近直到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的間隙小于凸緣22a的厚度的位置。因此,即使外筒固定部31為安裝狀態(tài)而接觸部61與凸緣限位部33的間隙比最小間隙稍寬,能夠在凸緣限位部33與接觸部61之間彈性地夾入凸緣22a,從而不會產(chǎn)生晃動(間隙)地可靠地保持凸緣22a。 需要說明的是,也可以代替接觸部61,或者將凸緣限位部33的與凸緣22a抵接的部分與接觸部61 —起由橡膠構件構成。如圖3、圖4所示,本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具備頂起部63,該頂起部63設置在外筒固定部31的底部(注射器載置部51的底面)且根據(jù)滑動部34、35的位置而上下運動。此外,當滑動部34、35位于凸緣限位部33附近時,頂起部63將注射器16保持在設置位置,當滑動部34、35從凸緣限位部33離開時,頂起部63從外筒固定部31的底部(注 射器載置部51的底面)頂起。通過如此設置頂起部63,能夠容易地將安裝好的注射器16拆下。S卩,在外筒固定部31為釋放狀態(tài)的情況下,通過頂起部63頂起注射器16,從而注射器16稍浮起,從而作業(yè)者容易把持注射器16。特別是,在注射器載置部51的兩側存在齒條罩24等的情況下,存在齒條罩24成為阻礙而不易鉤住并拆下注射器16的情況。在該情況下,通過設置頂起部63,能夠容易地在述情況下將注射器16拆下。圖3、圖4所示的頂起部63由可動板64和設于滑動部的內側側面的突起部65構成。使用表示圖11(a)、(b)的滑動部34與頂起部63的關系的圖進行說明。圖11(a)是表示外筒固定部31為安裝狀態(tài)的滑動部34與可動板64的關系的側視圖??蓜影?4的后端側在可動板支承點67轉動自如地與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主體27 (參照圖I)連結??蓜影?4與底板部66形成注射器載置部51的底面??蓜影?4在與底板部66成為平坦的姿勢(圖11 (a))和前端側成為翹起的姿勢之間,圍繞可動板支承點67轉動自如。圖11 (b)是表示外筒固定部31為釋放狀態(tài)下的滑動部34與可動板64的關系的側視圖。通過使外筒固定部31從安裝狀態(tài)成為釋放狀態(tài),使滑動部34朝向從凸緣限位部33離開的方向(圖ll(a)、(b)的左方向)移動。此時,設于滑動部34的突起部65潛入可動板64的下方,可動板64以可動板支承點67為中心翹起。反之,通過使外筒固定部31從釋放狀態(tài)成為安裝狀態(tài),滑動部34朝向接近凸緣限位部33的方向(圖11(a)、(b)的右方向)移動。此時,設于滑動部34的突起部65從可動板64的下方離開,可動板64與底板部66成為平坦狀態(tài)。在從圖11 (b)的釋放狀態(tài)到圖11 (a)的安裝狀態(tài)期間,在翹起的可動板64與底板部66成為平坦后,可以保持與底板部66成為平坦的狀態(tài)而設定滑動部34移動的空轉區(qū)間t。通過使可動板64與底板部66成為平坦狀態(tài),從而外筒22與注射器載置部51平行,但通過設置空轉區(qū)間t,在滑動部34開始按壓保持凸緣22a的前面之前,能夠使外筒22與注射器載置部51平行。由此,能夠防止開始保持凸緣22a的傾斜狀態(tài)。因此,能夠避免以不正規(guī)的狀態(tài)保持注射器16。特別是,在從注射器釋放常態(tài)向安裝狀態(tài)變位的過程中,在到空轉區(qū)間t開始前的期間(注射器16的外筒22還在傾斜的狀態(tài)時),以安裝在滑動部34的外筒前端保持部54的前側端面到達注射器16的外筒前端的方式設定空轉區(qū)間t與外筒前端保持部54的寬度即可。即,由于注射器16的外筒22傾斜,因此,外筒前端的高度向下方傾斜,使得外筒前端能夠穩(wěn)定地進入外筒前端保持部54。其結果是,能夠防止外筒前端保持部54鉤住注射器的外筒前端,從容更為順暢地進行注射器的安裝。(實施方式2)
本實施方式2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按壓部的特征在于,具備改變與載置在外筒固定部31上的注射器的間隔的厚度調整部。圖5所示的安裝狀態(tài)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的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的間隔根據(jù)因連桿結構產(chǎn)生的輸入臂40的傾斜來確定。由于與輸入臂40連結的按壓部43接觸外筒22而成為安裝狀態(tài),因此,輸入臂40的傾斜根據(jù)外筒22的外徑而變化。由此,由外筒22的外徑來確定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的間隔。