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鉸鏈結構及采用該鉸鏈結構的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鉸鏈結構及采用該鉸鏈結構的電子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扭力 件的鉸鏈結構及采用該鉸鏈結構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常見的電子裝置,如筆記本電腦、翻蓋式移動電話以及電子詞典等,通常需要通過 鉸鏈結構將蓋體和主體連接起來以實現(xiàn)蓋體相對主體的開啟與閉合。為方便蓋體開啟,常 會在鉸鏈結構中增加輔助開啟的元件,使蓋體和主體在解除扣合后,蓋體能自動開啟一角 度,使用者便可輕易的將蓋體掀開。常見的做法是在鉸鏈結構中增加扭簧,當蓋體和主體扣合時,扭簧略微被壓縮,當 解除扣合后扭簧的彈力使蓋體可以自動彈開一角度,使用者便可將蓋體掀開,并通過鉸鏈 結構中的限位結構來限制蓋體最終開啟的角度。然而,若蓋體自動彈開的角度完全通過扭 簧的彈力來控制,在彈開時扭簧承受的力較大,容易損壞。此外,隨著使用次數(shù)的增加,扭簧 可能產(chǎn)生形變而導致產(chǎn)生的彈力發(fā)生變化,因此會影響電子裝置自動彈開角度的穩(wěn)定。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保證彈開角度穩(wěn)定且較為耐用的鉸鏈結構及采用 該鉸鏈結構的電子裝置。一種鉸鏈結構,包括轉軸、套設于轉軸上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扭力件,扭力 件與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分別相連,以產(chǎn)生使第一支架相對第二支架旋轉的扭力,鉸鏈結 構還包括套設于轉軸上的緩沖件,第一支架上具有與緩沖件相配合的定位端,定位端和緩 沖件中的一個上形成有凸臺,另一個上形成有容納凸臺的凹槽,凸臺和凹槽相配合以限制 第一支架相對第二支架在扭力件作用下自動旋轉的角度。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本體、蓋體以及用于將蓋體可轉動地連接于本體上的鉸鏈結 構,鉸鏈結構包括轉軸、套設于轉軸上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扭力件,扭力件與第一支 架及第二支架分別相連,以產(chǎn)生使第一支架相對第二支架旋轉的扭力,鉸鏈結構還包括套 設于轉軸上的緩沖件,第一支架上具有與緩沖件相配合的定位端,定位端和緩沖件中的一 個上形成有凸臺,另一個上形成有容納凸臺的凹槽,凸臺和凹槽相配合以限制第一支架相 對第二支架在扭力件作用下自動旋轉的角度。上述鉸鏈結構增加了緩沖件,并在第一支架和緩沖件上設置相互配合的凸臺和凹 槽,在扭力件的扭力作用下,可以使蓋體自動彈開一定角度,凸臺和凹槽相配合可以保證彈 開角度的穩(wěn)定。此外,因為凸臺在滑向凹槽時存在摩擦力,可以在彈開時起到緩沖作用,延 長鉸鏈結構的使用壽命。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鉸鏈結構的立體圖。圖3是圖2所示鉸鏈結構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圖2所示鉸鏈結構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圖2所示鉸鏈結構去掉扭力件的部分結構組裝圖。
圖6是圖2所示鉸鏈結構去掉扭力件另一視角的部分結構組裝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提供的鉸鏈結構及采用該鉸鏈結構的電子裝 置作進一步詳細說明。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電子裝置100包括本體10、蓋體30以及將蓋體 30可轉動地連接于本體10的鉸鏈結構50。請參閱圖2和圖3,鉸鏈結構50包括轉軸51、套設于轉軸51上的第一支架52、第 二支架53、緩沖件54、限位組件55、扭力件56、彈片57、緊固件58以及卡位件59。請同時參閱圖4,轉軸51包括抵持部511、從抵持部511相對兩端面延伸出的軸桿 513和銜接桿515以及自銜接桿515遠離抵持部511的端面延伸出的軸段517。抵持部511 和銜接桿515為圓柱狀結構,且抵持部511的截面直徑大于銜接桿515的截面直徑。軸桿 513和軸段517的橫截面均為非圓形,軸桿513和軸段517的徑向尺寸小于銜接桿515的徑 向尺寸,軸桿513遠離抵持部511的一端設置有螺紋部5131,軸段517上徑向開設有止位孔 5171。第一支架52具有相連接的定位板521和固定板523。定位板521具有定位端5211,該定位端5211上貫通開設有供轉軸51的軸段517 穿過的通孔5213,自定位端5211的一表面上還凸出形成有凸臺5215,該凸臺5215的邊緣 為圓弧面。定位板521上靠近定位端5211還開設有第一固定孔5217。固定板523上開設有安裝孔5231,以使第一支架53安裝于電子裝置100的蓋體 30上。第二支架53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側板531和第二側板533。