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在電梯卷揚機不能驅動的情況下為了脫開卷揚機制動器而使用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梯運轉中因地震、停電或因電梯故障引起電梯卷揚機(以下稱卷揚機)不能運轉時,往往會產(chǎn)生轎廂停止在樓層間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使用手動來脫開卷揚機制動器,以使轎廂升降到乘坐處后進行救援工作。
作為使用手動來打開卷揚機制動器的裝置有著各種方案。例如,公知的救援運作操作機構是在救援運作時把制動綱索端部拉到乘坐處地面上后按下臨時設在乘坐處地的腳踏桿,以此來索引制動綱索來打開制動器(參照特許文獻1特開2001-233563號公報)。
另外,眾所周知的(手動)裝置具有設在電梯卷揚機與手動操作部之間的制動器脫開用鋼纜、固定在卷揚機轉動軸上的齒輪、與所述齒輪嚙合的齒條、使所述齒條在嚙合位置上變位的嚙合用鋼纜和使所述齒條向縱向進行往返動作的手動驅動用鋼纜(參照特許文獻2特開2001-122547號公報)。另外,操作這些鋼纜的制動器脫開用桿(桿)和手動驅動用桿和嚙合用桿均被固定在乘坐處指示箱中。
另外,卷揚機制動器設定裝置具有在救援運作時,把設在靠近升降通道下部乘坐處地上的以及設在卷揚機上的兩組制動鋼索分別進行牽引的桿機構(參照特許文獻3特開2001-294386號公報)。
特許文獻1~3中的任何一項,其卷揚機制動綱索的外管被固定在框架等構造物體上,內索頂端連結在桿上,利用桿的回轉動作使內索在外管中被牽引。另外,在外管端部外側形成螺紋,利用螺紋把外管固定在構造物體上。
所述現(xiàn)有技術中,在制動器脫開裝置設置在乘坐處地面附近的情況下,當轎廂處于該乘坐處附近時就不能把設在升降通道內的制動綱索尾端拉到乘坐處一側。另外,如要從升降通道內拉出制動綱索尾端需要時間或工夫,這樣就會延遲救援工作。
另外,為了把制動鋼索尾端拉到乘坐處地面上就需要使制動綱索在升降通道內進行松弛,但問題在于,這種情況下鋼纜會掛在轎廂上。而且,由于要把制動綱索拉到乘坐處一側,因此制動綱索一部分會在轎廂一側鼓起,增加張力又會使鋼纜活動,容易產(chǎn)生(綱纜)掛在被引導的轎廂上這種危險。
另外,一般情況下要脫開卷揚機制動器就要使達到數(shù)百N到1KN以上的力分布在數(shù)10mm的行程中,這樣就必須架設操作用鋼纜,其操作桿也需要具備相應的長度。
另外,由于牽引制動鋼索內索的桿是順著其支撐軸四周進行轉動運動,所以隨著牽引其內索的牽引方向和外管的固定方向會產(chǎn)生移動,這樣就增加了它們之間的摩擦力,使操作不能順暢地進行,也會損傷內索,從而會降低救援運轉的安全性。
要減小內索與外管的摩擦力就必須把角度差做小,為此就必須把桿的動作角度做小。
但是問題在于,為了利用小角度在牽引上得到必要的力和行程,就要把牽引內索的位置與桿轉動中心的距離加大才是有效的,但必須使桿的整體加長。其結果,必須使制動器脫開裝置大型化,增大收容空間,這樣設計性不理想。
另外,為了能利用短行程來脫開制動器,其有效方法是構成制動四側的結構,但由于要增大牽引力所以需要粗鋼纜,這樣會使結構大型化。另外,一旦使行程變短使牽引力加大,那么,牽引力的微妙調整變得比較困難,穩(wěn)定的救援運轉也變得比較困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鑒于所述的各種問題,提供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及其操作方法,其目的在于,無需使制動鋼索在升降通道內松弛,在救援運轉中制動綱索不會在升降通道內鼓起,另外,無需設置大操作桿。
本發(fā)明涉及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從具有乘坐處門的乘坐處脫開配置于升降通道內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而引導轎廂的制動器脫開裝置,具有設在乘坐處附近且內置有框架的容納部、在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與容納部之間延伸的外管、在外管內延伸的內索、可自由轉動地設在容納部內框架上并與內索連結的操作桿;外管是通過外管轉動支撐裝置連結在框架上;內索,其頂端部通過內索轉動支撐裝置連結在操作桿上。
