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為一新型可同時發(fā)射多發(fā)弓箭的省力弓弩裝置,適用于野外狩獵與休閑健身。
背景技術:
目前,弓弩主要的省力結構為雙動滑輪省力結構,其優(yōu)點是拉弓時可得到較大程度的省力,但由于其結構特性,釋放時有一定比例的動能損失。本發(fā)明相對于傳統(tǒng)復合弓,將存貯勢能的結構前置于弓身處,隨即產生了上下旋臂的結構,同時在上下旋臂之間有同步齒輪使上下旋臂同步轉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由于采取了將存貯勢能的結構前置并連接于上下旋臂之間的設計。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存貯勢能的結構連接于上下旋臂之間,上下旋臂依靠其末端的同步齒輪同步轉動,弓弦則由連桿替代。與此同時,齒輪結構間可增加棘輪裝置,當拉弓時,操作者將依附于上下旋臂上的把手拉開,形成較大力臂,壓動旋臂,棘輪裝置則保證這一過程順利實施,依附于弓上的彈性繩索則將推箭器始終保持在與弓身的平行位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箭匣供箭原理圖。
圖1中1.彈性材料,2.上連桿,3.彈性繩索,4.上小把手,5.推箭器,6.右弓身,7.下旋臂,8.下大把手。
圖2中1.供箭葉輪,2.齒輪a,3.齒輪b,4.箭匣外殼,5.弓箭。
具體實施方式
操作時,使用者首先將弓箭同時搭于推箭器和弓身兩側之上,之后依靠依附于上下連桿上的小把手將弓拉開一定角度,其次拉開依附于上下旋臂上的大把手,將下端的大把手置于地上,上端的大把手則被使用者向下壓動,弓身內部的棘輪裝置則保證這一過程順利實施(圖1中虛線框內部為省略的棘輪結構)。當弓拉開到一定角度后,則提起弓身,上下大把手此時由彈簧帶動自動回位。最后瞄準目標,釋放棘輪結構,若干支弓箭就會同時被推箭器帶動,射向目標。
由于本發(fā)明中待發(fā)射的弓箭分別置于弓身兩側,所以本發(fā)明亦可使用箭匣供箭。當使用箭匣供箭弓箭時,滿開弓后,根據設置的傳動結構,帶動齒輪b,齒輪b則帶動齒輪a一起轉動一小段角度,與齒輪b連接的供箭葉輪則放下一支弓箭落于弓身兩側的箭息和推箭器上。
另需說明的有,圖1為本發(fā)明揭開左弓身后的結構圖。
上下連桿與推箭器間為軸承結構且推箭器由彈性繩索牽動使其始終保持與弓身平行的位置。
齒輪a和齒輪b間的嚙合類似于自行車飛輪中的齒輪嚙合,齒輪b帶動齒輪a后就會由彈簧拉回原來位置,此時齒輪b不會被帶動,為釋放下一支弓箭做好準備。
為避免使用者無意間將手指放置在推箭器前,本發(fā)明使用上下小把手拉動連桿,且其較難拉開,推箭器的直徑則設置為較大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