在注射器驅動裝置15所使用的注射器16的外徑只要相同就沒有問題,但在使用不同的外徑的注射器16的情況下,存在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的間隔變化而無法在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固定凸緣22a的情況。因此,在本實施方式2中,在圖5所示的按壓部43具有改變厚度的厚度調整部,即使為外徑不同的注射器16也能夠將滑動部34和凸緣限位部33維持為相同間隔,從而穩(wěn)定地固定注射器16。圖12(a)是使用厚度薄的按壓部的側面簡圖,圖12(b)是使用厚度厚的按壓部的側面簡圖。圖12(a)、(b)為在外筒固定部31安裝了注射器16的狀態(tài)。按壓部43具備兩端固定在輸入臂40、41上的連結軸73、可旋轉地安裝在該連結軸73的長度方向中央附近的墊片即厚度調整部71。厚度調整部71為橢圓筒狀且與外筒22的側面72接觸,能夠相對于連結軸73繞其自身的軸線旋轉。厚度調整部71不能夠相對于連結軸73旋轉自如,例如,能夠以圖12(a)和圖12(b)所示的姿勢對相對于連結軸73的旋轉角度位置進行定位。只要是在注射器驅動裝置15中使用的標準注射器16即可,如圖12(a)所示,使厚度調整部71的橢圓的短軸的周面與外筒22的側面72接觸。S卩,將按壓部43的厚度設為薄厚度而使用。在采用外徑比標準的注射器16還小的小型注射器16的情況下,當按壓部43還使用厚度薄的結構時,輸入臂40大幅傾斜,滑動部34與凸緣限位部33的間隔過度打開,無法實現(xiàn)穩(wěn)定的注射器16的固定。由此,在小型的注射器16的情況下,如圖12(b)所示,使厚度調整部71的橢圓的長軸的周面與外筒22的側面72接觸,從而使用厚度厚的按壓部43。如此,通過改變按壓部43的厚度,即使是外筒22的外徑小的小型注射器,也可以不改變輸入臂40的傾斜。
在本實施方式2的注射器驅動裝置中,如圖13所示,可以在外筒前端保持部75也設置橢圓形狀且進行旋轉的厚度調整部76,從而能夠穩(wěn)定地固定外徑不同的注射器16。本實施方式2的外筒前端保持部75具備兩端固定在安裝于滑動部34、35的臺座78、78上的連結軸77 ;以能夠定位旋轉角度位置的方式可旋轉地安裝在該連結軸77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橢圓筒狀的厚度調整部76。通過調節(jié)厚度調整部76的旋轉角度位置,與厚度調整部73同樣,也能夠根據(jù)注射器16的外徑來調整外筒前端保持部75的厚度。支承連結軸77的臺座部78在滑動部34、35上前后移動而能夠變更相對于滑動部34、35的固定位置。具體而言,通過將外筒前端保持部75的位于臺座部78的凸部(未圖示)插入在滑動部34、35設置的多對連結孔79的任一個中,從而能夠調節(jié)外筒前端保持部 75的滑動部34、35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因此,外筒前端保持部75能夠對應軸向長度不同的注射器16。S卩,通過在注射器16的長度短的情況下,將臺座78的位置設定在滑動部34、35的后側,在注射器16的長度長的情況下,將臺座78的位置設定在滑動部34、35的前側,從而能夠由外筒如端保持部75可罪保持外筒22的如端。本實施方式2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注射器載置部51為在下方支承外筒22的部分。然而,在安裝時,與外筒22接觸的部分也可以是注射器載置部51的底面即底板部66、可動板64以外的部分。例如,如圖14的外筒固定部31的剖視圖所示,可以使滑動引導件36,37的內側側面36a、37a成為傾斜面,在該內側側面36a、37a從下方支承外筒22。通過在內側側面36a、37a從下方支承外筒22,從而即使為外徑不同的注射器16的外筒22,也能夠將外筒22固定在外筒固定部31的中央。(實施方式3)本實施方式3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特征在于,將與滑動部連結的鎖止部設在輸入臂上。通過如此設定鎖止部,能夠可靠固定安裝狀態(tài)的輸入臂,從而能夠更穩(wěn)定地固定注射器。圖15是安裝狀態(tài)下的注射器驅動裝置的主要部分側視圖?;瑒硬?2為在與凸緣限位部33對置的部分向上方折彎的形狀。并且,滑動部82與凸緣22a接觸的接觸部83的上方與設于輸入臂40的一端的鎖止部84連結。圖16是鎖止部的立體圖。圖16所示的鎖止部84為鎖止狀態(tài)。通過向箭頭86的方向把持鎖止部84的把手部85,從而能夠容易地解除鎖止狀態(tài)。另外,利用鎖止部84的按壓部87能夠按壓注射器16的外筒22。需要說明的是,如圖15所示,在鎖止部84成為與滑動部82鎖止狀態(tài)的情況下,固定支承點38可以成為位于比連結第一支承點44及第二支承點46的直線靠上方的位置的狀態(tài)。通過如此在輸入臂40上設置鎖止部84,從而本實施方式3的注射器驅動裝置能夠更穩(wěn)定地固定注射器16。