本發(fā)明是外管轉動支撐裝置由在垂直于軸線的方向上穿過外管的第1軸狀部件構成,內索轉動支撐裝置由在垂直于軸線的方向上穿過內索的第2軸狀部件構成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轉動操作桿來牽引內索時,外管固定軸會自如地進行轉動,通常是朝向內索被牽引的方向。因此能防止外管端部內面與內索產(chǎn)生強力摩擦,動作順暢,能提高可靠性。另外,由于能使操作桿的動作角度加大,所以,即使不使用長桿也能達到大的行程牽引,從而使裝置可以小型化。
本發(fā)明是以在操作桿上連結了延長用追加桿為特征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
本發(fā)明是以從操作桿上取下的追加桿收納在容納部內為特征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把操作桿和追加桿組合后就能容易地使桿整體加長,無需設置長操作桿,也不需要為收納操作桿的較大收容空間。
本發(fā)明是以當操作桿在容納部內時,內索頂端部不與桿連結,當操作桿從容納部伸到外方側時,內索頂端部連結在操作桿上為特征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防止錯誤地牽引內索,從而提高了安全性及操作性。
本發(fā)明是以容納部被設置在乘坐處中工作人員打開乘坐處門可在觀察升降通道內轎廂的同時操作操作桿的位置上為特征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
本發(fā)明還涉及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的操作方法,從具有乘坐處門的乘坐處起脫開配置于升降通道內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而引導轎廂,該制動器脫開裝置具有設置在乘坐處附近且內置有框架的容納部、在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與容納部之間延伸的外管、在外管內延伸的內索以及可自由轉動地設置在容納部框架上且被連結在內索上的操作桿;外管是通過外管轉動支撐裝置連結在框架上;內索,其頂端部是通過內索轉動支撐裝置被連結在操作桿上,該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的操作方法中,具有打開乘坐處的乘坐處門的工序和通過乘坐處的乘坐處門在觀察升降通道內的轎廂的同時操作操作桿、以此脫開制動器來引導轎廂的工序。
圖1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從乘坐處側看到的制動器脫開裝置的外觀圖。
圖3(a)(b)(c)(d)是詳細表示制動器脫開裝置的說明圖。
圖4(a)(b)(c)是表示與制動器脫開裝置的桿連結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5(a)(b)(c)是表示制動器脫開裝置桿的動作的說明圖。
圖6是表示一例電梯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就本發(fā)明涉及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首先,參照圖6,對普通電梯進行說明。圖6是表示一例電梯的示意圖。
電梯100,具有在建筑物升降通道101內可朝上下方向自由移動地配置的轎廂104和配置在升降通道101上部的電梯卷揚機(也稱作“卷揚機”)102。從卷揚機102垂下的鋼纜103一側卷掛在設置于轎廂104下側的從動滑輪105上,鋼纜103端部支撐在升降通道101上端附近。
