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淮山竹蓀共用基質,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竹屑70-80%、木屑10-15%、麥麩5-10%、石膏1-3%、復合肥1-3%、尿素1-2%。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淮山竹蓀共用基質,其特征在于,該淮山竹蓀共用基質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竹屑76%、木屑12%、麥麩8%、石膏2%、復合肥1%、尿素1%。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淮山竹蓀共用基質,其特征在于,該淮山竹蓀共用基質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竹屑72%、木屑15%、麥麩7%、石膏1%、復合肥3%、尿素2%。
4.淮山竹蓀套種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制備基質,每年1月制作淮山竹蓀共用基質;
步驟二,整地,將淮山園地面整地起畦,畦一邊高、一邊低,呈15-35°的坡面;
步驟三,淮山種植,在坡面放入淺槽,淺槽沿著坡面延伸,其高的一段放入淮山莖塊;
步驟四,鋪基質,將步驟1制備的淮山竹蓀共用基質覆蓋于淺槽上方形成基質層,且基質的高度為20-50公分;
步驟五,竹蓀種植,在基質層上放入竹蓀種;
步驟六,蓋設保護層,保護層覆蓋于基質層上;
步驟七,樹立支架,在淮山園樹立用于淮山蔓攀爬的支架,該支架設置于竹蓀種上方。
5.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淮山竹蓀共用基質的配方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所述的淮山竹蓀共用基質采用堆料發(fā)酵40天以上,每8-12天翻料一次。
6.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淮山竹蓀共用基質的配方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相鄰畦較低的一端相對布置,兩相鄰畦中間造路。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的淮山竹蓀共用基質的配方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橫跨兩相鄰的畦形成供狀。
8.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淮山竹蓀共用基質的配方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淮山莖塊種植后,在淮山莖塊一端加有機肥。
9.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淮山竹蓀共用基質的配方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蓀種植時呈梅花狀排列。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淮山竹蓀共用基質的配方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層包括依次布置于基質層上的細土層和稻草層,該細土層、稻草層的厚度為分別為3-5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