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食品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梅干菜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梅干菜有薺菜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別,多系居家自制,使菜葉晾干、堆黃,然后加鹽腌制,最后曬干裝壇。油光黃黑,香味撲鼻,解暑熱,消積食,治咳嗽,生津開胃。目前梅干菜一般通過加食鹽進行簡單的腌制而得,以致梅干菜的口味比較單一,不易保存,且營養(yǎng)成分單一,無法滿足人們對養(yǎng)生保健的需求。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背景技術(shù)中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梅干菜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梅干菜不僅口感獨特,爽口,而且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健胃益脾降血脂的功效。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梅干菜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原料選擇;
S2、第一次晾曬:將收獲的葉用芥菜,削去須根,平擺在田間晾曬2-4d;
S3、整理:將晾曬的芥菜,切面向上擺放在通風向陽處進行第二次晾曬3-5d;
S4、腌制:將干芥菜坯、中藥添加劑和食鹽按重量比為20-30:3-6:1裝入缸內(nèi)進行鹽腌;
S5、揉壓、倒缸;
S6、第三次晾曬:將腌制25-35d后的咸芥菜坯取出,瀝去鹽鹵,置于向陽通風處晾曬2-3d,即制成梅干菜。
優(yōu)選地,S1中,選用莖葉粗壯,葉片寬,葉色濃綠,菜梗肥嫩的新鮮葉用芥菜為原料。
優(yōu)選地,S2中,晾曬過程中:將菜棵翻轉(zhuǎn)一次,曬至菜葉萎蔫,菜梗柔軟,至60-70%菜葉成黃色為止。
優(yōu)選地,S3中,晾曬過程中,當菜葉由深綠色變?yōu)闇\綠色、菜梗起皺時,將菜上下翻轉(zhuǎn)一次,切面向下繼續(xù)晾曬至半干,晾曬2-4d,制成干芥菜坯。
優(yōu)選地,S4中,干芥菜坯、中藥添加劑和食鹽的重量比為25:4.5:1。
優(yōu)選地,S4中,中藥添加劑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西洋參5-15份、荷葉2-5份、山楂2-4份、川芎1-4份、靈芝1-4份、大豆2-5份、黃精2-8份、何首烏2-6份、女貞子2-5份、大黃1-4份、黃連2-4份、黃芪1-4份、甘草1-6份、刺五加葉3-6份、葛根2-5份、山藥1-3份、五味子3-6份、銀杏葉2-4份、枝實3-6份、茯苓1-5份、桑椹子3-6份、酸漿1-6份、枸杞子1-3份、糊精5-15份。
優(yōu)選地,S4中,中藥添加劑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將西洋參、荷葉、山楂、川芎、靈芝、大豆、黃精、何首烏、女貞子、大黃、黃連、黃芪、甘草、刺五加葉、葛根、山藥、五味子、銀杏葉、枝實、茯苓、桑椹子、酸漿和枸杞子投入提取罐加水煎煮,過濾后濾液加入沉淀罐,靜置后離心上清液,將離心液進行濃縮,得到物料a;將物料a進行高壓干燥,冷卻至室溫得到物料b;然后向物料b中加入糊精,混合研磨得到物料c,將物料c進行粉碎,常溫干燥,得到中藥添加劑。
優(yōu)選地,S4中,鹽腌的具體操作為:裝缸時,在缸底先放一層食鹽,然后再擺碼一層干芥菜坯撒一層食鹽,碼菜時將菜的切面向上,每碼一層菜要用木棒輕輕揉壓,一直揉到菜體濕潤出水,碼至頂層撒鹽揉搓,壓上石塊進行腌制。
優(yōu)選地,S5中,揉壓、倒缸的具體操作為:腌制第二天取出石灰,用木棒對菜體進行揉壓,直至壓出的菜水浸過菜面1-3cm時,壓上石塊腌制;第三天重復揉壓后,壓上石塊腌制1-3d進行倒缸,倒缸時的裝缸方法與初腌制時相同,但不加鹽,裝滿缸后,壓上石塊腌制1-3d,制成咸芥菜坯。
