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甜汁蠔油制作工藝和生產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零添加甜汁耗油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蠔油,又稱牡蠣油,是我國廣東、福建、香港、臺灣等地的傳統(tǒng)調味珍品,它用牡蠣汁制成,因廣東稱牡蠣為“蠔”而得名。近些年來,隨著調味品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蠔油已越來越被更多的人熟悉和青睞,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國性知名調味品。
據中國調味品協(xié)會數(shù)據統(tǒng)計,2016年蠔油占調味品總產量的6%,增長率8%,已成為調味品市場上的除了醬油、食醋、醬類之外,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之一。
蠔油的色澤、稀稠度、咸度、鮮度和口感,在消費者的評價中,都有著非常好的口碑。蠔油色澤鮮亮,濃稠順滑,紅潤誘人,不僅讓人大飽眼福,而且可以讓你在見到它的那一瞬間便能帶來充足的食欲,加上蠔油咸度適中,鮮美柔和,口感豐富,更是讓人望眼欲穿。市場上有多款蠔油產品,為不同的消費者量身打造的,可以滿足不同口感、不同使用習慣的消費者的需求。
現(xiàn)代蠔油生產多以牡蠣濃縮汁、輔以白糖、增稠劑、谷氨酸鈉、核苷酸等調味品制作而成,主要在餐飲和南方家庭使用,近幾年在北方也逐步時興,有代替老式調味品甜面醬和黃豆醬的趨勢。
但是蠔油在北方銷售一直不如南方市場,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蠔油只有簡單的蠔味、鮮甜味,缺少北方消費者喜歡的醬香味,并且添加輔助食品添加較多,部分消費者不能接受。蠔油中加入大量的增稠劑來保持體態(tài),一旦生產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好就會出現(xiàn)染菌,出現(xiàn)“化水”的問題。因此,當前市場需要一款融合并適合北方特色的蠔油產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甜汁耗油的制備工藝,把北方甜面醬的生產和蠔油生產結合起來,生產出一種具有醬香風味的鮮甜蠔油,產品即具備了蠔油本身的蠔鮮甜,還具備了北方甜醬的醬香味,非常適合北方消費者消費喜歡和喜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甜汁耗油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蒸面:
a.第一階段:低溫攪拌蒸料階段;將面粉和水加入智能蒸面器,開機攪拌,進蒸汽,邊攪拌邊蒸,由生料制得蒸料;
b.第二階段:中溫攪拌蒸料階段,由蒸料制得熟料;
c.第三階段:高溫攪拌蒸料階段,而后將熟料冷卻至35±3℃;
制得冷卻后熟料特點:全部成熟,呈半透明狀玉色,有彈性,不發(fā)粘,顆粒大小類似黃豆粒至桂圓大小,蒸面水分要求34±3%,達不到時,應在在各階段補水;(顆粒太小翻曲后池底會形成掉落很多,通風不暢;顆粒太大里邊容易產生夾生,一般加水越少顆粒越小,反之越大,太多會發(fā)粘;)
