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仿型海鮮食品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以魚、蝦、蟹、貝等水產品和甲魚、牛蛙、蛇等兩棲動物為主要原料,經機械化加工工藝生產的與原料動物造型相似的仿型海鮮食品及其制作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海鮮食品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通常,人們在烹飪海鮮時要花費很多時間,已不能適應快節(jié)奏步伐的當今社會,因而一些快餐海鮮食品陸續(xù)問世,如市售的軟包裝人造蟹肉、五香魚丸、炸蝦球等,但其味感、品種、色彩比較單一,其外觀形狀或方或園,海鮮動物自身的形態(tài)已不能直觀辨認,影響人們的食欲。而且制作方法多采用手工或半機械化生產,不易于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系列化生產。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造型逼真、色彩多樣、營養(yǎng)豐富、食用方便,采用新鮮水產品為原料,配以純天然輔料制作的仿型海鮮食品。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藝簡單、生產率高,采用專用設備和模具,機械化流水作業(yè)制作仿型海鮮食品的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仿型海鮮食品,其特征在于以新鮮水產品及兩棲動物為主要原料,配以輔料、調味品及天然食品顏料,按一定比例制作成鮮嫩型、中嫩型、中韌型、韌型品質,并與原料動物造型相似的食品。
所述的鮮嫩型品質的配比(重量)為魚類肉400~600克、輔料50~60克、調味品50~60克、水150~250克。
所述的中嫩型品質的配比(重量)為蝦、蟹類肉300~400克、輔料200~250克、調味品50~60克、水100~200克。
所述的中韌型品質的配比(重量)為貝類肉300~400克、輔料200~250克、調味品50~60克、水100~200克。
所述的韌型品質的配比(重量)為兩棲類肉400~600克、輔料20~30克、調味品50~60克、水50~150克。
所述的輔料可以是畜、禽肉、蛋類、油類、淀粉。
所述的調味品可以是料酒、鹽、味精、蔥、姜、五香粉、胡椒粉。
所述的天然食品顏料可以是植物類和動物類的汁液或粉末。
一種仿型海鮮食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工藝步驟原料予處理、粉碎、配比、攪拌、半成品儲存、二次攪拌、成型、修正、上色、加筋、固化、脫模、養(yǎng)護、包裝。
所述的成型工序可以包括漏板成型、模板成型、天然殼成型、人造殼成型。
所述的二次攪拌工序中添加配比量的水和鹽,且必須在5~10分鐘內注模或注殼成型。
所述的固化工序采用蒸汽段固化,固化溫度為常壓下90~95℃。
本發(fā)明以新鮮水產品和兩棲動物為主要原料,配制不同口感的品質配方,采用專用設備和合理的工藝制作成與原料動物外觀造型相似的海鮮食品,其造型逼真、色彩多樣,趣味性強,并保持了海鮮的原質原味,品質純正、營養(yǎng)豐富,增進人們的食欲,而且食用方便、衛(wèi)生。由于采用機械化工藝制作,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海鮮食品的質量和產量,易于大規(guī)模系列化生產。
圖1為本發(fā)明制作方法工藝流程框圖。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詳細說明本發(fā)明是以魚類、蝦、蟹類、貝類等新鮮水產品和甲魚、牛蛙、蛇類等兩棲動物為主要原料,配以包括畜、禽類、蛋類、食用油類、淀粉類等輔料和包括料酒、鹽、味精、蔥、姜、五香粉、胡椒粉等調味品以及包括有顏色植物類和動物類加工成汁液或粉末的天然食品顏料,按一定比例配比,采用專用設備和模具(已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經合理的工藝制作成包括鮮嫩型、中嫩型、中韌型、韌型不同品質并與原料動物造型相似的仿型海鮮食品。其不同品質的原料配比可由以下實施例給出實施例1鮮嫩型其主要原料為魚類,可以是海水魚鰻鱺魚、比目魚、馬鮫魚、鱸魚、石班魚、馬哈魚、平魚、鱈魚等,也可以是淡水魚青魚、草魚、鯉魚、白鱔等。含水量稍高,配比(重量)為魚肉500克、蛋清40克、豬油6克、芡實粉10克、料酒30克、鹽3克、味精0.6克、蔥15克、姜6克、水200克。適于水煮食,口感鮮嫩、入口不嚼即可下噎。
實施例2中嫩型其主要原料為蝦、蟹類,可以是海(河)蝦、海(河)蟹等。含水量中等,配比(重量)為蝦肉300克、瘦豬肉200克、菱角粉15克、料酒30克、鹽3克、味精0.6克、蔥15克、姜6克、胡椒粉0.3克、水150克。適于蒸食,口感嫩中有韌。
實施例3中韌型其主要原料為魚類和貝類,貝類可以是蛤、扇貝、鮑魚等。含水量中等,配比(重量)為魚肉200克、蛤肉100克、雞肉200克、菱角粉15克、料酒30克、鹽3克、味精0.6克、蔥15克、姜6克、胡椒粉0.3克、水150克。適于蒸食,口感韌中有嫩。
實施例4韌型其主要原料為魚類和兩棲、爬行類,可以是甲魚(鱉)、牛蛙、蛇等。含水量稍低,配比(重量)為魚肉400克、甲魚肉100克、馬嶺薯粉20~25克、料酒30克、鹽3克、味精0.6克、蔥15克、姜6克、五香粉0.3克、水100克。適于燉食,韌性較好,喝湯食肉,營養(yǎng)豐富。
