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包括充電插座、輔助電源電路、電網電壓檢測電路、控制引導檢測電路、主控制器、輸出可調開關電源以及用于實現(xiàn)人機界面的顯示控制模塊,所述充電插座為充電樁插座或通用電源插座;所述充電插座通過連接電網使輔助電源電路產生用于給電網電壓檢測電路、控制引導檢測電路、主控制器和顯示控制模塊供電的直流電源,所述電網電壓檢測電路、控制引導檢測電路和輸出可調開關電源分別與主控制器連接,所述主控制器通過CAN總線與顯示控制模塊連接。本實用新型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擴大了電動汽車的充電場合,真正做到電動汽車的自由充電,方便電動汽車的使用和推廣。
【專利說明】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尤其是一種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屬于電動汽車的充電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電動汽車是汽車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有利于解決石油緊缺、空氣污染、城市噪聲和電網的波谷等問題。由于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大,現(xiàn)有技術要求專用的充電設備來充電。充電站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遠未達到汽車加油站的分布水平,但是電網的分布卻遠遠大于加油站的分布。若電動汽車能像普通電氣設備一樣,連接普通電源插座就可以充電,則能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配電網進行充電,包括城市、城鎮(zhèn)和農村,這將極大地擴大電動汽車的充電場所,達到隨時隨地都可充電的充電自由。另一方面,從普通民眾使用汽車的習慣來看,平均每天開車時間遠小于停車時間,若能利用停車時間實現(xiàn)慢充,將能延長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電網波谷充電還能降低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擴大電動汽車的充電場合,且可以降低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達到:
[0005]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充電插座、輔助電源電路、電網電壓檢測電路、控制引導檢測電路、主控制器、輸出可調開關電源以及用于實現(xiàn)人機界面的顯示控制模塊,所述充電插座為充電樁插座或通用電源插座;所述充電插座通過連接電網使輔助電源電路產生用于給電網電壓檢測電路、控制引導檢測電路、主控制器和顯示控制模塊供電的直流電源,所述電網電壓檢測電路、控制引導檢測電路和輸出可調開關電源分別與主控制器連接,所述主控制器通過CAN總線與顯示控制模塊連接。
[0006]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電網電壓檢測電路包括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差分放大電路、第一電阻以及第二電阻,所述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的輸入端與電網連接,輸出端通過差分放大電路與主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一電阻串聯(lián)在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與電網之間,所述第二電阻并聯(lián)在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與差分放大電路之間。
[0007]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控制引導檢測電路包括電壓跟隨器、光電耦合器、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一二極管和第二二極管,所述充電插座的CC端、第三電阻的一端、第四電阻的一端分別連接電壓跟隨器的輸入端,所述充電插座的PE端和第四電阻的另一端分別接地,所述電壓跟隨器的輸出端經過第五電阻和第六電阻分壓后與主控制器連接,所述充電插座的CP端通過第一二極管和第七電阻與光電耦合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連接光電耦合器的輸入端,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接地,所述第八電阻的一端連接光電耦合器的輸出端。
[0008]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輸出可調開關電源包括開關電源輔助電源、具有PFC控制的AC-DC變換電路、具有全橋逆變和同步整流的DC-AC-DC電路以及測量控制電路,所述開關電源輔助電源采用反激開關電源和LDO穩(wěn)壓器組成的拓撲結構,通過連接充電插座輸出用于給AC-DC變換電路、DC-AC-DC電路以及測量控制電路供電的直流電源,所述AC-DC變換電路和測量控制電路分別與DC-AC-DC電路連接。