(2)接種:在熟料中均勻接種3042米曲霉種曲孢子粉,接種量0.03-0.05%;控制接種溫度35±3℃。
(3)制曲:
將冷卻后的熟料落入接種絞龍,邊接種,邊攪拌,邊輸送,通過輸送帶進入曲池攤平攤勻,進行制曲;
制曲的溫度控制管理要求:前期時長0-12小時,溫度控制在30±30c;
中期時長13-30小時,溫度控制在33±40c;
后期時長31-46小時,溫度控制在28±2℃;
4-10月份溫度控制上浮3℃;
制曲人員入池后每小時點風一次,根據實際生長情況進行翻曲;
制曲總時長在11-3月份為36-44小時,4-10月份為26-32小時;
成曲質量要求:水分24±4%,糖化力≥20;感觀為白色、顆粒均勻、有少量黃色孢子、無水毛、無黑霉點、無異味;
(4)發(fā)酵:
a.鹽水制備:將鹽溶解為飽和鹽水,經沉淀、過濾,除掉雜質后,用自來水調配,入加溫罐加熱計量備用,加熱后鹽水濃度要求17.5-18g/100ml,鹽水用量1kg:0.75l(即1公斤面粉加入鹽水0.75l);鹽水用量誤差不超過5%;鹽水溫度55-65℃,以拌料時為準;
b.前發(fā)酵:將已制好面醬曲入發(fā)酵池內攤平,加入已備好的鹽水,進行保溫前發(fā)酵,水浴溫度控制55-60℃;前發(fā)酵時長為10天,3-5天后根據醬醅軟化成熟程度進行翻醬,每天翻醬一次,直至醬醅全部均勻,無大塊,開始第一次磨醬;
c.中發(fā)酵:第一次磨醬后進入中發(fā)酵,時間10-20天,中發(fā)酵期間,根據醬醅表面情況發(fā)干及裂縫情況,每隔1-3天翻醬一次(發(fā)干、裂縫或表面起水都要翻),根據發(fā)酵情況進行二次磨醬;磨醬時,要過篩,除去雜物。
d.自然發(fā)酵:磨醬后加入投面粉量20%的濃縮蠔汁,蠔汁指標要求氨基酸態(tài)氮>0.8g/100g,鹽分20-22g/100g,固形物>18g/100g,進入后發(fā)酵階段,后發(fā)酵時間5-20天,移池后每3天翻醬1次,直至成熟,進入自然發(fā)酵階段;
其中,翻醬時間以翻勻醬醅,無結塊、無漂浮為準,前期翻醬時間長于后期翻醬時間;
蠔汁醬醅鹽分要求6.5-7.5%,還原糖20-23%;
(5)壓濾:
將發(fā)酵好的醬醅用濃漿泵抽入等壓罐,用壓縮空氣壓入隔膜式板框壓濾機,壓榨出汁,即為甜汁蠔油半成品,半成品油泵入儲罐備用;(詳細工藝借鑒國家發(fā)明專利《高鹽稀態(tài)醬油壓榨系統(tǒng)及其壓榨工藝》,專利申請?zhí)枺?01410749610.1,山東玉兔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6)精制滅菌包裝:
將甜汁耗油半成品用泵進入煮醬夾層鍋,開啟夾層蒸汽,煮到95-100℃,保溫30-40分鐘(根據要求體態(tài)可以加入甜汁蠔油總量0.5-2%的小麥精粉),降溫至60-65℃灌裝,滅菌的甜汁蠔油要及時進入無菌罐貯存和包裝,當日包裝完畢。
制得成品指標為:
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0.4g/100g;
總酸含量<1.2g/100g;
食鹽含量為8.5-9.5g/100g;
總固形物含量>25g/100g。
所述智能蒸面器包括圓筒形的外機殼,沿外機殼中軸部位設置空心的中軸,中軸的上端設置進料口,中軸的下端設置出料口;
在中軸上由上而下縱向順序套裝三個旋轉調溫蒸鍋,分別是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所述旋轉調溫蒸鍋的底部呈漏斗形,在旋轉調溫蒸鍋的底部設置傘形齒輪;在三個旋轉調溫蒸鍋的下方分別設置鍋體旋轉動力裝置,所述鍋體旋轉動力裝置連接主動齒輪,所述鍋體旋轉動力裝置能夠帶動主動齒輪旋轉,主動齒輪與傘形齒輪相嚙合,從而令旋轉調溫蒸鍋圍繞中軸往復扭轉,所述扭轉角度為-90度至+90度;