本發(fā)明的一種梅干菜的制備方法,采用新鮮的薺菜作為原料,經(jīng)過第一次晾曬、整理、腌制、揉壓、倒缸和第三次晾曬制備得到梅干菜,口感好,易保存,且不喊化學添加劑,添加的中藥添加劑,通過腌制過程,滲入到梅干菜內(nèi)部,中藥添加劑作為健胃益脾降血脂的功能性添加劑,賦予了本發(fā)明梅干菜優(yōu)異的健胃益脾降血脂功效,豐富了梅干菜的保健功效,提高了梅干菜的附加值,滿足了人們對保健食品的需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出詳細說明,應當了解,實施例只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是用于對本發(fā)明進行限定,任何在本發(fā)明基礎上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換等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實施例1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梅干菜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原料選擇:選用莖葉粗壯,葉片寬,葉色濃綠,菜梗肥嫩的新鮮葉用芥菜為原料;
S2、第一次晾曬:將收獲的葉用芥菜,削去須根,平擺在田間晾曬3d,晾曬過程中:將菜棵翻轉(zhuǎn)一次,曬至菜葉萎蔫,菜梗柔軟,至65%菜葉成黃色為止;
S3、整理:將晾曬的芥菜,切面向上擺放在通風向陽處進行第二次晾曬4d,晾曬過程中,當菜葉由深綠色變?yōu)闇\綠色、菜梗起皺時,將菜上下翻轉(zhuǎn)一次,切面向下繼續(xù)晾曬至半干,晾曬3d,制成干芥菜坯;
S4、腌制:將干芥菜坯、中藥添加劑和食鹽按重量比為25:4.5:1裝入缸內(nèi)進行鹽腌,鹽腌的具體操作為:裝缸時,在缸底先放一層食鹽,然后再擺碼一層干芥菜坯撒一層食鹽,碼菜時將菜的切面向上,每碼一層菜要用木棒輕輕揉壓,一直揉到菜體濕潤出水,碼至頂層撒鹽揉搓,壓上石塊進行腌制;
S5、揉壓、倒缸:揉壓、倒缸的具體操作為:腌制第二天取出石灰,用木棒對菜體進行揉壓,直至壓出的菜水浸過菜面2cm時,壓上石塊腌制;第三天重復揉壓后,壓上石塊腌制2d進行倒缸,倒缸時的裝缸方法與初腌制時相同,但不加鹽,裝滿缸后,壓上石塊腌制2d,制成咸芥菜坯;
S6、第三次晾曬:將腌制30d后的咸芥菜坯取出,瀝去鹽鹵,置于向陽通風處晾曬2d,即制成梅干菜。
S4中,中藥添加劑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重量份將10份西洋參、3.5份荷葉、3份山楂、2.5份川芎、2.5份靈芝、3.5份大豆、5份黃精、4份何首烏、3.5份女貞子、2.5份大黃、3份黃連、2.5份黃芪、3.5份甘草、4.5份刺五加葉、3.5份葛根、2份山藥、4.5份五味子、3份銀杏葉、4.5份枝實、3份茯苓、4.5份桑椹子、3.5份酸漿和2份枸杞子投入提取罐加水煎煮,過濾后濾液加入沉淀罐,靜置后離心上清液,將離心液進行濃縮,得到物料a;將物料a進行高壓干燥,冷卻至室溫得到物料b;然后向物料b中加入10份糊精,混合研磨得到物料c,將物料c進行粉碎,常溫干燥,得到中藥添加劑。
實施例2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梅干菜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原料選擇:選用莖葉粗壯,葉片寬,葉色濃綠,菜梗肥嫩的新鮮葉用芥菜為原料;
S2、第一次晾曬:將收獲的葉用芥菜,削去須根,平擺在田間晾曬2d,晾曬過程中:將菜棵翻轉(zhuǎn)一次,曬至菜葉萎蔫,菜梗柔軟,至70%菜葉成黃色為止;
S3、整理:將晾曬的芥菜,切面向上擺放在通風向陽處進行第二次晾曬3d,晾曬過程中,當菜葉由深綠色變?yōu)闇\綠色、菜梗起皺時,將菜上下翻轉(zhuǎn)一次,切面向下繼續(xù)晾曬至半干,晾曬4d,制成干芥菜坯;