第一側板531開設有容納轉軸51的軸桿513的圓形通孔5311,以使第二支架53 可繞轉軸51轉動。第一側板531上還貫通開設有第二固定孔5313。第二側板533上開設有安裝孔5331,以使第二支架53安裝于電子裝置100的本體 10上。緩沖件54與第一支架52的定位端5211尺寸基本相當,并緊靠定位端5211地套 設于轉軸51的軸段517上。緩沖件54上開設有供軸段517穿過的非圓形通孔541,其與 定位端5211相接觸的一側上形成有凹槽543,該凹槽543的邊緣為圓弧面。當?shù)谝恢Ъ?2 繞轉軸51轉動時,凸臺5215可滑入并定位于凹槽543中,以限制第一支架52的旋轉角度。限位組件55包括固定件551和可相對固定件551轉動的轉動件553。固定件551 包括本體5511和自本體5511 —側凸出形成的限位端5513和固定端5515,本體5511上還 開設有供轉軸51的軸桿513穿過的圓形通孔5517。固定端5515可插入第二支架53的第 二固定孔5313中。轉動件553位于固定件551和第二支架53之間,轉動件553上貫通開設 有供轉軸51的軸桿513穿過的非圓形通孔5531,自其邊緣徑向延伸形成有限位凸起5533,限位凸起5533與限位端5513相抵以限制轉動件553的轉動角度。扭力件56 為扭簧,其包括簧圈部561及由簧圈部561兩端分別延伸的插接端563。 扭力件56套設于轉軸51的銜接桿515上。彈片57套設于轉軸51的軸桿513上。彈片57的數(shù)量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確定,本 實施例中,彈片57共有四個。進一步地,鉸鏈結構50還包括套設于轉軸51的軸桿513上摩擦片571和墊片573。 摩擦片571共有兩個,均位于第二支架52和轉軸51的抵持部511之間,可以避免第二支架 52被磨損。墊片573有兩個,其上開設有非圓形通孔5731其中一個位于彈片57和限位組 件55之間,另一個位于彈片57和緊固件58之間,以傳遞彈片57的彈力。緊固件58上貫通設置有螺孔581,該螺孔581可與轉軸51的螺紋部5131相配合, 通過改變緊固件58在轉軸51上的位置可以調節(jié)彈片57之間的壓緊力,從而可以改變鉸鏈 結構50在旋轉過程中所負載的扭轉力??ㄎ患?9為銷釘,可卡入轉軸51的止位孔5171內。組裝該鉸鏈結構50時,可首先將扭力件56套設于轉軸51的銜接桿515上,接著 將緩沖件54和第一支架52依次套設于轉軸51的軸段517上,將摩擦片571、第二支架53、 限位組件55、一個墊片573、彈片57、另一個墊片573依次套設于轉軸51的軸桿513上。扭 力件56的其中一插接端563卡入第一支架52的第一固定孔5217,另一插接端563卡入第 二支架53的第二固定孔5313中。最后將卡位件59插入轉軸51的軸段517的止位孔5171 內,以將第一支架52和緩沖件54固定于轉軸上,將緊固件58套設于軸桿513的螺紋部5131 上以將其余元件固定于轉軸51的軸桿513上。請參閱圖1、圖2和圖5,通過第一支架52與電子裝置100的蓋體30固定連接,第 二支架53與本體30固定連接,使組裝好的鉸鏈結構50將本體10和蓋體30可轉動地連接。 蓋體30可通過扣合裝置(圖未示)扣于本體10上,此時,扭力件56被略微壓緊,第一支架 52上的凸臺5215部分位于緩沖件54的凹槽543中,使凸臺5215和凹槽543處于半配合狀 態(tài)。請參閱圖2和圖6,當解除扣合后,扭力件56的彈力可促使第一支架52相對第二 支架53自動旋轉,且因為凸臺5215和凹槽543的半配合狀態(tài)以及凸臺5215和凹槽543的 邊緣均為圓弧面,所以凸臺5215可較容易的滑入凹槽543內,從而使蓋體30自動彈開一個 角度。因為卡位件59(如圖4所示)限制了第一支架52在轉軸51上的軸向運動,所以凸 臺5215無法滑出凹槽543,可以限制蓋體30自動彈開的角度。請參閱圖1、圖3和圖4,使用者可將已彈開一角度的蓋體30掀開,在蓋體30繼續(xù) 轉動的過程中,因為第一支架52被緩沖件54卡住,所以第一支架52繼續(xù)轉動會帶動緩沖 件54轉動,從而使轉軸51轉動,限位組件55的轉動件553也隨之轉動。當轉動件553的 限位凸起5533與固定件551的限位端5513相抵時,第一支架52便無法繼續(xù)轉動,即達到 蓋體30開啟的極限位置。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電子裝置100,扭力件56的扭力可實現(xiàn)蓋體30的自動彈開。緩 沖件54的凹槽543和第一支架52的凸臺5215相配合,可以限制蓋體30自動彈開的角度。 因為凹槽543和凸臺5215在相對滑動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在自動彈開時可以起到 緩沖作用。此外,凹槽543和凸臺5215的邊緣均為圓弧面,兩者之間相對滑動時較平順,也可以減緩兩者之間的沖擊力和磨損,可以增加鉸鏈結構50的使用壽命??梢岳斫?,還可以將第一支架52的凸臺5215與緩沖件54的凹槽543的位置對換。