所述中軸內由上而下分別設置四組擺臂式開關閥,分別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擺臂式開關閥;第一擺臂式開關閥位于進料口處,第二臂式開關閥位于第一和第二旋轉調溫蒸鍋之間,第三臂式開關閥位于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之間,第四臂式開關閥位于出料口處;
所述第一擺臂式開關閥和第二擺臂式開關閥之間的中軸為第一段中軸,所述第一段中軸內設置第一磁吸式分料閥,所述第一段中軸位于第一旋轉調溫蒸鍋內;所述第二擺臂式開關閥和第三擺臂式開關閥之間的中軸為第二段中軸,所訴第二段中軸內設置第二磁吸式分料閥,所述第二段中軸位于第二旋轉調溫蒸鍋內;所述第三擺臂式開關閥和第四擺臂式開關閥之間的中軸為第三段中軸,所述第三段中軸內設置第二磁吸式分料閥,所述第三段中軸位于第三旋轉調溫蒸鍋內;
在第一段中軸上設置第一蒸鍋料孔;在第二段中軸上設置第二蒸鍋料孔;在第三段中軸上設置第三蒸鍋料孔;
所述旋轉調溫蒸鍋內設置穿梭調溫裝置,所述穿梭調溫裝置包括若干組調溫器,所述調溫器包括兩個調溫電機、兩根調溫絲杠和兩個梭形調溫裝置;所述旋轉調溫蒸鍋包括調溫電機安裝倉和物料倉,調溫電機安裝倉設置在物料倉的上方;所述調溫電機安裝在調溫電機安裝倉內,所述兩根調溫絲杠和兩個梭形調溫裝置設置在物料倉內;所述梭形調溫裝置呈梭形,梭形調溫器通過螺紋套裝在調溫絲杠上,兩個調溫絲杠分別連接兩個調溫電機,調溫電機能夠帶動調溫絲杠旋轉;兩個梭形調溫器通過連桿連接在一起;當調溫電機帶動調溫絲杠正向或者反向旋轉時,兩個梭形調溫器能夠沿調溫絲杠上下移動。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磁吸式分料閥均包括筒形升降閥芯,所述筒形升降閥芯帶有磁性;在筒形升降閥上安裝下分料桿,所述下分料桿通過振動彈簧連接上分料桿,所述上分料桿的上方安裝分料橫桿;還包括兩塊分料閥板,所述分料閥板的上端鉸接在一起并且呈“∧”形,分料閥板的下端插入第一或第二或第三蒸鍋料孔內;在分料閥板的內側設置條形滑槽,在分料橫桿的兩端設置滑塊,所述分料橫桿的兩端通過滑塊插入條形滑槽內;還包括牽引磁塊,所述牽引磁塊安裝在靠近中軸的梭形調溫器上,并能隨梭形調溫器上下移動;牽引磁塊能夠吸引筒形升降閥芯同時移動;當筒形升降閥芯上下移動時,振動彈簧在慣性作用力下發(fā)生抖動,將物料沿分料閥板的上端均勻進入第一或第二或第三蒸鍋料孔內。
優(yōu)選的,所述梭形調溫器包括上腔體和下腔體,所述上、下腔體為金屬材質;調溫絲杠內設置中空腔體,在中空腔體的上部設置帶有伸縮彈性的伸縮導氣管,所述伸縮導氣管的一端通過氣體加熱裝置連接蒸汽氣源,伸縮導氣管的另一端聯(lián)通上腔體,所述上腔體上開設出氣孔;在下腔體內安裝高頻感應線圈,在中空腔體的下部設置電線,所述高頻感應線圈通過電線連接高頻電源,所述高頻電源設置在外機殼外。