[0009]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測量控制電路依次通過模擬選擇器、差分放大器與DC-AC-DC電路連接。
[0010]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顯示控制模塊包括CAN總線通信接口、MCU電路、按鍵電路、顯示電路以及用于給MCU電路供電的電源電路,所述MCU電路通過CAN總線通信接口與主控制器連接,所述按鍵電路和顯示電路分別與MCU電路連接。
[0011 ]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按鍵電路包括5個按鍵,所述5個按鍵分別通過上拉電阻與MCU電路的5個GPIO端口連接,所述顯示電路與MCU電路的15個GPIO端口連接。
[0012]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CAN總線通信接口由CAN收發(fā)器、光耦、隔離電源及外圍電路組成。
[0013]具體的,所述充電插座通過連接電網輸出220V交流市電,所述輔助電源電路輸出± 12V、5V和36V直流電源,其中± 12V和5V直流電源用于給電網電壓檢測電路、控制引導檢測電路和主控制器供電,36V直流電源用于給顯示控制模塊以及其它車載設備供電;所述開關電源輔助電源輸出15.2V、11.6V和3.3V的直流電源,其中15.2V直流電源用于給AC-DC變換電路供電,11.6V直流電源用于給DC-AC-DC電路供電,3.3V直流電源用于給測量控制電路供電。
[0014]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5]1、本實用新型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中的充電插座可以采用充電樁插座和通用電源插座,擴大了電動汽車的充電場合,適合城市電網、城鎮(zhèn)電網和農村電網使用,真正做到電動汽車的自由充電,方便電動汽車的使用和推廣。
[0016]2、本實用新型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可以根據(jù)用戶需求,在人機界面選擇基于容量的充電方式或基于時間的充電方式,以及設置相關的充電參數(shù),若電動汽車停留的時間較長,則可以延長充電時間,減少充電電流,利用延長昂貴的動力電池使用壽命來低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
[0017]3、本實用新型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根據(jù)用戶在人機界面設定的充電方式以及充電參數(shù),通過主控制器采用的電網電壓狀態(tài)和電池的充電狀態(tài),計算出安全的充電電壓和充電電流,自適應電網電壓的變化,實現(xiàn)充電自由,將加速電動汽車的推廣和普及。
[0018]4、本實用新型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的主控制器與輸出可調開關電源構成監(jiān)督控制系統(tǒng),其中主控制器采用單片機進行數(shù)字控制,輸出可調開關電源采用專用控制芯片進行模擬控制,綜合應用了 PFC、ZVS、倍流和同步整流技術,提高了功率因素,降低了開關損耗和電磁干擾,具有控制靈活,響應時間快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的結構原理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的電網電壓檢測電路結構原理圖。[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的控制引導檢測電路結構原理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的輸出可調開關電源結構原理圖。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的顯示控制模塊結構原理圖。
[0024]圖6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的顯示控制模塊實現(xiàn)的人機界面示意圖。
[0025]圖7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1:
[0027]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包括充電插座M100、輔助電源電路M101、電網電壓檢測電路M102、控制引導檢測電路M103、主控制器M104、輸出可調開關電源M105以及顯示控制模塊M106,所述充電插座100可以采用專用充電樁插座或通用電源插座(自由充電),所述主控制器M104通過控制引導檢測電路M103獲取充電插座100的連接狀態(tài)信息,若有控制引導信號,所述充電插座100采用專用充電樁插座,若無控制引導信號,所述充電插座100采用通用電源插座;輔助電源電路MlOl的控制芯片為帶PFC的單端正激PWM控制芯片F(xiàn)AN4800A,可獲得較高的功率因數(shù)與較低的總諧波失真,在所述充電插座100連接電網時,所述輔助電源電路MlOl啟動,輸出直流36V/2A、±12V/0.2A和5V/0.5A,其中36V電源供顯示控制模塊M106以及其它車載設備用,而±12V和5V用于給電網電壓檢測電路M102、控制引導檢測電路M103和主控制器M104供電;