另外,從卷揚機102垂下的鋼纜103另一側被卷掛在裝配于配重106上部的滑輪107上,鋼纜103端部支撐在升降通道101上端附近。
另外,各樓層的乘坐處108具有地板109,壁110和乘坐處門111。
以下,參照圖1,對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進行說明。圖1中,圖中左側是升降通道101,右側是乘坐處108。
如圖1所示,卷揚機102具有緊急用制動器102a。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是把卷揚機102制動器102a從乘坐處108側進行脫開的。
即,制動器脫開裝置具有設置在乘坐處108附近的壁110上且內藏框架30的收納箱(容納部)20、在卷揚機102制動器102a與收納箱20之間延伸的柔性外管11、延伸于外管11內的柔性內索12、可自由轉動地設置在收納箱20內框架30上且與內索12連結的操作桿40。
其中,由外管11和內索12構成了制動綱索10,制動鋼索10一端10a被連結在制動器102a上,制動鋼索10另一端10b被導入收納箱20的框架30側。
而且,通過利用操作桿40拉緊制動鋼索10的內索12就可脫開卷揚機102制動器102a。另外,收納箱20設置在乘坐處中,工作人員打開乘坐處門111后,可觀察到升降通道101內轎廂104且能操作其操作桿40的位置上。
以下,就收納箱(容納部)20內部結構進行說明。框架30被固定在收納箱20內部,操作桿40可自由轉動地設置在該框架30中。外管11具有端部(管)接頭11a,該端部接頭11a通過外管固定軸35(第1軸狀部件)轉動自由地被支撐在框架30上,內索12具有端部(管)接頭12a,該端部接頭12a通過內索連結軸46(第2軸狀部件)可自由轉動地被支撐在桿40中間部上。另外,蓋21安裝在收納箱20上,從乘坐處108是看不到內部的。
圖2是表示從乘坐處側看到所述收納箱20的狀態(tài)的外觀圖。在乘坐處108的壁110上設置了具有呼叫按鈕(未圖示)的指示板112。在該指示板112附近設置了裝有蓋21的收納箱20,在蓋21上設置有鍵22。
以下,就收納箱20內部結構,參照圖3(a)(b)(c)(d)做進一步說明。圖3(a)(b)(c)(d)是表示收納箱20內部結構圖,圖3(a)是其側視圖,圖3(b)是其正面圖,圖3(c)是圖3(b)的擴大圖,圖3(d)是表示外管固定軸的視圖。
框架30是由同一形狀的一對框架板31、被夾在一對框架板31間的框架調節(jié)塊32和固定一對框架板31的螺栓33構成的。另外,框架調節(jié)塊32是用4根螺栓34被固定在設在壁110內的固定板113上。
在一對框架板31內側,操作桿40可自由擺動地被支撐于安裝在各框架板31上的桿轉動軸41周圍。操作桿40是由同一形狀一對桿板42和被夾在一對桿板42間的隔板43和固定一對桿板42的螺栓44構成的。而且,在桿板42頂端部設置有孔42a。在操作桿40上可利用孔42a來連結延長管45(追加桿),該延長管45被容納在收納箱20內。
在外管11的端部接頭11a外側形成有螺紋13。在端部接頭插入到垂直于外管固定軸35軸線的孔內之狀態(tài)下,通過擰入與螺紋13連結的2個螺母14就可使端部接頭11a固定在外管固定軸35上。該外管固定軸35可自由轉動地支撐在框架板31中。在外管固定軸35上,兩個平面狀的加工面35a被設置在與所述螺母14接觸的部分上。在外管固定軸35兩端安裝了止動輪35b。
另外,在內索12端部接頭12a頂部形成有螺紋15,端部接頭12a插入并穿過與內索連結軸46軸線垂直設置的孔,并且在螺紋15頂端部裝配螺母16。內索連結軸46可自由轉動地支撐在所述兩片桿板42中。在螺母16接觸部分上設置了平面狀加工面46a,在內索連結軸46上安裝了止動輪46b。另外,內索連結軸46的加工面46a與螺母16如圖3所示的狀態(tài),不進行接觸,留有多出的部分。
以下,就如此構成的本實施例作用,參照圖4(a)~(c)以及圖5(a)~(c)進行說明。
由于某種異?;蚬收?,在電梯卷揚機不能驅動、卷揚機102制動器102a工作狀態(tài)下轎廂104停在樓層之間時,按照以下方法來實施救援轎廂104內乘客的工作。
首先,由工作人員一點點地打開靠近卷揚機102設置位置所在層的乘坐處108門111,以達到能看見升降通道101內。