優(yōu)選的,還包括智能控溫裝置,所述智能控溫裝置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鍋體溫控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鍋體溫控器分別設置于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中;所述氣體加熱裝置包括第一氣體加熱器、第二氣體加熱器和第三氣體加熱器;第一、第二和第三鍋體溫控器分別連接控制第一氣體加熱器、第二氣體加熱器和第三加熱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氣體加熱器分別通過伸縮導氣管連接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中的梭形調溫器。
優(yōu)選的,所述物料倉上開設單向出氣閥和氣壓檢測裝置,當氣壓檢測裝置檢測到物料倉內的氣壓或溫度高于預設值時,單向出氣閥能夠自動開啟,令物料倉內的氣流能夠單向從內向外排出;還包括調溫調壓裝置,所述調溫調壓裝置包括抽吸氣管,所述抽吸氣管包括抽吸分管、抽吸總管和雙向風機,所述抽吸分管的一端設置在外機殼內,朝向調溫電機安裝倉,抽吸分管的另一端連接抽吸總管,所述抽吸總管連接雙向風機,所述雙向風機能夠通過抽吸總管向抽吸分管向外機殼內送風;外機殼內的氣體也能夠沿抽吸分管、抽吸總管由雙向風機導出外機殼。
優(yōu)選的,在外機殼的下部設置漏斗狀卸料倉,所述漏斗狀卸料倉的上部聯(lián)通中軸的出料口,漏斗狀卸料倉的下部設置卸料出口;在卸料倉內設置振動整流卸料板;所述振動整流卸料板包括中部上凸的篩板,所述篩板上設置篩孔;篩板的兩端設置安裝插孔,還包括兩根篩料曲軸,所述篩料曲軸的上端通過篩料抖動電機安裝在卸料倉的上壁上,篩料曲軸的下端為曲柄,所述曲柄設置在安裝插孔中;當篩料抖動電機帶動篩料曲軸轉動時,整流卸料板能夠擺動整流過濾卸料。
優(yōu)選的,在漏斗狀卸料倉的卸料出口下方設置輸料電動車,所述輸料電動車設置在輸料滑軌上;所述輸料電動車的車斗內設置稱料電子秤。
優(yōu)選的,蒸面過程包括如下步驟:
開啟中軸進料口處的第一擺臂式開關閥,將面粉和水導入中軸內,在第一磁吸式分料閥的分料導向作用下,由第一蒸鍋料孔進入第一旋轉調溫蒸鍋內;開啟穿梭調溫裝置,調溫電機能夠帶動調溫絲杠旋轉正向或者反向旋轉,調溫絲杠上的梭形調溫器能夠沿調溫絲杠上下移動;與此同時,開啟蒸汽氣源,氣體由第一氣體加熱器加熱至預設溫度后,順由伸縮導氣管進入梭形調溫器的上腔體內并釋放到第一旋轉調溫蒸鍋中,加熱氣體與物料充分混合,對物料進行均勻蒸制;開啟高頻電源,令第一旋轉調溫蒸鍋中梭形調溫器的下腔體感應發(fā)熱;當?shù)谝诲侒w溫控器檢測到第一旋轉調溫蒸鍋中的溫度到達預設值時,開啟雙向風機,抽吸外殼體內的氣體,同時能夠導出物料倉內的濕潤氣體和保持裝置內壓力均衡,令物料保持蒸制狀態(tài);間歇性令雙向風機由抽風狀態(tài)轉換成送風裝置,給調溫電機降溫;物料在第一旋轉調溫蒸鍋內蒸制到達預設時長后,即完成第一階段蒸制;
而后開啟第二擺臂式開關閥,令物料從第一旋轉調溫蒸鍋進入第二旋轉調溫蒸鍋,重復上述步驟,完成第二階段蒸制;
而后令物料從第二旋轉調溫蒸鍋進入第三旋轉調溫蒸鍋,重復上述步驟,完成第三階段蒸制;
期間,間歇性開啟鍋體旋轉動力裝置,帶動旋轉調溫蒸鍋圍繞中軸往復扭轉,令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內的物料進行水平方向的位置變換,物料蒸制更加均勻;
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內的溫度設置由低溫至中溫,再由中溫至高溫依次遞增;