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在本發(fā)明精神內做其它變化,當然,這些依據(jù)本發(fā)明精神所做的變化,都應包含在本發(fā)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一種鉸鏈結構,包括轉軸、套設于所述轉軸上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扭力件,所述扭力件與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分別相連,以產(chǎn)生使第一支架相對第二支架旋轉的扭力,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結構還包括套設于所述轉軸上的緩沖件,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與所述緩沖件相配合的定位端,所述定位端和所述緩沖件中的一個上形成有凸臺,另一個上形成有容納所述凸臺的凹槽,所述凸臺和凹槽相配合以限制第一支架相對第二支架在扭力件作用下自動旋轉的角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包括抵持部、自所述抵持部相 對兩端面延伸的軸桿和銜接桿以及自所述銜接桿上遠離所述抵持部的一端面延伸出的軸 段,所述第二支架套設于所述軸桿上,所述第一支架和緩沖件套設于所述軸段上,所述扭力 件套設于所述銜接桿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的軸段上垂直于其軸線的截 面為非圓形,所述第一支架上開設有圓孔,以相對所述軸段旋轉,所述緩沖件上開設有與所 述軸段相配合的非圓形孔,所述鉸鏈結構還包括卡位件,所述軸段上垂直于其軸線方向開 設有止位孔,所述卡位件插入所述止位孔中以避免所述第一支架滑出轉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件上形成凸臺,所述第一支架 的定位端上形成凹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與凸臺的邊緣為弧面,以使所 述凸臺平順滑入所述凹槽內。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件為扭簧,包括簧圈部及所述 簧圈部兩端分別延伸的插接端,所述第一支架上設有供其中一插接端穿過的第一固定孔, 所述第二支架上設有供另一插接端穿過的第二固定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結構還包括套設于所述轉軸 上的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限制所述第一支架相對第二支架的轉動角度。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組件包括固定件和轉動件,所 述固定件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轉動件設于所述固定件與第二支架之間,相對所 述固定件和第二支架可轉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凸出形成有限位端,所述 轉動件自其邊緣徑向延伸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和限位端相抵以限制所述轉動件 相對所述固定件和第二支架的轉動角度。
10.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本體、蓋體以及用于將所述蓋體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本體上的 鉸鏈結構,所述鉸鏈結構包括轉軸、套設于所述轉軸上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扭力件, 所述扭力件與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分別相連,以產(chǎn)生使第一支架相對第二支架旋轉的扭 力,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結構還包括套設于所述轉軸上的緩沖件,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與 所述緩沖件相配合的定位端,所述定位端和所述緩沖件中的一個上形成有凸臺,另一個上 形成有容納所述凸臺的凹槽,所述凸臺和凹槽相配合以限制第一支架相對第二支架在扭力 件作用下自動旋轉的角度。
全文摘要
一種鉸鏈結構,包括轉軸、套設于轉軸上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扭力件,扭力件與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分別相連,以產(chǎn)生使第一支架相對第二支架旋轉的扭力,鉸鏈結構還包括套設于轉軸上的緩沖件,第一支架上具有與緩沖件相配合的定位端,定位端和緩沖件中的一個上形成有凸臺,另一個上形成有容納凸臺的凹槽,凸臺和凹槽相配合以限制第一支架相對第二支架在扭力件作用下自動旋轉的角度。該鉸鏈結構的自動彈開角度穩(wěn)定且較為耐用。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采用該鉸鏈結構的電子裝置。
文檔編號H05K7/16GK101876338SQ200910301970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4月29日
發(fā)明者李堅, 王金鑫, 蔡國進, 黃連成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