(實施方式4)在圖17及圖19所示的實施方式4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中,外筒固定部31具有由滑動引導件36、37引導而在平坦的注射器載置部51上沿注射器16的長度方向直線移動的滑動部34、35。另外,在注射器驅動裝置15上設有對滑動部34、35向從凸緣限位部33離開的方向彈性施力的施力彈簧58。與實施方式I至3不同,在本實施方式4的外筒固定部31中,滑動部34、35通過連桿機構驅動。因此,作業(yè)者用手鉤住滑動部34、35而朝向凸緣限位部33移動,由此,在滑動部34、35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夾持凸緣22a。在滑動部34、35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夾持凸緣22a的位置設有用于保持滑動部34、35的機構。該機構具備滑動部34、35沿厚度方向貫通的單一的貫通孔91 ;按照每個滑動部34、35對應貫通孔91地設置在注射器載置部51上的插入孔92 ;具有插入貫通孔91與插入孔92的軸部93a的限位件93。在限位件93的軸部93a —端設有用手保持的把手部93b。
用手使滑動部34、35移動到在滑動部34、35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夾持凸緣22a的位置后,將限位件93的軸部93a按照每個滑動部34、35插入貫通孔91和插入孔92。由此固定滑動部34、35的位置,且外筒22的凸緣22a以夾持在凸緣限位部33與滑動部34、35之間的狀態(tài)被保持。當從兩方的滑動部34、35的貫通孔91拔出限位件93時,通過施力彈簧58的施壓力使滑動部34、35向從凸緣限位部33離開的方向直線移動,由此,解除凸緣22a的夾持。圖20是表示本實施方式4的限位件93的其他方案的圖。設置于每個滑動部34、35的限位件95能夠安裝成在支承點96相對于滑動部34、35旋轉。限位件95的一端(前側的端部)與彈簧97連結,另一端構成用于插入貫通孔91和插入孔92的軸部95a。彈簧97以成為以實線所示的姿勢的方式,相對于支承點96對限位件95向圖中逆時針方向彈性施力。在用手使滑動部34、35移動到在滑動部34、35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夾持凸緣22a的位置后,通過用手鉤住限位件95并向圖中順時針方向繞支承點96旋轉,從而按照每個滑動部34、35將軸部93a插入貫通孔91和插入孔92 (如圖中虛線的狀態(tài))。利用未圖示的鎖止機構,并以該姿勢鎖止限位件95。當解除鎖止時,在彈簧97的作用力下,限位件95沿順時針方向繞支承點96旋轉,軸部93a從貫通孔91和插入孔92拔出。由此,解除凸緣22a的夾持。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本發(fā)明的注射器驅動裝置能夠在使注射器的拆裝容易的同時實現(xiàn)穩(wěn)定的固定,對于需要頻繁更換的注射器的藥液的混合作業(yè)等是有用的。符號說明15注射器驅動裝置16注射器17 活塞18握持部19操作開關20 凸邊21活塞保持部21a收納部22 外筒22a 凸緣22b 角部23動力變換部
24齒條罩25伸縮罩26 襯墊27 主體28活塞驅動部31外筒固定部32蓄電池部33凸緣限位部 34、35、77、82 滑動部36、37滑動引導件36a、37a 內側側面38、39固定支承點40、41 輸入臂43、71、87 按壓部43a軸狀部43b墊片狀部44、45第一支承點46、47第二支承點48、49 傳遞臂50、57a、57b、60、86、Pl、P2、Pll、P12 箭頭51注射器載置部52變形線54、54a、75、154外筒前端保持部54b傾斜面58施力彈簧61、83 接觸部63頂起部64可動板65突起部66底板部67可動板支承點72 側面73連結軸76外筒前端調整部78臺座部84鎖止部85把手部91貫通孔92插入孔
93、95 限位件93a 軸部93b把手部95a 軸部96支承點97 彈簧
t空轉區(qū)間
權利要求
1.ー種注射器驅動裝置,其具備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注射器外筒的外筒固定部、保持所述注射器的活塞的活塞保持部、使所述活塞保持部沿注射器軸向動作的驅動部,通過使所述活塞保持部移動而進行所述活塞沿注射器軸向的推出或拉回,其特征在干, 所述外筒固定部具備 凸緣限位部,在以所述活塞的推出方向的相反側作為后側時,該凸緣限位部與所述外筒的凸緣的后側對置; 滑動部,在以所述活塞的推出方向側作為前側時,該滑動部位于所述凸緣的前側且在滑動部與所述凸緣限位部之間夾持所述凸緣; 滑動引導件,其將所述滑動部支承為能夠沿所述注射器軸向滑動; 滑動部操作機構,其能夠切換成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該第一狀態(tài)為所述滑動部沿所 述注射器軸向滑動的狀態(tài),該第二狀態(tài)為所述滑動部保持在該滑動部與所述凸緣限位部之間夾持所述凸緣的位置的狀態(tài)。