所述低溫的溫度設置范圍為100-110攝氏度,中溫的溫度設置范圍為110-120攝氏度,高溫的溫度設置范圍為120-130攝氏度。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把北方甜面醬的生產和蠔油生產結合起來,生產出一種具有醬香風味的鮮甜蠔油,產品即具備了蠔油本身的蠔鮮甜,還具備了北方甜醬的醬香味,非常適合北方消費者消費喜歡和喜好。不添加味精(谷氨酸鈉)、增稠劑、核苷酸等食品添加劑,屬于零添加系列健康產品,所有指標符合耗油國家標準gb/t21999-2008,醬香、蠔味濃郁、鮮甜可口。采用面粉分解的糊精、還原糖、蛋白質、多肽類保持蠔油的體態(tài),不添加增稠劑,體態(tài)穩(wěn)定,解決了傳統(tǒng)耗油“化水”的問題。
2、蒸面的過程實現(xiàn)智能化控溫和翻攪,傳統(tǒng)蒸鍋只能實現(xiàn)靜態(tài)蒸制,期間需要反復開鍋進行攪拌,顆粒不均衡,當顆粒太小時翻曲后池底會形成掉落很多,通風不暢;顆粒太大里邊容易產生夾生,一般加水越少顆粒越小,反之越大,太多會發(fā)粘。本發(fā)明通過智能蒸面器能夠智能控制的蒸面過程,精確控制炒米溫度,在蒸制時同步均勻攪拌,顆粒大小適中且均勻,營養(yǎng)也得到保護;蒸制成品保證全部成熟,呈半透明狀玉色,有彈性,不發(fā)粘,顆粒大小類似黃豆粒至桂圓大小,能夠保證后期成品的質量和口感。
3、本發(fā)明所述制備方法制作簡單,且制得耗油風味獨特,適應北方市場的需求,適宜推廣普及。
附圖說明
圖1是智能蒸面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是圖1的b部放大圖;
圖中:1、第一擺臂式開關閥;2、進料口;3、中軸;4、調溫電機;5、外機殼;6、抽吸總管;7、抽吸分管;8、調溫電機安裝倉;9、第一旋轉調溫蒸鍋;10、調溫絲杠;11、鍋體旋轉動力裝置;12、第二旋轉調溫蒸鍋;13、第三旋轉調溫蒸鍋;14、漏斗狀卸料倉;15、篩料曲軸;16、振動整流卸料板;17、卸料出口;18、輸料電動車;19、輸料滑軌;20、出料口;21、第四擺臂式開關閥;22、第三擺臂式開關閥;23、第二擺臂式開關閥;24、分料閥板;25、條形滑槽;26、第一蒸鍋料孔;27、滑塊;28、分料橫桿;29、上分料桿;30、牽引磁塊;31、振動彈簧;32、下分料桿;33、筒形升降閥芯;34、伸縮導氣管;35、上腔體;36、出氣孔;37、下腔體;38、高頻感應線圈;39、電線。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甜汁耗油的制備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蒸面:
a.第一階段:低溫攪拌蒸料階段;將面粉和水加入智能蒸面器,開機攪拌,進蒸汽,邊攪拌邊蒸,由生料制得蒸料;
b.第二階段:中溫攪拌蒸料階段,由蒸料制得熟料;
c.第三階段:高溫攪拌蒸料階段,而后將熟料冷卻至35±3℃;
制得冷卻后熟料特點:全部成熟,呈半透明狀玉色,有彈性,不發(fā)粘,顆粒大小類似黃豆粒至桂圓大小,蒸面水分要求34±3%,達不到時,應在在各階段補水;(顆粒太小翻曲后池底會形成掉落很多,通風不暢;顆粒太大里邊容易產生夾生,一般加水越少顆粒越小,反之越大,太多會發(fā)粘;)
(2)接種:在熟料中均勻接種3042米曲霉種曲孢子粉,接種量0.03-0.05%;控制接種溫度35±3℃。
(3)制曲:
將冷卻后的熟料落入接種絞龍,邊接種,邊攪拌,邊輸送,通過輸送帶進入曲池攤平攤勻,進行制曲;
制曲的溫度控制管理要求:前期時長0-12小時,溫度控制在30±30c;
中期時長13-30小時,溫度控制在33±40c;