[0028]所述主控制器M104采用單片機為STM32F105R8T6,具有Cortex_M3內核,內部集成有多個Timer,16路ADC,2路DAC、2路CAN控制器和足夠的GPIO端口(通用IO端口),還通過I2C總線連接EEPROM用于存儲用戶設置的充電數(shù)據(jù),實現(xiàn)掉電保護,EEPROM選用AT24C16 ;當主控制器M104獲得電源后,開始工作,通過電網電壓檢測電路M102獲取電網實時電壓值,用于自由充電(即充電插座100采用通用電源插座)時的充電控制;通過CAN總線從BMS中獲取電池容量、剩余電量、電池溫度等信息;通過CAN總線與顯示控制模塊M106連接實現(xiàn)通信,獲取在顯示控制模塊M106實現(xiàn)的人機界面中設定的充電方式和充電參數(shù),根據(jù)獲取的所有信息控制系統(tǒng)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參數(shù)。
[0029]所述主控制器M104與輸出可調開關電源M105組成監(jiān)督控制系統(tǒng),主控制器M104為數(shù)字控制,輸出可調開關電源M105為模擬控制,主控制器M104設置輸出可調開關電源M105的控制方式為電壓控制或者電流控制,設定電壓和電流輸出的設定值,同時測量的可調開關電源M105的輸出電壓和電流反饋給主控制器M104,并在顯示控制模塊M106實現(xiàn)的人機界面中顯示,具有控制靈活,響應時間快的特點,共同完成電動汽車的充電管理。
[0030]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電網電壓檢測電路M102包括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M201、差分放大電路M202、第一電阻R201以及第二電阻R202,所述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201采用TV0815-1,其輸入端與電網連接,輸出端通過差分放大電路M202與主控制器M104連接;所述第一電阻R201為阻值165k Ω、功率0.5W的金屬膜電阻,其串聯(lián)在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M201與電網之間;所述第二電阻R202為阻值100Ω、功率0.25W的金屬膜電阻,其并聯(lián)在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M201與差分放大電路M202之間;所述差分放大電路M202把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M201的輸出電壓放大7.5倍,并平移1.5V后得到Vpg,該Vpg信號傳輸?shù)街骺刂破鱉104的ADC,主控制器M104對Vpg信號進行一個周期(20毫秒)的連續(xù)采樣后,計算出電網電壓的有效值。
[0031]如圖1和圖3所示,所述控制引導檢測電路M103包括電壓跟隨器M301、光電耦合器M302、第三電阻R301、第四電阻R302、第五電阻R303、第六電阻R304、第七電阻R305、第八電阻R306、第一二極管D301和第二二極管D302,所述充電插座MlOO的CC端、第三電阻R301的一端、第四電阻R302的一端分別連接電壓跟隨器M301的輸入端,所述充電插座MlOO的PE端和第四電阻R302的另一端分別接地;在有控制引導信號時,所述充電插座MlOO的CP端輸出控制確認信號,CC端輸出充電連接確認信號,PE端為保護地;CC端的電壓值確定了插座的連接狀態(tài);電壓跟隨器M301隔離了后續(xù)電路對CC端電壓測量的影響,其輸出經過第五電阻R303和第六電阻R304分壓后得Ipe信號,連接主控制器M104的ADC,主控制器M104據(jù)此獲得插座的連接狀態(tài)和電纜額定電流;CP端的控制確認信號經過第一二極管D301、第七電阻R305驅動光電耦合器M302內部LED,通過光電耦合器M302采集CP端的PWM信號,所述第二二極管D302的正極連接光電耦合器M302的輸入端,負極接地,用于鉗位M302內部LED反向工作時的電壓,起保護作用;第八電阻R306為光電耦合器M302輸出的上拉電阻,光電耦合器M302同時也起電平轉換的作用,PWM信號輸出給主控制器M104的定時器輸入引腳,主控制器M104通過內部定時器來測量PWM的占空比,從而獲得最大連續(xù)供電電流Ipc ;所述第一二極管D301和第二二極管D302采用1N4148,第三電阻R301的阻值為6k Ω,所述第四電阻R302的阻值為Ik Ω,所述第五電阻R303阻值分別為3k Ω,所述第六電阻R304的阻值為IkQ,所述第七電阻R305和第八電阻R306均為3k Ω的電阻。