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滑動部操作機構具備 輸入臂,其一端能夠轉動地與設置在所述滑動引導件上的固定支承點連結; 按壓部,其與所述輸入臂的另一端連結; 傳遞臂,其一端能夠轉動地與設于所述輸入臂的中間部的第一支承點連結,另一端能夠轉動地與設于比所述滑動引導件靠前方的所述滑動部的第二支承點連結, 所述滑動部與所述輸入臂的轉動連動地沿凸緣的軸向直線移動, 在所述第一支承點、所述固定支承點及所述第二支承點排列成一直線之際,所述滑動部最接近所述凸緣限位部。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按壓部與固定的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外筒接觸之際,所述固定支承點相對于連結所述第一支承點及所述第二支承點的直線位于被固定的所述注射器的相反側。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外筒固定部具備兩個連桿機構,該連桿機構由所述滑動部、所述滑動引導件、所述輸入臂、及所述傳遞臂構成,所述注射器驅動裝置在利用所述按壓部的軸連結的兩個連桿機構之間具有用于載置所述注射器的外筒的注射器載置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按壓部具備調整部,該調整部能夠調整在所述滑動部與所述凸緣限位部之間夾持載置于所述注射器載置部的所述外筒的所述凸緣的位置設定有所述輸入臂時的、所述按壓部與所述注射器的距離。
6.根據(jù)權利要求I 5中任一項所述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滑動部具有保持所述注射器的外筒前端的外筒前端保持部。
7.根據(jù)權利要求I 6中任一項所述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其特征在干, 還具備對所述滑動構件向從所述凸緣限位部離開的方向弾性施力的施カ構件。
8.根據(jù)權利要求I 7中任一項所述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其特征在干, 在與所述凸緣限位部對置的所述滑動部的一部分上設置有弾性體。
9.根據(jù)權利要求I 8中任一項所述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其特征在干,還具備頂起部,其設置在所述外筒固定部的底部,根據(jù)所述滑動部在所述注射器軸向上的移動而升降,并在所述滑動部從所述凸緣限位部離開時從所述底部向上方轉動。
10.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器驅動裝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按壓部由鎖止部構成,該鎖止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與位于在所述滑動部與所述凸緣限位部之間夾持所述凸緣的位置的所述滑動部連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注射器驅動裝置(15)具備以能夠拆卸的方式固定注射器(16)的外筒(22)的外筒固定部(31);保持注射器(16)的活塞(17)的活塞保持部(21);使活塞保持部(21)沿注射器軸向轉動的驅動部。外筒固定部(31)具備凸緣限位部(33),在以活塞(17)的推出方向的相反側作為后側時,其與外筒(22)的凸緣(22a)的后側對置;滑動部(34、35),在以活塞(17)的推出方向側作為前側時,其位于凸緣(22a)的前側且在滑動部(34、35)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夾持凸緣(22a);滑動引導件(36、37),其將滑動部(34、35)支承為沿注射器軸向能夠滑動;滑動部操作機構,其能夠切換為滑動部(34、35)沿注射器軸向滑動的第一狀態(tài)和滑動部(34、35)被保持在滑動部(34、35)與凸緣限位部(33)之間夾持凸緣(22a)的位置的第二狀態(tài)。
文檔編號A61M5/145GK102725010SQ201180007438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27日
發(fā)明者上田敏秀, 中村徹, 太田章博, 奧田晃庸, 榊原瑞穗, 水野修, 藤岡總一郎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