后期時長31-46小時,溫度控制在28±2℃;
4-10月份溫度控制上浮3℃;
制曲人員入池后每小時點風一次,根據實際生長情況進行翻曲;
制曲總時長在11-3月份為36-44小時,4-10月份為26-32小時;
成曲質量要求:水分24±4%,糖化力≥20;感觀為白色、顆粒均勻、有少量黃色孢子、無水毛、無黑霉點、無異味;
(4)發(fā)酵:
a.鹽水制備:將鹽溶解為飽和鹽水,經沉淀、過濾,除掉雜質后,用自來水調配,入加溫罐加熱計量備用,加熱后鹽水濃度要求17.5-18g/100ml,鹽水用量1kg:0.75l(即1公斤面粉加入鹽水0.75l);鹽水用量誤差不超過5%;鹽水溫度55-65℃,以拌料時為準;
b.前發(fā)酵:將已制好面醬曲入發(fā)酵池內攤平,加入已備好的鹽水,進行保溫前發(fā)酵,水浴溫度控制55-60℃;前發(fā)酵時長為10天,3-5天后根據醬醅軟化成熟程度進行翻醬,每天翻醬一次,直至醬醅全部均勻,無大塊,開始第一次磨醬;
c.中發(fā)酵:第一次磨醬后進入中發(fā)酵,時間10-20天,中發(fā)酵期間,根據醬醅表面情況發(fā)干及裂縫情況,每隔1-3天翻醬一次(發(fā)干、裂縫或表面起水都要翻),根據發(fā)酵情況進行二次磨醬;磨醬時,要過篩,除去雜物。
d.自然發(fā)酵:磨醬后加入投面粉量20%的濃縮蠔汁,蠔汁指標要求氨基酸態(tài)氮>0.8g/100g,鹽分20-22g/100g,固形物>18g/100g,進入后發(fā)酵階段,后發(fā)酵時間5-20天,移池后每3天翻醬1次,直至成熟,進入自然發(fā)酵階段;
其中,翻醬時間以翻勻醬醅,無結塊、無漂浮為準,前期翻醬時間長于后期翻醬時間;
蠔汁醬醅鹽分要求6.5-7.5%,還原糖20-23%;
(5)壓濾:
將發(fā)酵好的醬醅用濃漿泵抽入等壓罐,用壓縮空氣壓入隔膜式板框壓濾機,壓榨出汁,即為甜汁蠔油半成品,半成品油泵入儲罐備用;(詳細工藝借鑒國家發(fā)明專利《高鹽稀態(tài)醬油壓榨系統(tǒng)及其壓榨工藝》,專利申請?zhí)枺?01410749610.1,山東玉兔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6)精制滅菌包裝:
將甜汁耗油半成品用泵進入煮醬夾層鍋,開啟夾層蒸汽,煮到95-100℃,保溫30-40分鐘(根據要求體態(tài)可以加入甜汁蠔油總量0.5-2%的小麥精粉),降溫至60-65℃灌裝,滅菌的甜汁蠔油要及時進入無菌罐貯存和包裝,當日包裝完畢。
制得成品指標為:
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0.4g/100g;
總酸含量<1.2g/100g;
食鹽含量為8.5-9.5g/100g;
總固形物含量>25g/100g。
所述智能蒸面器包括圓筒形的外機殼,沿外機殼中軸部位設置空心的中軸,中軸的上端設置進料口,中軸的下端設置出料口;
在中軸上由上而下縱向順序套裝三個旋轉調溫蒸鍋,分別是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所述旋轉調溫蒸鍋的底部呈漏斗形,在旋轉調溫蒸鍋的底部設置傘形齒輪;在三個旋轉調溫蒸鍋的下方分別設置鍋體旋轉動力裝置,所述鍋體旋轉動力裝置連接主動齒輪,所述鍋體旋轉動力裝置能夠帶動主動齒輪旋轉,主動齒輪與傘形齒輪相嚙合,從而令旋轉調溫蒸鍋圍繞中軸往復扭轉,所述扭轉角度為-90度至+90度;