[0032]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輸出可調開關電源M105包括開關電源輔助電源M400、具有PFC控制的AC-DC變換電路M401,具有全橋逆變和同步整流的DC-AC-DC電路M402以及測量控制電路M403,所述AC-DC變換電路M401和測量控制電路M403分別與DC-AC-DC電路M402連接;所述開關電源輔助電源采用反激開關電源和LDO穩(wěn)壓器組成的拓撲結構,電源控制芯片為LNK626,輸出相互隔離的15.2V、11.6V和3.3V的直流電源;直流15.2V電源用于給帶PFC的AC-DC變換電路M401供電,所述AC-DC變換電路M401輸出的直流母線電壓設為400V,采用UC3855B作為主控制芯片,具有PFC和軟開關功能,提高了功率因素,減少了開關損耗和電磁干擾;直流11.6V電源用于給具有全橋逆變和同步整流的DC-AC-DC電路M402供電,所述DC-AC-DC電路M402采用ISL6754作為主控制芯片,具有ZVS軟開關的全橋逆變和同步整流功能,減少了開關損耗、電磁干擾和輸出紋波;直流3.3V電源用于給測量控制電路M403供電,測量控制電路M403的電壓測量部分采用電阻分壓測量電壓,電流測量部分采用兩個2πιΩ的康銅電阻并聯(lián)測量電流,控制部分的電壓和電流的設定值由主控制器Μ104的DAC輸出,電壓和電流設定值和測量值通過模擬選擇器74HCT4052后通過差分放大器得到電壓或者電流誤差,該誤差用于ISL6754的輸出控制,主控制器Μ104根據(jù)BMS的電池充電過程信息,選擇電壓或者電流作為開關電源的被控量。
[0033]如圖1和圖5所示,所述顯示控制模塊Μ106包括電源電路Μ500、CAN總線通信接口 501、MCU電路Μ502、按鍵電路Μ503以及顯示電路Μ504,所述電源電路Μ500采用DC/DC轉換電路和LDO穩(wěn)壓器,DC-DC轉換電路采用LT1766-5轉換芯片,將輔助電源電路MlOl輸出的36V直流電源轉換成5V直流電源,5V直流電源再經過LDO穩(wěn)壓器變?yōu)?.3V直流電源給MCU電路Μ502供電;所述CAN總線通信接口 Μ501由CAN收發(fā)器TJA1040、光耦TLP113、隔離電源DCP020505P及外圍電路組成,實現(xiàn)與主控制器M104和BMS的CAN總線通信;所述MCU電路M502采用單片機STM32F103C6T6,內含CAN控制器,所述按鍵電路M503包括5個薄膜按鍵,通過上拉電阻與MCU電路M502的5個GPIO端口連接,按下為低電平;所述MCU電路M502的15個GPIO端口通過顯示電路M504連接IXD顯示屏(即為人機界面使用的顯示屏),所述顯示電路M504包括背光控制電路和并行顯示接口電路。
[0034]如圖6所示,為所述顯示控制模塊M106實現(xiàn)的人機界面,其安裝在電動汽車的儀表盤處,上方為240 X 128點陣IXD顯示屏,下方為5個按鍵;IXD顯示屏采用LM240128R,內含中文16點陣字庫;LCD的第I?2行顯示充電方式和充電參數(shù)設置,充電方式有基于容量的充電方式和基于時間的充電方式兩種選擇,相應的可配置參數(shù)分別為0.1C?2.0C和
0.1h?20h, C表示電池容量,h為時間單位(小時);第3?4行顯示充電狀態(tài),包括是否連接電網、是否停止充電、是正在按容量方式充電還是按時間方式充電等。第5?8行顯示充電過程變量,包括充電樁充電/自由充電、電網電壓、充電電壓、充電電流、電池溫度、電池容量、預計結束充電時間/容量等;用戶可以通過按鍵來設置第I?2行的充電方式和充電參數(shù),其余顯示內容為通過CAN總線通信獲得的數(shù)據(jù)或者根據(jù)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的數(shù)值;當按下設置按鍵,則第I行的充電方式反顯示,這時可以按增加按鍵或者減少按鍵修改充電方式,然后按確認按鍵完成設置,不按確認按鍵則修改無效,再次按下設置按鍵時,則第2行的充電參數(shù)反顯示,通過同樣的方式修改參數(shù)并確認后生效,修改后的參數(shù)保存在主控制器M104的EEPROM中,啟動/暫停按鍵用于啟動或暫停本系統(tǒng)的工作。
[0035]如圖1-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過程如下:
[0036]St印701、充電插座MlOO連接電網,主控制器M104上電后進行初始化,包括定時器、ADC、DAC和CAN控制器等片上外設的初始化,從EEPROM中讀出工作參數(shù);
[0037]Step702、主控制器M104通過控制引導檢測電路M103采集充電插座MlOO的連接狀態(tài)信息,若有控制引導信號,則充電插座MlOO采用充電樁插座連接,根據(jù)控制引導信號獲取插座容許的額定電流和容許的實時充電電流;若無控制引導信號,則充電插座MlOO采用通用電源插座連接,需要根據(jù)電網電壓判斷;
[0038]Step703、通過電網電壓檢測電路M102采集電網電壓,判斷電網電壓狀態(tài),包括是
否可充電等信息;
[0039]St印704、主控制器M104通過CAN總線獲取BMS的電池狀態(tài)信息,包括剩余容量、電池溫度、容許的充電電壓和充電電流等;
[0040]Step705、主控制器M104與人機界面通信,獲取充電方式和充電參數(shù),并把采集的信息送至人機界面顯示;
[0041]Step706、根據(jù)從BMS獲得的電池狀態(tài)信息判斷是否充電結束,若已完成充電,則轉入St印707 ;若還需要繼續(xù)充電,則轉入St印708 ;
[0042]Step707、在人機界面上進行充電完成指示,并停止充電,等待主控制器的命令;
[0043]St印708、主控制器M104根據(jù)電池狀態(tài)、人機界面設定的充電方式和充電參數(shù)、充電插座MlOO容許電流值和電網電壓值,同時根據(jù)表I所示的控制策略,計算充電電壓和充電電流;