仿型海鮮食品的制作方法,參閱圖1所示,它包括以下工藝步驟原料予處理工序包括將精選的新鮮原料清洗、去皮、去骨、去刺。粉碎工序將予處理后的原料分類進入粉碎機。配比工序將粉碎后的原料按比例配以不同品質、不同口感的輔料。攪拌工序將配好的主料添加除水和鹽以外的調味品后入攪拌機。半成品儲存工序攪拌后即成半成品入冷藏柜儲存,也可以以半成品供貨。二次攪拌工序將半成品添加水和鹽入攪拌機,注意因加鹽后凝固速度加快,所以必須在5~10分鐘內注模或注殼成型。成型工序包括漏板成型和模板成型,即將二次攪拌后的半成品注入漏板孔中或模板的凹孔模型內,在水中或輸送帶蒸汽段上一次成型,其外觀造型可以根據(jù)原料的動物造型制作品種多樣的,如各類魚型、對蝦型、蟹型、甲魚型、牛蛙型、蛇型等。成型工序也包括天然殼成型和人造殼成型,天然殼即貝類原料的殼體,人造殼是采用可食用的面粉、淀粉予先加工而成的仿貝類殼體。將二次攪拌后的半成品注入天然或人造殼體內,在水中或輸送帶蒸汽段上一次成型。修正工序將造型復雜的、如大蟹、龍蝦、甲魚、牛蛙等一次成型后再進行穿孔、修補、校正等再次加工。上色工序將色彩多變的,如多彩熱帶魚、人造殼等要多次上色,鱉類、蛙類可一次上色。上色的顏料是采用天然植物類和動物類,如莧菜、西紅柿、枸杞制紅色;胡蘿卜制黃色;菠菜、油菜、綠菜花制綠色;紫色包心菜和桑椹等制紫色;墨斗魚、海藻紫菜制黑色,采用榨汁機或低溫脫水,干燥粉碎制備成汁液或粉末作為天然食品顏料。加筋工序將大型的如大龍蝦、甲魚、牛蛙等內部要設置加強件,由于甲魚、牛蛙、鮑魚等價格偏高,可以用魚類肉作主體造型,內裝有小塊甲魚肉、牛蛙肉、鮑魚肉,同時放置竹、木加強件,必須在固化前放入,作為支撐,也便于人們手持食用,既方便又衛(wèi)生。固化工序將仿型食品在輸送帶蒸汽段上固化,固化溫度為常壓下90~95℃。脫模工序在輸送帶脫模段上脫模,采用10±5℃冷水噴射脫模。養(yǎng)護工序在輸送帶養(yǎng)護段上用10±5℃冷水養(yǎng)護。包裝工序進入包裝生產線,采用塑料真空包裝袋或罐裝容器包裝,包括抽真空、封口、檢驗、滅菌等工步,達到企業(yè)標準、衛(wèi)生指標,合格后出廠。
權利要求
1.一種仿型海鮮食品,其特征在于以新鮮水產品及兩棲動物為主要原料,配以輔料、調味品及天然食品顏料,按一定比例制作成鮮嫩型、中嫩型、中韌型、韌型品質,并與原料動物造型相似的食品。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型海鮮食品,其特征在于鮮嫩型品質的配比(重量)為魚類肉400~600克、輔料50~60克、調味品50~60克、水150~250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型海鮮食品,其特征在于中嫩型品質的配比(重量)為蝦、蟹類肉300~400克、輔料200~250克、調味品50~60克、水100~200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型海鮮食品,其特征在于中韌型品質的配比(重量)為貝類肉300~400克、輔料200~250克、調味品50~60克、水100~200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型海鮮食品,其特征在于韌型品質的配比(重量)為兩棲類肉400~600克、輔料20~30克、調味品50~60克、水50~150克。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仿型海鮮食品,其特征在于輔料可以是畜、禽肉、蛋類、油類、淀粉。
7.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仿型海鮮食品,其特征在于調味品可以是料酒、鹽、味精、蔥、姜、五香粉、胡椒粉。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型海鮮食品,其特征在于天然食品顏料可以是植物類和動物類的汁液或粉末。
9.一種仿型海鮮食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工藝步驟原料予處理、粉碎、配比、攪拌、半成品儲存、二次攪拌、成型、修正、上色、加筋、固化、脫模、養(yǎng)護、包裝。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仿型海鮮食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工序可以包括漏板成型、模板成型、天然殼成型、人造殼成型。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仿型海鮮食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攪拌工序中添加配比量的水和鹽,且必須在5~10分鐘內注?;蜃こ尚?。
12.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仿型海鮮食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化工序采用蒸汽段固化,固化溫度為常壓下90~95℃。
全文摘要
仿型海鮮食品及其制作方法,是以新鮮水產品及兩棲動物為主要原料,配以輔料、調味品及天然食品顏料,按一定比例制作成鮮嫩型、中嫩型、中韌型、韌型品質,并與原料動物造型相似的食品。采用專用設備和模具機械化流水作業(yè)制作而成。其造型逼真、色彩多樣,趣味性強,增進人們的食欲,而且營養(yǎng)豐富、食用方便、衛(wèi)生。
文檔編號A23L1/325GK1201613SQ9711246
公開日1998年12月16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6月10日
發(fā)明者王中育, 劉義生 申請人:劉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