所述中軸內由上而下分別設置四組擺臂式開關閥,分別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擺臂式開關閥;第一擺臂式開關閥位于進料口處,第二臂式開關閥位于第一和第二旋轉調溫蒸鍋之間,第三臂式開關閥位于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之間,第四臂式開關閥位于出料口處;
所述第一擺臂式開關閥和第二擺臂式開關閥之間的中軸為第一段中軸,所述第一段中軸內設置第一磁吸式分料閥,所述第一段中軸位于第一旋轉調溫蒸鍋內;所述第二擺臂式開關閥和第三擺臂式開關閥之間的中軸為第二段中軸,所訴第二段中軸內設置第二磁吸式分料閥,所述第二段中軸位于第二旋轉調溫蒸鍋內;所述第三擺臂式開關閥和第四擺臂式開關閥之間的中軸為第三段中軸,所述第三段中軸內設置第二磁吸式分料閥,所述第三段中軸位于第三旋轉調溫蒸鍋內;
在第一段中軸上設置第一蒸鍋料孔;在第二段中軸上設置第二蒸鍋料孔;在第三段中軸上設置第三蒸鍋料孔;
所述旋轉調溫蒸鍋內設置穿梭調溫裝置,所述穿梭調溫裝置包括若干組調溫器,所述調溫器包括兩個調溫電機、兩根調溫絲杠和兩個梭形調溫裝置;所述旋轉調溫蒸鍋包括調溫電機安裝倉和物料倉,調溫電機安裝倉設置在物料倉的上方;所述調溫電機安裝在調溫電機安裝倉內,所述兩根調溫絲杠和兩個梭形調溫裝置設置在物料倉內;所述梭形調溫裝置呈梭形,梭形調溫器通過螺紋套裝在調溫絲杠上,兩個調溫絲杠分別連接兩個調溫電機,調溫電機能夠帶動調溫絲杠旋轉;兩個梭形調溫器通過連桿連接在一起;當調溫電機帶動調溫絲杠正向或者反向旋轉時,兩個梭形調溫器能夠沿調溫絲杠上下移動。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磁吸式分料閥均包括筒形升降閥芯,所述筒形升降閥芯帶有磁性;在筒形升降閥上安裝下分料桿,所述下分料桿通過振動彈簧連接上分料桿,所述上分料桿的上方安裝分料橫桿;還包括兩塊分料閥板,所述分料閥板的上端鉸接在一起并且呈“∧”形,分料閥板的下端插入第一或第二或第三蒸鍋料孔內;在分料閥板的內側設置條形滑槽,在分料橫桿的兩端設置滑塊,所述分料橫桿的兩端通過滑塊插入條形滑槽內;還包括牽引磁塊,所述牽引磁塊安裝在靠近中軸的梭形調溫器上,并能隨梭形調溫器上下移動;牽引磁塊能夠吸引筒形升降閥芯同時移動;當筒形升降閥芯上下移動時,振動彈簧在慣性作用力下發(fā)生抖動,將物料沿分料閥板的上端均勻進入第一或第二或第三蒸鍋料孔內。
所述梭形調溫器包括上腔體和下腔體,所述上、下腔體為金屬材質;調溫絲杠內設置中空腔體,在中空腔體的上部設置帶有伸縮彈性的伸縮導氣管,所述伸縮導氣管的一端通過氣體加熱裝置連接蒸汽氣源,伸縮導氣管的另一端聯(lián)通上腔體,所述上腔體上開設出氣孔;在下腔體內安裝高頻感應線圈,在中空腔體的下部設置電線,所述高頻感應線圈通過電線連接高頻電源,所述高頻電源設置在外機殼外。
還包括智能控溫裝置,所述智能控溫裝置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鍋體溫控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鍋體溫控器分別設置于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中;所述氣體加熱裝置包括第一氣體加熱器、第二氣體加熱器和第三氣體加熱器;第一、第二和第三鍋體溫控器分別連接控制第一氣體加熱器、第二氣體加熱器和第三加熱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氣體加熱器分別通過伸縮導氣管連接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中的梭形調溫器。