[0044]Step709、主控制器M104控制可調輸出開關電源M105的輸出,對電池充電;并返回步驟St印702循環(huán)。[0045]如表1所示,主控制器M104控制決策表的前3列為約束條件,包括電池約束條件、電網約束條件和用戶的需求約束條件,最后I列是根據(jù)這些約束條件得到的控制策略,包括是否進行充電和需要充電的充電電壓或者充電電流;采用通用電源插座時,電網電壓范圍是根據(jù)國家標準和實際電網波動情況確定的,適合城鎮(zhèn)和農村地區(qū)。在充電過程中實時監(jiān)測電網狀態(tài),并及時修改充電功率,保證電網安全,當充電功率增加時,是逐步慢慢增加的。
[0046]
【權利要求】
1.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充電插座、輔助電源電路、電網電壓檢測電路、控制引導檢測電路、主控制器、輸出可調開關電源以及用于實現(xiàn)人機界面的顯示控制模塊,所述充電插座為充電樁插座或通用電源插座;所述充電插座通過連接電網使輔助電源電路產生用于給電網電壓檢測電路、控制引導檢測電路、主控制器和顯示控制模塊供電的直流電源,所述電網電壓檢測電路、控制引導檢測電路和輸出可調開關電源分別與主控制器連接,所述主控制器通過CAN總線與顯示控制模塊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網電壓檢測電路包括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差分放大電路、第一電阻以及第二電阻,所述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的輸入端與電網連接,輸出端通過差分放大電路與主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一電阻串聯(lián)在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與電網之間,所述第二電阻并聯(lián)在微型電流型電壓互感器與差分放大電路之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引導檢測電路包括電壓跟隨器、光電耦合器、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一二極管和第二二極管,所述充電插座的CC端、第三電阻的一端、第四電阻的一端分別連接電壓跟隨器的輸入端,所述充電插座的PE端和第四電阻的另一端分別接地,所述電壓跟隨器的輸出端經過第五電阻和第六電阻分壓后與主控制器連接,所述充電插座的CP端通過第一二極管和第七電阻與光電耦合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連接光電耦合器的輸入端,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接地,所述第八電阻的一端連接光電耦合器的輸出端。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可調開關電源包括開關電源輔助電源、具有PFC控制的AC-DC變換電路、具有全橋逆變和同步整流的DC-AC-DC電路以及測量控制電路,所述開關電源輔助電源采用反激開關電源和LDO穩(wěn)壓器組成的拓撲結構,通過連接充電插座輸出用于給AC-DC變換電路、DC-AC-DC電路以及測量控制電路供電的直流電源,所述AC-DC變換電路和測量控制電路分別與DC-AC-DC電路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控制電路依次通過模擬選擇器、差分放大器與DC-AC-DC電路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控制模塊包括CAN總線通信接口、MCU電路、按鍵電路、顯示電路以及用于給MCU電路供電的電源電路,所述MCU電路通過CAN總線通信接口與主控制器連接,所述按鍵電路和顯示電路分別與MCU電路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鍵電路包括5個按鍵,所述5個按鍵分別通過上拉電阻與MCU電路的5個GPIO端口連接,所述顯示電路與MCU電路的15個GPIO端口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CAN總線通信接口由CAN收發(fā)器、光耦、隔離電源及外圍電路組成。
9.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載充電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插座通過連接電網輸出220V交流市電,所述輔助電源電路輸出±12V、5V和36V直流電源,其中± 12V和5V直流電源用于給電網電壓檢測電路、控制引導檢測電路和主控制器供電,36V直流電源用于給顯示控制模塊以及其它車載設備供電;所述開關電源輔助電源輸出15.2V、`11.6V和3.3V的直流電源,其中15.2V直流電源用于給AC-DC變換電路供電,11.6V直流電源用于給DC-AC-D C電路供電,3.3V直流電源用于給測量控制電路供電。
【文檔編號】H02J7/10GK203522301SQ201320609070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李向陽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