之后的順序可參照圖4(a)~(c)進行以下說明。圖4(a)~(c)是透視地表示所述收納箱20內部側視圖。其中,圖4(a)表示收納箱20蓋21關閉的狀態(tài),圖中所示尺寸G是內索連結軸46加工面46a與所述螺母16的最小間隙長度。
首先,如圖4(a)所示,開啟收納箱20的鍵22來打開蓋21,使操作桿40向前方傾斜。接下來,使操作桿40頂端從收納箱20突出后,加工面46a與螺母16碰接(圖4(b))。這時,所述最小間隙(G)沒有了,但對于內索12不影響其張力。
接著,用螺栓47將所述延長管45連結在突出的操作桿40頂端上的孔42a上(圖4(c))。
以下,關于牽引內索12的工作,參照圖5(a)~(c)進行說明。圖5(a)~(c)是表示連結了所述延長管45的操作桿40動作的模式圖。
工作人員一邊從乘坐處門111的間隙中確認升降通道101內,一邊握住延長管45端部并將其往下拉。這樣,外管固定軸35與內索連結軸46的相對距離就會增大,對于外管11而言,在內索12被牽引后就會從圖5(a)轉變成圖5(b)所示的狀態(tài)。進一步把操作桿40拉下就成為圖5(c)的狀態(tài)。
這時,隨著操作桿40的傾斜,內索12頂端呈圓弧狀地進行移動,但由于所述外管固定軸35在框架30中可做到自由轉動,因此,外管11端部接頭11a通常是朝向內索12被牽引的方向。另外,由于內索連結軸46也可以自由轉動地支撐在操作桿40中,因此,即使操作桿進行轉動但也不會給內索12帶來彎曲負載。
當內索12被牽引后卷揚機102制動器102a就會脫開,轎廂104與配重106之中重的一方就會下降。另外,在轎廂104與配重106的重量均稱的情況下,根據(jù)不需詳述的方法,看哪一方需要增加負載來增減重量,以使兩者重要不均稱。
這樣,工作人員要一邊觀察升降通道101內的轎廂104,一邊把操作桿斷續(xù)地下拉。通過操作,一邊放開制動器102a一邊恰當?shù)卣{整轎廂104的速度、以將轎廂104引導向乘坐處108正面。之后,打開乘坐處門111和轎廂104的門救出乘客。
如以上說明,根據(jù)本實施例可獲得以下效果。
把延長管45連結在設在乘坐處108壁111上的收納箱20內操作桿40上,這樣只要下拉該延長管45就能脫開卷揚機102制動器102a。因此無需把制動鋼索拉到乘坐處地面上,即使轎廂在乘坐處地面附近也沒問題,可進行安全作業(yè)。另外,沒有必要在升降通道內松弛制動綱索,由于在救援工作中,制動綱索不會在升降通道內鼓起,所以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隨著操作桿40的轉動,外管固定軸35是在框架30中進行轉動,由于通常是朝向內索12被牽引的方向,所以外管11端部內面與內索12不會產(chǎn)生強力摩擦,動作會變得順暢,這樣即能防止內索12的損傷又能確保其可靠性。
另外,能夠加大操作桿40的動作角度,即使不使用長的桿也能做到行程牽引,其結果能使裝置達到小型化。另外,由于能細微地調整牽引力,所以在操作性上也是很好的。
由于內索連結軸46也是在框架30中進行轉動,所以,即使加大操作桿40的動作角度,但對于內索12頂端也不會有過度的負載,從而能進行順暢的動作。
另外,在內索12上具有余量,在收納于收納箱20內時操作桿40的角度和把延長管45連結在操作桿40上時操作桿40的角度設置了游隙,因此,在連結延長管45作業(yè)時能防止錯誤地牽引內索12,從而確保了安全性及操作性。另外,由于充分地利用了收納箱20內的空間來收容操作桿40和延長管45,因此能有效地使用收納箱20內很小的空間,這樣能使收納箱20達到小型化。
所述實施例中,示出了把一根延長管45連結在操作桿40上的例子,但不局限于這點,也可以連結兩根或兩根以上的延長管,以便在操作桿40的操作上適當?shù)販p輕所需的力。另外,也可以利用折疊式聯(lián)桿機構或伸縮式桿來使桿進行延長。或者,也可以由工作人員帶來延長用桿。
另外,所述實施例中,外管固定軸35及內索連結軸46是直接接觸并被支撐在框架板31或桿板42上,不過,如果使用潤滑劑或軸承來減輕摩擦力就能進一步使動作更順暢。
另外,所述實施例中,圖6示出了卷揚機102被設置在升降通道101內上部的例子,但是,即使把卷揚機102設置在升降通道101凹槽上、升降通道101其他部分上或機械室中也能獲得同樣效果。