所述物料倉上開設單向出氣閥和氣壓檢測裝置,當氣壓檢測裝置檢測到物料倉內的氣壓或溫度高于預設值時,單向出氣閥能夠自動開啟,令物料倉內的氣流能夠單向從內向外排出;還包括調溫調壓裝置,所述調溫調壓裝置包括抽吸氣管,所述抽吸氣管包括抽吸分管、抽吸總管和雙向風機,所述抽吸分管的一端設置在外機殼內,朝向調溫電機安裝倉,抽吸分管的另一端連接抽吸總管,所述抽吸總管連接雙向風機,所述雙向風機能夠通過抽吸總管向抽吸分管向外機殼內送風;外機殼內的氣體也能夠沿抽吸分管、抽吸總管由雙向風機導出外機殼。
在外機殼的下部設置漏斗狀卸料倉,所述漏斗狀卸料倉的上部聯(lián)通中軸的出料口,漏斗狀卸料倉的下部設置卸料出口;在卸料倉內設置振動整流卸料板;所述振動整流卸料板包括中部上凸的篩板,所述篩板上設置篩孔;篩板的兩端設置安裝插孔,還包括兩根篩料曲軸,所述篩料曲軸的上端通過篩料抖動電機安裝在卸料倉的上壁上,篩料曲軸的下端為曲柄,所述曲柄設置在安裝插孔中;當篩料抖動電機帶動篩料曲軸轉動時,整流卸料板能夠擺動整流過濾卸料。
在漏斗狀卸料倉的卸料出口下方設置輸料電動車,所述輸料電動車設置在輸料滑軌上;所述輸料電動車的車斗內設置稱料電子秤。
蒸面過程包括如下步驟:
開啟中軸進料口處的第一擺臂式開關閥,將面粉和水導入中軸內,在第一磁吸式分料閥的分料導向作用下,由第一蒸鍋料孔進入第一旋轉調溫蒸鍋內;開啟穿梭調溫裝置,調溫電機能夠帶動調溫絲杠旋轉正向或者反向旋轉,調溫絲杠上的梭形調溫器能夠沿調溫絲杠上下移動;與此同時,開啟蒸汽氣源,氣體由第一氣體加熱器加熱至預設溫度后,順由伸縮導氣管進入梭形調溫器的上腔體內并釋放到第一旋轉調溫蒸鍋中,加熱氣體與物料充分混合,對物料進行均勻蒸制;開啟高頻電源,令第一旋轉調溫蒸鍋中梭形調溫器的下腔體感應發(fā)熱;當?shù)谝诲侒w溫控器檢測到第一旋轉調溫蒸鍋中的溫度到達預設值時,開啟雙向風機,抽吸外殼體內的氣體,同時能夠導出物料倉內的濕潤氣體和保持裝置內壓力均衡,令物料保持蒸制狀態(tài);間歇性令雙向風機由抽風狀態(tài)轉換成送風裝置,給調溫電機降溫;物料在第一旋轉調溫蒸鍋內蒸制到達預設時長后,即完成第一階段蒸制;
而后開啟第二擺臂式開關閥,令物料從第一旋轉調溫蒸鍋進入第二旋轉調溫蒸鍋,重復上述步驟,完成第二階段蒸制;
而后令物料從第二旋轉調溫蒸鍋進入第三旋轉調溫蒸鍋,重復上述步驟,完成第三階段蒸制;
期間,間歇性開啟鍋體旋轉動力裝置,帶動旋轉調溫蒸鍋圍繞中軸往復扭轉,令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內的物料進行水平方向的位置變換,物料蒸制更加均勻;
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轉調溫蒸鍋內的溫度設置由低溫至中溫,再由中溫至高溫依次遞增;
所述低溫的溫度設置范圍為100-110攝氏度,中溫的溫度設置范圍為110-120攝氏度,高溫的溫度設置范圍為120-130攝氏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發(fā)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組合、變更或改型均為本發(fā)明的等效實施例。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