S4、腌制:將干芥菜坯、中藥添加劑和食鹽按重量比為20:6:1裝入缸內(nèi)進行鹽腌,鹽腌的具體操作為:裝缸時,在缸底先放一層食鹽,然后再擺碼一層干芥菜坯撒一層食鹽,碼菜時將菜的切面向上,每碼一層菜要用木棒輕輕揉壓,一直揉到菜體濕潤出水,碼至頂層撒鹽揉搓,壓上石塊進行腌制;
S5、揉壓、倒缸:揉壓、倒缸的具體操作為:腌制第二天取出石灰,用木棒對菜體進行揉壓,直至壓出的菜水浸過菜面3cm時,壓上石塊腌制;第三天重復揉壓后,壓上石塊腌制1d進行倒缸,倒缸時的裝缸方法與初腌制時相同,但不加鹽,裝滿缸后,壓上石塊腌制3d,制成咸芥菜坯;
S6、第三次晾曬:將腌制25d后的咸芥菜坯取出,瀝去鹽鹵,置于向陽通風處晾曬3d,即制成梅干菜。
S4中,中藥添加劑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重量份將5份西洋參、5份荷葉、2份山楂、4份川芎、1份靈芝、5份大豆、2份黃精、6份何首烏、2份女貞子、4份大黃、2份黃連、4份黃芪、1份甘草、6份刺五加葉、2份葛根、3份山藥、3份五味子、4份銀杏葉、3份枝實、5份茯苓、3份桑椹子、6份酸漿和1份枸杞子投入提取罐加水煎煮,過濾后濾液加入沉淀罐,靜置后離心上清液,將離心液進行濃縮,得到物料a;將物料a進行高壓干燥,冷卻至室溫得到物料b;然后向物料b中加入15份糊精,混合研磨得到物料c,將物料c進行粉碎,常溫干燥,得到中藥添加劑。
實施例3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梅干菜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原料選擇:選用莖葉粗壯,葉片寬,葉色濃綠,菜梗肥嫩的新鮮葉用芥菜為原料;
S2、第一次晾曬:將收獲的葉用芥菜,削去須根,平擺在田間晾曬4d,晾曬過程中:將菜棵翻轉(zhuǎn)一次,曬至菜葉萎蔫,菜梗柔軟,至60%菜葉成黃色為止;
S3、整理:將晾曬的芥菜,切面向上擺放在通風向陽處進行第二次晾曬5d,晾曬過程中,當菜葉由深綠色變?yōu)闇\綠色、菜梗起皺時,將菜上下翻轉(zhuǎn)一次,切面向下繼續(xù)晾曬至半干,晾曬2d,制成干芥菜坯;
S4、腌制:將干芥菜坯、中藥添加劑和食鹽按重量比為30:3:1裝入缸內(nèi)進行鹽腌,鹽腌的具體操作為:裝缸時,在缸底先放一層食鹽,然后再擺碼一層干芥菜坯撒一層食鹽,碼菜時將菜的切面向上,每碼一層菜要用木棒輕輕揉壓,一直揉到菜體濕潤出水,碼至頂層撒鹽揉搓,壓上石塊進行腌制;
S5、揉壓、倒缸:揉壓、倒缸的具體操作為:腌制第二天取出石灰,用木棒對菜體進行揉壓,直至壓出的菜水浸過菜面1cm時,壓上石塊腌制;第三天重復揉壓后,壓上石塊腌制3d進行倒缸,倒缸時的裝缸方法與初腌制時相同,但不加鹽,裝滿缸后,壓上石塊腌制1d,制成咸芥菜坯;
S6、第三次晾曬:將腌制35d后的咸芥菜坯取出,瀝去鹽鹵,置于向陽通風處晾曬2d,即制成梅干菜。
S4中,中藥添加劑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重量份將15份西洋參、2份荷葉、4份山楂、1份川芎、4份靈芝、2份大豆、8份黃精、2份何首烏、5份女貞子、1份大黃、4份黃連、1份黃芪、6份甘草、3份刺五加葉、5份葛根、1份山藥、6份五味子、2份銀杏葉、6份枝實、1份茯苓、6份桑椹子、1份酸漿和3份枸杞子投入提取罐加水煎煮,過濾后濾液加入沉淀罐,靜置后離心上清液,將離心液進行濃縮,得到物料a;將物料a進行高壓干燥,冷卻至室溫得到物料b;然后向物料b中加入5份糊精,混合研磨得到物料c,將物料c進行粉碎,常溫干燥,得到中藥添加劑。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shù)領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shù)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及其發(fā)明構(gòu)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