如以上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在救援動作時無需把制動鋼索拉到乘坐處中,因此可迅速、安全地進行救援動作,而且,即使轎廂是在乘坐處附近也能毫無問題地進行救援動作。另外,沒有必要在升降通道內松弛制動綱索,由于在救援動作中制動綱索不會在升降通道內鼓起,因此可提供安全性很好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而且,由于能加大操作桿的轉動角度,因此,即使不加長操作桿也能進行充分的行程牽引,提高操作性。另外,能使收納操作桿的容納部達到小型化,不用擔心影響其外觀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從具有乘坐處門的乘坐處脫開配置于升降通道內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而引導轎廂,其特征在于,具有設置在乘坐處附近且內置有框架的容納部,在電機卷揚機制動器與容納部之間延伸的外管,在外管內延伸的內索以及可自由轉動地設在容納部內的框架上并與內索連結的操作桿;外管通過外管轉動支撐裝置連結在框架上;內索,其頂端部通過內索轉動支撐裝置連結在操作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其特征在于,外管轉動支撐裝置是由在垂直于軸線的方向上穿過外管的第1軸狀部件構成;內索轉動支撐裝置是由在垂直于軸線的方向上穿過內索的第2軸狀部件構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操作桿上連結有延長用追加桿。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其特征在于,從操作桿上取下的追加桿被收納在容納部內。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操作桿在容納部內時,內索的頂端部不與桿連結,當操作桿從容納部向外伸出時,內索頂端部與操作桿連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其特征在于,容納部被設置在乘坐處中的如下位置處工作人員打開乘坐處門后能夠在操作操作桿的同時觀察升降通道內的轎廂。
7.一種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從具有乘坐處門的乘坐處脫開配置于升降通道內的電梯卷揚機的制動器而引導轎廂的制動器脫開裝置;該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脫開裝置具有設置在乘坐處附近且內置有框架的容納部、在電梯卷揚機制動器與容納部之間延伸的外管、在外管內延伸的內索以及可自由轉動地設置在容納部框架上且連結在內索上的操作桿;外管是通過外管轉動支撐裝置連結在框架上;內索,其頂端部是通過內索轉動支撐裝置連結在操作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打開乘坐處的乘坐處門的工序;通過乘坐處的乘坐處門在觀察升降通道內的轎廂的同時操作操作桿,以此脫開制動器來引導轎廂的工序。
全文摘要
制動器脫開裝置,具有在卷揚機(102)的制動器(102a)和設置于乘坐處(108)附近的收納箱(20)之間延伸的外管(11)及內索(12)。與內索(12)連結的操作桿(40)可自由轉動地設置在收納箱(20)內的框架(30)上。外管(11)通過外管固定軸(35)連結在框架(30)上。內索(12),其頂端部(12a)通過內索連結軸(46)連結在操作桿(40)上。
文檔編號B66B5/02GK1705611SQ200480001410
公開日2005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4月9日
發(fā)明者村上伸, 石井隆史, 浦田尚紀 申請人:東芝電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